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892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docx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

  1994年5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在苏州古城东部开始付诸实施——这就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开发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时至今日,园区以占苏州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创造了占全市15%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吸引了25%左右的外资,实现了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其中,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项指标连续多年均位居苏州全市第一。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06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园区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国第二。

  中新两国领导人和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是园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科技工业园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园区结合国情借鉴运用新加坡成功经验,则是促进园区开发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有力助推器。

  一、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理论依据——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珠海、武汉、上海时的谈话中讲到: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这是小平同志关于“借鉴”问题的主要论述,这些论述代表了当时对“借鉴”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和最高境界,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源动力的理论体系。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发展源动力理论始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继承、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相关学说,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第一动力观,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在矛盾动力观和改革直接动力观。

毫无疑问,园区正是在第一源动力、根本源动力、内在源动力和直接源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并获得快速发展的。

值得指出的是,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成效看,它与上述各种类型的源动力都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通过“借鉴”尤其是成功的借鉴,将可更迅速地产生先进生产力,更科学地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更有效地促进改革进程、加大改革力度,甚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催生某种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更快捷地建立起“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并由此在迅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引发经济水平、社会活动、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等诸方面更为深刻的变化。

很明显,“借鉴”所产生的能量完全可以渗透到或包含于经济社会整个发展动力系统的各个方面,成为园区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园区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不动摇,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主客观优势,紧密结合国情积极稳妥地借鉴运用新加坡有益经验,从而在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创造了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崭新模式。

  二、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本准则——自主引进新加坡的有益经验

  园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和管理方式,由此获取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在园区全方位的借鉴工作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对新加坡经验的自主引进。

  把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作为借鉴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由园区的特质所决定的。

1992年初,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称赞新加坡的管理经验并特别指出应加以学习借鉴后,在新方的积极呼应下,中新两国政府开始进行了多层次的协商探讨和全方位的实地考察,最终确定苏州作为“中新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项目选址并于1994年2月26日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和《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等一系列文件。

因此,“中新合作开发”这一全新模式和“在苏州建设具有世界水准的、类似新加坡裕廊工业园镇的现代化国际化工业园区”这一共同目标,便赋予了园区有别于其他各类开发区的突出地位和特殊品质,而这一几乎带有“唯一性”的特质就使园区有必要也有可能把新加坡经验纳入整个借鉴工作的主渠道或主方向,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贯穿园区开发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回顾园区十多年来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工作过程,可以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这就是“自主借鉴”。

  所谓“自主借鉴”,即在坚持中国主权的前提下,根据园区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循序渐进地逐步开展,具体体现为园区在引进、吸收和应用新加坡经验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

即引进工作务必遵守中国的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引进过程中应坚持和维护国家主权;吸收与应用的经验与做法应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保持一致;引进、吸收和应用的新加坡经验均应适合苏州和园区的实际。

  实践证明,把借鉴新加坡经验作为整个借鉴工作的主要对象,把“自主借鉴”作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本准则,既准确运用了邓小平理论,又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还从根本上确保了借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运作模式——政府指导,形式丰富

  园区成立以来,中新两国领导人在新加坡软件的转移与引进方面始终认识一致,配合密切。

在《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等重要文件中,对借鉴工作的机构设置、内容安排及方式选择均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体现了两国政府对借鉴工作的高度重视。

李岚清副总理、吴仪副总理十分关注园区的借鉴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园区确定了“坚持和维护国家主权,结合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战略方向和目标。

新加坡高层领导对借鉴工作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多次明确表示,只要园区需要,新方将无保留地把软件转移工作进行下去。

新加坡软件项目办公室等多个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做了大量具体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人力、资金、资源诸方面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由于引进、吸收和运用新加坡经验是一项全新的尝试,涉及国家间的关系,因而事关重大。

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开展以软件转移和接收为主要内容的借鉴工作,经中新两国慎重协商,园区构建了自上而下、职能清晰的协调指导和操作实施机构。

  鉴于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其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济发展和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均集中反映在裕廊工业园镇的管理体制构建、机制运行和具体工作之中,因而,借鉴新加坡经验事实上可具体为借鉴新加坡建设、管理和发展裕廊工业园镇的经验,这一特点就使借鉴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针对性,由此也就使借鉴工作的运作有可能按以下多种方式联合推进:

  1、园区派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经选拔的优秀专业人才,分期分批赴新加坡进行培训;

  2、新方派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苏州工业园区的经营管理,以具体工作为载体直接传授经验;

  3、邀请中新双方专家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园区就地培训干部;

