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975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三峡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峡实习报告.docx

《三峡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实习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峡实习报告.docx

三峡实习报告

引言

本次实习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一方面是对以前专业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另一方面是为随后的毕业设计做铺垫,让我们对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和具体建设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因此这次实习相对于前面的认识实习、单项实习更有意义。

学院统筹安排下,我们08级水工专业于2010年5月15日踏上了此次三峡实习之路。

目的地是世界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此次的外出实习让我的专业知识丰富了许多,让我有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的奋斗动力和方向。

使我对水工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工作对象、面临问题及解决办法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业责任感,实习的日子里也加深了同学友谊,锻炼了团队精神。

现将实习的有关专业认识和个人感想分两部分总结报告如下:

  总结实习期间专家报告的内容,将这些报告整理成如下几方面陈述:

第一章三峡工程概况

第一节三峡工程建设经历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三峡水库,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秭归县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

三峡工程从提出设想到最终完工,共经历了90年时间,但其中关于建与不建的争论,就持续了73年。

从设想到开工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

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JohnLucianSovage)来华考察。

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频发洪水,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危,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

毛泽东1953年初,视察三峡时,曾说:

“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

”。

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

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

当时水利领域内支持工程上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对方黄万里、李锐等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并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

葛洲坝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区,1971年开工,“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但不久后就因为施工-{zh-tw:

品质;zh-cn:

质量}-实在不合格而停工。

在多次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后,于1974年复工,1981年实现长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

电站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共安装19台12.5万千瓦和2台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发电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口号,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1983年水利电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着手进行前期准备。

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在1985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以周培源、李锐等为首的许多政协委员表示了强烈反对。

于是,从1986年到1988年,国务院又召集张光-{斗}-、陆佑楣等412位专业人士,分十四个专题对三峡工程进行全面重新论证,结论认为技术方面可行、经济方面合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为有利”。

不过这之后争论非但没有平息,各方反对的声浪更大,李鹏等国务院领导人看到在难以取得比较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将工程议案提交给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继1955年三门峡水电站之后第二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工程建设议案。

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第二节三峡工程坝址选择

三峡工程拦江大坝的坝址在湖北省原宜昌县三斗坪镇附近。

三斗坪镇是位于风景秀丽的西陵峡中段、紧靠长江右岸的一个普通山区集镇,兴建葛洲坝工程后,原三斗坪镇被淹没,利用葛洲坝工程的补偿资金,在原镇的下游建起了新的三斗坪镇。

三峡工程大坝的坝址选在三斗坪,是经过大量地质勘探,在两个坝区、15个坝段、数十个坝轴线中,历时24年,由专家充分论证后才选定的。

从三峡出口南津关起,向上游延伸至石牌止,长13千米,从中选择了5个坝段,统称为南津关石灰岩坝区;从莲沱起,沿江而上至美人沱止,长25千米,从中选择了10个坝段,统称为美人沱花岗岩坝区。

对15个坝段进行勘察研究,经初步筛选,选择南津关坝区的南津关坝段和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作为坝区比较的代表性坝段进行深入地质勘察。

历时三年,完成了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大、小比例尺的地质测绘,约53000米钻探,大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试验研究工作。

通过深入的地质勘察显示,石灰岩坝区地质有严重的缺陷:

河谷狭窄,覆盖层较厚;岩层倾向下游,缓倾角断层较发育,且构造岩软弱;岩溶发育,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而花岗岩坝区河谷开阔,覆盖层一般不超过10米;基岩完整坚硬;断裂构造虽较发育,但构造岩经重结晶作用胶结良好。

不论地形、地质、枢纽建筑物布置和施工条件,花岗岩坝区明显优于石灰岩坝区。

因此于1959年选定了美人沱花岗岩坝区。

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

10个坝段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两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

至坝址选定时,两坝段仅钻探工作量一项,分别达3万米和5.3万米。

三斗坪坝段又有6条坝轴线进行比较,上a、上b,中a、中b,下a、下b。

综合比较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推荐上a坝轴线。

隧洞及地下洞室开挖的新奥法创始人,国际著名的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权威--奥地利的缪勒教授,在1986年5月查勘了三斗坪坝址后,赞叹地说:

"这真是一个好坝址,三峡坝址是上帝赐给中国人的一个好坝址。

"凡是到三斗坪坝址查勘过的国内外工程地质专家也都称赞说:

"三峡坝址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

"他们为什么都这样说呢?

