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173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docx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_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

电气0902

学号:

姓名: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二零一三年三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电力电子原器件的特性;

2.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电力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有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4.培养对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分析的能力;

5.培养撰写研究设计报告的能力。

通过对一个电力电子电路的初步设计,巩固已学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题目

升压式DC/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1.主电路方案确定

2.绘制电路原理图、分析理论波形

3.器件额定参数的计算

4.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

5.电路性能分析:

输出波形、器件上波形、参数的变化、谐波分析、故障分析等

四、仿真软件的使用

1、MATLAB

Simulink是TheMathWorks公司的产品,可在MATLAB环境下建立系统框图和仿真的模块库,其功能非常强大,可用于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模块库中提供了大量的电力电子模型。

其具体使用方法和相关电力电子模型的建立、仿真等请参阅课程设计教材。

 

一、主电路方案的确定及其原理............................................4

二、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分析理论波形....................................4

三、器件额定参数的计算........................................................7

四、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8

五、电路性能分析:

傅立叶分析...........................................11

六、小结...................................................................................14

七、参考文献...........................................................................14

 

一、主电路方案的确定及其原理

在电源VS与负载之间串接一个通、断控制的开关器件,是不可能使负载获得高于电源电压VS的直流电压的。

为了获得高于电源电压VS的直流输出电压VO,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在变换器开关管前端插入一个电感L,如图(a)所示。

在开关管T关断时,利用图(c)中电感线圈L在其电流减小时所产生的反电动势eL(在电感电流减小时,eL=-LdiL/dt为正值)与电源电压VS串联相加送至负载,则负载就可获得高于电源电压VS的直流电压VO。

图(a)就是在这一思想启发下,利用一个全控型开关管T和一个续流二极管D加上电感、电容构成的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BoostDC/DC变换器。

BoostDC/DC变换器是输出直流电压平均值VO高于输入电压VS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图(a)中,Boost变换器中电感L在输入侧,称为升压电感。

开关管T仍为PWM控制方式,和Buck变换器一样,Boost变换器也有电感电流连续和断流两种工作方式,图(e)和(f)给出了这两种工作方式下的主要波形图。

图(b)、(c)、(d)为Boost变换器在不同开关状态时的等效电路。

当电感电流连续时,Boost变换器存在两种开关状态,如图(b)和(c)所示;而当电感电流断流时,Boost变换器还有第三种开关状态,如图(d)所示。

 

二、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分析理论波形

这里我们讨论两种开关状态

1.两种开关状态

(1)开关状态1:

从t=0到Ton=DTS期间,开关管T导通,二极管D截止,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

电源电压VS加到升压电感L上,电感电流iL

线性增长:

L·diL/dt=VS。

当t=Ton=DTS时,iL达到最大值Imax。

在T导通期间,iL的增量ΔiL+为:

ΔiL+=VSLTon=VSL

DTS

  在开关状态1,由于二极管D截止,负载由滤波电容C供电,选用足够大的C值,可使VO变化很小。

(2)开关状态2:

从t=Ton到TS的Toff期间,T阻断,D导通,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

 

这时,iL通过二极管D向输出侧流动,电源功率和电感L的储能向负载和电容C转移,给C

充电。

此时加在L上的电压为VS-VO,因为VO>VS,故iL线性减小:

L·diL/dt=VS-VO

经历Toff=TS-Ton时期后,iL达到最小值ILmin。

在T截止期间,iL的减少量ΔiL

-为:

ΔiL-=VO-VSL(TS-Ton)=VO-VSL(1-D)TS

此后,T又导通,开始另一个开关周期。

,Boost变换器电源的输入电流就是升压电感L电流,电流平均值IL=IS=(ILmax+ILmin)/2。

开关管T和二极管D轮流工作,T导通时,电感电流iL流过T;T截止、D导通时,电感电流iL流过D。

电感电流iL是T导通时的电流iT和D导通时的电流iD的合成。

在周期TS的任何时刻,iL都不为零,即电感电流连续。

稳态工作时,电容C充电量等于放电量,通过电容的平均电流为零,故通过二极管D的电流平均值就是负载电流IO

2.变压比M和电压、电流基本关系

稳态工作时,T导通期间,电感电流的增量ΔiL+等于它在T截止期间的减少量ΔiL-,可得到升压比M:

M=VO/VS=1/(1-D)

在每一个开关周期中,电感L都有一个储能和能量通过二极管D的释放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有能量送到负载端。

因此,如果该变换器没有接负载,则不断增加的电感储能不能消耗掉,必然会使VO不断升高,最后使变换器损坏。

实际工作中,为防止输出电压过高,Boost变换器不宜在占空比D接近于1的情况下工作。

Boost变换器在电流连续条件下其变压比M也仅与占空比D有关而与负载电流无关。

通过二极管D的电流平均值ID等于负载电流平均值IO,即ID=IO。

电感电流的脉动量:

由于电源输入功率VSIS=VOIO,故电源电流IS=VOIO/VS=IO/(1-D)。

由图通过T和D的电流最大值ITmax和IDmax与电感电流最大值ILmax相等,即:

T和D截止时所承受的电压VT和VD均为输出电压VO,即VT=VD=VO

输入电流iS的脉动量ΔIS等于电感电流iL的脉动量ΔIL:

输出电压脉动量ΔVO等于开关管T导通期间电容C向负载放电引起的电压变化量。

ΔVO

可近似地由下式确定:

 

三、器件额定参数的计算

电感电流连续时VO=VS1-D,得到D=1-VS/VO。

又VO≡48V。

当VS=10V时,D=0.792;当VS=30V时,D=0.375。

电源电压VS变化时,占空比D的变化范围是0.375~0.792。

临界负载电流IOBIOB=VO2LfSD(1-D)2

D=1/3≈0.334时,IOB有最大值IOBm=VO272LfS。

D值越接近0.334,IOB大。

令最小负载电流IOmin大于临界负载电流IOB,由(3-45)式,即IOmin>VO2LfSD(1-D2,则:

取L=0.5mH。

验算:

L=0.5mH,D=0.375时,临界负载电流为:

确保了电感电流连续,M=

输出电压纹波:

 

四、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

(a)电感电流连续时主要波形

(b)电感电流断流时主要波形

五、电路性能分析:

傅立叶分析

傅立叶分析:

傅里叶分析,又称调和分析,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它研究如何将一个函数或者信号表达为基本波形的叠加。

它研究并扩展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概念。

基本波形称为调和函数,调和分析因此得名。

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它已成为一个广泛的主题,并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信号处理、量子力学、神经科学等。

我们在Matlab得到的仿真波形中可以直接得出傅立叶分析出来的波形

以下为傅立叶分析图

(a)电感电流连续时主要波形

iL

iT

iD

VL

(b)电感电流断流时主要波形

iL

iT

iD

VL

六、小结

为期一个半星期的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结束了,虽然还带着些许疑问,不过这一切可能在未来或者更为出色的人去探讨,在这大四最后的一学期,也算是屈指可数的几个设计了,留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不但还没有学的透彻而且还有更多的需要探讨。

起初老师布置给我们的任务看似简单明了,但是随着课题的选择就出现了麻烦,许多东西有印象但是却不能去完整的表述和理解,在最开始就出现了麻烦;但是在我们继续跟老师请教后我们还是选出了合适自己的课题;在复习了先前的知识以后,才对所要求的电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可是,拦路虎始终都会出现,此次课程设计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用Matlab仿真,这个软件我们却从来没用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满是英文的界面里寻找我们需要的模块,给了我们好大的压力,我们每天都缠着老师,让他们在继续教我们一下,回去又在宿舍里不断练习,所谓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应该也是这样吧,几天过去了,总算能很快找到模块接好电路;出波形时,又很难调试出跟理论上相似的波形,为此我们上网查原因,去图书馆查资料,总算得出原因,大家一起努力得出了波形,感受到了科研出结果的艰辛与不易。

对于此次课程设计,要特别感谢刘老师和蒋老师的悉心教导,在他们不厌其烦的教导下,我们才能在短期内比较灵活的使用软件。

以后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要从此次课程设计得到的经验来走好我们的将来的路。

 

七、参考文献

 

[1]朱桂萍,陈建业.电力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建业.开关电源计算机仿真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SimPowerSystems手册.

[4]魏艳君.电力电子电路仿真-MATLAB和PSpice[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陈坚.电力电子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美)安格.开关功率变换器-开关电源的原理、仿真和设计[M].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1

[8]周洁敏.开关电源理论及设计[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