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352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docx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线作业刑法

1.甲蓄意杀乙,一日,将乙骗至郊外,用木棍击打乙的头部。

甲认为乙必死无疑,便弃尸而去,后乙被人救起。

甲的认识错误是()。

A客体错误

B对象错误

C假想犯罪

D因果关系的错误

:

D

2.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越日本领空时,机上一美国公民杀死一巴西乘客,犯了故意杀人罪,对这一犯罪的美国公民应适用()。

A美国刑法

B中国刑法

C日本刑法

D巴西刑法

:

B

3.甲盗得摩托车一辆,让乙代为销售。

乙明知是赃车,仍将摩托车卖给了不知情的丙。

乙的行为构成()。

A销售赃物罪

B盗窃罪

C盗窃罪与销售赃物罪

D不构成犯罪

:

A

4.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的犯罪是指()。

A犯罪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

B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

C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

D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

:

D

5.下列哪一个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性

C刑罚处罚性

D主观恶性

:

D

6.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A10周岁以下

B不满14周岁

C18周岁以下

D不满16周岁

:

B

7.甲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伪造公文、印章,甲的行为属于(c)。

A想象竞合犯

B实质数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

C

8.刑法分则中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体现了()。

A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D

9.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可将共分为()。

A主犯、从犯.犯

B主犯和从犯

C主犯、从犯和预备犯

D主犯、从犯和胁从犯

:

D

10.假释的考验期,从()起算。

A判决宣告之日

B判决执行之日

C判决确定之日

D假释之日

:

D

11.甲男和乙女于某日在公园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甲乙的行为如何认定()。

A聚众淫乱罪

B组织淫秽表演罪

C寻衅滋事罪

D无罪

:

D

12.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

D

13.甲盗得一钱包,有一活期存折。

甲冒充存折上的储户去银行取款,甲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实质数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

C

14.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A限制解释

B类推解释

C文理解释

D扩解释

:

B

15.甲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控,车冲到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30余小时。

甲的行为()。

A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

C意外事件

D交通肇事罪

:

C

16.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之日计算。

A判决执行之日

B主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

C判决确定之日

D判决生效之日

:

B

17.甲运输毒品遭遇乙抢劫,甲为保护毒品遭遇反抗致使乙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故意伤害罪

:

D

18.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是()。

A道义责任论

B社会责任论

C人格责任论

D相对的意志自由

:

D

19.甲在乙回家的路上对乙开枪射击,但未击中。

此时枪尚有三颗子弹,甲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

甲的行为构成()。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

A

20.甲酒醉后在街上被人撞了一下,话不投机,就拔出刀子向对方刺去,对方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甲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

B

21.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A诬告陷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盗窃罪

D诈骗罪

:

A

22.路某(15岁)先后唆使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

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

B

23.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

D

24.甲为杀乙,向乙家中投炸弹,造成乙死亡,房屋被炸毁。

甲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实质数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

A

25.甲某贩运假酒,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某登车检查,甲某为摆脱某,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疾驶后又突然刹车,导致某头部摔地而死。

甲某对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

B

26.甲农民为驯服骡子将其栓在树上,用皮鞭猛抽之,不料骡子受惊挣断绳子跑出,将路上行走的一小孩踩死,甲的行为构成()。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纯属意外事件

:

D

27.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

C

28.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其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是对前段的()。

A例外

B补充

C限制

D特别

:

A

29.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

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

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

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

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

B

30.甲持刀前往乙家欲杀害乙,路遇联防队员深感恐惧折返回家。

甲的行为构成()。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

A

31.药店营业员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给王妻。

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某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经服完。

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

B

32.甲15岁时盗窃一辆宝马车价值50万元;年满16岁后盗窃一辆摩托车价值1万元。

关于本案正确的说法是()。

A甲不负刑事责任

B甲应负刑事责任,犯罪数额为1万元

C甲应负刑事责任,犯罪金额为51万元

D对甲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

B

33.2009年1月,甲(1993年4月生)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2011年3月20日,甲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杀人后逃跑,6月被抓获。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本案不适用《刑法修正案(八)》

B对甲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甲在审判时已满18周岁,可以适用死刑

D甲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

B

34.甲国公民从乙国劫持丙国的飞机到丁国,后逃至我国领域,我国司法机关对该人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

A保护原则

B属地原则

C普遍原则

D折中原则

:

C

3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

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

:

D

36.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A10年

B13年

C15年

D20年

:

B

37.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d)。

A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

B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资

C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

D甲菜农在公共汽车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有人民币2000元

:

D

38.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满释放后3年半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对某依法不得适用()。

A假释

B缓刑

C减刑

D临外执行

:

AB

39.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A有过失犯罪

B有一般立功表现

C有故意犯罪

D无任何好的或者坏的表现

:

ABD

40.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过失犯罪?

