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28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部集体备课专用纸

__五_年级语文__备课组时间:

___月____日中心发言人:

李老师课题:

《再见了,亲人》_2_课时总计__2_节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

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

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

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

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

在什么地方说的?

怎么说的?

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

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

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

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

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

(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

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

对大娘,应该怎么读?

(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

例如:

“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

”(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

)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

“能支持得住吗?

”(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

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

”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

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

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

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

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

”“大嫂,请回去吧!

”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

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

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作业:

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教学反思

 

***小学部集体备课专用纸

__五_年级语文_备课组时间:

___月____日中心发言人:

李老师课题:

《金色的鱼钩》_1课时总计__1_节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

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

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

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

“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

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

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

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

(外貌、动作、神态等)

2、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

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

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

“嚼”字写出了什么?

(食物少,难吃,硬)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

‘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

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

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

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

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

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

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

思考:

“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

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1、复述课文。

 

***小学部集体备课专用纸

__五_年级语文_备课组时间:

___月____日中心发言人:

李老师《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

为什么?

(2)理解:

“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