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274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9 大小:27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1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docx

河北省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河北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中考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情分析

年份

考查篇目与方式

考查内容

朗读节奏

实词

虚词

翻译

内容理解

知识迁移/文段比较

2017

课外文言文《复儿子书》

9,2分

8,实词解释,4分

——

10,4分

11,内容理解,4分

——

2016

课外文言文《邵民瞻》

8,2分

7,实词解释,2分

7,虚词解释,2分

9,4分

10,内容理解与概括,3分

11,情境联想

2015

课外文言文《归钺》

——

8,“比”的义项,2分

10,实词解释,4分

9,“之”“与”等的用法,3分

——

12,内容概括,3分

11,合理想象写对话,3分

2014

《出师表》和一篇课外文言文

9,2分

11

(1),“光”,填空,1分

10,“之”,选择,3分

11

(2)(3),“尝”“及”,填空,2分

12,4分

13,人物形象分析,3分

——

2013

《满井游记》和一篇课外文言文

——

——

12,“而”,选择,2分

13,4分

11,内容及情感,4分,14,内容概括,3分

10,用《春》中句子描述景物,1分

规律总结

近5年来,河北中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比较稳定,呈现两种形式: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14年)和课外文言文阅读(2017年、2016年、2015年、2013年)。

课外文言文阅读呈现以下特点:

1.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逐渐稳定。

2.从选材上看,所选的课外文言文大多在300字左右。

3.从考点上看,文言文的命题重点是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断句停顿、实词和虚词释义、文句翻译、文意理解等。

4.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5.分值:

考查分值通常为14~15分。

记住:

文言文阅读仍然是考题源自课外,知识源自课内。

所以掌握教材内容为重中之重。

河北中考核心考点攻略

【例1】(2017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

是甚可怪!

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已告罄⑧?

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

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

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

知道。

③兹:

现在。

④汝:

你。

⑤业:

已经。

⑥资:

钱财,费用。

⑦即:

就,便。

⑧告罄:

财物用尽。

⑨苟:

假如。

⑩特:

不过。

⑪恃:

依仗,依赖。

⑫庇荫:

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

本来。

⑭稼穑(sè):

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

给予。

⑯函:

信件。

⑰毋:

不要,不可。

⑱负:

辜负。

⑲训:

教诲,教导。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解析:

此为句子之间的停顿,可以先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

花钱这件事很小,但是因为花钱放弃、懈怠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这事情就大了。

可根据译文停顿还原。

答案: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儿自去国至今(    )

(2)求学宜先刻苦(    )

(3)特汝不应若是耳(    )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应结合语境和平时课内所记文言字词的意思和用法来解答。

此处可联系课内的“去国怀乡”“诚宜开张圣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答案:

(1)离开。

(2)应当(应该)。

(3)这样(这)。

(4)奋起,指有所作为。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首先要逐个解决字的含义。

一般来说,文言文单字就是词,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用双音节词代替。

第二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调整词语的顺序,形成现代汉语习惯的翻译。

第三步是要特别注意古代一些特殊词的用法,如“虽”是即使的意思,“足”是完全的意思。

四要注意省略句式和特殊句式都要调整为现代汉语顺序。

如“无望于汝”翻译为“对你没有指望了”。

答案:

(1)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

(2)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什么指望了!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4分)

解析:

内容理解的题目,都要回到原文中,找相关信息,然后逐句翻译,概括表达。

从文中的父亲批评孩子短时间内花钱大手大脚来看,很容易判断是劝诫他生活节俭;而后父亲批评孩子一味花钱而在学业上投入精力不够,是为了教育儿子刻苦求学或是珍惜光阴。

答案:

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断句(2012、2014、2016、2017年考过此考点)

【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

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文言虚词和实词(2010年至2017年每年必考)

【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近几年河北考查过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与、于”,所以余下的9个文言虚词是复习的重点。

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P42~47)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文言句子翻译(2010年至2017年每年必考)

【方法指导】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

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内容理解与概括(2010年、2011年、2013年、2016年、2017年考过)

【方法指导】形式:

第一,从原文摘取信息点;第二,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

内容:

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解题方法: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合理想象式描写(2015年前未考过)

【方法指导】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包括: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

