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895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docx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浅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前言

著名作曲家刘文金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自创作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音乐界的好评。

《长城随想》用西方协奏曲的形式讴歌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这首作品借鉴了我国很多民族器乐演奏的元素,同时也借鉴了国外音乐的技法,这种音乐创作使该作品向国际音乐迈进了一大步。

刘文金先生以二胡特有的细腻抒情而又磅礴大气的表现力结合了大乐队协奏的形式将整首乐曲表现出来。

无论是从二胡演奏的技巧方面还是从作品的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样的音乐作品在中国音乐界乃至世界音乐的舞台都占据了极高的位置,总之这部经典的二胡作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入学习和思考。

一、二胡的发展及长城之题初探

1.二胡的发展

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拉弦乐器。

随着民族、民间器乐的快速发展,二胡无论是在乐器制造还是乐曲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产生了大批的音乐家、作曲家及演奏家。

如著名的音乐家刘天华、华彦钧、孙文明等。

他们不断在演奏上做了改良和创新,使得二胡这件乐器的演奏更加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著名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吸收并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方式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二胡独奏曲:

《良宵》、《光明行》、《病中吟》、《空山鸟语》、《闲居吟》等等。

在现代的民族管弦乐队里二胡是无法取代的重要乐器。

2.长城的历史

长城像一条巨龙一样蜿蜒起伏在世界的东方,它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是中华儿女坚强、勇敢、团结的象征。

现如今被全世界人们所熟知的代表中国民族团结力量的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在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中国之后将原本分段的长城连接起来继续修建,在秦始皇之后,中国历代都在不断对其修建,直至明代末年,一共修筑了两千多年。

关于长城的民间传说也有很多例如耳能详的孟生姜哭长城,哭倒长城十万八千里;嘉峪关的传说;定城砖的传说;冰道运石和山羊驮砖的传说等等。

长城也是自古以来诗人喜欢作诗吟咏的主题之一: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

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

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长城是世界建筑使上伟大的奇迹!

是中国人的血脉和灵魂。

二、刘文金简介及创作背景

1.刘文金简介

[1]刘文金(1937~2013),河北唐山人,祖籍安阳。

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196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

他的代表作二胡独奏曲《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首次将二胡独奏与钢琴伴奏结合来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他还移植了多首海外的交响诗,钢琴协奏曲等等。

他的作品技巧难度高、大气磅礴、雅俗共赏。

刘文金生前曾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以及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2001年被聘为韩国中央大学校国乐大学教授。

2.《长城随想曲》的创作背景

[2]1978年刘文金跟随中国艺术团访美,那是刘文金第一次出国。

在社会制度、文化观念巨大的落差面前,刘文金感受着异国他乡的陌生。

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休息厅里,挂着一幅巨大的万里长城的彩色壁毯,气势雄伟,光彩夺目。

他久久凝视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创作欲望交织在一起,他想到国内还没有一首作品是由长城为主题,他有心创作一曲可以激起国人爱国的作品,激动之情不尽油然而生回到中国后就创作了这首作品,,回国后,刘文金不止一次去长城感受,寻找长城在中国人心灵中所激发的情感。

他一直再追寻那种能打动更多的听众的大众的情感。

在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倡议下,他决定用二胡协奏曲的方式完成该作品的创作。

1982年此曲由闵惠芬和上海民族乐团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

三、结构布局与情感表达的分析

1.结构布局

全曲共四个乐章,通过不同侧面抒发了人民临登长城时所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

这里有对长城内外气象万千的赞美;有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回顾与自豪的感叹;有对民族先烈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的赞颂与怀念,抒发了人们对祖国光辉未来的美好憧憬。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可以单独演奏,而放在一起又是紧紧呼应。

第一、二乐章往往作为各大型二胡比赛的要求曲目;第三、四乐章连奏。

 

2.乐曲的情感分析和演奏处理

第一乐章;“关山行”:

关山行这一乐章的乐音效果可以用气势磅礴、宏伟、深邃来形容。

该乐章分四个部分分别为慢板乐章,序曲、五个乐段和尾声部分组成。

悠长深远的前奏,尤如中国古老乐器钟磬的音效,将长城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出来。

