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526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

《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淋巴瘤常识续.docx

基于淋巴瘤常识续

关于淋巴瘤的常识(续)

1.PICC(建议大家条件允许尽量使用)

PICC穿刺方法的优点

PICC的穿刺置管无需麻醉,就如同外周静脉穿刺一样,是在可见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高,而且导管质地柔软,不影响活动,使患者感觉舒适。

与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比较,PICC操作方便,易于掌握,护士可独立完成,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产生的无效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留置时间长,头皮针能留4~6h,留置针能留3~5d,颈内静脉管留置3~6周,而PICC管可留4周~1年以上,不仅减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又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减少了患者恶心、呕吐的现象及白细胞下降的程度。

因为药物由于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减短了在静脉中停留的时间,直接进行血液循环而代谢排泄,减少对外周静脉血管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

PICC同时配用可来福帽封管避免了导管的堵塞及血栓的形成,因为可来福封管为正压封管,导管内压力大于血管内压力,使血细胞不易有管液集聚形成栓子,所以输液非常通畅。

PICC穿刺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长期使用符合肿瘤患者多次化疗的需要,在提高疗效、减轻痛苦、降低费用方面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病人注意事项

(1)PICC置管后应观察些什么?

首先,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及周围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来院就诊;其次,小心保护好导管外露的接头,最好用无菌透明的敷料或宽胶带包扎,不要随意变动固定的导管位置,防止导管损伤或将导管拉出体外。

(2)如发现导管留置处有渗血或被水弄湿时,该如何处理?

当透明敷料进水(洗澡、出汗等原因)而发生不完全性脱落时,请不要紧张,保持原状,立刻到医院就诊。

(3)PICC管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长期使用粘胶类敷料,皮肤可能出现红肿或皮疹皮肤损伤现象,且更换敷料时会有疼痛感,此时该如何处理?

需要马上到医院请专业护理人员为您评估皮肤情况,若仅是由于长期使用粘胶类产品导致角质层破坏而并无感染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3m无痛保护膜,它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透气、防水、无色的保护层,保护皮肤避免与粘胶产品直接接触,避免损伤,减轻更换敷料时的疼痛感。

(4)在更换敷料时,如果不小心将PICC导管带出较长一段,怎么办?

请不要盲目插入,应用无菌透明敷料将带出的导管固定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对其进行修剪或进行原位置换术。

PICC置管(手臂)价格:

1450元或1750元,部分地区可以报销(例如上海),有不同型号,请病人结合自身经济情况选择,感谢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病友提供以上价格信息。

可以保存在手臂处1年。

也有国产的,详细咨询医生。

锁骨下静脉穿刺

价格1:

480元感谢天津肿瘤医院幸运丫兔提供以上价格信息。

使用期较短,一般1-3个月换一次。

价格2:

约300~1000元多,分不同型号和功能,可报销。

感谢中国医学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潘家园)病友K提供信息。

 

2.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可以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

局部变态反应为沿静脉出现的风团、荨麻疹或红斑,于ADM、EPI等给药时较常见。

如静脉使用氢考或NS后仍可继续给药,但宜慢速;

全身变态反应多见于用药后前15分钟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如表现为颜面发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患者可有搔痒、胸闷、言语困难、恶心、失听、眩晕、寒颤、腹痛、排便感及焦虑,部分患者可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常用药物的过敏反映临床表现

患者在用药期间会出现的药物反应症状:

口腔溃疡,恶心呕吐,便秘,手脚麻木,脱发,色素沉淀,指甲变色凹陷

由于每个医院用的方法不同,我在这里就不列举了。

 

3.饮食方面

牛津大学期刊《Carcinogenesis》(致癌因素)文章:

Meatandmeat-mutagenintakeandriskofnon-Hodgkinlymphoma:

resultsfromaNCI-SEERcase–controlstudy

肉和肉类诱变剂的摄入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

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对照研究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在不断增高,但是导致这种增高的原因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用高温煮熟的肉类含有杂环胺(HCAs)和多环芳烃(PAHs)例如苯并[a]芘(B[a]P).这是一项在爱荷华州,底特律,西雅图和洛杉矶进行的研究并用来了解肉类,烹制方法,肉中的杂环胺或者多环芳烃与患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是否有关。

