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
《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南昌十大产品产业研究报告(子课题一)2006年4月
保密级别:
B级
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
●南昌纺织服装产业现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纺织服装产业连续两个“三年翻番”目标实现是有可行性和可能性的。
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的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
●要保持南昌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应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尤其要加大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要把现有大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数量做多。
江西财经大学课题组
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赖勤戴谨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内容摘要】
纺织服装产业是南昌市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均有一定竞争力和知名度。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并具有一定的规模。
南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既存在机遇也有挑战。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看,由于南昌纺织服装的产品差别优势及有着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2005年南昌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25亿元、销售收入66.55亿元、利税3.16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45.64%、64.97%、56.91%。
按连续两个“三年翻番”的目标,在2004年的基础上,2007年和2010年南昌纺织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这三大经济指标都要求以26%的年平均速率增长。
2007年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要分别达到27.18亿元、83.58亿元、4.64亿元;到2010年,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要分别达到54.36亿元、167.16亿元、9.28亿元。
南昌纺织服装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今后的发展中应大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数量做多;而且应尽快提升专业配套能力和配套水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体系应尽快完善;南昌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国内国际市场已经打开,但专业化市场建设的滞后制约了产业更快的发展。
南昌纺织服装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快车道,同时,纺织服装产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因此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当中,政府应该准确定位,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智态度,制定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针对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措施及政策建议:
抓好区域结构调整,加快纺织专业化市场建设;继续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的投入;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提升企业劳动力的素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正常的竞争秩序;加强对会展的组织管理;尽快建立商会、行业协会,构架行业服务体系;加大对产品出口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关键词】
纺织服装规划
目录
1.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1
1.1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1
1.2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1
1.3基本结论//4
2.南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5
2.1发展思路//5
2.2发展目标//6
3.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条件//7
4.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措施//12
5.1以企业项目和潜力产品招商为载体,努力实现纺织服装产业重大项目新突破//12
5.2抓好区域结构调整,加快纺织专业化市场建设//12
5.3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资金困难//12
5.4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提升企业劳动力素质//12
5.5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13
5.6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正常的竞争秩序//13
5.7建立健全商会、行业协会,构架行业服务体系//13
1.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
