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525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docx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

慢性肾脏病:

挑战与行动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1999~2004年美国营养调查数据库资料分析显示,美国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13%;2007年日本52.7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Ⅲ期以上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8.5%;2008年北京市1.3万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2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13%,推算北京市慢性肾脏病患者达143万。

因此,慢性肾脏病已经是跨越国家、民族、政治等全球性公共健康的新问题,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严重挑战。

一、慢性肾脏病的概念及其意义

慢性肾脏病一词最早出现在2001年K/QODI的《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指南》,2002年K/QODI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中正式确立了慢性肾脏病的概念、分期及评估方法。

慢性肾脏病概念提出的意义在于:

①传统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不能涵盖没有肾功能损害或轻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因此不能实现进展性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而“慢性肾脏病”的提出将进展性肾脏疾病防治从如何治疗提前至早期预防。

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名词不容易被普通公众和非肾脏病专业医生的理解和认识,而“慢性肾脏病”更为通俗,便于动员政府、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患者、医药卫生工作者等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共同防治。

二、国际慢性肾脏病防治的概况

由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和人口老龄化,慢性肾脏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也必须整合全球的资源,避免重复工作以最大效率地改善慢性肾脏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为此,2003年成立了国际性组织KDIGO(KidneyDisease:

ImprovingGlobalOutcome),相继召开了“慢性肾脏病定义、分类、评价方法”和“慢性肾脏病是世界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策和倡议”等专题会议;确立《K/QOD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全球性慢性肾脏病防治的指导性文件,并鉴于各国地域、民族、经济、生活习惯等的特异性,提出“基于国际共同证据,制定适合各国特点的行动方针”。

在此基础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和日本等国也相继制定了本国的慢性肾脏病防治临床指南。

为促进医务人员、卫生部门和政府决策者对慢性肾脏病的重视,强化个人和家庭对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减少这个沉默的“杀手型”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号召及激励全世界为遏制慢性肾脏病做出努力,2006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联合提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

2006年以来的每年的世界肾脏日,国际肾脏病学会都联合各国肾脏病学会,在全球范围开展了慢性肾脏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经过世界各国肾脏病学者的努力,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理念、临床指南已经在世界范围得以普及和应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扶持地开展慢性肾脏病防治的国际网络正在形成。

三、中华肾脏病学会做出的努力

中华肾脏病学会重视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将其作为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2006~2010年先后以“正确认识CKD,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提高CKD防治水平,减轻CKD危害”、“稳定降压,保护肾脏”、“控制糖尿病,保护肾脏”为主题,召开全国肾脏病学术年会,普及推广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专业知识;组织中华肾脏病西部行带动我国西部地区肾脏病专业水平的提高;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防治慢性肾脏病为主题连续4年的中日肾科医生研讨会结束后,2009~2011年又举办了中日韩三国肾科医生研讨会;近年来多次与国际肾脏病学会联合举办慢性肾脏病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并且,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慢性肾脏防治的进展。

中华肾脏病学会在2006~2010年的“世界肾脏日”宣传中,连续5年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体民众发出了“关注慢性肾脏病,关爱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的倡议书,提出了“关爱健康,呵护肾脏,及早诊断,积极预防”和“您的肾脏健康吗?

”的宣传口号,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千名肾脏病医务工作者开展了义诊、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肾脏病的防治常识,并借助全国各大报纸、网站、电台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不同的方式大量报道了世界肾脏日宣传活动,促进了我国政府、社会及全体民众对慢性肾脏病的了解和认识。

四、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面临的挑战

我国CKD防治形式严峻,从数个区域性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我国CKD患病率超过10%左右,但知晓率尚不足10%。

我国人口众多造就了我国CKD患者数量巨大,作为发展中国家限制了防治慢性肾脏病的经济投入,社会公众卫生知识的匮乏影响CKD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广大基层医生的CKD防治知识也急需提高。

可以说我国CKD防治任务非常艰巨。

1、社会资源急需整合

为整合社会资源,有效防治慢性肾脏病,2004年由美国肾脏病基金会、美国肾脏病学会、肾脏病医师协会、美国移植学会、多囊肾财团和美国儿科肾脏病学会牵头,联合美国内科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政府机构、患者团体等48个相关组织成立了美国肾脏理事会,针对什么样人群易患慢性肾脏病?