在大气悠远的氛围下,万里长城的壮丽景观时隐时现,在犹如山间寺庙里传出旷远的钟声和朦胧的背景中,乐队的伴奏渲染出长城的主题音乐,大气磅礴的音效,一直伴随着全曲。

而后由二胡吟唱出内敛而凝重的叙述性旋律,演奏出带有浓厚的沉思、回忆和吟咏的气氛,似乎陈述着作者面对延绵起伏的长城魂牵梦绕、心潮迭起的爱恋之情。

乐队全奏之后,开始是一段4/6拍的节奏。

图3.1

演奏这样一段个性的主题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注意第一弓,在乐队非常辉煌的抒情的很长的一个层次主题的结束后,二胡在独奏的情况下非常有气势、浑厚的奏出了第一弓跟里弦的空弦,这个时候对它的音头、音色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首先要有一个非常松弛有力度的音头,虽然在乐谱是标记了1的时值有多长,但实际上这一弓并没有乐队伴奏所以要带有一些自由的色彩,所以在运弓的时候要求有饱满的气韵,可以根据自己的呼吸使这一弓完整的演奏出来,另外在这一弓结束的时候还要注意除了音头以外在收弓的时候也要很有力度。

下一小节鲜明的借鉴了古筝演奏中撮的手法,所以我们在二胡上的手指就好比在古琴上的左手一样,要值得配合的是右手这时的音头是延续过来的,这不是一个很短的音头而是随着装饰音而完成音头的过程,这样呢双手就配合一致了。

图3.2

这个下滑音也是模仿古琴的手法,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潇洒豪放的气韵。

第一乐段、第二乐段(27-49)小节,进入到了4/4拍子,显得更加凝重深沉。

在运功的时候还要注意每一弓的弹性。

独奏部分的二胡演奏以深沉而庄重的主题音乐和诗人似的站在长城之巅铿锵有力的吟咏一首具有画面感的爱国音诗,这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的一种敬仰之情。

图3.3

这几句要演奏的非常饱满,注意的是短的节奏运弓的时候是非常短的,另外在这段4/4拍结束的时候要带有抒情的这样一种感怀的旋律,要演奏除了刚强之外带有丰满的柔情在里面。

在从4/4过度到4/2,音乐的性格从凝重深沉又过度到清新愉快的风格了,这个过度句要演奏的非常连贯给人一种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的感受。

第三乐段(50-128)小节在后来的旋律中有一段旋律跟乐队对句,这时候旋律打散了速度变慢了跟乐队当中的编钟对句的时候带有一种朦胧的思绪在里面,这时候选择的音色是比较松弛、遥远、柔美的,仿佛是漫步在高耸威严的长城之上,北国大地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看着巍峨起伏的长城,远处的崇山峻岭,心中无比畅快,随之脚步也跟着轻盈起来,进而音乐旋律变得流畅而舒展,如行云流水般的进行。

闭上眼睛,驻足脚步,就能感受到着天地之间的飘渺之音,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情景当中,感受着历史的气息与文化,体会着一砖一瓦与每块岩石之间千百年来蕴含的情感,不知不觉已融入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使之音乐走向更加顺畅,感情的表达更加热情奔放。

图3.4

在演奏这句时随着音乐的动感逐渐的变化我们的音色也要逐渐变实来回到当初的激情之中,从朦胧的带有遐想的乐思当中回到赞叹、感慨的旋律中了。

在后来放慢,速度自由的旋律中又出现了的这段旋律,出现的时候节奏没有变化,但是跟乐队的配合中出现了非常豪迈的感觉。

图3.5

这句也有一种京剧甩腔的特点。

之后当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再次响起时,演奏时它的音色也变得比较开阔,饱满起来,二胡跟乐队全奏交织起来表现了长城的阳刚之美,壮观炫丽之景再次体现,再一次重复主题旋律的运用更加的烘托出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和音乐内容。

随后旋律又变得温暖柔和舒缓起来,音色与音调也变得和谐完美,这时作者被长城与高山的自然力量所折服,抒发了对这自然景色与人文文化的赞美之情,音乐旋律更加深远悠长令人深入向往。