本研究囊括了1998年到2000年的458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及383名对照组人员。

参与者完成了117项食物问卷,以作图来帮助评估煮肉方式和肉熟度,它们与杂环胺(HCAs)和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有关。

逻辑回归,对比第四和第一四分点,发现,红肉或者预处理过的肉类摄取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病风险无关[让步比和95%的置信区间(CI):

1.10(0.67-1.81)和1.18(0.74-1.89)]。

与不吃烤肉的人对比,吃烤肉的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略增高[让步率和95%置信区间CI:

1.32(0.99-1.77);趋势=0.09];肉的煮熟程度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没有直接关系,尽管杂环胺中的一种DiMeIQx与非霍有反相关性。

脂肪的摄取增加了患非霍的风险[让步率和95%CI:

0.39(0.22-0.70);P=0.004]。

总之,我们的研究认为肉类,无论是否煮熟,并不增加患非霍的风险。

另外肉中的杂环胺和多环芳烃也不增加风险。

引言

在美国,非霍是第五大常见癌症;有很多已经被确定的风险因素,主要和免疫功能有关,但这并不能解释大量的病例。

随着近三十年来,非霍的发病率几近双倍增长,且已知的危险因素还不够充分来解释这样一种增长现象,这种恶性肿瘤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饮食和非霍还没有被广泛的研究。

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取似乎在生物学上能建立起与非霍发病之间的联系,它们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最近,很多研究致力于研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取与非霍之间的关系。

对照和队列研究都通过总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最高系数发现其增加非霍风险。

另外,最近一项大宗队列研究报道,动物蛋白的摄取最高可以提高1.7倍患非霍的概率。

红肉(牛肉羊肉猪肉等)与人体很多部位癌症相关,包括肠,胃,胰,乳房,前列腺和肾。

肉是饱和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来源,根据烹饪方式和肉的熟度,有很多的蛋白致癌物。

高温煮熟的肉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

有人认为杂环胺和多环芳烃可以导致动物体内多处产生肿瘤包括淋巴瘤(肉越生,杂环胺和多环胺越少,非霍发病率越低)。

还有一种说法,与杂环胺和多环芳烃致癌轮相反,通过之前的研究,认为肉的生熟程度与非霍的发病几率成逆相关性(肉越生,发病率越高)。

半熟的肉可能含有病毒和其它污染物,除去它们需要高温长时间煮。

我们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来评估肉的摄取,煮的方法,生熟度以及杂环芳胺和多环芳烃摄入对非霍发病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研究参与者

参与者是从美国的四个地区招募的:

密立根州的底特律都市区;华盛顿州的西雅图都市区的两个镇;爱荷华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

这四个地区是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用于[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研究,并收集在1998年7月到2000年6月之间被初诊为非霍的居民。

为了适于研究,所有的参与者年纪限定为20-74岁并且没有艾滋病。

所有的非霍病例是根据最新的WHO病理规范鉴定的;为了此项研究分析,所有的病理被分成四组:

滤泡,弥漫大B,T细胞和剩余的组织亚型为一组。

对照组年纪小于等于65岁的被挑选出来随机分组。

65-74岁的通过有无医疗保障来挑选。

总共,1057个未患过非霍的人被招募入组并按照年龄,地域,种族和性别来分组。

统计分析

此处省略翻译,没有太多阅读价值

结果

采集饮食数据的病例相比对照组要年轻些。

病例中男性较多而且物理活动较少,摄入卡路里更多相比对照组,但是乙醇摄入比对照组少。

对照组中,平均红肉摄入比白肉(鸡肉,鸭肉等)摄入高(89克/天,56克/天)。

对五个选定的肉类进行烹饪的最常用方法是烧烤和平锅里油炸,平均每日摄入13和10克,还有烤,平均摄取4克/天。

其它烹饪方式,例如微波和烘焙,不常用,平均摄取为1和2克/天(数据没有显示)。

肉的熟度分为较生到半熟到全熟,较生的日摄取量仅仅为4克/天(TableII)。

对照组中杂环胺摄入最多的是PhP其次是MeIQx(平均:

