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docx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要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就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掌握幼儿语言规律,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
(一)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
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
让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活泼可爱的小兔”在下雪天,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
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
春天,教师可带幼儿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
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
观察与动手,不仅丰富了知识,了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
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
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在语言教育中,发展幼儿思维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像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
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
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积极主动,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让幼儿多看、多说、多练,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了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
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一)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
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如:
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
“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
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
”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自的体会,积极地发言。
幼儿说:
“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可以放风筝了。
”等等,幼儿列举了许许多多他们生活中的经验,幼儿兴趣很高。
(二)多说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
在交谈中,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
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还要克服说得好的让说,说得不好的不让说的做法。
鼓励幼儿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的。
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
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
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三)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
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
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
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
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
如“老师”,幼儿经常说成“老希”,教师就给予纠正,学习语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三、学习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
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用良好的语言习惯。
培养幼儿的礼貌言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育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一、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语言,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有语言的交际,社会成员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一方面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听话人通过同样的工作来理解对方表达的思想。
”这样,人们达到交流思想,互相了解的目的。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学前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
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到一定的年龄会说话。
以为说话能力是天生的。
其实婴幼儿语言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幼儿自身的物质基础和所处社会的客观需要。
然而学前期是人都的一生中掌握语言的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
这一时期,幼儿语言的模仿能力最强,词汇量的扩大最快,口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很迅速。
这一时期如果能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和训练,不但幼儿学前就能自如的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意愿、情感等,而且也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前期的语言教育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1、可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
语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对该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个特征逐一进行详细的感知。
教师借助语言,可以帮助幼儿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特征:
帮助幼儿区别相类似的事物等等。
作为人事世界的重要工具,语言不仅可以使幼儿直接认识事物,而且还能使其间接地、概括的认识事物。
幼儿认识范围不断扩大,认识内容不断加深,幼儿的语言也就愈加丰富。
同时,语言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认识丰富和深化的过程。
幼儿语言的迅速发展,必定会促进其认识能力的充分发展。
2、可促进幼儿交际能力的发展
语言交际能力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核心。
随着幼儿各种需要的增加和开始学会说话,他们与周围人的交际更加频繁。
在交际中不仅促进了身心的将抗发展,而且还逐步向成人学到一些社会化行为的经验。
这些经验的获得,既有助于活泼开朗的性格形成,又促进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幼儿口语能力强,喜欢与人际交际,敢在集体面前说话,就容易获得交际中成功的体验,这有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交际中吸取的知识和语汇,又可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水平的交际能力。
如此良性循环,逐渐使幼儿喜欢交际,善于交际,他们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为以后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语言不仅使人们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抽象的思维,在由这节感知、表象进入分析、综合、判断、概括等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带领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时,在传授知识技能时,在解释行为规则时,在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时,都必须伴以语言。
幼儿理解了这些语言,同事也就掌握了这些知识和道理,锻炼和发展了思维的能力。
4、可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大好基础
学前期语言教育主要指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由于发出的器官(声带,手)接受器官(耳,眼)传递渠道(声波,书面材料)的不同,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写作能力低的原因之一是独白能力低,也就是口头作文能力或者说口语表达能力差。
学前阶段成人如果能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口头组词、组句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现想现说,有条有理的说,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的发展。
因此,我们说进行学前语言教育、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正是为幼儿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式方法
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
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和有计划、有目的的语言训练和语言学习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视野,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
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
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
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
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冬天,让幼儿去接雪花,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美极了。
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雪像什么呀?
”有的幼儿说:
“像雪白的棉花。
”有的说:
“像白糖。
”有的说:
“像厚厚的毯子。
”“像盐。
”春天,观察绿油油的麦苗;夏天,欣赏荷花;秋天,采摘树叶。
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种植区糖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
教师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
幼儿会说:
"有的像眼睛,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幼儿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
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
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
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扩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供发展语言的条件。
幼儿园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划分。
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只是、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而语言是连接各科领域的重要工具,各科教育教学内容的进行离不开语言,反过来,语言又促进了幼儿行为、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却考虑不多。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
如教师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有幼儿问:
"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
"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就说:
"是呀!
为什么呢?
"教师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
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教师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
幼儿说:
"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
"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
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
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
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
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
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
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如:
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
"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
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
"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
"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
"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
幼儿说:
"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可以放风筝了。
"等等,幼儿列举了许许多多他们生活中的经验,幼儿兴趣很高。
又如教幼儿词汇"五颜六色"时,把幼儿带到美丽的花坛前,让他们看看花儿都有什么颜色。
幼儿边看边说:
"红的、黄的、白的……"再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种颜色。
他们边点边数,数出了好几种,教师告诉他们:
"花儿真好看,五颜六色真漂亮。
"幼儿马上理解了词汇的含意,走到另一个花坛时,幼儿自己就反映出来了:
"这五颜六色的花儿多美呀!
"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
欲想发挥图书作用,也需要教师与家长做具体指导。
光知道给幼儿买书不成,还要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
幼儿不理解书意,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幼儿看图画书。
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
联想组合成故事。
如《刺猬树》是由6幅画组成。
让幼儿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看完
(一),看
(二)……第二步让幼儿看里面有谁?
第三步让幼儿看它们在干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
看完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讲述故事。
如此,幼儿虽一个字都不认识,却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
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
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
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
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
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三)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
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
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
在交谈中,教师和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
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
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师说孩子听的教法。
还要克服说得好的让说,说得不好的不让说的做法。
鼓励幼儿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的。
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
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
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四)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
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
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
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
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
幼儿还经常讲出不合乎语言结构的句子,如:
"老师,我要一本书,小糊涂神。
"教师就要给予纠正说:
"老师,我要一本小糊涂神的书。
"并让幼儿反复说两遍。
这样,幼儿渐渐地就会说了。
又如"老师,"幼儿经常说成"老希",等,凡属幼儿用词不当时,老师就给予纠正,并让幼儿重复练习。
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三、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
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
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
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
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
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培养幼儿的礼貌言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成人。
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
"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
"谢谢"。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
"没关系,不要紧。
"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成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
有急事需要及时谈时,要打招呼。
别人向自己提出问题时,要认真地回答。
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讲话时声音要大,让大家能听见;速度要适中,不快不慢;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
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进行这些文明礼貌的言行规范教育时,我们应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会正确使用。
如称呼问题,我们教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场合,会用礼貌语言称呼别人。
看见老年人,知道称呼:
"爷爷、奶奶;"看见像学生一样的人,知道称呼:
"大哥哥、大姐姐;"班上来了参观、看课的人时,知道问:
"客人好。
"等。
通过反复的教育,孩子们掌握了许多人称名词,他们逐渐会合乎情理地称呼人了。
另外,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如通过诗歌"客人来了"使孩子知道妈妈不在家时,客人来了,小朋友要像主人一样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
"阿姨,请喝茶。
"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
"阿姨再见。
"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
这也是全社会的道德风尚。
我们大家都应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貌。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