如何最快速有效地发现慢性肾脏病?

什么样的患者应给与特殊注意?

能否预测预后最差的患者?

什么样的患者医疗费用最多?

等10个问题,整合全社会资源开展研究,并制定行动规划。

而在我国目前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主要还是中华肾脏病学会积极推动,其他相关专业学会尚未开展相应工作;政府和新闻媒体的主动参与以及社会的重视还远远不足。

2、开展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迫在眉睫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数据是制定政府防治策略不可缺少的依据,为此世界多个国家都开展了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美国专门建立了USRDS(UnitedStateRenaiDataSystem)收集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数据和治疗干预效果,日本肾脏病学会也实施了52万人群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而我国目前报告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仅仅为几个区域性数据,缺乏整体代表性。

如何获得政府支持,联合多个医疗单位,开展全国范围的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对有效防治我国慢性肾脏病意义重大,2010年中华肾脏病学会完成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61家三甲医院11600余例CKD住院病人的流行病调查工作,初步明确了我国CKD患者的病因构成和诊治现状。

3、开展慢性肾脏病防治的临床研究,建立中国人的慢性肾脏病防治指南

由于各国的地理环境、种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慢性肾脏病的基础疾病和肾功能评价方法均有所差异。

在慢性肾脏病诊断和治疗中,正确评价肾小球滤过率非常重要,而目前缺乏能在临床广泛应用的肾小球滤过率评价方法。

虽然K/DOQI推荐MDRD公式评价肾小球滤过率,但该公式受人种影响,正确应用需要进行依据不同人种加以修饰。

由于我国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因建立能利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数值、适合于中国人的MDRD修饰公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有效开展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

另一方面,日本一项13万人群10年的回顾性研究发现,40~69岁人群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ml/min,70~79岁人群肾小球滤过率低于40ml/min的情况下,肾脏功能才持续性恶化。

因此日本的慢性肾脏病临床诊治指南中,将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ml/min作为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而不是K/DOQI提出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

那么中国人能反映慢性肾脏病进展的肾小球滤过率的拐点是多少?

目前尚不清楚。

虽然中华肾脏病学会提出了中国慢性肾脏病临床防治指导意见,来规范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诊治。

但该指导意见的形成大多是借助国外的临床证据,因此难以完全适合中国人的慢性肾脏病临床诊治,需要在今后不断获得中国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数据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和修改。

4、慢性肾脏病的普查和科普宣传需要加强

慢性肾脏病防治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而从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来看,我国慢性肾脏病知晓率尚不足10%。

其主要原因:

一是缺少普通公众定期检查尿液的措施,二是社会公众缺乏肾脏相关知识。

在我国无论是幼儿园、学校、工作单位的体检,甚至婚检都没有规定尿液检查项目,许多人终生都没有做过尿液检查,这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知晓率低的重要原因。

因此,呼吁政府在制定国民卫生保障体系时,重视尿液的检查,建立国民定期尿液检查制度,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治的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公众获得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的渠道较少,面向社会公众的慢性肾脏病科普宣传不足。

社会公众对肾脏相关知识仍然相当匮缺,许多人将中医“肾虚”与慢性肾脏病混为一谈。

如何能经常性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介绍肾脏解剖、生理知识,宣传慢性肾脏病的危害,使公众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和警惕,从而提高慢性肾脏病知晓率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效CKD防治的关键是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而提高公众对CKD的了解和认识是重中之重。

