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974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时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民时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民时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民时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民时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时评.docx

《人民时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时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时评.docx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让更多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伟大时代给了中国人实现梦想的宽广舞台,制度变革为追求梦想提供不可或缺的条件

  这个春天,从两会会场到街头巷尾,“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话题。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昨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中国梦为主题,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发表了重要讲话。

话语铿锵,掌声雷动。

这掌声,不只响起在人民大会堂,也激荡在13亿人的心里。

  “中国梦”何以在国人心中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

因为它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道出了共同的心声。

去年底,习近平深情阐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句“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抓住了“家国梦”这个最大公约数。

而这一次的三个“共同享有”,更激发起人们实现梦想的无限期待。

  伟大时代给了中国人实现梦想的宽广舞台。

改革开放,释放出人们追逐梦想的巨大能量。

亿万农民工为“城市梦”打拼,推动了城镇化的时代进程;无数创业者为“财富梦”奔走,激发出市场经济的无限活力。

无数“出彩”的人生,撑起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想时代。

“小巨人”姚明因此感言:

“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制度变革为追求梦想提供不可或缺的条件。

有梦想就有方向,有机会就有舞台,有奋斗才有未来,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这一切才皆有可能。

公平分配是保障房的“生命线”、让“拉杆箱一代”农民工享受同城待遇、防止“择校热”损害教育公平……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对深化改革的呼唤,与“梦想之声”形成交响。

它所折射出的,正是党和政府通过“天下为公”的制度安排,为梦想护航的不懈努力。

  “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从梦想与公平的角度看,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表态,可谓充满担当。

从构建网底不破的民生保障网,到打造公正“一杆秤”;从破解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到“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的决心,所思所虑,实实在在,彰显了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

  梦想不会自动实现,机会也不会自动到来。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改进作风反对特权,异地高考改革破冰试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向深入,新农合大病医保扩容,推进依法治国“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登记门槛……教育、医疗、司法、市场,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梦想之火。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它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

不管是治国理政还是社会运行,珍视每一个梦想、呵护每一次努力,让更多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3亿人组成的,将是力量磅礴、不可战胜的“梦之队”。

此刻的李双江,一定承受着数倍于普通父亲的煎熬。

作为74岁的老人,17岁的爱子继前年无证驾驶、暴力伤人被劳教后,今次涉嫌轮奸案被刑拘,情何以堪?

作为知名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晚年屡因儿子之过向受害者公开致歉、形象受损,委屈谁解?

  而那位新闻主角,想来也有“做名人之后难”的委屈。

此次涉嫌轮奸而被警方刑拘的同时有5人,但公众注意力与舆论焦点,几乎全聚集在李双江之子身上。

如果不是名人之后,何至于引来如此关注和舆论压力?

未满17岁的少年,照片、名字被不加处理地发布,成长经历、家庭成员被连根扒出,这样的“社会处罚”是否失于公平、有违法规?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身为公众人物、成功人士的家庭,被过度关注、消费,甚至引来标签化评价,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公众人物必然要让渡部分私权空间,社会对他们在孝敬父母、培养孩子、关注公益等方面的社会示范和道德品行,也有更多期许。

正因此,公众人物、成功人士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恐怕也不只是家庭问题,还关乎一定社会责任。

  作为这些公众人物的下一代,有更好的成长条件。

且不说父辈的成功经历是孩子最好的成长教材,单看这些父辈,或是达到一定地位、或是握有一定产业,与普通家庭相比,孩子们往往有条件接受最好教育、见更多世面、有更多成功机会——事实上,这些家庭中走出了无数优秀的下一代。

  不过,这种家庭下的教育也需更加慎重。

孩子们大多不曾经历父辈成功前的艰苦打拼,倘若只展示“成功效应”,恐怕孩子就会误以为,享受“最好”是天经地义、拥有“机会”是顺理成章,有个“好爹”就万事不愁、遇到批评就斥“代沟”“过时”。

