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核题库完整版300题含答案.docx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核题库完整版3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核题库完整版300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核题库完整版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提出的教育学原则体系不包括(B)
A.直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启发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2.(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
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4.教师在教学中引出内在的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的(A)
A.思想性B.科学性C.拓展性D.趣味性
5.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B)
A.体力B.智力C.创造力D.个性
6.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A)部分。
A.主体B.客体C.中心D.范式
7.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A)
A.基本阶段B.基本途径C.基本内容D.基本部分
8.启发式教学是(C)
A.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B.一种教学形式
C.教学的指导思想D.教学的组织形式
9.“拔苗助长”违背的教学原则是(C)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试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C)
A.练习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法D.谈话法
11.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A)
A.导人.详述和汇总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12.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C)
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
13.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位“教师节”的决定始于(A)
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
14.教学过程本质实践说的不足之处在于(A)
A.容易导致教学活动人为的分离B.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C.忽略了学生的地位D.难以揭示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
1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16.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所决定的教学原则是(A)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7.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顺序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8.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9.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D)
A.教学目的明确B.教学内容正确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2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C)
A.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B.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C.教学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D.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
2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
22.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了明确说明的是(C)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
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2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告,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A)
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
24.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A)特点。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
25.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无差别原则
26.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B)
A.列宁B.加里宁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
27.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28.以下哪一条不是教师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D)
A.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B.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C.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D.实事求是
29.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30.对个别学生的教育(C)
A.就是要靠班主任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31.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A)
A.自主性B.开放性C.时效性D.教育性
32.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D)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
33.教学管理的核心是(C)
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34.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是(A)
A.领导核心B.正常秩序C.良好班风D.集体目标
35.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要坚持(D)原则。
A.共产主义方向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因材施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36.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D)的内容。
A.自觉纪律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劳动教育D.道德教育
3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D)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38.(C)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行为主义模式
39.(B)是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行为主义模式
40.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
A.各科教学B.周队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
41.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
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
4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A)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
4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4.难题提供了试题的(C)信息。
A.错误率B.通过率C.平均通过率D.平均错误率
45.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B)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6.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C)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社会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D.道德意志
47.“私德教育”的核心是(A)
A.家庭美德教育B.个性品质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交往礼仪教育
48.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C)
A.德育的社会功能B.个体发展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政治功能
49.(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
50.与学生自主性探索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不包括(C)
A.确定主题B.布置任务C.备课D.制定评价标准
51.在结构化策略方面成就最显著的教育家是(B)
A.杜威B.布鲁纳C.赫尔巴特D.苏霍姆林斯基
52.一份教案的核心是(C)
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
53.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B)方式。
A.讲演B.讲解C.讨论D.讲授
54.考试的核心环节是(B)
A.选择题型B.命题C.确定评分方法D.阅卷
55.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56.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B)
A.课程计划B.课程实施C.课程评价D.课程设计
57.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B)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8.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A)
A.儒家墨家B.儒家法家C.儒家道家D.道家法家
59.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6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C)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家庭活动
61.前苏联心理学家(A)揭示: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A.维果茨基B.马卡连柯C.凯洛夫D.蒙台梭利
6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
63.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
A.基因复制B.自然本能C.种群回归D.直接环境
64.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
A.灵感和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逻辑思维D.定向思维
6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66.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67.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B)
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
6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69.“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C)
A.古代印度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埃及
70.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D)
A.基础教育B.高等教育C.成人自学D.终身学习
71.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D)
A.科技B.经济C.综合国力D.教育
72.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A)
A.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C.国家的社会制度D.自然环境
73.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B)
A.教育B.文化C.国家的建立D.学校的出现
74.在西方,最早提出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的是(B)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卢梭
75.《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的代表作(B)
A.康德B.杜威C.赫尔巴特D.凯洛夫
76.“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D)
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
77.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
7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D)
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政治学》D.《普通教育学》