要注意:

文字简练,生动形象。

【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对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

“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宗道曰:

“第⑦以实言对之。

”使者曰:

“然则公当得罪。

”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帝诘⑧之。

宗道谢⑨曰:

“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谕德:

负责教育太子的官。

②酒肆:

酒馆。

③微行就饮肆中:

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

④亟:

急迫地。

⑤即:

如果。

⑥上:

皇上,这里指宋真宗。

⑦第:

只。

⑧诘:

责问。

⑨谢:

道歉。

1.理解【乙】文内容,说说【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分析。

人物分析要抓住人物的表现,同时注意文中概括性的词语。

此处要特别关注对鲁宗道的语言描写,以及文末“帝以为忠实可大用”中的“忠实”一词。

答案:

忠实。

2.(2018原创)【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比较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总结两段文字的核心内容,然后寻找共同点。

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答案:

【甲】段文字写的是诸葛亮劝刘禅开张圣听,广泛纳谏。

【乙】文是写鲁宗道宁可挨批,也要说实话。

 人物分析(2014年考过)

【方法指导】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

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

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比较探究(2012年考过)

【方法指导】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

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课外阅读)

第1篇 《论语》四则(河北近8年未考)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谈学习的方法、乐趣和为人态度。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谈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

  

【全文中心】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养性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内容深刻,富有哲理,对后世的教育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学习、修养和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良好建议,对人们在现今激烈的社会生存与发展中有极大帮助,值得重视。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文言现象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古今

异义

学而时习之

古义:

时常;按一定的时间;今义:

时间

学而时习之

古义:

复习,温习;今义:

学习

温故而知新

古义:

学过的知识;今义:

过去的,老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

优点;今义:

善良

可以

可以为师矣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可能;许可

续表

文言现象

词语

例句

意思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得到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因此

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虚词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连词

温故而知新

顺承连词

学而时习之

代词,它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他们的

1.本文节选自《论语》,这是一部__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的书。

孔子,是我国__春秋__时期伟大的__思想家__、__教育家__、__政治家_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用“/”标出下面画线句子最明显的停顿。

温故而知新,可__/____以__为__师__矣。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愠:

生气,发怒。

(2)不亦君子乎君子: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3)学而不思则罔罔: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

无所适从。

(4)思而不学则殆殆:

有害。

4.(沧州八中模拟)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或以钱币乞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D.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家庄模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几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甲】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

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不然,则徒劳费。

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

念之!

“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

”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

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

借指父母。

③汩:

搅乱,扰乱。

④伎俩:

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

⑤乡党:

乡里、家乡的人。

⑥忝:

辱没。

7.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只标一处)

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

(2)夙兴夜寐( 早 )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

A.学而时习之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已无可望之理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C.恐汝在家汩于俗务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此之谓失其本心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__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想日夜督促责备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甲】【乙】所言都与学习方法有关,朱熹告诫孩子最重要的是__要好学,珍惜学习机会__,同时也要做到__专心__和__勤谨__。

(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16题。

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

孔子曰:

“驱之!

驱之!

前有异人音。

”少进,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

孔子辟车而下,问曰:

“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

”丘吾子对曰:

“吾有三失。

”孔子曰:

“愿闻三失。

”丘吾子曰:

“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

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

厚交友而后绝,三失也。

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吾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者,亲也。

请从此辞。

”则自刎而死。

孔子曰:

“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也。

”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音甚悲( 非常 )

(2)吾少好学问( 喜欢 )

(3)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 回去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A.何哭之悲也   何陋之有(《陋室铭》)

B.树欲静乎风不定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C.则自刎而死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D.此足以为戒也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解析】A项中两个“之”字都是助词,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中两个“乎”分别为:

①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②介词,相当于“于”。

C项中两个“而”分别为:

①表修饰,可不译;②表转折,译为“但”。

D项中两个“为”分别为:

①动词,可译为“作为”;②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

__(我)侍奉的君王骄奢淫逸,劝谏不成功,这是第二个过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

__从此事以后,弟子回家赡养双亲的有十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于文中丘吾子所说的三个过失,任选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__示例:

我对丘吾子所说的“厚交友而后绝”这一点深有感触。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