没有要不到的东西、没有摆不平的事情,势必会把父亲大名当成嚣张通行证、把炫耀财富视为理直气壮、把无视法律看作勇敢者行动,以致做出种种伤天害理之事,并最终只能害己。

而倘若父辈在财富聚敛的过程中有不道德、不正义的成分,在权力的运行中存在违规、犯法,这样的“言传身教”,后果则更加危险。

  教育的失败,对孩子来说,是极端不负责;对家庭来说,将带来悲剧;对社会来说,不仅有损公共形象,还易引发群体对立——诸多“坑爹”个案所以升级为社会热点,就与其中夹杂身份、暴力、嚣张等元素有关。

更何况,他们所处的时代,还需要纾解阶层分化的心结、搭建社会信任的桥梁。

  几年前,李双江夫妇接受媒体访谈,说到培养孩子,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不会过高要求孩子,不期望孩子人生多“成功”,只愿他快乐、自由地成长,有点个性、带点叛逆也是天性。

这样的教育观本身并无错,甚至是对传统功利教育的突破和进步。

然而,今天再看,应该引起“这一代”更多思考:

当“成功”有了更丰富平实的内涵、社会对新生代价值取向与人生选择有了更多尊重、家庭有条件提供更好成长环境时,如何不去误导、松懈引导?

在培养价值观、树立是非观、增强道德感方面,我们为孩子、为社会做了什么、该做什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在“滑坡带”上构筑公众信任

公信力是易碎品,如何有力呵护,促其健康生长,不仅是应对突发事故的挑战,也是各级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课题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好几天了,关于事故原因仍是议论纷纷。

虽然当地组成的专家组已经作出结论,但很多人对此仍有疑义。

  事故原因往往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只有通过严谨而客观的调查过程,才能得出经得起事实和历史检验的结论。

这其中,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程序正当”,充分尊重公众知情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以镇雄滑坡事故为例,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天时间,专家调查结论就迅速公布。

但公众还希望知道此次调查的组成人员名单、调查方法、过程以及结论依据等,否则,简单的结论还难以服众。

  还有人提出,专家组说的村子周边小煤矿开采与山体滑坡无关,未将山体裂缝列入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过程中存有瑕疵,但至今也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

  对于专家作出的客观调查结果,公众和媒体理应予以尊重。

那种逢事必疑、遇结论就反对的态度,并非理性。

但是对于公众有理有据的质疑和追问,决不能轻易斥之为轻率,置之不理。

更进一步看,专家调查结果遭遇的“信任滑坡”,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

回顾过去一些地方对类似事件的处理,虽然调查迅速启动,但或是本单位、本部门自查自纠,缺少具有更高公信力的联合调查机制;或是结论中时常出现“雨太大”、“地该垮”、“空气干燥”等原因,没有令人信服的专业解答。

这样的调查,自然难以赢得应有的信任。

  出了重大事故,上级有要求,社会在关注,当地群众更是有各种诉求和意见,地方政府的压力之大、工作难度之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但越是这种突发事件,其善后处理,越是要严谨慎重。

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规范的程序、客观公正的查、以人为本的处置,来查找问题成因,才能回应公众质疑,抚平受害者的创伤,从而一步步构建公信力。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摈弃“赶紧对付过去”等惯性思维,更要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些,把工作做得充分些,让回应更加主动些。

要知道,任何一点疏忽、焦躁、草率,任何一个环节处置不当,都可能对公信力造成难以预期的损伤。

  公信力是易碎品,如何有力呵护,促其健康生长,不仅是应对突发事故的挑战,也是各级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课题。

多一点科学客观,多一点公开透明,多一点耐心细致,哪怕事情再急压力再大难度再高,哪怕遭遇再多不理解和委屈,也是值得的。

这样,我们就能以自己的努力,在“滑坡带”上构筑起公众的信任。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反浪费”关系公信力

比之铺张浪费的个案,草率的调查结论、缺席的监督检查,影响和危害可能更大

  需要多长时间、多大力度,我们才能将公款消费的奢靡之风化为廉洁清风?