这要从以下四方面来加以说明。

第一,风光如画的三峡江段,上起奉节白帝城、下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2千米。

从工程地质学角度看,只有庙河至莲沱,长31千米,为火成岩--闪云斜长花岗岩(以下简称花岗岩),三斗坪坝址就位于这一江段,是适于建设混凝土高坝的坝址。

往上游看,上游的白帝城至庙河,长141千米,为变质岩、砂岩、石灰岩;下游的莲沱至南津关,长20千米,为岩溶发育的石灰岩,均很难选出好的坝址。

如果再放大到南津关到重庆,长658千米,也只有这31千米是地壳深处喷发出来的花岗岩(白帝城至重庆大面积分布着砂岩和泥岩),你说难得不难得?

第二,坝址的花岗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饱和抗压强度达100兆帕,相当于一万米的水柱压力;坝址区有两组断层(地质学上也叫断裂构造),规模均不大,倾角多在60°以上,且胶结良好。

这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国内外高坝坝址中,大多都有1条或数条规模较大的断层,而且断层之间大多夹有破碎带甚至像硬粘泥一样的泥化夹层。

第三,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0.01升/分、米、米,即在1分钟内、1米水头下、1米孔段长度范围内的透水量一般小于0.01升。

这在国内外的高坝坝址中也是很少见的。

大多是虽然总体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透水性较强,需要进行特别的防渗处理。

第四,坝址位于前震旦纪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结晶基底的黄陵背斜核部。

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黄陵结晶基底区无活动性断裂及孕育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是一个稳定性较高的刚性地块。

以坝址为中心,半径320千米范围内近2000年历史记载证明,区内地震水平不高,强度小,频度低,属典型弱震环境。

国家地震部门多次鉴定,1987年再次复核,并经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核准,均将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定为Ⅵ度,这同样是很难得的。

三峡大坝三斗坪坝址以上的优越条件,几乎集中了国内外高坝坝址所有的优点,这在国内外是很少见的。

因此,国内外的工程地质专家都交口称赞三峡坝址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

应当说,这一称赞是实事求是的。

这么说,三斗坪坝址是不是就没有缺点了呢?

不是的。

由于坝址处属潮湿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漫长的暴露历史以及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使花岗岩形成了较厚的表层风化层,即常说的风化壳。

例如一级阶地的风化壳厚度达20米左右,两岸山脊的风化壳厚度达30米,增加了剥离至新鲜花岗岩的工作量。

经多次全国性的专家会议讨论,最后在1979年的选坝会议上,选定三斗坪上a坝轴线作为三峡工程拦江大坝的坝址。

第二章三峡工程导流与截流

第一节三期两段导流规划与布置

三峡工程采用分期导流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建设。

从1993年的准备工程算起,总工期为17年,2009年工程全部竣工。

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双线五级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以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和枢纽工程完建为标志。

三峡工程分三期进行施工。

这是因为三峡工程必须分三期进行施工导流的缘故。

施工导流是水利工程施工特有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因为水利工程施工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一样,都必须在没有水的地面上或基坑中进行(极特殊的工程才进行水下施工),而水利工程是在河流上施工,这就需要先进行"截流",让河水避开河道中的施工场地,从另外的通道流向下游,这就叫做施工导流。

三峡工程三斗坪坝址处有一中堡岛,将长江分为大江和后河,大江宽900米,后河宽约300米,为河床分期导流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

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明渠通航、三期导流"的施工方案,1993~1997年为准备工程和一期工程阶段。

准备工程的主要任务有:

坝区(包括对外交通和砂石料场)征地与移民,场地平整,场内外交通工程(包括西陵长江大桥和坝区码头工程等),供电、供水、排水、供风、通讯、仓储等系统,房屋建筑,砂石料、混凝土、制冷系统,综合加工企业等。

一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有:

填筑一期土石围堰,将中堡岛及右岸后河围护起来,形成一期基坑,将水抽干,开挖至新鲜花岗岩石,修建混凝土导流通航明渠,长江水流和过往船舶仍从大江主河道流向下游或驶往上下游。

导流通航明渠和左岸临时船闸竣工后,拆除一期土石围堰,进行三峡工程的第一次截流--大江截流。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的胜利实现,标志着一期工程的完成和二期工程的开始。