五、2011年世界肾脏日的宣传

2011年的世界肾脏日是3月10日。

中华肾脏病学会将于国际肾脏病学会同步开展慢性肾脏病的宣传工作。

今年的主题是:

“保护肾脏,关注心脏”。

心血管并发症是CKD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

预防、减少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CKD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为此,今年的世界肾脏日主题设定为“保护肾脏,关注心脏”。

目的在于使社会公众了解、加深对CKD与心血管疾病防治关联的认识,重视其危害。

中华肾脏病学会将组织全国肾脏病医务工作者,开展座谈会、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等多种形式,侧重大都市的城乡结合部、中小城市的宣传,侧重服务于CKD病人,并继续借助新闻媒体宣传世界肾脏日,进一步加深公众对CKD的了解和认识。

从而将世界肾脏日的宣传得以普及和深入。

慢性肾脏病的危害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也是我国公共健康的严重挑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宣传世界肾脏日,整合政府、社会、新闻媒体以及肾脏病医务工作者、肾脏病患者和其家属等社会全部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参与的力量,有效提高我国CKD知晓率、早期诊断率,提高CKD临床诊治水平,降低慢性肾脏病给社会、家庭、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

让我们团结合作,积极行动起来!

 

防治慢性肾脏病,减少尿毒症发生;提高尿毒症救治率,促进血液净化治疗规范化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在行动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

慢性肾脏病(CKD)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知晓率低、早期诊断率低和治疗率低;而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昂医疗费用导致危害巨大;因此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2009年美国人群CKD患病率11.5%;日本20岁以上人群CKD患病率为13%;2008年北京市20岁以上人群CKD患病率13%;推算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亿人。

CKD进行性发展引发尿毒症,国外资料显示普通人群中尿毒症的患病率为0.2%~0.4%;目前日本人口1亿3000万,正在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8万余人;因此预计我国尿毒症患者大概100~200万。

CKD消耗卫生资源巨大,美国CKD患者虽只占医疗人群的7%,但其治疗费用却占美国医疗总预算的24%。

在我国血液透析的年均医疗费用约10万元,腹膜透析的年均医疗费用8万元左右;2005年我国透析费用为70多亿元,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将迅速增多,如果全部尿毒症患者都能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则医疗费用将超过1000亿元!

由于血液净化(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高额医疗费用,大量的尿毒症患者经济条件难以承受治疗费用;按照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数据,我国目前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仅仅17~20万;因此,超过80%的尿毒症患者因不能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而死亡。

目前我国90%以上的血液透析设备和80%以上的血液透析器等消耗品为国外进口产品,腹膜透析产品的国外公司市场占有量超过95%。

血液净化产品国产化水平低下是其医疗费用昂贵的重要原因。

因此,防治慢性肾脏病,降低尿毒症发病率;研发和提高国产血液净化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尿毒症患者救治率;促进血液净化治疗规范化,保障血液净化治疗质量和患者医疗安全,对于保障国民肾脏健康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防治慢性肾脏病,减少尿毒症发生

1、开展世界肾脏日宣传,提高民众对CKD的认识

2006~2010年中华肾脏病学分会连续在北京举行“世界肾脏日”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等领导与会致辞。

学会印制了50余万份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手册和数万余份宣传海报,送至全国各地;每年的世界肾脏日,全国约有100余个城市几千名肾脏病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义诊、科普讲座等活动,受惠民众100余万;全国10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为普及国民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提高肾脏疾病早诊、早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开展全国肾科住院患者CKD调查

为明确我国肾科住院患者CKD的疾病构成、合并症发生和治疗现状,中华肾脏病学会组织了全国61家三级甲等医疗单位参加的全国肾科住院患者CKD调查。

共计获得2009年11日15日至2010年1月5日的11644名住院患者的资料,初步明确了我国肾科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比、治疗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制定临床路径、规范和专家共识,促进诊治规范化

