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说课稿十篇.docx
《关于化学说课稿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化学说课稿十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化学说课稿十篇
Thebonesshouldbefirm,theairshouldbesoft,theaspirationsshouldbebig,thecourageshouldbesmall,theheartshouldbevacant,thewordsshouldbereal,thewisdomshouldbeincreased,thegoodfortuneshouldbecherished,worryisnotfar,worryisnear.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关于化学说课稿十篇
化学说课稿篇1
尊敬的林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
是一节课前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首先是第一部分
一、教材分析
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
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
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
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
重点:
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思维特征: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减少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直观生动实验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
所以本节课学生以分组实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
这是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器材。
化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绍过制取O2时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绍过制HCl时,浓H2SO4和固体NaCl要在强热500—600°C时才能大大加快反应产生HCl的速率,而本课题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分析,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
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
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准备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出发,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四、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
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1)、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和有关计算等;
(2)、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影响。
2.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反应物的性质
对于同一反应物,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亦不同
3.
(1)、演示实验:
a1.5l0.1l/LNa2S2O3
1.5l0.1l/LH2SO4
b0.75l0.1l/LNa2S2O3
0.75lH2O
1.5l0.1l/LH2SO4
设置问题情景:
哪组反应速率快,从哪方面能看出?
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
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2)、演示实验:
a1.5l0.1l/LNa2S2O3b1.5l0.1l/LNa2S2O3
1.5l0.1l/LH2SO41.5l0.1l/LH2SO4
水浴加热后混合反应不加热混合反应
经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
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混合物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并且我还会讲到当温度升高10°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在以后的实验课中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3)、根据PV=nRT,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所受到的压强成反比,即与浓度成正比。
得出结论:
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强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对于固体、液体或溶液反应,压强改变,反应速率不变。
(4)、演示实验:
a.5l3%H2O2,加少量MnO2b.5l3%H2O2,不加MnO2
得出结论:
a产生大量气泡,b产生少量气泡。
可见适当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问题:
除以上四点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
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等对反应速率的理解。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利用改变反应速率解决具体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5.课后作业:
六、说板书
1.主板书: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副板书:
演示实验内容及反应现象。
简略其他因素。
化学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学生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又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
化学方程式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又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
从本节开始,以后所学的化学反应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会写化学方程式显的尤为重要。
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⑴知识目标:
a、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b、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⑵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⑶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⒊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做一做”的教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
想一想(温故知新)
(多媒体显示)煤饼燃烧后剩下的煤渣的质量与煤饼相比有什么变化?
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你能用化学方程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吗?
生:
变小。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O2点燃CO2
师:
这个化学方程式表明了什么?
生:
⒈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⒉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师: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循哪两个原则?
生: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师:
C+O2点燃CO2,是否遵守了书写原则?
理由是什么?
生:
遵守了书写的两个原则。
各物质化学式及反应条件符合事实,等号左右两边C和O原子总个数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想一想,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
通过想一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激情,从而引出——如何写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
猜一猜(观察猜想)
(多媒体显示):
教材P96图片
师:
猜一猜,第一幅图片揭示了一个化学反应是什么?
左右平衡了吗?
生:
没有。
师:
这个式子左右两边H、O原子总个数相等吗?
遵守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了吗?
生:
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师:
猜一猜,第二幅图片左右平衡了吗?
用一个什么化学方程式把它表示出来?
生:
左右平衡了。
师:
第二幅图中的平衡,是怎样从第一幅图中的不平衡变化来的?
什么叫配平?
生:
将第一幅图中的H2O的前面配2,H2的前面配2。
加在一起就配平了。
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边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叫配平。
设计意图:
从图片上形象直观的告诉学生,H2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如何配平的?
学生很轻松的就接触到本节课的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为我们下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埋下伏笔。
第三步:
试一试(自主探索)
师:
你们看到过“找错误”这样的电视节目吗?
现在我们也来试试。
有人说,红磷在氧气中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