  4、做好借鉴成果的法制化工作,在借鉴、总结、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逐步编制一批具有园区特色、并与我国现行体制相衔接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经授权或批准后在园区内予以试行。

  四、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本内容——三个层次,大小软件

  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基本上通过软件引进的方式进行,这些软件主要涵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济发展和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根据这些经验所涉及的范围和性质特征,可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均属专业性质,通称“小软件”;而贯穿于这些“小软件”之中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及保证这些“小软件”得以实施的机制和政策,则称“大软件”。

  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需求,园区分别确定了引进和借鉴上述新加坡管理软件的具体策略,即:

对第一层次的软件实行系统引进并全面运用;对第二层次的软件实行基本引进并吸收主要经验;对第三层次的软件则实行部分引进并吸取有益成份。

在这一策略的规范下,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工作呈现出目的明确、条理清晰、取舍得当、全面推进的良好格局,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成效。

具体内容见下表:

现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基本内容一览表

基本内容

第一层次:

主要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城市规划管理经验。

包括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管理体系,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并保证规划严格实施的措施。

基础设施的开发和管理经验。

包括水、电、气、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一次性规划,科学论证,分期实施及其统一设计、建设和管理。

土地和建筑开发经验。

包括土地使用计划和开发方式,建筑物的规划控制、设计和管理,工业厂房的开发和管理等。

高效使用生产要素的经验。

包括资金、物资、能源、人才等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旅游点的建设和促销经验。

包括国际水准的旅游设施,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标准控制、产品改进和旅游点的建设、管理和促销。

第二层次:

主要是经济管理、实现合作和有序竞争等方面的经验

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经验。

包括建立信息系统、形成面向世界的招商网络并实施吸引投资的策略,开展促进贸易活动等。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包括所有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政府依法行政,不直接干预,形成良好的利益关系、调节机制和发展环境等。

资本运作与风险投资管理经验。

包括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法人投资和银行集贷风险责任。

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包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的就业、工资、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化市场服务经验。

包括建立完善体系、形成自律性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及监督机制。

科技经济一体化经验。

包括建立具有高素质和优良环境的高科技中心,建立有助于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的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技术进步机制。

城镇和社区布局经验。

包括调整布局结构,构建区域中心、邻里中心、乡镇中心互为依托,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格局。

选择和集聚人才经验。

包括建立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合理流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体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金融财税管理经验。

包括有步骤、有选择地开展体制改革试点。

第三层次:

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立法、司法、执法和廉政肃贪,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经验

高效行政和服务的经验。

包括建立类似裕廊工业园镇的行政机构、管理体制和“一站式”服务中心。

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及实行相关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经验。

包括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方式方法。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经验中,园区对第一层次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吸收,对第二层次内容的主要方面也作了较为深入地借鉴,对第三层次内容则是部分地有选择地吸取其有益成分。

  在此基础上,园区重点加强对新加坡“大软件”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积极制定规范、透明、可操作的法规与制度,建立统一、高效、灵活、有序、协调的运作机制,牢固秉持“亲商”理念,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体系,注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确保园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和经济社会实现良好发展。

  五、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主要成果——基本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十大体系

  在中新两国政府的重视与推进下,在新加坡有关部门、机构和企业的支持下,13年来,园区先后组织了近100批约2000人次各类管理人员赴新培训。

同时,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参考新加坡相关法律,密切结合实际,相继编制了80项体现园区特色、与中国现行体制相衔接且符合改革方向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经我国各级政府授权或批准后付诸实施。

从现阶段情况看,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工作已获得以下主要成果:

  

(一)基本构建了科学、严格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园区系统引进并全面借鉴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从而在国内开发建设领域首推“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即“两先两后”的科学程序。

同时建立了专家依法治区的规划管理体制,以政府批准的规划为法规并授权规划师分级管理,坚持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原则。

实行科学而严格管理的明显成效是:

第一,经批准的园区总体规划至今未出现过任何结构性或原则性修改,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第二,在规划指导下,已投入近400亿元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园区80平方公里内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基本达到了新加坡裕廊工业镇的水准。

  

(二)基本构建了高标准、高起点的环境保护体系

  园区充分吸收了新加坡在推进开发建设中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十分重视环境的优化、保护与管理。

为此实行了严格的环保监控,建立了5道环保防线:

1、对有污染源且不能有效治理或虽能治理达标但污染总量过大的项目,一律禁止进入;2、对有污染源但可实现有效控制的项目,充分估计其污染源万一失控后的危害程度,严格控制其与居民区的距离;3、对经过治理虽已达标的污水,仍强制集中排放至指定的污水处理系统;4、进区企业原则上不得使用自备锅炉,需要供热的单位由供热厂集中供给;5、区内各种垃圾经分类后集中处理。

