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249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四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3分)

A.滞留(zhì)麾下(huī)诘难(jié)重蹈覆辙(zhé)

B.旁骛(wù)亵渎(xié)聒噪(guō)一抔黄土(péng)

C.睿智(ruì)陨落(yǔn)相契(qiè)廓然无累(guó)

D.扶掖(yè)恣睢(zì)别墅(yě)庶竭驽钝(shù)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3分)

A.脑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取义谀词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

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迅D.涕泗横流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

3.下边有语病的一句()(3分)

A.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3分)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的气候。

5.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6.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吴承恩《水浒传》—施耐庵《聊斋志异》—蒲松龄 《儒林外史》-吴敬梓

B.《故乡》—小说《藤野先生》—散文《风筝》—散文  《看云识天气》-说明文

C.香菱、刘姥姥—《红楼梦》星期五—《鲁宾逊漂流记》 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

D.三顾茅庐—《出师表》 温故知新、舍生取义—《孟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7.仿写(3分))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__      ,                     ;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8.《简·爱》是十九世纪   (国籍)著名的女作家       的代表作,文章的主人公是简·爱与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       先生。

(3分)

二、古诗文填空(10分)

(1)宁为百夫长,。

(2),对影成三人。

(3)锦江春色来天地,。

(4)田园寥落干戈后,。

(5)云横秦岭家何在?

(6)黑云压城城欲摧,。

(7)无限山河泪,。

(8)水是眼波横,。

欲问行人去哪边?

(9)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三、阅读理解(30分)

(一)

  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用剪刀剪东西时,一不小心把手给划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我们不会看见鲜血直流的现象,而仅仅看见皮肤里渗出几滴滴血珠,不久便凝结了。

同时皮肤划伤处会肿胀起来,逐渐发红。

对了,这块区域发炎了。

所有入侵的细菌或病毒都会在进入伤口后被消灭干净,到底这块发炎的皮肤表层下面又发生着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

  ②发炎可以算得上是体内的一场火灾。

白血球被人们称为人体内的消防员,哪里有险情便会及时赶到哪里,消灭从皮肤表层伤口进入的细菌和病毒,从而消除炎症。

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正是利用了白血球的这一特征,在皮肤划破时为了引起注意,消灭入侵的细菌,主动放了这把“火”并拉响警报,从而动员消防员——白血球,及时出击。

于是,白血球终于从人体的红骨髓中出动了,它们在血管中不断游弋,到处巡逻。

  ③那么,白血球又是怎样定位伤口的所在处,并及时赶到出事地点的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研究了白血球这种精确定位的过程和机理。

他们认为,体内消防员的工作过程可要比他们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同事复杂得多。

因为现实生活中,消防队员找到并靠近着火地点还是容易的,但是在体内,白血球如果要准确知道哪里出事了并火速赶到,首先要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

因为人体内各种细胞壁层次众多;经络路线错综复杂。

白血球如果想抄近道到达皮肤受伤表层,就必须突破层层细胞壁,钻入你受伤手指附近的血管中。

  ④不断横冲直撞的白血球在接近伤口前需要减速,这个减速的过程要分成好几个不同的步骤。

在每一个步骤中,白血球的行动速度都会逐渐减慢,直至在伤口处准确停止。

导致白血球逐渐减速的是血管内壁上一种被称为粘连分子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与白血球表层粘连分子相互结合。

免疫系统只有在发生炎症时才会分泌粘连分子。

  ⑤伤口附近血管中的粘连分子像钩子一样钩住了白血球外壁上的同类。

渐渐的,粘连分子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白血球逐渐停了下来。

这样,这些白血球牢牢地附着在了发炎区域的血管壁上,消灭外来的细菌和病毒,保护着细胞壁不受外界干扰。

或许,你的孩子在皮肤划伤后,你可以给他讲讲白血球的这个故事,告诉他,不要怕,肿胀伤口的皮肤下面,有白血球在与细菌做着英勇的斗争。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它的特征又是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皮肤划破时为了引起注意,消灭入侵的细菌,主动放了这把‘火’,并拉响警报”中,这把“火”指的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白血球要尽快进入伤口附近的血管中,必须突破层层细胞壁。

  B.免疫系统可以随时指令白血球,使它分泌粘连分子。

  C.粘连分子与白血球表层的同类相结合,这种粘连分子是一种化学物质。

  D.由于血管中分泌的粘连分子与白血球表层粘连分子相互结合,因而白血球可以附着在发炎区域的血管壁上。

5.最后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

“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

“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

谁会让你?

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

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

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

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4分)

答: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分)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

为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分)

答:

本文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简答题(6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

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4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6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通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分)

3.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五、素质拓展(6分)

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了一则广告: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问题。

1.广告中“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4分)

(1)

 

(2)

2.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2分)

六、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他不理解我。

”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

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

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

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

”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

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

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

请以“学会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②可以写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自己或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要有真情实感。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一、

1.A2.B3.C4.D5.C6.D7.略8.英国、夏洛蒂勃朗特、罗切斯特

二、略

三、现代文阅读

(一)

1.白血球白血球可以消灭从皮肤表层伤口进入的细菌和病毒,从而消除炎症。

2.指皮肤划伤处会肿胀起来,逐渐发红。

3.打比方:

“发炎可以算得上是体内一场火灾”或“白血球被人们称为人体内的消防员”等。

作比较:

“体内消防员的工作过程可要比他们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同事复杂得多”。

4.B

5.白血球是怎样附着在发炎区的血管壁上,保护着细胞壁不受外界干扰的。

(意思对即可)

(二)

1.我欣赏儿子的自信和大气。

2.①恋怜爱儿子,欲增强儿子的自信心。

②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

3.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4.竞争、认真。

5.不能。

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好表明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若换用“优柔寡断”,则变成母亲办理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

6.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或:

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从小得经受锻炼。

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篇虚假的生存空间。

生活是真实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四、文言文

(1)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②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③“乡”通“向”,从前。

④停止,放弃。

(2)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

①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答案示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列举其他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②答案示例: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诗歌鉴赏

1.D2.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3.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六、课外拓展

(1)①指作为电脑的“联想”(品牌)和联想集团。

②指人类思维的活动。

(2)该广告一语双关,它既指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联想,也暗指大家的生活里不能没有“联想集团”的产品;并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注意。

(答案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