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阶段,主要任务有:

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二期上、下游土石围堰的填筑,将围堰围护的大江基坑内的水抽干,开挖至新鲜岩石后,浇筑混凝土重力坝的泄洪、左岸电厂、垂直升船机、左岸非溢流坝等坝段,浇筑水电站厂房、安装首批水轮发电机,同时修建左岸永久船闸。

长江水流从导流明渠流向下游,过往船舶从导流明渠或临时船闸中航行。

2002年11月上旬或中旬,进行三峡工程的第二次截流--导流通航明渠截流。

截流成功后,在导流明渠内抢修碾压混凝土围堰至140米高程,长江水流从泄洪坝段底部的22个导流底孔中流向下游,船舶从临时船闸驶往上下游。

2003年4月,封堵临时船闸通航孔,全线形成挡水前缘;6月1日,三峡水库开始蓄水;6月中旬,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闸开始通航;10月,首批机组开始发电。

2003年,是三峡工程建设关键的一年,是三峡工程实现蓄水、通航、发电的一年,也是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任务的一年。

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阶段,主要任务有:

完成右岸厂房坝段和右岸非溢流坝段、右岸电站厂房的混凝土浇筑及相应的金属结构安装,左右岸电站全部26台机组的安装,全部输变电工程,建成垂直升船机,拆除碾压混凝土围堰和三期下游土石围堰,河床封堵泄洪坝段导流底孔等。

三峡工程总工期17年。

届时,三峡工程全部建成

第二节大江截流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是在已建的葛洲坝水库内进行的。

截流水深达60米,居世界首位;截流最大流量11600立方米/秒,超过国内外水利工程实际最大截流流量;截流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截流段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截流期间不允许断航。

为此,业主决定在导流明渠提前导流通航的前提下,采用平抛填底、缩小龙口宽度等措施。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成功。

二期上下游横向围堰是三峡工程二期施工的屏障。

上游围堰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洪峰流量83700立方米/秒),并按200年一遇洪水88400立方米/秒不漫顶作校核。

下游围堰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

二期围堰工程量特大,施工期仅约半年,工期紧迫,施工强度特高,且约80%的堰体填筑量需采用水下抛投施工,无法采取机械碾压。

经比较,二期围堰型式采用砂石堰壳、混凝土防渗墙心墙上接土工织物防渗的方案。

大江截流合龙后,业主、施工单位配备大批大型施工设备对围堰进行高强度的填筑和防渗墙施工。

为了防止在水下抛投的松散的风化砂中造孔坍塌,设计上采取了振冲加密、灌浆堵漏、小药量爆破、埋管灌浆等工艺。

随着三峡工程进展,上游围堰已于2002年5月1日破堰进水,下游围堰2002年7月破堰进水。

第三节导流明渠截流

导流明渠截流是三峡二期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标志。

此次截流采用双戗双向立堵方式,合龙时段选在2002年11月下半月,设计流量为10300立方米/秒,截流落差达4.11米。

截流施工自2002年11月1日开始非龙口段进占,导流明渠断航;11月下半月截流合龙。

上下游截流龙口宽分别为150米和140米,龙口部位均设置加糙拦石坎。

三期上游土石围堰为Ⅳ级临时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7600立方米/秒。

围堰轴线全长约427米,主要由风化砂、反滤料石渣、石渣混合料和块石填筑而成。

三期下游土石围堰为Ⅲ级临时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标准为79000立方米/秒。

围堰轴线全长约415米,主要由风化砂、反滤料石渣、石渣混合料和块石填筑而成。

三期RCC(碾压混凝土)围堰为Ⅰ级临时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72300立方米/秒。

三期RCC为重力式坝型,围堰顶高程140米,顶宽8米,最大底宽107米,最大堰高115米。

围堰基础采用帷幕灌浆防渗,幕后钻设基础排水孔。

右岸导流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工程计划2002年8月开工,2003年1月完工。

右岸三期RCC围堰工程计划于2002年8月开工,2003年6月完工。

第三章三峡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土石方施工

三峡工程枢纽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为:

土石方开挖10259万立方米(包括洞挖151万立方米,未包括淤泥挖除976万立方米和围堰拆除1161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2933万立方米。

三峡土石方工程施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自1993年一期围堰下河至1997年大江截流为第一阶段,历时5年,是三峡土石方工程施工的主要时段。