141和43ng/天)(表三)。

DiMeIQx和MeIQx在全熟的肉中含量最高。

PhIP和B[a]P在烤肉中的含量不高。

在杂环胺中,DiMeIQx和MeIQx之间有相关性(r=0.89)并且它们和PhI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69。

总脂肪摄入最高的组患非霍的风险显著增高(表四);然而,其趋势并不显著(P=0.12)。

与脂肪摄入相反的是,蛋白的摄入和患非霍风险成逆相关性(越少越易得非霍),动物蛋白摄入影响显著,植物蛋白则与非霍无关。

数据中采集的动物蛋白主要来源是:

牛奶17%,汉堡(8%),鸡肉(7%),牛排(6%),鸡蛋(5%)以及奶酪(4%),还有其它一些少量的肉和乳制品。

总肉量的摄取或者红肉和白肉都与非霍发病无关(表四)。

相比不吃broiledmeat人,吃的人患非霍风险略有增高,但并不明显。

增加煮熟的红肉摄取量与非霍有正相关性(越多越易得非霍)。

与之相反,烤红肉和鱼肉的摄取略降低患非霍的风险(表五)。

肉里的杂环胺MeIQx,PhIP和B[a]P与非霍发病均无关;然而,DiMeIQx的四分位数最高值竟然与非霍有逆相关性(表五)。

肉类相关诱变剂的摄入并没有提示与非霍发病有关。

非霍的各个亚型也没有明显区别。

 

专访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

肿瘤患者无需禁食发物

关于“发物”,民间流传最广的恐怕当属朱元璋诛杀徐达的典故,相传明朝开国大将徐达背部生了一个痈疽,郎中嘱咐切忌鸭、鹅肉一类发物,而朱元璋此时却派人给他送过去了一整只烧鹅“慰问”,还嘱咐使者监督徐达吃完,徐达含泪吃完后三天即病发身亡。

如此典故林林种种,不胜枚举。

日常生活中,肿瘤患者“发物”的禁忌之说在民间非常流行,除鸡蛋、虾蟹、牛羊肉、鸭鹅等常见的发物之外,不少我们习以为常的食材如菜油、摆酒、豆腐也被归纳进了发物的行列,如果严格按照各地的发物习俗,肿瘤患者将面临一长串禁食菜谱,“发物”之说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什么是发物?

先认识所谓的“发物”理论

何裕民教授表示,“发物”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发物”的出现多来自于民间经验的归纳总结,其主要对象是肠胃疾病和过敏性疾病,食用某种食物容易引起某种疾病或者加重某种疾病,只有与肠胃疾病及过敏性疾病发病有关的食物才能称之为“发物”。

肿瘤患者没有必要顾忌所谓的“发物”菜单。

针对发物,除传统中医外,当代中医和西医均少有人承认这个概念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如竹笋和香椿芽,两者均是流传已久的“发物”,而实际上确定他们为发物的理由颇为荒诞,竹笋被定为发物是由于竹笋生长很快,“发”的势头很猛,因此被确定为发物;而香椿芽则同样是由于“发散”很快则被确定为“发物”,其命名及推理过程均缺少临床试验及科学论证,而韭菜名列发物名单不是因为“发”,而是因为热量高,损害肿瘤患者健康,而且大多重金属、农药超标。

营养过剩致癌症高发控制营养摄入为第一要务

近30年来癌症发病率迅速上升,除了环境污染等因素外,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肺癌、肠癌、乳腺癌、卵巢癌都与富营养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营养过剩中主要是热量过剩,特别是脂肪和蛋白摄入过多,长期在体内堆积会导致代谢紊乱导致癌症,粗纤维和蔬菜水果吃的太少,肉类太多。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分别在1997年和2007年发布《肿瘤饮食之南》,都强调了不当饮食会导致癌症,其中30%—40%的癌症是由饮食导致的,乳腺癌,肠癌,肺癌,部分的肝癌都与饮食有联系。