2000—2004年我国和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包括纺织业、服装鞋帽(以下简称为服装业)两大类,为更清楚了解纺织服装产业,本课题将对全国和南昌市纺织业、服装业的进行比较分析。
1.1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
全国纺织业2001—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单位:
亿元、%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全国
增幅
全国
增幅
全国
增幅
全国
增幅
工业增加值
1387.52
44.44
1569.10
13.09
1906.70
21.51
—
—
销售收入
5209.10
22.85
6038.59
15.92
7495.51
24.13
9346.8
24.71
利税总额
320.57
3.14
381.75
19.08
475.11
24.46
536.54
12.93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5年)、南昌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2004年全国纺织业工业增加值(至2003年)、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37.42%、60.60%、43.71%。
全国服装业2001—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单位:
亿元、%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全国
增幅
全国
增幅
全国
增幅
全国
增幅
工业增加值
688.12
16.23
746.08
10.83
916.54
22.85
—
—
销售收入
2415.97
32.13
2725.50
12.81
3239.42
18.86
3879.81
19.77
利税总额
177.11
17.15
193.27
9.12
229.88
18.94
254.53
10.72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5年)、南昌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2004年全国服装业工业增价值(至2003年)、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54.82%、112.19%、68.43%。
1.2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
南昌纺织服装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原料、纺纱、织布、印染、后整理到服装CAD电脑设计打版、成衣加工、水洗、电脑绣花、服装后加工配套、包装和国内外销售市场等,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具有一定的规模。
1.2.1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状况
1.企业结构
(1)南昌市纺织服装工业企业1500余家,其中纺织企业300余家,服装企业1200余家(针织服装企业约800家);
(2)国有企业30余家,中外合资企业260家,股份制企业及民营企业1000余家。
2.原料结构
(1)以原棉、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为主,比例分别为5:
3:
2,其次是涤纶长丝、氨纶丝、粘胶长丝;
(2)每年各种纺纱纤维用量在5万吨左右,在本省的自供量80%左右。
3.纱线结构
以纯棉纱、混纺纱为主,其次是纯涤纶纱、纯粘胶纱。
可纺纱支数6—100支,平均纱支36支,纱与线的生产比例为7:
3,普梳纱与精梳纱比例为6:
4,环锭纺与气流纺比例为9:
1,无结头纱水平已达80%,适合中高档面料的生产,纱线年产量4.6万吨。
4.面料结构
(1)梭织面料以牛仔面料系列、纯棉高支高密面料及T/C、CVC、弹力布面料及小提花面料为主,其次是纯化纤面料及麻棉混纺面料。
进口无梭织机与有梭织机生产面料比例为6:
4,门幅90—220厘米,年产量2.8亿米。
(2)针织面料以大圆机生产的纯棉、T/C、CVC、单面、双面面料及经编机生产的大小提花纯棉、T/C、涤纶长丝面料为主,年产量6万吨。
(3)色织面料以纯棉、T/C、CVC、弹力面料为主,门幅80—160厘米,年产量0.8亿米。
(4)印染面料以纯棉、混纺色织布及圆网印花机生产的印花布为主,其次是纯化纤、涤纶绸,门幅110—180厘米,年产量1.5亿米。
(5)无纺布
以纺粘涤纶长丝热扎非织布、涤纶长丝针刺土工布、涤纶长丝基胎、地板革基布、工业滤布和印染布为主。
5.装备结构
(1)纺织工业装备
南昌市有棉纺纱锭35万枚,无梭织机2000余台,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装备和生产线,有从日本、瑞士、比利时、台湾引进的提花喷气、片棱织机、大圆机;有从德国、意大利、香港引进的后整理设备门泽尔退漂联合机、STORK和MBK圆网印花机、PKK多功能扎光机、高温高压染色机、呢毯预缩机、开幅定型机。
(2)化纤工业装备
有从德国ZIMIER公司引进的纺粘法涤纶长丝非织布生产线和浸渍烘干生产线;
(3)服装工业装备
有从美国、日本引进的CAD电脑服装设计、三菱重工、中国标准等缝纫机及专机设备,有从日本引进的西装生产线和西裤生产线。
(4)服装配套装备
有从德国、日本引进的电脑绣花机、服装水洗生产线、服装辅料生产线、纽扣拉链生产线、服装包装生产线。
6.产品结构
在成衣生产中,梭织服装与针织服装生产比例为3:
7。
梭织服装主要产品有:
中高档西装、西裤、时装、衬衫、职业服、休闲服装、童装、牛仔系列服装等,年出口创汇2亿元以上;针织服装主要产品有:
中高档文化衫、POLO衫、T恤衫、棉毛衫、罗纹衫、拼块衫、广告针织衫、摇粒绒、童套装、拉毛绒衣裤及针织短裤等系列产品,年出口创汇9亿元以上。
7.出口结构
纺织面料与成衣出口比例为1:
9,在成衣出口中,梭织服装出口与针织服装出口比例为3:
7。
服装主要出口地区为美国、欧洲、非洲、中东、日本及台湾、香港等,其中美国出口量占70%;面料及大量辅料主要出口越南、美国塞班、非洲等地区。
8.人员结构
南昌市纺织服装工业从业人员10余万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2000多人,占总人数的20%;设计研发人员3000人,占总人数的3%;营销人员6000人,占总人数的6%;高级技工9000人,占总人数的9%;熟练工8万人,占总人数的80%。
1.2.22004——2005年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亿元、%
工业增加值
销售收入
利税
实际值
增幅
实际值
增幅
实际值
增幅
2004年
13.59
46.14
41.79
52.03
2.32
67.02
2005年
20.25
45.64
66.55
64.97
3.16
56.91
数据来源:
南昌市经贸委
从表中可以看出,最低增幅为2005年工业增加值增幅(45.64%),最高增幅为2004年利税增幅(67.02%)。