第二乐章,“烽火操”:

在创作手法上作者运用了大量半音阶的进行。

在半音阶的进行当中拓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要求在演奏乐曲时把握好音准、力度的同时还要把整体旋律连贯性表达出来。

图3.6

这句半音阶的连接带有很民间的节奏的个性的旋律,所以要把它演奏的非常结实,同时这些半音阶和十六分音符之间要协调自如,另外在演奏这个主题时要注意力度的的变化,就好像是在非常紧张的战争气氛中战士们在勇猛厮杀的这样一个非常生动鲜活的画面。

在下行的时候随着旋律的起伏可以做一点力度的变化,使得这样一个主题的旋律变得生动。

乐队中以低音乐器和弹拨乐器所烘托出急促、强劲而富有变化的快板乐章,音符激烈而强劲,漫步关山不仅对雄伟的长城充满了敬意,同时也对古往今来,无数在烽火台下,为保家卫国而奋战的勇士表示了敬佩。

脑海中浮现了当时战士浴血奋战,恰似烽火连天,狼烟遍地的场景。

(10-36)句还是主题的动机移到外弦上演奏,一定要注意这种同样的音型重复的力度变化,好像从远而来一个奔跑的音乐的感觉。

第三句在高音2再次呈示主题的时候有一定的变化,这个地方作者非常巧妙把西洋的创作手法和民间的锣鼓的节奏、带有京剧特点的拖腔结合的非常严密,在演奏的时候要把这种明显的个性表现出来。

作者把同样的音型重复可以采取夸张的力度变化使得旋律更加生动鲜活一些。

而后作者采取了一些西洋的语汇在里面例如

图3.7

这段其实是一个带有和声色彩的进行,在十六分音符分解的手法是这种气氛烘托起来,具体在我们演奏的时候出来的时候在最后一个开放的手法。

演奏6313时是开放的四度,二指其中的媒介,不要离开弦,往下开放的时候可以找到小指音位,同时回到食指也是开放的时候二指作为媒介向上提它的重心开放食指,所以在这个时候二指如果离开那么上下的音准就都没有把握了,在这个地方又是快速的,所以在重心的移动时候尽量减小动作的幅度使得演奏更加便利一些。

图3.8

这句是二胡与乐队的一个对句,这句往下进行的时候是一句比一句的高亢,这时候要把力度铺垫好,刚开始不能太僵硬是一种撒栓英姿厮杀的形象,到下面一句连续的西洋的手法的借鉴,半音阶的向上进行。

整个半音阶演奏时要注意力度的幅度,要非常夸张,最后推到一个非常豪迈的乐队的全奏部分。

弦乐和管乐奏出紧张的音乐形式仿佛吹出了战火的号角,又以打击乐模仿马蹄似的声音拉开了战火的序幕。

随后以伴音递进式的乐句表现了当时战场愈演愈烈的气氛,后又以三个音域低级的形式将这种气氛升级。

之后乐队渲染出的悲壮而富有号召力的曲调和二胡进板是刚柔并济的旋律完美的结合起来,刻画出战士们保教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战画面。

[4]二胡的小快板抛弓部分,让人联想到其在马背上的勇士挥起长矛,扬起风沙阵阵,金戈铁马呼啸而来,两军对峙。

乐队中速稍快激情壮烈的推开了战火的高潮,一时间刀光剑影,攻城的铁木已达到城门口。

尾声中的音乐较为壮烈,悲凉,旋律舒展,深邃而庄严使人联想到战士在战场上失利,甚至横尸遍野的场面。

而后过度到三连音的进行,他采取了比较有西洋风格的手段,又用了京剧中紧缩的办法使旋律具有推动力,在第三次演奏三连音的时候音头要弱下来再坚强冲刺上去,在后几个和旋的处理上要注意高音区和低音区的对比。

最后乐段二胡突然慢下来,将前面的音调再次拉长展开,终以气冲云霄,炽热的心情奏出,这时第二乐章在磅礴宏伟的气势中结束。

演奏此曲的时候脑海中不仅要浮现画面感,更要将这样感觉和意境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到演奏中。