清淡为主蔬菜水果为王

城市癌症患者大多营养过剩,因此饮食安排总体上要清淡一点,蔬菜、水果、粗纤维食品要多吃,红肉少吃,腌制品少吃,严格控制蛋白和脂肪的摄入,确保身体正常的代谢及营养供应即可,远离烟草,亲近大自然。

人体的体质千差万别,如果本身就是过敏体质,一定要找出过敏原,咨询专业医师确定食谱;如果是肿瘤患者,更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治疗的阶段,如放疗和化疗期间的饮食也都略有不同,不同的肿瘤吃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乳腺癌患者高蛋白食物就要控制,肾癌患者高嘌呤的东西就要控制一下,肠癌高蛋白高脂肪都要控制。

肿瘤患者饮食三原则

“胃以喜为补”勿强迫老人进补

民间曾经流传,患了肿瘤要吃甲鱼,一度引起甲鱼价格飙升。

常常看到,肿瘤病人治疗后胃口不好,但亲友仍每天给他吃甲鱼。

而病人体谅亲情,勉强食用,却导致胃口日减,恶心呕吐,体力日衰,最后甚至不能继续治疗。

何裕民教授表示,针对中老年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一定要坚持“胃以喜为补”的原则,为病人提供美味、可口、易消化、病人喜爱的食物,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既保证了营养,也愉悦了患者心情。

只要不暴饮暴食,过度偏爱某种食物,就没有必要强行改变日常食谱,进行各种所谓的食疗或者大补。

清淡为王也不必刻意禁忌辛辣

如今城市居民普遍处于营养过剩状态,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层出不穷,因此绿色蔬菜、粗纤维食品的摄入就尤其重要,而辛辣食品如葱姜蒜等也只需适当控制即可,保持正常摄入,不必一律封杀;胡椒、花椒、辣椒等容易刺激肠道黏膜的减少摄入。

减少肠胃负担

肿瘤患者一般要经历漫长的放疗、化疗过程,体力消耗巨大,精神上也承受着较大压力。

此时的饮食,一定要注意减轻肠胃的负担,如清粥、汤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就是最好的病号餐;而此时最忌讳的就是大鱼大肉的进补,大量营养品的进补不仅无法吸收,且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反而降低了营养的吸收。

 

中西医的不同观点:

一、饮食概念

西医

营养师会根据病历、化验报告、用药记录、血液检查报告、排泄和饮食记录,来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

营养师横向病人生理及心理的需要、饮食的观念和习惯、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维生素和运动量等因素,制定个人营养调理计划。

中医

辨证施治是中医防治癌病的原则,治疗时,根据具体病情,结合病者的体质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

选择食物时,也要遵守这原则,否则,食不对症,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注意食物的性味

食物与药物一样,有寒热温凉的性质、有酸苦甘咸味道,饮食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寒热虚实来加以选择。

如果癌症患者,表现热性症状,有口干、舌红、苔黄、便秘、发热等,就不能进食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荔枝。

适宜进食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如雪耳、猪肉、甘笋等。

如果表现寒性症状,有恶寒、口淡、舌淡白、大便泄泻等,就不能进食寒性食物,如芥菜、苦瓜及生冷的食物,适宜进食一些鸡肉、龙眼、榴莲等食品。

保护脾胃功能

中医特别注重脾胃功能(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功能的强弱,对于体力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癌症患者经过抗肿瘤治疗后,脾胃功能减弱,加上思虑过度、食欲不振、营养不足、免疫力低,易使身体康复能力减慢。

因此,中医会根据患者脾胃功能状况而给与适当的食疗或药治,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保持大便畅顺。

同时要有均衡营养、饮食有节制、定时定量或少食多餐,寒温适度、饮食衡生、接触思想顾虑,配合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身体便可以早日康复。