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领导下,中华肾脏病学会组织全国专家完成了肾脏疾病临床路径编制、三级医院肾科标准的制定工作;出版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诊治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制订、修订了多部肾脏疾病诊治专家共识和临床标准,规范我国肾脏疾病临床诊治,提高治疗水平。

二、推动血液净化产品国产化,提高尿毒症患者救治率

1、开展国产腹膜透析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利用腹腔作为液体弥散、交换空间,实现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

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有操作简单、成本构成少、易于推广应用的特点。

更适合于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没有条件建立血液透析中心地区的尿毒症患者,是提高我国尿毒症患者救治率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目前可以生产腹膜透析液,但其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验证。

为此,中华肾脏病学会组织全国2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大型腹膜透析中心,开展了评价、验证国产腹膜透析液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促进国产腹膜透析液的质量提高。

进而将建立腹膜透析治疗培训中心、示范应用基地,推广国产腹膜透析液,将较大幅度地降低腹膜透析费用,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

2、建立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促进血液净化产品的国产化

十二五期间,将在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的资助下,研发单位、医疗单位和医疗器械公司强强联合,研发、生产和应用评价的协同互动,实现国产血液净化设备和产品的评价-改良-再评价-再改良。

改进和提高现有国产血液透析设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类似标准;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安全、简便、低廉的血液净化相关设备和产品,降低治疗费用、降低社会和患者负担;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

三、促进血液净化治疗规范化,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1、开展全国血液透析登记工作

开展血液透析登记不仅可以了解我国血液透析的需求和规模,给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了解我国血液透析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治疗规范化;而且可以提供实时动态的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质量监管提供手段。

从而持续改进血液透析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国家的医疗负担。

在国家卫生部领导下,2010年1~3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开发了新的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

3月10日,卫生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开展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160号)”。

4月14日卫生部医政司组织召开的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培训会议,31个省市卫生厅医政处及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共150余人参加。

2010年5月1日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网络正式开通,全国血液净化医务人员积极参与,5~9月平均每天登记1000余例,高峰时近3000例。

截止12月31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录入了数据。

登记透析中心总数3327家;其中2857家进行了数据录入,登记血液透析患者患者175346例。

首次完成了全国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例信息登记,初步掌握了我国血液透析治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数据,为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指明了研究方向。

2、编写出版《血液净化标准标准规程》,开展全国培训

卫生部医管司领导下,2009年11月~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临床一线的血液净化专家编写了《血液净化操作标准规程2010版》,2010年3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2月2日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卫生部关于印发《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15号)。

4月3日“卫生部血液净化操作标准规程全国培训”在安徽省合肥市正式启动,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500余位血液净化医生和护士参加培训。

2010年5~9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成40余人的专家讲习团,制备统一的标准课件、统一的培训会议标识,制定全国巡讲时间计划,进行卫生部血液净化操作标准规程全国培训。

专家讲习团历时5个余月,多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不辞辛苦,走过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巡回讲演,共培训全国血液净化医生、护士和工程技术人员10000余人,免费发放《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12000余册,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活动开展以来,有效地遏制了血液透析丙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群发事件,对于规范、指导血液净化操作,保障血液净化的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众多的尿毒症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

3、编写出版《腹膜透析标准标准规程》,建立全国腹膜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网络

2010年7~10月,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中华肾脏病学会组织全国专家编写了《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并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

同时在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基础上,组织开发了全国腹膜透析病例登记系统。

10~11月,在1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全国腹膜透析病例登记系统试运行,并依据提出的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登记系统。

2010年11月21日,卫生部医政司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医政处领导、医疗质控中心主任和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肾科主任代表约200人,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全国腹膜透析病例信息登记启动和培训会议。

2011年1月1日将正式开始全国腹膜透析病例信息登记工作。

总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全国肾脏病专家、学者,在防治慢性肾脏病、推动血液净化产品国产化及规范血液净化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著有成效的工作,为减少尿毒症的发生,提高尿毒症患者救治率,保障医疗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1.您知道肾脏位置、大小和结构吗?