专家表示,这是一场持久战;老百姓期盼,反对铺张浪费,不要成为“一阵风”。

但也有一些人以为,将一场超标准奢华宴请,化成“清贫”廉洁工作餐,可以“轻而易举”。

  广东珠海一位国企老总在当地一家豪华会所公款消费,一顿饭喝掉12瓶红酒,消费数万元。

事情在网络上曝光后,珠海市国资委纪委在近20天后公布的晚宴菜单是12道“家常菜”,17人总共花费4689元。

此“调查结果”一出,网友哗然,该老总也得了“学酒哥”的封号。

  珠海市纪委有了最新调查结果。

当事国企领导受到停职处分,珠海市国资委纪委也因“调查工作不深入,调查结论与事实不符”,而须“作出深刻检查”。

  中央要求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各地政府都在规范公务招待、严禁大吃大喝,已有立竿见影之效。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仍然不时曝出这样的新闻。

究其原因,恐怕一是少数人公款豪宴已习惯成瘾,由奢入俭难;二是存着侥幸心理,将反浪费当成一种口号,会上照章读文件、会下照吃照喝。

  有人说,未来几年,将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高危期。

其实,要避过乃至化解“危机”,根本的考验在于,各级干部能否真正树立清正廉洁观念,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放在心里而不是留在口头。

  在规范公务招待、反对大吃大喝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学会了逃避公众耳目,或是躲进隐秘的高档会馆,或是将星级大厨与名酒拉入内部食堂,或是被曝光后面不改色说假话、造假账,如此“反浪费”、“改作风”,正是中央严令禁止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通之术,更暴露出这种心存侥幸的瞒天过海之举,哪怕弄虚作假的技艺再高强,也难免会现出原形。

  比之铺张浪费的个案,草率的调查结论、缺席的监督检查,影响和危害可能更大。

这一事件中的珠海市国资委纪委的调查出台之后,新近曝出的四川某地计生系统30多人集体到台湾旅游事件,所属区的调查结论为“年假自费游”,不少人对这一结论同样感到心里不踏实。

个中原因,恐怕就在于类似珠海市国资委纪委这样的走过场式调查,已造成人们对某些地方“内部监督”的信任流失。

  在这个意义上,“反浪费”推进得如何,不仅关系到中央部署的落实,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把民意锻造成一种刚性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干部“目光向下”

  岁末年终,正是各级干部“交答卷”的时候。

且不说工作好坏优劣,如何“交卷”本身也是一个看点。

相比一些地方搞关门总结、自我表扬,日前武汉、温州等地“电视问政”的火热现场令人耳目一新。

  暗访短片揭短亮丑、市民“考官”毫不客气地逼问、“应考”干部脸上直冒汗珠,这富有冲击力的一幕幕,通过直播镜头传到千家万户,搭建起一个百姓参与、官民互动的考场。

  通过电视传媒打开大门吸引公众参与,又通过考评百姓意见大的问题提升关注度,这样的考试颇有创意。

  然而,热闹之中也有隐忧。

有人担心,时间一长,观众审美疲劳了,干部学会应对技巧了,电视问政还能问出真问题吗?

有人疑虑,干部在节目现场斩钉截铁,出了电视考场能不能一条条落实?

还有人质疑,为什么非得上电视才能解决,平时干什么去了?

  种种疑问,说明电视问政虽然是一剂猛药,但改作风、抓实干的治本良方还有待继续探索。

高收视率、社会热议的“眼球效应”之下,虽然给干部造成了不小压力,但节目播出总有时间和频次的限制,面对复杂而漫长的现实工作,舆论压力难以持久,电视问政不可能包打天下。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只是台上流汗、台下逍遥,那么电视问政难免成为一场政治秀,火爆背后加剧着“不曝光不干事、一曝光就解决”的路径依赖,老百姓就会越问越生气、越问越失望。

电视问政的烦恼,在网络回应、领导接访等方面同样存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电视问政之所以受人欢迎,就在于拓宽参与渠道、创新监督方式,让老百姓的知情权、监督权有了实现的平台。