可见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3基本结论
作为传统产业的南昌市纺织服装工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壮大,已成为一个优强支柱产业。
一是有较为完整的纺织服装制造业体系,包括棉花加工、纱、面料(含色织布、牛仔布、印染布)、印染、印花、染整、后整理、水洗、辅料加工(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包装等各类生产企业,其中有江纺、江涤、银志等一批大型企业;二是有一批已经打入欧美、香港和全国市场并拥有相当市场份额的具有产品特色的服装针织产品,如罗家集的“老头衫(文化衫)”、江纺的“彩虹”牌纯棉、混纱棉、混纺棉、“江舫”牌各类纯棉、混纺坯布、斜纹、提花等系列坯布;江涤的“龙”牌系列产品;银志的各类服装。
三是纺织服装针织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以出口为主,面料、服装及针织品比较受欧美亚市场欢迎。
四是江纺、江涤及银志、领王等一批民营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不断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
同时,江纺等企业通过自身建立的省级技术中心,不断开发新产品,生产出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大部分服装企业能有效运用CAD电脑设计系统设计新产品、生产新产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及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通过对南昌与全国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结论:
南昌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是一个有规模、有优势和有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产业。
只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实现三大指标翻番完全可能甚至提前完成。
2.南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2.1发展思路
1.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培育支柱产业集群
南昌市要积极承接长、闽、珠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装备较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市场前景较广的纺织服装工业。
同时,要注重环境问题,为今后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快培育支柱产业集群。
(1)加快青山湖区国家级纺织品制造基地建设步伐。
要以产业升级和信息化带动为主旋律,提高产业集群层次,实现产业集群资源整合,培育产业集群特色,克服重复建设,避免过度竞争。
重点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产业生态链,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产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吸引周边地区的优势企业,把产业集群做强做大。
同时,按比较效益转移部分产业,形成合理产业梯度,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2)扶持已有产业集群雏形。
针对一批主导产品地位突出,有一定产业规模和产业氛围,但专业化市场配套上比较欠缺、优势尚不够明显的产业集群,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加快产业资本集聚,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延伸,形成较高产业效率,产生内在规模效益,并通过建立专业市场或依托于周边成熟市场,完善产业集群建设。
2.加大改革、改组力度,促进老纺织服装工业企业的振兴
针对华源江纺、江西涤纶厂、江西华安针织总厂等老国有企业,应在充分研究分析现状和形势基础上,通过引进新的产业要素,建立新的产业机制,加大改革、改造、调整的力度,构筑老企业的新优势,形成新的竞争力。
3.确定发展重点,提升纺织服装工业整体水平
根据行业的现状和特点(特别是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和依存性及行业的发展前景),南昌市纺织服装工业重点发展确定为:
家用纺织品行业、化纤和服装产业,产业用纺织品应有所突破。
家用纺织品:
家用纺织品是纺织最终产品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的三大领域之一。
美国和一些最发达国家家用纺织品占到40%,我国2003年的比例仅为24%。
南昌市的家用纺织品行业起步早,尤其是针织品业,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竞争力,要加强引导,促进企业做好市场定位、研发设计、品牌宣传、市场网络建设和联合重组。
化纤行业:
南昌市化纤行业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产业基础、技术设备等比较成熟,也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化纤是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材料,其市场空间巨大,要创新开拓,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做精化纤工业。
服装:
坚持市场导向,产业有序发展,加快服装行业的结构调整,注重自主品牌创立,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
产业用纺织品:
产业用纺织品特别是其中的非织造布产品是纺织这一传统行业中的新兴产业,属高新技术类、环保型产业,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纺织工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工业发达的国家,产业用纺织品占纺织品总量的比例已接近或超过1/3,而我国2003年产业用纺织品只占纺织品总量的11%,有着巨大发展潜力。
我市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较缓慢,应采取鼓励和倾斜政策,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这一重点行业。
2.2发展目标