二、对戒口的态度

西医

从营养学的角度,要有健康的身体,需要有足够营养、均衡而有适当节制的饮食习惯。

避免会诱发癌症的食物,如腌制、发霉和腐烂的食物。

避免煎炸肥腻的食物。

切记吸烟或咀嚼烟草。

中医

从中医的角度,戒口是依据癌症的症候特点和病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

例如热性或阴虚体质,不宜煎炸、辛辣燥热刺激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以免动火生痰、散气耗血,导致病情加重。

寒性或阳虚体质,不宜生冷寒凉的食物,如绿豆、蜜瓜、马蹄等,以免损伤脾胃引起呕吐、腹痛、泄泻等不适。

同时癌症病者还需要忌食发物,指具有发毒、诱发疾病恶化的食物,如虾、蟹、鹅、鸭等,以及避免甘肥厚味、不洁霉腐、烟熏腌制、烟酒等食物。

针对性的忌口可以减轻病情,但切勿过分,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三、对进补的观点

西医

从营养学的角度,为配合治疗需要,进补有其必要。

营养师会为病人作个别营养分析,选择食物的种类及进食的分量,或用辅助食物补充欠缺的营养素,增加身体的免疫功能,以承受治疗对身体带来的冲击,减轻副作用。

中医

所谓进补是指运用药补或食补,来补养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

应用药补或食补,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预防癌症的发生及抑制肿瘤生长都有一定的效果。

同时可以减轻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以及手术后的虚弱现象。

但必须根据中医理论,适当运用,因为药补或食补,种类有很多,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尽相同,使用时,最好先请教中医师,以免误服而产生不适的后果。

 

本期话题:

去医院看病,“CT”、“核磁”、“X光”、“B超”等这些医学检查名词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些长相差不多的医学影像设备,却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

为什么有的时候用“CT”,有时就用“核磁”,是因为病情加重了吗?

其实,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各有分工。

如何做到正确、恰当的检查,不浪费检查费用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本期嘉宾: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孙晓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张宏

到了医院,患者往往不知道医生开各种检查的目的,从而让许多患者产生误解,以为自己多花了钱;有时医生可能缺乏经验、或者懒于为患者查体,直接为患者开最贵的检查项目,所以初步了解这些检查的特点、优势和适用范围,有利于患者检查时间和费用的节省。

原理不同,优势各异

据了解,CT(ComputedTomography)意为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得人体被检部的断面或立体图像。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医师张宏介绍,CT可以提供人体被检查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可使器官和结构清楚显影,清楚地显示病变。

X光是穿透性很强的射线,能够穿透人体,使用X线对人体内部进行透视或摄影的检查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了X线的穿透作用。

在穿透人体时,被含钙的成分(骨)、水分(血液等)、软组织(肌肉)等吸收而减弱,因此可以呈现出所检查部位的基本形态。

与CT、X线不同,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产生回声的原理来检查的。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孙晓光解释说,超声能向一定方向上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可以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辅助诊断。

B超是2个维度的超声信息,构成平面图形,反映人体结构。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产生,出现了彩超(彩色B超),即在黑白B超的基础上加上彩色多普勒,彩超同时又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实际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彩超在目前临床上经常被使用。

MR、MRI(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即磁共振。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并转换成图像。

与CT、X线不同,MR最大的优点是对人体不产生损害,没有电离辐射损伤。

相比CT的断层扫描,MR能获得多方位的原生三维断面成像,比如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

对于骨、关节、脊髓、盆腔脏器、前列腺、膀胱、子宫、卵巢、心脏大血管病变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尤为准确。

而对于肺部的检查,选择X线或是CT要优于MR,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MR不比CT优越,费用反而高昂。

此外,体内有金属物、怀孕3个月以内、带有心脏起搏器或是危重病人都不宜做MR检查。

胸部检查用X线或CT

张宏介绍,胸部X线可以检查心、肺、纵隔以及肋骨、胸膜、主动脉,比如肺纹理增多、肺部钙化点、主动脉结钙化等。

相比X线,胸部CT检查显示出的结构清晰度更明显,对胸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

胸部CT检查有利于检出轻微病变和隐蔽部位病变,显示病变特征,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

