专题13 动作描写解析版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答题技巧模板之记叙文.docx
《专题13 动作描写解析版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答题技巧模板之记叙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 动作描写解析版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答题技巧模板之记叙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3动作描写解析版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答题技巧模板之记叙文
专题13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范例1】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给鸟搬家
刘亮程
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笆缝里递来递去。
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
阿健就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
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
阿健说。
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
二伯说。
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
阿健说。
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
二伯说。
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
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
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杈上。
二伯做木盒的时候,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隔档,在里面装了些小米。
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
⑪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
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
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
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
⑫这咋办呢?
阿健说。
⑬不急,再想办法。
二伯说。
⑭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输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
⑮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
⑯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
二伯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
⑰二佰的办法失败了。
⑱怎么办?
阿健、张欢都着急了。
再等等。
二伯说。
⑲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⑳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
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
㉑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
张欢、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
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到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进去。
然后,我们回到院子。
㉒鸟看到自己窝里没有了小鸟,扯着嗓子叫,小鸟也在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叫。
大鸟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没办法把小鸟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
㉓那以后老陈家树上就没鸟了,都落在我们家树上。
㉔老陈不知道我们干的事,我们干这些时,都是在他出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街上买了个东西,回来树上的鸟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们家树上。
老陈望着自己家树上空空的鸟巢,又看看我们家树上的方木盒子,老陈想不通,不知道树上发生了什么。
㉕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
㉖张欢说,她经常看见老陈朝我们家树上望,还在他们家树下撒小米,招鸟过去。
鸟飞过去把小米吃了,就又回到我们家树上。
㉗二伯听了,觉得对不住老陈。
㉘又过了一两个月,小鸟会飞了。
㉙阿健说,他看见两只大鸟又回到老陈家树上的旧窝里了。
我们家树上的窝留给长大的小鸟住了。
㉚二伯听了说,鸟做得很对呢。
㉛现在,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
(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有改动)
【问题】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1】
通读句子,找特征,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1)手法判断。
结合“挤、扔、喊叫”可知,这都是动词,故可判断是动作描写。
(2)分析。
“挤、扔、喊叫”几个动词生动写出了阿健要把鸟儿赶到自己家院子里的树上的过程和情态,符合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表现了阿健对鸟儿的渴望,为后文写想方设法把鸟儿引过来做了铺垫。
【参考答案】
运用动作描写,用“挤”“扔”“喊叫”等动词,生动写出了阿健赶鸟儿到自己家树上过程,表现出阿健的天真可爱,表达出了阿健对鸟儿的喜爱。
也为下文想尽办法把鸟儿引过来做了铺垫。
【范例2】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
人间烟火气
王文一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
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
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坏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
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
早晨起来烧火的时侯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了。
④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
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
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
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
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
而黃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
红形形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
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⑤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老婆,是母亲。
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
⑥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
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阁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
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19年12月17日,有删改)
【问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赏析第④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2】
明确描写方法的一般作用,结合语境解答问题。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跳脱”“蹒跚”“乱窜”形象地写出了鸡、鸭、猪狗的动作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参考答案】
运用动作描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故乡鸡、鸭、猪狗的自由状态,彰显了乡村的活力和生机盎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与怀念。
【小试牛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
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
“你对车倒挺上心啊。
”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
秋生低声地解释道:
“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
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
小东说:
“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
”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
“你绷着脸给谁看呢?
不识抬举。
”
徐老套愤愤地说:
“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
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
媳妇叹了口气,说:
“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
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
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
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
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
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
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
“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
媳妇说:
“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
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
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
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
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
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
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
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
“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
”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
大成说:
“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
”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
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
“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
”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
“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
”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
“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
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
大成说:
“可能,他有点忙吧?
”
徐老套说:
“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
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
“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
”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
我让你堵!
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
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
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
“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
”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
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
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
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
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
“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
“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
“就放门口了。
”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
“那道坡还有吗?
”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问题】请从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
【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
句中“蹲”“点”“吸”是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父亲”因儿子嫌弃门前那道坡,不肯回家,终于下决心“挖坡”的心理状态。
点睛:
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参考答案】
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父亲”因儿子“借口”,终于下决心“挖坡”的心理状态。
用语朴实,富有个性,“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充满乡土气息。
【总结提升——解题思路】
依上述习题,我们了解到解题思路:
1.通读句子,找特征,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
2.明确描写方法的一般作用,结合语境解答问题。
3.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总结提升——答题模版】
运用……(等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巩固训练1】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题
一只羊其实怎样
杨瑞霞
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
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
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
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
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
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
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
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
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
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
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
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
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
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
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
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
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
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
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
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
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
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
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
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说异。
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
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
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
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
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
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
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
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
【问题】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巩固训练2】2018年海南省中考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
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
“我给你晒晒书。
”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
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
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
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
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
“我儿子在看书呢!
”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
母亲笑道:
“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
”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
“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
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
”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
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
“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
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
1992年6月2日。
”母亲慨然叹道:
“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
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
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
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
“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
”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
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
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
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
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
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问题】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2.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1】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搭”、“张望”、“把头侧过去”、“紧贴”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只羊趴窗窥视房间的情景,表现了这只羊的聪明和神秘,表达了“我”面对这一番场景时绝望、惊诧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
“搭”“张望”“把头侧过去”“紧贴”是对羊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羊窥视房间的情景,结合此处语境可知,这个动作表现了羊的聪明和决心,同时也表现了“我”的绝望和惊诧。
【巩固训练2】
1.“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抚摩”动作描写。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或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事物的情态或人物的心理活动。
xxxxxxxxxx
2.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
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解析】“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是动作描写;“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是拟人手法。
答作用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或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