79.“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C)
A.《论语》B.《孟子》C.《学记》D.《老子》
80.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A)
A.苏格拉底B.西塞罗C.柏拉图D.培根
81.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B)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82.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A)
A.巴班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
8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B)
A.《民主主义与教育》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画》
84.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
85.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86.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87.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
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
88.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A.智者派B.历史学派C.犬儒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
89.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B)
A.教师B.学生C.学校D.教育主管部门
90.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9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92.课程目标的依据是(D)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93.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A)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A.哲学B.心理学C.教学论D.社会学
94.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B)
A.信度B.效度C.实用性D.区分度
95.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B)。
A.20世纪7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末21世纪初
9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A)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
9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98.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99.《教师资格条件》规定,依照教师法第14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他将(D)
A.3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B.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10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D.不能再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100.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
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
101.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是(A)
A.教师的专业素质B.教师的个性品质C.教师的个人修养D.师生关系
102.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
103.斯宾塞认为,学生应该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等课程,这是(A)的活动做准备。
A.为直接维持自己生存B.为获得生活生活上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
C.为抚养子女D.为更好履行社会义务.维持正常社会关系
104.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
这种观点是(A)。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D.个人社会本位论
10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属(A)范畴。
A.智育B.德育C.美育D.体育
106.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107.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B)
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B.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C.全体学生平衡发展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
10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09.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D)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10.马克思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11.学校(B)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确立诚信价值观。
112.(D)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
A.观念文化B.课程文化C.物质文化D.践行文化
11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生物工程.光电纤维和(C)等陆续进入课程领域。
A.新能源的开发B.新材料的运用C.电子计算机D.天文
114.古代斯巴达教育主要以(C)为主。
A.“四书”.“五经”B.读.写.算.音乐教育C.军事教育D.教会教育
115.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C)
A.教书育人教学科研B.教学科研教书育人C.教育教学教书育人D.教书育人教育教学
二、多选题
116.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
A.新授课B.复习课C.练习课D.实验课E.测验课
117.班级的日常管理表现为(A.B.C.D)
A.班级组织管理B.班级制度管理C.班级自治管理D.班级文化管理
118.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A.B.C)
A.强制性B.普遍性C.基础性D.科学性
119.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A.C.D.E)
A.学生是独立的人B.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C.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D.学生是社会中的人E.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20.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表现为教师的(A.B.C.D)
A.社会身份获得B.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C.民主参与度
D.政治影响力E.专业素养的提高
121.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A.C.D)
A.教师B.学生C.学生家长D.社区代表
122.当课程被认为是活动时,其特点在于(A.C.D.E)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B.强调以活动方式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活动
C.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D.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
E.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123.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建立在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
A.练习题B.主题C.任务D.评价标准E.大学大纲
124.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A.B.C.D)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125.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A.B.C)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E.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126.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当做到(A.B.D)
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C.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D.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127.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哪几点(A.B.C)
A.做好充分的准备B.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
C.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D.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128.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优点在于(A.B.D)
A.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129.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A.B.C.D)
A.20世纪50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B.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C.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D.它的一个优点是操作简单又容易见效
E.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130.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A.B.C.D)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E.分析型策略
131.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A.B.D)
A.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的研究C.对课程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
E.对科学的研究
132.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板书形式有(A.B.C)
A.论点式B.线索式C.图解式D.陈述式
133.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B.C.D.E)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E.设计教学法
134.上课的基本要求有()
A.目的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恰当D.结构紧凑
135.制定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A.B.C.D.E)
A.课题名称B.本课题的教学目的C.本课题的计划D.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E.本课题的教学方法
136.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A.C.D)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C.发扬民主
D.注重宣传和教育E.坚持严格要求
137.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A.政治课教学B.班主任工作C.劳动
D.共青团活动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138.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
A.谈话B.报告C.参观D.讲解E.讨论
13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A.B.C.D)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过程
C.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D.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140.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A.B.C.D)
A.德育目标B.教师素质C.德育内容D.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141.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C.D)
A.应是相同的B.应是完全不同的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E.以教育原则为主导
142.班级组织机构是班级组织结构形成的基础与前提。
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B.C.D)
A.层叠式B.直线式C.职能式D.直线职能式
143.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A.B.D)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