2.人的肾脏有哪些主要功能?

3.什么是肾小球滤过功能?

如何测定?

4.慢性肾脏病包括哪些疾病?

5.为什么近30年来慢性肾脏病病人会逐年增多?

6.哪些人更容易得慢性肾脏病?

有何危险因素?

7.您知道自己的肾脏是否健康吗?

为什么慢性肾脏病不容易早期发现甚至漏诊?

8.慢性肾脏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9.筛查慢性肾脏病一般常用哪些检查方法?

10.如何判断慢性肾脏病病情的轻重?

11.为什么慢性肾脏病必须早期防治?

12.怎样对慢性肾脏病进行早期防治?

13.合理的营养治疗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14.为什么慢性肾脏病患者要采用低蛋白饮食?

15.为什么贫血患者要检查肾脏功能?

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意义?

16.为什么慢性肾脏病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

如何预防?

17.慢性肾脏病病人需要看哪些医生?

为什么说全科医生是慢性肾脏病的第一线卫士?

18.为什么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治疗是医疗保障体系支持的重点之一?

19.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和肾盂肾炎有何区别?

20.高血压对肾脏有何危害?

如何防治?

21.为什么说高血压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高血压和心、脑、肾病变有何关系?

22.高血压肾损害如何早期发现?

如何预防?

为什么限制食盐十分重要?

23.为什么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4.糖尿病肾病有何危害?

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

25.药物毒性对肾脏病有何危害?

如何预防?

26.为什么尿毒症病人需要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27.尿毒症病人什么时候应该开始透析治疗?

28.为什么尿毒症病人即使有尿也需要透析治疗?

29.为什么提供透析治疗的医疗单位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

30.为什么血液透析易于发生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传染?

如何防治?

31.什么是腹膜?

32.为什么腹膜可以用来透析?

33.腹膜透析是怎么样进行的?

34.腹膜透析有什么好处?

35.什么是残余肾功能?

36.腹膜透析主要有几种方法?

37.手工换液进行腹膜透析会占用很多时间吗?

38.腹膜透析需要准备什么?

39.腹膜透析置管术是怎么进行的?

40.怎么安排一天的腹透时间?

 

一、您知道肾脏位置、大小和结构吗?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

肾脏的外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

每个肾脏约长9-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

两个肾脏的形态、大小和重量都大致相似,左肾较右肾略大。

肾脏的主要结构包括:

(1)肾小球:

完成肾脏滤过功能,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物;

(2)肾小管:

重新吸收肾小球滤出的有用物质(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局部分泌某些调节因子,排泌某些代谢产物和药物使之清除,调节机体酸碱和水的平衡;(3)集合管和肾盂:

尿液排出管路,参与机体水平衡调节。

二、人的肾脏有哪些主要功能?

1.生成尿液,维持水的平衡:

肾小球就像筛网一样,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不能通过筛网,故不能从肾小球滤出,仍留在血管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水分、钠、氯、尿素、糖等,能通过筛网,经肾小球滤出,流进肾小管内,这些液体叫作“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途中,肾小管有重吸收功能,99%水分被吸收回到体内,营养成分几乎也被全部重新吸收;此时,只剩下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就形成了尿液(称为“终尿”)。

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30万个肾小球,每天滤出原尿180升,形成尿液1.8升左右。

当人体内水分过多或少时,由肾脏进行对尿量的调节,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2.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把这些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则会发生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

3.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分泌红细胞生成素(EPO):

促进骨髓造血,生成红细胞;肾功能不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就会引起贫血。

5.生成活性维生素D:

将25(OH)2维生素D3转化为1,25(OH)2维生素D3,调节体内的钙磷代谢,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与功能,而且还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

肾功能不全时,就会引起活性维生素D不足。

6.分泌血管活性物质:

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等,在血压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慢性肾病时,上述血管活性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