至今,因环保因素而被园区否决的投资项目已超过200个,累计合同外资在12亿美元以上。

与此同时,园区率先在全国试点创建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域环境已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标志着园区已迈上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快车道。

  (三)基本构建了亲商、高效的服务体系

  新加坡虽是一个国土面积仅704平方公里的岛国,但建国短短数十年就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独创的“亲商理念”正是它成功集聚国际先进产业资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园区全面借鉴了新加坡的“亲商”观念,要求政府公务人员自觉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服务并努力使所有的服务行为符合国际商务活动的通行规则。

在“亲商”理念的指导下,园区首先从规范服务程序和方便投资者入手,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服务涵盖了企业设立、规划建设、员工招聘等事项的全过程。

其次,园区全面实施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各对外办事部门和下属承担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机构均公开承诺相关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工作时限和办事规则;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即便事先没有相应承诺,也要尽可能为企业排忧解难。

再次,园区积极开展了行政审批改革和清理收费的专项整治工作,大幅度精简审批项目,全部取消了本级行政服务收费项目,使整个发展环境更亲商,“一站式”服务更高效。

  (四)基本构建了网络化、专业化、战略化、多元化的招商体系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龙头工程和生命线。

借鉴新加坡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园区逐渐构建了网络化、专业化、战略化、多元化的招商体系。

首先,园区形成了依托新加坡与欧美主流商圈良好关系的国际招商网络,并由管委会招商局、开发公司招商部、所属乡镇招商中心分别对招商计划进行设计和实施。

其次,按照新加坡“一流的客商需要一流的招商员,专业的招商需要专业化的招商团队”的实际经验,园区形成了一支精专业、懂外语、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招商政策、了解产业转移趋势、熟悉国际招商惯例、善于与国际大企业沟通接洽的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招商队伍。

第三,借鉴新加坡把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战略密切结合的经验,园区的招商引资较快地完成了从“优惠政策招商”到“产业集群招商”的转变,形成了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招商格局。

具体的做法是:

1、高标准招商。

针对园区要建成“具有世界水准的、类似新加坡裕廊工业园镇的现代化国际化工业园区”的发展战略,园区从一开始就把择商目标瞄准了国际级大企业,从而成功引进了近70家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英飞凌、美国国家半导体、英国葛兰素、荷兰飞利浦等一批欧美知名跨国公司的进驻无疑成为吸引众多外企落户园区的强大磁场。

现在,园区已具有欧美企业集聚和高新产业集群的明显优势。

2、结构性招商。

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园区适时提出了“服务业倍增计划”并迅速把招商重心向服务业和科技领域倾斜。

借鉴新加坡相关经验,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提供引导资金和发挥导向作用等举措,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力度,有效健全和完善了制造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经济结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四,园区灵活运用新加坡经验,在国际招商网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类型,形成了多种招商形式,如“敲门”招商,专业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等等,由此建立起了更为多元的招商体系。

  (五)基本构建了勤政、廉洁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

  借鉴新加坡裕廊工业园镇行政管理的模式,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园区建立了政企分开的行政管理体制。

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范围内行使主权管理和行政管理职能。

为保证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廉洁、高效,管委会建立了严格、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公务员个人行为。

如财务管理方面,管委会各部门均实行统一监管、收支两条线等财务制度;工程建设方面,实行由业主批标的工程招投标制度;人员招聘方面,实行公平、透明的招聘考录制度;公务员管理方面,一方面实行相对较高但非常透明的薪酬制度,同时则采用评分排序法进行年度公务员考核,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制度。

 (六)基本构建了合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园区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经验,在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公积金制度。

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精神,并实现了与现行社保制度的衔接。

园区公积金制度以我国的医疗、住房、养老三项制度的改革目标和相关政策为依据,改变传统的以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为预筹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实行社会保障的货币化和工资化,借鉴新加坡“老有所养、医有所靠、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和相关做法,为员工提供覆盖广、弹性强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

公积金缴交率控制在我国政府规定的工资福利比例范围内,以不增加政府、企业和员工的额外负担;强化个人参与交费和实行个人账户为主的方式,以提高员工自我保障意识,鼓励员工终身勤奋工作;注重保障内容的综合性,以一揽子解决员工医疗(生育)、养老、住房、失业救济等各项社会保障;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以实现社保基金管理的统一性。

