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19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

《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节奋斗故事.docx

劳动节奋斗故事

劳动节奋斗故事

篇一:

关于劳动的故事手抄报内容

一、关于劳动的故事:

铁人王进喜

除铁人,他还有一个工人工程师的称号[3],他们总结出的三老四严等制度成为当时全国产业系统学习的榜样。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由苦难的旧社会解放出来,在新社会里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据大庆油田负责人宋振明说,王进喜带领的12o5钻井队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即是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

从1960年6月1日大庆运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以后大庆油田会战结束,中国石油结束了用洋油的时代,实现基本自给。

毛主席非常兴奋,于翌年发出产业学大庆的号召。

固然这是在探索中国产业化道路上的一种尝试,但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的奋斗精神还是永久值得学习的。

王进喜在技术上也肯于研究,他曾带领伙伴用40年代的老钻机,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创造了用旧设备打直井的先例。

他与工友们发明了钻机整体搬家、钻头改进、快速钻井等多项技术革新,对改进钻井工艺技术做出突出贡献,被油田党委授与工人工程师的称号。

王进喜等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很多成了油田的规章制度。

如三老四严(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周密的组织、严厉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回访制度等,还在全国产业系统推广。

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索、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

石油,相当于现代产业化社会的血液。

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

全国解放后,固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还是难而又难。

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

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类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

在玉门油田的一段时期,很多钻机由于没有钻头而停钻。

当时还没有国产钻头,靠进口来不及,王进喜便组织青年突击队从废物堆里找到很多旧钻头,架起大锅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锈,修修配配,拼装成可用的钻头,用了半年打了5口井,给国家节省了开支,又不耽误生产,经验在全油田推广。

王进喜刚到大庆时,脚下荒原一片,朔风咆哮,滴水成冰,吃的是苞米面炒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

没有公路,吊车、拖拉机不足,设备在火车上卸不下来。

他当时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带领全队30多个人用绳索拉,撬杠撬,木块垫,将60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

打井需要水,可当时没有水管线,没有水罐车,为了抢时间他决定用脸盆端。

有人说这是瞎胡闹,没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

他说:

有,就在中国。

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让机器动起来。

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

他与工人们昼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他带领的1205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

铁人精神是甚么?

工人们总结得好:

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

[!

--empirenews.page--]

1961年王进喜当了大队长,1965年又当了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却依然以普通工人自居。

他家人口比较多,身体也不好,党委决定每月补助些钱,他说甚么也不要,实在推脱不掉的,在病危期间交了党费。

他的胃不好,上级为了照顾他,送来一些猪肝和苹果,他马上就分给了工人病号。

当了大队长以后,***要给他换一把新办公椅,他说有个板凳坐就不错了。

给他发的新劳保鞋,他说甚么也不要,自己打草鞋穿。

工人们说,王铁人这个人,国家就是他的命,你就是把他的骨头砸碎了,也找不出半个我字。

他当领导以后很少坐办公室,试验打直井的时候亲身扶刹把。

钻头卡住了,他亲身去提钻,怕的是万一架子倒了,把工人砸伤。

他在现场累了困了,就把老羊皮袄脱下来和工人们挤一挤。

工人们说:

我们身上有多少泥,咱铁人队长身上就有多少泥。

王铁人的性情率直。

他工作中也出错误误,出过娄子,却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

他的队曾打废过一口井,每次队里来了新工人,他都要带着去看,吸取教训。

有一次开大会,台上领导批评他们的射孔错误,王进喜去的晚了,门口有人叫他快趴下。

他坦率地说:

披红戴花的时候,你让我抢着往头里走;批评了,就叫我静静趴下当狗熊?

我不当这个狗熊!

二、关于劳动的故事:

***的责任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固执派在陕甘宁边区四周修筑了五道封闭线,隔断了边区和外界的交通,使边区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粉碎国民党固执派的经济封闭,党中心发出了自食其力的号召,因而一场大张旗鼓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展开起来了。

这天,警卫班的战士们正在杨家岭***住的窑洞四周召开生产动员会。

会上,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干一场,争当生产模范。

这热烈的气氛惊动了***,只见他快步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你们在开生产动员会,这很好嘛!

***来到了战士中间,满面笑脸地说,党中心号召我们展开生产运动,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可要带好这个头!

***双手叉着腰,环顾着两旁的山坡,布满信心肠说:

杨家岭上的土地足够我们种植水果蔬菜了。

我们还可以养猪,解决自己的吃肉题目。

假设再能弄一个合作社,那我们大家的平常生活用品也不用忧愁了。

说到这儿,***开朗地笑了。

战士们被***这么一说,恍如看到了满山满坡菜绿瓜黄的丰收景象,因而群情更加激奋。

大家围在一起,出谋划策,商量怎样拓荒种地,怎样引水浇田,并决定几天以后正式开工。

到了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就扛着钁头下地了。

战士们经过***住的窑洞门口,看到里面灯光依然亮着,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谁也不忍心去叫他。

大家蹑手蹑脚地从门口走过,生怕打搅了主席,不料还是被***听到了。

没一会儿工夫,只见***扛着钁头找来了,他边走边说道:

不是说好了给我一块地吗?

