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795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第一卷选择题(共计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

“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对于文中“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西周初年的复杂局面B.强大的贵族势力

C.日益强化的皇权D.唐朝强盛的国力

2.“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3.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

永定俗谓:

“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

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A.强调血缘纽带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D.有利于凝聚宗族

4.“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

古代盛食器具)不能直接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度B.分封制C.礼乐制度D.等级制度

5.“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材料说明“争臣”(  )

A.有利于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有利于对天子诸侯的谏议

C.从法律上真正约束了王权

D.防止了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6.《北京晨报》载文说:

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

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  )

A.井田制影响B.宗法制、分封制影响

C.八股取士影响D.禅让制影响

7.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

这反映出(  )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8.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

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

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

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  )

A.书同文B.度同制

C.车同轨D.行同伦

9.易中天教授曾在《中国大一统》中谈道:

“中国大一统局面在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历经2000多年至今还是大一统国家,这是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影响的结果。

”这里的“精神文明”可能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天下为公”意识的影响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

10.雅典乡间公民步行进城,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近郊公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公民需提前六七个小时。

因此,雅典民主制能够推行的前提是(  )

A.民众素质B.交通便利

C.小国寡民D.血缘纽带

11.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12.伯里克利说: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

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精神使我们信服。

”这段话表明古希腊(  )

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份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3.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

“……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此段描述(  )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14.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5.《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

”上述规定体现了(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1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里克利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甲B.乙C.丙D.丁

17.(2013·浙江衢州一中月考)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

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被称为公民法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18.唐士其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写道:

罗马人对国家和个人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它们各自有其特定权利和义务。

国家是社会性存在的一种必须的和自然的框架,但是个人而不是国家才是罗马法律思想的中心。

上述材料表明(  )

A.罗马法注重保护罗马人权利和利益B.罗马法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C.罗马法确保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利益D.罗马实现人民主权式的民主

19.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父亲的罪名或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这项规定反映出罗马法的司法原则是(  )

A.保护弱者B.无罪推定C.公正合理D.注重证据

20.(原创题)2012年12月12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举行的午餐会上宣讲了十八大精神。

刘晓明大使在赴英履职时,

应该将国书正式文本递交给(  )

A.女王B.首相C.财政大臣D.外交大臣

21.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  )

A.维护邦联制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D.保障各州权力

22.右图是一幅政治讽刺漫画,标题为“别争了,我们都一样”。

以下选项与作者观点相一致的是(  )

A.“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B.“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C.“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D.“在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

23.(2013届湖北黄冈月考)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美国联邦政府

州政府

权力

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统一联邦宪法,全国范围适用;国际交往主体;不能任命、监督、考核州官员或其施政行为

有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本州宪法、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无效。

不干涉联邦事务

A.美国的国家结构是邦联制

B.美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

C.涉及全国性事务的权力都赋予联邦政府

D.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分享的政治权力相当

24.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政治家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对两种评价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特定的历史时期”:

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

B.“最美妙的杰作”:

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

C.“最先承认了人权”:

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

D.“有色人种奴隶制”:

体现了该宪法的局限性

25.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

“……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2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2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此规定表明(  )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D.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28.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最大政治特点是(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政治家和议员地位低下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29.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国家元首都拥有比较大的权力,但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

①前者可以无条件任命内阁首脑,后者须经参议院同意方可任命内阁 ②前者任期终身,后者任期七年 ③前者几乎不受任何制约,后者受到议会的制约 ④前者拥有的绝对权力大于后者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0.鸦片战争,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

“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扑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林则徐做好充分准备坚信战争必胜

B.林则徐主张加强军训提高单兵战斗力

C.林则徐与其他封建官僚有明显区别

D.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闭目塞听

31.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直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32.1821年,一名叫泰拉洛瓦的美国水手从船上丢下一只坛子,砸中舢板上的一个女人,使她落水而死。

为了能在广州继续做生意,美国商人把这名水手交给了中国司法部门,按照中国法律,他很快被绞死了。

类似事件的发生,最有可能促使列强在中国(  )

A.开辟通商口岸B.攫取中国沿海、内河航运权

C.攫取领事裁判权D.获取片面最惠国待遇

33.2012年11月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的扮演者李默然去世,享年85岁。

李默然在电影《甲午风云》的经典台词“击沉吉野”。

这句掷地有声的台词最有可能出现在(  )

李默然在《甲午风云》中扮演邓世昌

A.丰岛海战中B.平壤战役中C.黄海大战中D.威海卫战役中

34.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

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

“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

”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

A.抗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北伐战争

35.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36.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

“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

”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

C.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37.法国一位资深议员曾发表演说:

“中国地方广阔,民气坚劲,殊非印度、南洋各处可比。

……谁敢谓亚洲堂堂之大国,无华盛顿其人者起。

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该议员演说的背景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C.义和团运动被镇压D.巴黎和会上中国据理力争

38.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

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

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  )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39.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从事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40.“全球史观”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影响我国史学界的全新的史学理念。

下列侵华战争的影响中,反映“全球史观”的是(  )

A.中国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反侵略反封建成为民主革命的任务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41.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

“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42.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下图所示的中国近代两次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进行探究学习,得出了厂列四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武昌起义都发生于辛亥年②两次革命都属于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③两次革命都主张变革封建土地制度④两次革命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2届高三一次质检文综)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

“我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

”这段材料表明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作主

44.(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15)1913年,某身着日是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于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4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

46.《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47.《剑桥中华民国史》说:

“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

48.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

“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

”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第二卷(共52分)

49.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5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4分)

 

50.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一 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二、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三、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

四、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

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

五、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

六、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

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

《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九表公法》第一条的规定对哪一阶层的直接影响最大?

为什么?

能不能说该法令损害了这一阶层的利益?

为什么?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4分)

 

(3)你如何看待以上材料所涉及的两部法律的历史地位?

(3分)

 

5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里克利

材料二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

……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材料一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

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建立的背景?

指出“新型的共和国”有何具体表现?

(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4分)

 

52.(15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

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

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

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5分)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

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4分)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为民主制度提供宪法保障的法律文件。

在实施过程中,前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而后者(《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何在?

两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