  (七)基本构建了配套、优质的人居需求体系

  这是最具新加坡特色的体系,主要由大众住房开发模式和邻里中心服务模式组成。

随着工业项目和人口的集聚,园区大众住房的需求日益增长。

借鉴新加坡公共组屋建设的成功经验,园区建立了新的大众住房开发模式。

这一模式追求的目标是:

第一,实现社会公平的居住规划。

即通过对员工家庭年收入的测算,设计员工的购房能力,并以此合理确定组屋建设标准及售价;第二,推进住房的商品化进程。

即与公积金制度相配合,以公积金会员足够的购房力带动住房商品化进程;第三,提高大众住房的舒适度。

即适度超前建设配套设施、公用配套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

“邻里中心”是园区在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社会服务模式的产物。

这一模式把商业、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集于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所有社会公益和生活配套服务。

其特点是:

“有序、规范、配套”。

“有序”是指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根据社区发展需要进行区域服务布局和服务功能等设置;“规范”是指较全面地引进新加坡管理管理软件,以确保其服务经营标准化;“配套”是指凡涉及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项目均基本达到门类齐全的标准。

邻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优化了园区的人居环境质量,为繁荣园区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

  (八)基本构建了市场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供给和超前、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在人力资源的供给上,园区吸取新加坡的成熟经验,从建区之初即开始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配置和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

实行公开的招聘机制吸引人才,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这种配置和管理方式在园区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形成和企业人才的引进使用等方面均已取得明显效果。

加之园区的人力资源市场拥有网络化的职业介绍系统、专业化的就业培训系统、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系统、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系统、法制化的管理系统和程序化的评价反馈系统,已从最大程度上确保了园区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基本需求。

为适应人力资源的市场机制,管委会借鉴新加坡经验,制定了《苏州工业园区劳动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法规和政策,对人才进行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取得了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良好效果。

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作为人力资源服务的主体,承担了区内人事代理、信息发布、市场招聘、素质测评、劳务中介等20多个服务项目。

现阶段园区的人力资源服务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化水平,为园区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服务并具备了一定的人才储备能力。

  与人力供给体系相配套的是,园区还积极构建了超前而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镇的经验表明,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超前培训员工的技术能力与超前发展基础设施同样重要。

为了适应外商投资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园区于1998年即成立了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全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管理软件,以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企业化管理为运作模式,以“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宗旨,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方向,以“教学工厂”、即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先进高新技术设备为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大力培训“为未来服务”的职业技术人才。

  (九)基本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劳资政协调体系

  园区是外资企业的密集区。

作为完全的独立法人,这些外资企业在劳动关系中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而作为企业的生产要素,劳动者则同样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

园区的劳企关系是以劳动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其运行则是由市场规律所决定。

针对这一新特点,园区引进并部分运用新加坡经验展开了以下探索:

一是发布规范性文件,致力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劳动管理制度;二是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维护投资商正当权益有机统一起来,建立由劳、资、政三方组成的工资指导理事会,促进了劳动用工的规范性、用工成本的合理性和企业用工的稳定性;三是成立了以加强劳资合作关系为宗旨的园区工会联合会,加强外企工会的指导,一方面减轻管理层生产经营以外的工作负担,同时积极发挥其增强企业凝聚力、协调密切劳企关系的作用。

这一体系运行的良性循环,为园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员工的劳动和生活质量,从而形成了更为优越的投资软环境。

  (十)基本建成了监管严密、高效便捷、手段先进的海关监管体系

园区借鉴新加坡“绿色通道”经验并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设立了海关。

海关总署也把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试验田”。

长期以来,通过深入借鉴新加坡经验,园区海关已初步建立了方便快捷的进出口渠道和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海关监管机制。

同时,为进一步适应园区发展需求,完善园区物流环境,国家又先后批准在园区建立了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支持园区建设以代码为SZV的虚拟机场,规定凡进出口货物的指运地或启运地只要是在苏州的,均可在园区办理报关通关手续,直接发运或提取进出口货物。

上述海关管理体系使园区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绿色通道。

战略目标

借鉴内容及目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示范区

继续深入引进新加坡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建筑,集约利用水资源及其他资源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大气、水体、生态等环境要素保护及科学管理城市的新经验,新方法,并在认真研究园区与新加坡异同的基础上加以适应性创新和应用,以抢占产业高地,实现集约发展,力降资源消耗,严控环境污染。

建设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

继续深入引进新加坡在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等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继续深入引进新加坡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企业,吸引跨国公司建设高技术研发中心和地区性运营中心、销售中心、维修中心的积极措施等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

并在认真研究园区与新加坡异同的基础上加以适应性创新和应用,以优化园区高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