在演奏时领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深切情感,才能使音乐的情感更加深刻,透彻的表达。

第三乐章,“忠魂祭”:

这个乐章沉静而富有内涵,让人们在肃穆中联想到“长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种种心绪,使人无论是在演奏这段音乐还是聆听这段音乐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慰念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几千年来英雄们为后代子孙民族兴旺而献身的崇敬与祭奠。

引子(1-9)小节乐队各种乐器交替走出悼念的音调,在之后模仿古钟回荡、山川悲鸣的音乐,二胡演奏的两个模仿钟声的泛音仿佛追溯到千年前虚幻的意境,如泣如诉的表达了为国献身的勇士的关怀与敬畏,对于钟声的模仿不同于我们平时渐弱的揉弦幅度越来越小,频率越来越慢直到消失,而是击钟后震动的频率是一直延续的,音量逐渐减小,在滑揉的时候注意不要减慢,开始是什么频率后面就是什么频率,只是幅度在逐渐减小,这样听起来就像钟声了。

第三小节从里弦开始起句就显得旋律特别内在、深情。

[3](10-42)小节二胡主弦主要以内弦为主充分发挥了二胡粘稠似人声的音色,

图3.9

这个地方拖后了一段速度,好像是心情哽咽住了,然后再呼吸,音乐就又很强烈的在里面。

图3.10

这句的时候伴奏有一个三连音的配合,每次演奏这句仿佛是眼泪流了下来,它可以是流在心里的,也可以流在脸上,一直过度到旋律结束的后面好像把你带到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撼的情绪当中。

后面抖弓的旋律,做一个强的音头好像冷风袭来,突然打断了思绪,

后又以连续十个顿音,如泣如诉使音乐更加深情富有渲染力,速度有慢变快,从对先人英灵的悼念逐步发展为豪迈激越、铿锵有力,起伏跌宕以追思几千年来无数民族英雄,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慰念。

接下来二胡一长段颤音部分,寓意绵绵的诉说着战场上厮杀之后荒凉的情景,此颤音也为后来高潮部分做了铺垫。

图3.11

从这句开始回到原速,这一句有一种悲壮的气质,同时带赞美、歌颂的情怀在里面,所以整体的力度比较大,音色也比较饱满,呼吸的状态也好像是在感慨,赞叹一样,呼吸与要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接近的。

乐段中的华彩部分激情的音乐将这个乐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作曲家西方调式与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相结合,将此曲的表达的情感和二胡的特殊技法得以发挥,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乐器的特别之处,与之前的含蓄表达形成对比,悲情与豪情,低沉与高昂交替出现,紧接转入华彩乐段。

当进入华彩乐段时节奏较为自由,为散板形势,仿佛是想象到中国民族美好的未来,大好河山尽在眼前。

这个乐章感情丰富,音符上下起伏较大,富有炫技型,表现出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演奏时应该结合自身经历把握好这种情绪,想要充分发挥这种感觉想象力与自身阅历必不可少,他的经历越丰富,发挥的空间就越大。

   最后连续几个下行的三连音,表现内心的激动和感情的升华,将此乐章推到最高点。

演奏此乐章时要多注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对二胡演奏音色上的处理要特别注意,同时它的意境营造也特别重要,该乐章时而朦胧神秘,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激情澎湃,理解乐曲和对乐曲的把握能力特别关键。

在演奏三乐章时更强调他的气韵,他的深情,整个演奏状态当中要注意呼吸的控制,演奏的动作也要配合着气息。

这时音乐就可以像语言一样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乐章,“遥望篇”:

(1-5)小节刚开始二胡演奏的时候还是一个长弓,表达一种深沉的胸怀,它并不是像第一乐章那样自由节拍的处理,而是在乐队带有动感的节奏型的衬托下演奏出来的,所以他有一种弹性在里面,带有高瞻远瞩的情绪。

运用了“垛板”般的节奏,发音坚实有力,表现出生机勃勃,斗志昂扬的态度。

在乐队造成的富有幻想色彩和稳步迈进的背景中,(5-24)小节二胡变化再现了第一乐章的主题,让人又想到了从前,意味深长,又像是对祖国未来蓬勃发展的美好憧憬;接着(25-51)小节,一段舞蹈性的旋律,使人豁然开朗,即使对现在的咏叹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图3.12