但是,监督不是一阵风,阳光更需要时时普照,如何走出短期的眼球效应,让倒逼压力可持续,检验着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创新监督才能刷新政风。

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民意锻造成一种刚性力量。

电视问政的重要取向,就是不再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而是把群众感受、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让老百姓来打分。

加强群众监督,既要提供更多渠道,也要确保老百姓说话有分量。

这次温州的电视问政,大胆地把“考分”与末位淘汰挂钩,直接影响乌纱帽,让一些干部备感压力。

循此思路,如果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社会评价机制,让民意在工作评比、政绩考核、干部升迁等方面取得更大权重,将会从根本上推动干部“目光向下”,更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只有从源头着手,监督各部门的预算和三公经费,才能遏制“奢侈冲动”

  12日,最高人民法院的禁令再掀整治“奢侈会风”高潮。

包括严禁借开会之机公费旅游,严禁在高档酒店召开会议,严格控制研讨会、论坛、庆祝会等,句句切中时弊。

  这一禁令既是对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积极落实,也是对前不久芜湖“奢侈会议”事件的后续回应。

此前,媒体曝光了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检法部门在黄山景区五星级酒店开会,入住近500元一天的房间,餐价每桌千元以上。

事件发生后,芜湖相关部门立即组成调查组,责成相关责任人检查,并在全市通报批评,会议所有费用由参会人员个人承担。

  “奢侈会风”是社会潜规则之一。

组织去风景名胜地、高档宾馆开会,是一些部门、行业的福利,也是不少企业、机构公关的手段。

正因此,许多政府部门、单位机构的开会地点和方式越发高档、奢侈。

殊不知,这种会风极易腐蚀人——不用花自己的钱四处出游、住五星级酒店,酒桌间的推杯换盏,娱乐场上的沉醉贪欢,不但冲淡了会议的主题,而且助长了骄奢淫逸,腐蚀着公权力的公信力。

  今年4月,延安“公务员集体港澳公费旅游却谎称开会”的荒唐事件也是如此。

报道说,延安市宝塔区卫生局共有20名公务人员,其中10人集体去香港、澳门旅游,该局不但没有向宝塔区政府汇报出省事宜,还谎称去省卫生厅开“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会”,实际上,这次会议早在2月就举行过了。

  早在30年前,国务院就下发《关于严格控制到著名风景游览胜地开会的通知》,1998年,中办和国办也联合下发《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

时至今日,“开会旅游”仍然盛行,以至于,举办政府会议和公务接待成了风景旅游地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为拉动地方GDP贡献重大。

  医治“奢侈会风”沉疴痼疾,需要严肃查办顶风而上的典型,需要阳光监督。

阳光之下,才有河清海晏、官清民安。

一些部门之所以会风奢侈,就在于手里有钱,花钱随便。

当政府预算和三公经费等信息彻底置于民众监督之下,类似假会议之名行部门福利和公关之实的“奢侈会风”才会有所收敛。

日前,北京大学一个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2011—2012》,报告显示,中央政府42个部门中仅有23个在信息公开测评中达到及格分60分以上,有近半中央部门行政透明度不及格。

这意味“三公”等信息公开,距公众期待有不小差距。

只有从源头着手,监督各部门的预算和三公经费,才能遏制“奢侈冲动”。

节奏加快的政府反应、充满忧患意识的治党言辞、不惧风险的制度创新,意味着中国反腐事业的新思考新探索

  最近,“提速”成了反腐领域的一个关键词。

比如,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从其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仅63小时,黑龙江双城市有关部门得知女记者实名举报人大代表后次日就成立调查组。

对此,有网友感叹: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有人说,微博让反腐提速。

事实上,这几起事件传递出的信息更为积极。

这些被举报的官员所碰到的,绝不仅是互联网反腐的“民间技术”提升,而是他们撞到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节点。

  从重庆市纪委及时公开回应、审慎调查,到市政府新闻办第一时间发布调查进展情况,直至雷政富被立案调查,快速反应彰显了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一事件上的决心,公开、透明的程序则凸显了处理这一事件的思路——案件自民众监督始,民众监督也将贯穿案件全过程。