需进行第一、二期围堰的填筑,导流明渠开挖、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和升船机、左、右岸厂房、大坝等建筑物基础开挖,以及茅坪溪防护大坝填筑和泄水洞涵的开挖等,完成的土石方量约占总量的70%。

1998年二期基坑开始开挖至2002年三期土石围堰截留为第二阶段,历时亦为5年,需进行左岸电站、泄洪坝段及永久船闸等部位的基础开挖、二期围堰拆除和三期土石围堰填筑等,应完成土石方工程,总量的25%左右。

自2003年三期基坑开挖至2009年三期围堰拆除,为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只进行右岸电站基础开挖和三期围堰拆除,完成的工程量尚不足总工程量的5%。

由此可见,土石方工程施工贯穿与整个工程的全过程。

三峡工程土石方开挖中约有70%左右的方量必须采用钻爆法施工,即采用钻孔、爆破、挖掘机或装载机配及自卸汽车出渣。

运用先进的爆破技术,合理选择配套的施工机械,严格的施工管理。

根据调查研究及现场试验,三峡的开挖梯段高度一般宜采用10m左右。

根据不同的开挖部位,钻孔孔径为60—200mm。

为保证基础轮廓和开挖边坡的岩体不受或少雯爆破影响的破坏,应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缓冲爆破技术。

为了扩大爆破规模,保证施工质量,满足施工强度,应采用大区多段微差爆破、小抵抗线爆破或基岩保护层一次爆破开挖等技术。

下面主要阐述有关凿裂法、深孔梯段爆破技术和保护层一次爆破技术等的试验研究和使用情况。

一、凿裂法

在合适的条件下,凿裂法开挖岩石较钻孔爆破法经济、安全。

三峡工程全强风化岩石约300万m3,为了寻求加快这类土石方施工进度的技术,将凿裂法施工列为三峡前期科研项目,并在与三峡工程地质条件相似的一些水电工地进行了9次现场试验。

试验采用TD—25C履带式推土机,机后带三柱可调裂土器。

其主要参数如下:

额定功率:

230kw

最大扭距:

1400kg.m

最大所引力:

65000kg轨距:

2130mm

履带宽:

310mm

接地长度:

3150mm

前进速度:

3.8—9.1km/h

最小转弯半径:

3350mm

推土机重量:

31000kg

铲刀尺寸:

(宽*高)4670mm*1170mm

推土机外型尺寸:

6640mm*4670mm*3210mm

裂土器:

为可调平行四边形结构,带单柱或多柱(三柱)直型刀柱。

柱厚75mm,柱宽330mm,柱长800mm,加齿尖长900mm,齿尖宽110mm,刀柱护套厚130mm,柱距1055mm。

凿裂法和钻爆法相比主要优点是:

工艺简单、施工较安全、有效工作时间增多。

为了分析凿裂法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实验区做了两组与钻爆法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凿裂法的平均综合生产效率可达405mm3/h,其单价仅为钻爆法的1/4—1/15,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二、深孔梯段爆破技术

深孔梯段爆破是三峡工程土石方开挖最主要的爆破手段。

先后在全国十多个大型工地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和施工经验。

(一)优良的深孔,爆破效果的主要特征

成功的深孔梯段爆破应该满足一系列要求,如:

后冲破坏最小,炮堆集中,爆破快递合适,爆区底部平坦,爆破质量能满足施工强度的要求及综合效益好等。

在施工现场爆后直观表现特征如下:

(1)前排炮孔爆破的岩石应当均匀地向外移动,但又不能移动太远,更不能四处飞散。

过度的抛掷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增加了集渣清理的费用。

(2)中间各排炮孔爆破的岩石应均匀地隆起,不要形成爆破漏斗。

(3)后排炮孔爆破区域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落差,这表明自由面向外移动良好,在最终挖掘线前面应看到有张开的裂缝出现。