这几个音同样还在旋律进行当中强调音色的对比和跳跃性,使得整个乐章像是旋律线的展开,但实际上蕴含了很多节奏型在里面,充满了信念,在下面的段落中通过乐队的渐快奏出了二胡的紧迫感,发自内心的旋律。

(56-105)最后的垛板节奏,一句比一句渐快,同时借鉴了阿炳的《听松》当中把特殊的节奏的推动力和描绘松树挺拔的刚毅性格的特点借鉴过来。

对于旋律的连接就要借鉴其呼吸,随着旋律的紧缩和渐快,每个渐快都是在空拍中进行的具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也随之加强,作者的情绪如泉涌一样难以遏制。

(105-143)尾声的变化再现了雄伟壮观的长城主题,表达了对祖国光明前途坚定不移的信念,宏伟激荡的音乐仿佛预示着带领人民正走向胜利凯旋的征程。

 [4]整首曲子一气呵成,并没有刻意的去描绘万里长城宏伟的外貌,因为这并非二胡本身音效所擅长,而是用协奏曲的结构,用善于抒情和有歌唱性的二胡与乐队协奏结合的形式,让听众自己去体会在长城之上登高望远的那种感受,这样也使之该曲具有比较自由的随想性。

其音响效果柔中带刚,强硬中又不失风韵与温柔,并且加上了板鼓紧凑的节奏,使整曲有一种画面感,也委婉的抒发了对长城地赞叹和疑惑。

乐曲在这一乐段中采用了京剧唱腔的元素,吸取了各种民族素材较多,也进一步提高了二胡的感染了和表现力。

本人更喜欢邓建栋老师演奏的版本,他的运功扎实有力,对于二胡细节的处理细腻而又大气,他演奏此曲是丰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引起了中外听众的共鸣。

四、《长城随想》的创作理念

1.以爱国主义为基础

音乐家往往并非单纯的表达音乐、演奏乐曲,而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时代的元素,反应出当时的政治背景。

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会有表达出相应作品的音乐家。

正如音乐美学中所提到的“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

形态、意识(观念)、行为。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音乐形态、风格的差别,与音乐家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创作这首作品正是十年浩劫之后,他亲历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深知创作歌曲并不能通过说教的方式表达,而是从中国民族伟大的成就开始说起,歌颂了代表中华民族长城的荣辱兴衰,号召着人们在现实的认知中前进。

2.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这部作品在追求音乐语言和表达技法创新的同时又不失传统韵味。

首先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戏曲元素:

垛板、黑头和主题重音的移位,在旋律上京剧音乐是核心素材,作者把这些元素巧妙的融合到二胡旋律中,第一乐章模仿古琴演奏手法的旋律特别深沉,在这段深远而又凝重的曲调中缓缓的引出下一段。

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这部作品既有高亢激越的京剧风格,又有极富声腔口语化的北方大鼓的曲调,有古琴抹音的韵味,模仿琵琶“轮指”的断顿音,还有京胡长短弓快速的流畅交替等其他民族乐器中借鉴而来的表现手法等等。

整首曲子带有中国民族式曲调的表现手法也随处可见,二胡独奏与乐队之间的配合恰到好处,充分将二胡这件乐器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首曲子将传统韵味和西洋风格大胆的结合在一起,是当代中国民族作品的里程碑,也为二胡演奏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结语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并不是刻意的去描写长城雄伟的外观,而是在描写长城外观的基础上体现它的内在本质。

虽然协奏曲是外来的音乐形式,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不仅运用好了协奏曲的创作形式,还把传统的音乐素材、发展的手法与二胡演奏技巧相结合。

展现了饱经沧桑的诗人登临长城时的内心感受和万千思绪。

刘文金先生的辞世是中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唯有用心感受理解他的作品,才能把作品更好的呈现给广大观众,我作为一名二胡演奏者,我会以刘文金先生为榜样,细心钻研、刻苦练习为我国民族器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文金.刘文金二胡作品集[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杨儒怀.音乐分析论文集[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3]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安如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