A甲没有驾驶执照,却在马路上驾驶汽车,行至一急拐弯处时,因为缺乏驾车技能,而没有避免事故的发生

B乙持有驾驶执照,但在极度疲劳时驾驶汽车,行至一急拐弯处时,因为无力控制汽车而发生交通事故

C丙持有驾驶执照,驾驶面包车行至某商店时因购物,未使发动机熄火,让12岁小孩坐在副驾驶位上。

后者驾车前行,导致他人重伤

D猎人丁在深山老林打猎,误把上山采药的老农当作野猪,开枪致其死亡

:

ABCD

41.我国刑法中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有()。

A从一重处断

B从一重从重处断

C数罪并罚

D从轻处罚

:

ABC

42.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包括()。

A定罪判刑

B定罪免刑

C转移处理

D消灭处理

:

ABCD

43.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

BCD

44.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

ABCD

45.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刑罚制度有()。

A累犯

B自首

C缓刑

D减刑

:

ABCD

46.我国刑法理论中实质一罪包括()。

A想象竞合犯

B结果加重犯

C继续犯

D连续犯

:

ABC

47.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事实认识错误

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

ABC

48.对于累犯,()。

A应当从重处罚

B不得适用缓刑

C不得减刑

D不得假释

:

ABD

49.罗某因涉嫌抢劫被公安机关拘留后,寻机脱逃。

对罗某的抢劫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追诉期限为10年

B追诉期限为15年

C追诉期限为20年

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ABC

50.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A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

B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

D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

:

ABC

51.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A对累犯从重处罚

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对中止犯的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D对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ABCD

52.下列哪些行为不是犯罪(BCD)。

A甲酒后驾车将人撞死

B乙驾车时,刹车突然失灵,致行人被撞死

C丙趁黑夜盗得他人50元钱

D丁狞猎时,误击了从树丛中跑出的一个人

:

BCD

5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地包括()。

A犯罪结果地

B犯罪行为地

C罪犯住所地

D罪犯被捕地

:

AB

54.甲、乙二人所乘坐的“克林顿”号客轮在海上遇难,二人落水一同游向一块木板。

甲抓住木板后,发现木板只能承重一人,于是将已经抓住木板的乙推开,致使乙溺水身亡。

甲的行为不属于()。

A紧急避险,不应当处罚

B避险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避险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避险过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从轻或减轻者处罚

:

ABD

55.某,17岁,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法院根据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对其从轻处罚,符合刑法的()。

A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

:

CD

56.甲系某医院科医生。

在为病人乙治疗的过程中,与病人家属发生争执。

后乙发病,甲不闻不问,病人家属百般恳求。

甲称:

“平时你们不是什么都懂吗?

现在来找我干嘛?

”结果乙因并发症死亡。

对于甲的行为()。

A应当批评教育

B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C甲的行为系由于病人家属吵闹引起,乙的死亡应由家属和甲共同承担责任

D甲对乙的死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BD

57.撤销假释的条件有()。

A在假释考验期限犯新罪

B在假释考验期限,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有漏判之罪

C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

D没有立功表现

:

ABC

58.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

A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

B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脏严重破损

C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

D邻居看见6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

:

ABCD

59.对于精神病人的侵害行为,绝对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正确错误

:

60.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正确错误

:

61.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正确错误

:

62.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该犯罪单位成立共同犯罪。

正确错误

:

63.只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国领域,才可以认为是在我国领域犯罪。

正确错误

:

64.犯罪行为引起了危害结果即为犯罪既遂。

正确错误

:

65.对根据普遍管辖原则所审理的犯罪,其实体法的适用根据是国际条约,而不是国刑法。

正确错误

:

66.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只要犯罪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出现,都是犯罪未遂。

正确错误

:

67.没有辨认能力一定没有控制能力,没有控制能力也必然没有辨认能力。

正确错误

:

68.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错误

:

69.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故意实施犯罪的,不成立共同犯罪。

正确错误

:

70.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正确错误

:

71.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也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

正确错误

:

72.认定因果关系则基本上完成了对于刑事责任的认定。

正确错误

:

73.只要含有剥夺人身自由的容的法律规,均属于广义的刑法。

正确错误

:

74.定罪判刑是刑事责任实现的唯一方式。

正确错误

:

75.不可抗力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在于行为人能否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正确错误

:

76.如果被的人没有犯被的罪,对于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错误

:

77.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正确错误

:

78.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是人的绝对意志自由。

正确错误

:

79.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特定行为的法律义务,而不履行该义务。

正确错误

:

80.惩罚犯罪是我国刑罚的目的之一。

正确错误

:

81.法益实际上就是犯罪客体,二者只是称谓不同,并无实际变化。

正确错误

:

82.对于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

正确错误

:

83.犯罪中止不可能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

正确错误

:

84.刑罚的目的是我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

正确错误

:

85.如果某种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表明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正确错误

:

86.送子女或亲友归案,如果不是出于犯罪分子的主动,而是由家长.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就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正确错误

:

87.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刑法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正确错误

:

88.打击错误,是指行为本身的误差所导致的欲攻击对象与实际受害对象的不一致,它不同于方法错误。

正确错误

:

89.我国现行刑法典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正确错误

:

90.抢劫罪已经既遂,被害人当场对抢劫犯予以暴力反击夺回财物的,属于事后防卫。

正确错误

:

91.禁止溯及既往原则是司法原则,但不是立法原则。

正确错误

:

9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研究的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和行为与结果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正确错误

:

93.不确定的故意,可以分为未必故意、概括故意和择一故意。

正确错误

:

94.特赦的效力及于罪与刑两个方面。

正确错误

:

95.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的罪名,而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罪名。

正确错误

:

96.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可以适用死缓。

正确错误

:

97.犯罪集团中的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正确错误

:

98.伪造货币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币,行为人通过伪币所获得的非法收入是犯罪所得之物。

正确错误

:

99.意外事件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在于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

正确错误

:

100.对于管制犯、缓刑犯和假释犯,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均可以决定适用禁止令。

正确错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