(4)挖掘机装运时生产效率高,解炮工作量少。

(5)爆区的底部在设计的水平线上没难挖的根底。

(二)提高深孔梯段爆破效率的主要技术

1.炸药品种的选择和应用

只备几种炸药来应付各种开挖爆破情况,不利于提高爆破经济效益。

工地应备十几种不同品种规格的炸药,才能保证爆破效率和保证开挖基础的质量。

装药结构和方式应根据不同要求而定。

2.减少爆破震动影响,旷达爆破规格的爆破施工技术

根据开挖爆破有关规范规定,水利工程否认建筑物基础范围内开挖爆破,一段起爆药量最大不得超过500kg,邻近设计建基面和设计边坡时不得大禹300kg。

3.充分利用爆破能量,提高爆破质量的技术

深孔梯段爆破块度是否合适,将影响产装及运输设备的效率。

(1)采用小抵抗线爆破孔网参数提高破岩质量。

小抵抗线爆破技术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选择最佳的小抵抗线值和相应合理的孔距。

根据统计资料,应用小抵抗线爆破技术可使大块率降低50%左右。

(2)应用多段微差爆破技术也可大大提高破碎质量。

(3)应用分段后组合装药结构,适当提高装药高度。

(4)采用V形的斜线超爆方式比常用的排式起爆方式更有利于减少大块的产生。

4.有关其他爆破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1)炮孔孔径d的选择。

三峡工程的钻孔直径宜选用90—110mm,药包直径选用70—90mm较为合适。

(2)梯段高度H。

一般不宜超过15m,最好是10m左右。

(3)抵抗线W的选择。

除了岸前述方法作现场试验求取最佳破碎抵抗线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经验公式进行计算选取,控制W=(20—40)D一般就能获得满意的爆破效果(其中D为药包的直径)。

初步选定一个W值之后,在试爆过程中在根据实际效果加以修正即可得到合适的W值。

(4)孔距a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孔距应大于抵抗线。

对于常规的爆破方法选a=(1.0—1.2)W。

(5)超钻深度h。

超钻深度的作用是降低的装药的中心位置以克服台阶底部的阻力,避免或减少残留根底。

(6)单位体积石方耗药量q的选择。

合理的单位体积耗药量必须通过现场爆破试验取得。

(7)炮孔布置。

采用排间顺序起爆方式时,炮孔布置呈梅花形,岩石破碎效果较好,采用单孔顺序微差爆破时,炮孔布置呈矩形,雷管及网络检查较方便。

在边坡下不稳定地段应限制爆破规模,特别是在滑坡体的下方爆破时,爆区的宽度不宜超过滑坡体宽度的二分之一。

(8)起爆顺序。

起爆顺序是指炮孔的联网形式。

有四种起爆顺序:

排间顺序起爆,斜线顺序起爆,模型或梯形式,孔间、排间微差顺序起爆。

导流明渠位于三峡工程右岸,沿中堡岛右侧后河布置,担负着二期工程导流及施工期通航任务。

明渠轴线长3410.3m,底宽350m,分为进口段、干渠段和出口段3部分。

导流明渠开挖量3138.2万m3,其中,淤沙828.03万m3,覆盖层207.92万m3,岩石1102.22万m3。

1993年初,首批施工队伍进入三峡坝区,开始进行准备工程和一期导流工程的施工。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宣布开工。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胜利合龙,标志着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预计2003年底,第二阶段的施工结束。

三峡工程开工9年多来,工程施工进展顺利。

施工进度按批准的总进度计划实施,工程投资控制在审定的初步设计总概算范围内,施工质量总体良好,满足了设计要求。

经招投标签定合同,进入三峡工程施工现场的主要施工队伍有葛洲坝集团公司、水电“三七八”联营体、水电武警部队、青云公司、三联公司、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等国内著名、实力较强的施工队伍。

一期建设高峰施工人数约为2.5万人;2002年6月,施工的总人数约为2.6万人。

按合同在施工现场执行施工监理任务的有长江委,水电中南、西北、东北、华东设计院等监理单位。

(三)开挖机械选型

三峡一期工程业主提前购置土石方开挖设备表

三峡一期工程右岸导流明渠和临时船闸开挖主要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情况表:

第二节混凝土工程施工

用混凝土浇筑的,主要依靠坝体自重来抵抗上游水压力及其它外荷载并保持稳定的坝,叫做混凝土重力坝。

世界各国修建于宽阔河谷处的高坝,多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一般为直线,断面型式较简单,便于机械化快速施工,混凝土方量较多,施工中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措施;坝顶可以溢流泄洪,坝体中可以布置泄流孔洞。

我国的丹江口、丰满工程的大坝,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巴西伊泰普工程的大坝,均采用了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