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618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知识点.docx

《教育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知识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知识点.docx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要点

一、小题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P4

2.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了《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

3.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4.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P5

5.美国杜威创立“实用主义学说”,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教育思想。

(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P6

6.1930年,杨贤江出版《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P7

7.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

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

P14

8.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

P21

9.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其中各个点出小题,理解区分各种规律性)

1)顺序性P33

2)不平衡性

3)阶段性

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

10.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

(掌握教育权的手段如通过课程计划、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各种教育参考书、录像带、录音带的审定,作用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P54

1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定义:

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1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于制定我国教育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选择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P95

1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体力和体质的发展非常重要,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P107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

P108

15.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P120

16.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包括: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几个层次的教育。

P125

17.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学制还要进行下述改革: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张高等教育。

P127

18.课程的定义:

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存在。

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课程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P131

19.课程设置的发展:

周代的学校逐渐形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课程的教学,古希腊形成了“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课程。

P134

20.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心理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科学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P139

2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P214

22.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或如何做):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性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学生步步深入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4,发扬教学民主。

P219

2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是学生系统地掌握系统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P221

24.发展性原则(历史上称可接受性或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P226

2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P238

26.谈话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亦叫问答法。

P240

27.题24中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两种不同的分类:

一,按双边活动中以谁的活动为主分为两类,以教师的教授活动为主的方法(有讲授、谈话、演示)和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二,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为三类,通过语言的(讲授、谈话、读书指导、讨论),通过直观的(演示、观察),通过实际操作的(练习、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P248

28.夸美纽斯的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优点是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相互帮助、相互竞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缺点是注重集体化、社会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P250

29.1920年美国柏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教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出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老师辅导。

优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缺点是没有教师的系统讲解,他们往往在摸索中白白浪费了时间而无多大收获,学不到系统的知识。

P251

30.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普朗创造的特普朗制实行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

P252

3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课前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

必须做好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方面的工作。

P257

32.上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P264

33.教学评价的种类: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事前)、形成性评价(事中)、总结性评价(事后)。

P269

34.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P270

35.教学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P271

36.测验法中测验的质量指标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效度指测验能够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

P272

二、简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中介系统。

P17

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P34

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狼孩)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人的能动性)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P37

4.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P42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影响):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P54

6.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P55

7.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1.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2.教育是社会流通的主要通道。

3.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P66

8.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人的要求来设计。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P93

9.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P120

a)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b)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下各阶段的具体变化要结合书中详析)

1)幼儿教学阶段

2)小学教育阶段

3)初中教育阶段

4)高中教育阶段

5)职业教育

6)高等教育阶段

10.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1.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P153

11.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P154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2.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P207

13.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和思想统一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发展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P212

14.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P218

15.分组教学制:

定义是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类型有能力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各不相同)和作业分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

目前,其在欧美国家有起色,一般有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状况来分)和外部分组(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来分)。

优点是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不同班组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问题是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学校及社会,对快慢班区别对待,与现代社会崇尚教育公平的要求相左,易引发社会的非议3.它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骄傲,使普通班、慢班的学生积极性普遍降低,产生自卑感。

P251

16.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1.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P264

三、论述分析题(材料分析)

1.课本51页第6小题

2.课本82页第8小题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1)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P201

4.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理解书中段落作答)P265

四、待定题(题型不确定)

1.环境的给定性与主题的选择性(出简答题或论述与材料相结合,理解书中段落作答)P38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A.若出小题

在于: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B.若出简答题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C.若出论述分析题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4)综上,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P101

教育学新加题型

一:

选择:

1、“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2、赞科夫总结提出了以高难度、高速度原则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认为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3、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

“教育就是一种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构成了某种社会特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造就这种社会特性。

”(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中造就一个社会的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体现了社会本位。

P93

4、因材施教:

照顾不同人的不同兴趣

5、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6、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同步

7、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

8、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

9、好的教师能使学生在教育中发现真理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0、教育目的: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结果和归宿

1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2、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作用。

13、学生的主体性:

把马儿拉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

14、“狼孩”——关键期(发展规律性)

15、发展受环境影响——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

二:

判断:

1、教学策略是在实践中形成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单概念和可参照的标准模式。

(×)

2、课程方案就是教学大纲(×)

3、教育的理想价值是指教育重视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4、《人力资本理论》是舒尔茨提出的(√)

5、原始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

6、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封建社会末期(×)

7、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是探究(√)

8、全面发展就是均衡发展(×)

9、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10、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课后材料题

第一题:

答:

(1)题中反应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生了分歧

(2)学校教育分歧的原因是:

①理念不一样,家长认为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不全面,不公正,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题中王女士只抓住了两点,一是成绩,走向社会的文凭,二是发展个性。

显然这样的教育是片面的。

(3)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这样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教育更加系统;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肩负重大的责任,家庭教育时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该和学校教育相一致,共同培养个人的良好发展。

使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好的方面学习,家庭教育也要吸收学校教育好的方面。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避免出现5+2=0或者2+5=0。

(4)对于教育的评价而更应该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特点,公平客观的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教育评价。

秉持着全面的教育观念。

第二题:

答:

首先这是教育公平在招生方面的失衡。

(1)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2)教育公平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①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③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

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

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3)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教育不公平现象,以上面案例为例。

招生的不公平,使更多的资源倾向于少部分地区,这样会直接导致教育过程的不公和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在达到一定范围内会直接促使社会问题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城乡公平缺失、地区公平缺失、阶层公平缺失、配置公平缺失。

在一定范围内导致中国财富的两极化和阶层的扩大。

长此以往有违我国国情,必定引发更严重的其他问题。

(4)所以对教育不公的问题需要多级指导,建立一个合理的决策机制。

使制度上和资源的配置上都有所均衡,使更多的人群接受公平有效地受教育权和发展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