我的一份在哪儿呢?

主席,您考虑革命大事,非常劳累,这拓荒种地的小事就不用参加了。

您的活,我们加把劲就都完成了。

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不行!

不行!

拓荒种地是党的号召,我也不应当例外。

[!

--empirenews.page--]在***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只好在临河不远处给他划出了一亩来地。

***分到责任田后,对这一争来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来,他就去挖地。

战士们发现后,一齐赶来帮忙,***总是坚持自己完成。

他说:

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块地,你们挖了叫我挖甚么呢?

别看我的年纪比你们大,我还敢与你们比一比,看谁的田种得好!

尔后,***硬是忙里偷闲,一钁头一钁头地把地挖好,又垒了一个小水坝,将河水引到地里。

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黄瓜、辣椒和西红柿。

***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施肥、锄草,蔬菜越长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

夏天到了,***田里的西红柿结得又红又大,辣椒又尖又长,黄瓜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个个顶花戴刺的,真是诱人极了。

人们每走过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称赞一番。

***亲手拓荒种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延河两岸,军民大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教岸英扫厕所

1937年,***同道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

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

这里之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道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

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

战士们心中很是迷惑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

当警卫班长预备去扫厕所四周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

是谁打扫的呢?

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

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

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

多么熟习的声音啊,班长立即就听出了这是***同道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同道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地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

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中断过。

三、关于劳动的故事:

李素丽的故事

李素丽是公共汽车司机的女儿。

上高中时,李素丽的梦想是当播音员。

高考时,李素丽依照自己的意愿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

但是她以12分之差没能考上大学。

落榜后的李素丽,到公交60路汽车当了售票员。

李素丽在父亲的教育下,在四周同事的感染和帮助下,她渐渐地爱上了售票员工作。

从60路调到21路后,李素丽通过量年的实践和一点一滴的积累,练就了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的本领。

老幼病残孕,最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就主动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见到他们追车就尽可能不关门等他们;外地乘客既怕上错车,又怕坐过站,李素丽不但百问不烦,耐心帮他们指路,还记着到站提示他们下车;碰到人生地不熟的乘客,李素丽历来不跟他们说东西南北,而是用前后左右指路,让乘客更轻易明白;中小学生天性活泼,李素丽总要提示他们车上维护公共秩序,车下留意交通安全;碰到堵车,她就拿出报纸、杂志给乘客看,以减缓他们焦虑的心情;看到有人晕车或不舒服想吐,她会及时地送上一个塑料袋;碰到不谨慎碰伤的乘客,她赶紧从特地预备的小药箱里拿出常备的创可贴;姑娘们夏天穿着长裙上下车,她忘不了提示她们往上拎一拎,以免被后面的人踩上摔跟头。

[!

--empirenews.page--]

21路公共汽车线路,北起北京北站,南至北京西站,沿线10千米、散布14个车站,李素丽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和细致的关怀。

李素丽售票台的抽屉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棉垫,是她为抱小孩的乘客预备的,有时车上人多,一时找不到坐位,李素丽就拿出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

她的售票台旁的车窗玻璃在进出站时总是敞开的。

即使下大雨,她也要把车窗打开,伸出伞遮在上车前脱掉雨衣、收拢雨伞的乘客头上。

李素丽习惯在车箱里穿行售票,固然总是挤得一身汗,可她却说:

辛劳我一个,方便众乘客。

公共汽车是一个活动的小社会,车上甚么样的乘客都有。

特别是在早晚上放工高峰期间,车箱拥堵、喧闹,有时还会发生矛盾和口角。

李素丽经常几句话就可以化解一个个矛盾。

对待一些不讲理的乘客,李素丽也是以礼待人,以情感人。

一次,有个小伙子上了车就往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吐了一口痰。

李素丽轻声提示他不要随地吐痰。

不想气呼呼的小伙子又吐了一口。

这时候,李素丽没有再说话,走过去,取出纸把地板上的痰迹擦干净。

在全车人的注视下,小伙子酡颜了,下车时连连道歉。

篇二:

五一劳动节爱岗勤奋演讲稿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辛勤劳动至少要包括这样几个内涵:

一曰诚实。

此乃“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

其对立面是欺骗,弄虚作假。

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虚夸浮报等,都是好逸恶劳的表现。

二曰敬业。

对待劳动和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

一个人懒的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贪图安逸终究难成大业。

三曰勤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热爱劳动的人必然十分珍惜劳动成果,珍惜财力和资源,精打细算,绝不会不计成本,挥霍无度。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通过劳动,人类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向现代文明。

“天道酬勤”。

我们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着称的民族,凭借这种精神,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

继往开来,毛同志告诫我们: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然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更不能贪图安逸,追求享受。

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这一切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

因此,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共识。

辛勤劳动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爱岗敬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