然而,CT检查的辐射剂量显著高于X线。

此外,X线是临床骨科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其效果在于检查骨、脊柱、关节等有无器质性病变,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程度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为治疗提供参考。

而CT可以诊断骨质本身病变、骨折或脱位、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等。

胆囊疾病查B超

据专家介绍,B超在胆囊疾病的诊断上,比如胆囊结石,有高度准确性,一般准确率在95%以上,而CT诊断符合率较低。

“由于CT每1~5秒钟扫描一次,对心脏等器官的检查不易获得准确的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超声诊断中心孟圆峰解释道,“正常人平静时呼吸至少3秒钟一次,受呼吸影响的腹腔器官,如肝、脾,做CT检查时要病人暂停呼吸,幼小者、精神失常者、肺功能不全者就不能配合,也就无法检查,做B超则无这种限制。

B超检查是临床上检查胆道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可确诊胆囊结石、胆囊炎症、肿瘤等,而且,B超对肝硬化、脂肪肝、脾肿大、肝癌、肠道病变准确率也较高。

此外,孙晓光介绍,孕期做B超检查的目的是判断胎儿生长是否符合孕周,判断胎儿有否畸形,了解胎儿在子宫内是否安全。

肿瘤诊断多用CT

据了解,CT对肿瘤分辨率高于B超,对于1~2厘米的小肿块,CT显示率为88%,B超是48%;对于肾癌的诊断率,CT准确率为90%,B超是44%。

CT对显示肾癌、肾盂癌相当准确,可确定肿瘤的大小、浸润的范围、邻近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对于肝脏和胰腺来说,CT可以诊断肝癌、肝血管瘤、脂肪肝、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等,而MR适合检查原发性肝癌等疾病。

CT对肾脏、肾上腺、膀胱和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优于超声,CT不仅能显示肾盂、肾盏及膀胱内腔,还能显示肾实质和膀胱壁,可诊断肾上腺肿瘤、肾包膜下出血等。

软组织疾病选MR

MR可以检查肌肉和软组织。

MR采用和X线完全不同的成像原理,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远非CT和X线能比,主要用来观察神经、脊髓等椎管内软组织,因此可以用来检测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腰椎间盘后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淋巴瘤治疗会引起心理副作用

患淋巴瘤后,会接受不同种类的治疗。

无论是经过手术、化疗、放疗,都会不同程度经历由这些治疗引起的一些躯体副作用,所以经历过治疗的人对这些治疗引起的身体副作用很熟悉,比如说放疗引起的疲劳、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等。

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治疗引起的心理副作用?

相信很多人都对此不太清楚。

一般来说,人们并没有把感情、心理上的变化当作治疗的副作用来对待,其实这是错误的。

我们非常有必要把它们归为治疗的副作用,因为这些心理副作用会将你的心理损伤,出现很多心理痛苦。

下面我列举一些治疗引起的心理副作用,对照看看它们在自己内心是否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你,就不要忘记寻求必要的帮助。

治疗过程中这么多困难,我这样坚持到底值不值?

当治疗对身体带来副作用比较严重时,要放弃的念头就会悄悄出现。

毫无疑问,为了重获健康,忍受这些打击是非常值得的,所以当治疗过程变得很艰难的话,你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这些痛苦是值得忍受的。

我不再是以前的我了!

体形的改变,比如掉头发、面色苍白和身体消瘦,会让人产生一种“我不再是以前的我”的想法,这种身体上的变化会让你产生心理的痛苦,因为它无情地侵蚀着你的自信心。

你可能会变得不喜欢照镜子,感到力不从心或是认定自己的身体器官不再有以前的功能了。

你要牢记,这些症状是随着治疗而来的,一旦治疗停止,一切都会慢慢恢复正常了。

我的生活变成了每天打针、吃药、抽血。

有时你会觉得生活就是吃药治病,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因为你的日程已经完全被治疗和护理所占据了,进行一期又一期的化疗让你觉得治疗是没完没了。

在一段时间内,你的生活必然会与症状、药物和治疗不断打交道,但要知道这一切只是暂时的,并学会在这个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