  近年来,网络上,“房叔”、“表叔”等被大起底,网络舆论监督效果显著。

前不久,有媒体调查显示,公众最期待的改革,“收入分配改革”排第一,“反腐机制改革”列第二。

  迅速、公开、依法推进,反腐鼓舞人心。

事实上,与网络反腐相比,制度反腐的力量也在加速推进。

比如,从明年起,广东顺德凡拟新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一律须先接受审计调查,并向公众公开家庭财产等信息。

  节奏加快的政府反应、充满忧患意识的治党言辞、不惧风险的制度创新,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反腐事业的新思考新探索,它一头连着国家的未来,一头担着执政党的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制度和民心的合力,而要凝聚这种力量,绕不开反腐败这一重大课题。

  回到近期一系列反腐案例上来,其实民众更关注其后的法治进程,关注由点到面制度的修复和完善。

人们对“63小时”寄托着更多的期许,愿从这个历史的小细节起步,反腐倡廉建设更加发力,更有成效。

构建微博时代的公序良俗,归根结底还得靠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12月4日,2012年度法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除了评出法治人物或群体,还首次评出年度致敬媒体,“充满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获得了这个奖项。

这成为本次评选一大看点。

  微博在法治人物评选中获奖,说明在当前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的时代,新兴媒体正成为提升法治思维、推动法治进程的重要渠道。

  微博是许多法治新闻事件的信息源头,“表哥”、“房叔”、“不雅视频”,无不始自微博曝光,引发反腐行动;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民间直接互动的窗口,政务微博集群式发展,敞开了信息公开的门窗,给公众开辟了政治参与的新路径。

更有价值的是,在微博这个“观点广场”上,公众对复杂事件的围观,政府对网络热点的回应,本身就是法治意识、法治思维的培育过程。

  当然,微博为法治建设注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虚假信息泛滥,谣言跑在真相的前面,引发恐慌心理;失当爆料,恶意攻击,侵犯他人权益;买卖炮制“粉丝”,炒作话题,制造舆论压力……对此有人诉苦:

“在微博上没有办法讲道理,都是‘一边倒’、‘围剿式’的责难甚至谩骂,无法应对。

”这些问题反映出网络表达片面、非理性、情绪化的缺点。

  面对微博给法治建设带来的新挑战,政府部门应当及时研究对策,进行前瞻性的制度设计。

构建微博时代的公序良俗,归根结底还得靠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而坚持以法治思维处理微博及相关的互联网问题,关键是如何认识“网意”和民意的关系。

  “网意”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意,但即使这部分民意有时显得不够理性、不够冷静,却也是客观存在。

因此,面对方兴未艾的新兴媒体,面对澎湃汹涌、泥沙俱下的“网意”,因噎废食不是正确的态度。

  对待“网意”体现的权利诉求,首先还是要尊重倾听。

中央领导同志强调,“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

这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对于网上舆论不能置若罔闻,而是要主动了解、客观认识,并通过网上舆情了解民情、检讨工作、解决问题。

  对于数亿网民来说,应该珍爱新兴媒体这个信息集散、社交互动的崭新平台,以守法、文明的行动,共同推动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

裸官”已成为一个让贪腐行为加速、加剧的出口,需适当加以限制,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

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申言“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后,地方也强力跟进。

近日,广州市纪委决定,今年将对这种所谓“裸官”加大监督力度。

“裸官”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指亲属移居国外的官员。

其实,在全球化时代,个人有跨境迁徙的权利,即便领导干部家属也不例外。

但也要看到,对公职人员提出政治忠诚方面的要求,是现代行政体系的共识,世界各国莫不如此,这也是对“裸官”实行特殊监管的依据。

客观说,“裸官”确实面临较大的贪腐诱惑和贪腐空间。

家属在国外,转移非法所得可能性加大;东窗事发或“金盆洗手”后,一走了之只需“一张机票、一本护照”,也更无后顾之忧。

何况,要“努力赚钱”才能支撑家属在海外的生活,这也滋长了腐败意愿。

“裸官”已经在事实上形成“漏斗效应”,成为一个让贪腐行为加速、加剧的出口。

虽然“裸官”一词始自2007年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落马,但“先裸再逃”模式,却是很多贪腐者共同的选择:

福建工商局原局长周金伙在被纪检机关约谈后留下“我已经远走高飞”字条遁逃,温州鹿城区原区委书记杨湘洪率团考察法国时突发“腰突”滞留不归……有人形象地将此总结为“三部曲”:

和尚走了(家属出国)、庙走了(财产转移)、方丈也走了(贪官外逃)。

一个“裸”字,尽涵其事。

从这个角度看,“裸官”的要害不在“裸”,而在“逃”;“裸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地下裸官”——那些我们不掌握情况、缺少监督的“裸官”。

诱惑越大、风险越小,铤而走险的比例就越高,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事之常理。

监督视野之外的“裸官”,相当于处身无人看管的果园,渴了饿了馋了,难免会伸手摘果子。

正因此,要监管“裸官”,首先要弄清谁是“裸官”。

报告个人事项执行已久,对于组织,领导干部可谓“已裸”。

然而,还需从报告出发,走出实质一步。

梳理上报信息,准确监督核实,及时找到“裸官”,是制度起作用的发力点。

广州以15%的比例抽查申报信息的措施也昭示,抽查核实、汇总分析并合理公开,必能进一步激发制度效力。

弄清谁是“裸官”后,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适当加以限制,有效防止“裸官”变“逃官”。

深圳曾规定“裸官”不得任正职,东莞今年更进一步,“裸官”不得任班子成员,都是很有针对性的举措。

说到底,断其利、增其险,既是对公信力的维护,也是对“裸官”本身的保护。

加大反腐力度,是中央一以贯之的坚定决心。

增强社会信任、筑牢民意资源,这是促成中国进一步前行的“反腐红利”。

“裸官”只是一个反腐切口,更多更艰难的战役,还期待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攻坚到底。

管住公款吃喝的嘴、公款旅游的腿,不能靠个人觉悟,靠的是严格制度和严明纪律

公款吃喝,百姓反感,干部怎么看?

最近,《人民论坛》杂志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干部对享受高规格公款接待感到愧疚。

联想起此前有干部抱怨“一天陪洗八次澡”、感慨“做梦都想喝小米汤”,这一数据折射的干部心态更耐人寻味。

可能有人会说,一边享受公款接待,通体舒泰,一边感到愧疚,良心不安,是不是有点矫情?

其实,不必如此苛责。

心怀愧疚,起码说明这些干部心里有是非标准、荣辱界限,对奢靡之风是有评判的。

当然,不管有没有愧疚,在公务接待上都不能大操大办、大吃大喝。

愧疚是不可期待的,也是靠不住的,更何况现实中不少人不仅毫无愧疚之心,反而欣然受之。

比如,媒体曝光,今年1月初广东省阳江市数十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到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公费“考察交流”。

面对质疑,有关部门竟然以中央八项规定文件“来得慢”为托词。

说到底,管住公款吃喝的嘴、公款旅游的腿,不能靠个人觉悟,靠的是严格制度和严明纪律。

日前,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其中包括用公款大吃大喝,也包括以开会名义公款旅游,还包括滥发福利等等,都是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

消息传出,舆论普遍好评。

就在前不久,有全国政协委员还表示,要防止“中央强调抓一下,强调过后放一下,出了问题紧一下,形势好了松一下”的一阵风现象。

中央纪委的通报表明,转作风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动真格、见真招。

如果将通报监督制度化,就会形成更强大的震慑效应,减少走形式、搞变通的现象。

赏罚分明,才能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现实中,“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怪象,反映了一些干部“吃吃喝喝不犯法,只要不往兜里拿”的认识误区,更暴露了违规成本低的现实问题。

正如调查显示,逾八成的受访干部认为“公款吃喝受到处罚的可能性”较小。

如果公款吃喝近乎零风险,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