根据南昌近几年的发展现状、生产潜力以及市场等因素,未来三年,南昌该行业最可能实现的目标是,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等三大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均26%。
按照这一增长速度,我们提出纺织服装产业以下保守发展目标:
单位:
亿元
工业增加值
工业销售收入
利税总额
2007年
27.18
83.58
4.64
2010年
54.36
167.16
9.28
3.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条件
一个产业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1)产业生产条件;
(2)产业资源供给条件;(3)大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有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5)有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等。
以下我们结合纺织服装产业进行具体分析。
1.南昌纺织服装的生产潜力。
考察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潜能我们看到,南昌市拥有一大批具有生产潜力的企业。
目前拥有纺织服装工业企业1500余家,其中纺织企业300余家,服装企业1200余家(针织服装企业约800家)。
江西华源江纺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纺纱、织布、牛仔布及印染生产于一体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
年产棉纱2万吨、坯布5000万米、牛仔布1000万米并配备印染加工生产线。
年销售额6亿余人民币。
公司拥有从日本、比利时、瑞士进口的无梭布机508台,有梭布机900余台,并配备有意大利、德国进口的自动络筒机30台,瑞士贝宁格整经机5台,德国祖克、卡尔迈亚浆纱机4台,瑞士立达高速气流纺纱机2台,香港裕隆浆染机等精良装备。
南昌银志针织服装年产面料1000万码、针织服装700万打项目已列为江西省“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
南昌市青山湖区已被列为江西省针织服装基地。
由此可见,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潜能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2.南昌纺织服装行业的资源供给状况。
(1)南昌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极适宜种植棉花,江西又是享誉全国的产棉大省,为南昌市发展纺织服装工业提供了充实的原棉保证。
拥有全国优质苎麻基地,粘胶短纤维原料生产能力列全国第五且品质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劳动力充裕、成本低。
全市纺织生产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5000多元,远低于全国平均7000多元的平均水平。
(2)区位优势
南昌市是唯一毗邻我国经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的省会城市,具有紧连粤闽浙、延伸港澳台和直通长江、承接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
已建成沟通省内外的水、陆、空快速立体交通网络,水、陆、空交通非常便利。
南昌高速公路成网,与周边省份主要城市的公路全面打通,形成了一个辐射“6小时经济圈”。
同时,南昌劳动力、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城市的“四最”品牌优势和“绿水青山、人文和谐”的生态环境优势,对承接国内外纺织服装工业,吸引外资兴办纺织服装工业,也为本地企业出口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南昌市具有发展纺织服装工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目前,南昌市共有江西服装学院、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在内的各类纺织服装大中专院校7所,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纺织服装人才。
各大纺织服装企业都设有自己的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贮备了一大批纺织服装技术人才,并与国内多所著名服装院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3)具有大流通的物流优势
随着南昌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大投入,南昌有便捷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系统,已建成多个交易批发市场,更有众多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等物流硬件实施,如洪城大市场年服装成交额近10亿元,是全省最大的服装集散地。
这些硬件设施为南昌纺织服装进入大市场、大流通提供了强大的保证。
因此,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资源供给非常充足。
3.大企业在实现目标中的作用。
由于产业的特点,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少,而且规模以上企业之间的差距和特色并不明显,因此,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的中大企业的作用表现并不明显。
4.市场和竞争状态。
(1)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已呈现出了明显的集中趋势。
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分布是原料来源主要是棉纺、麻纺、丝织等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纺织集中在中东部,服装集中在东南部,物流配送发达集中在东部。
从主要产品区域颁看,2004年东部5省(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的纱、布、化纤、服装占全国的比重均在50%以上,尤其是服装和化纤产量已占全国的80%,从变化趋势看,东部5省占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目前,东部5省市纺织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纺织行业的75%左右,利润占85%左右,出口额接近80%。
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纺织工业发展缓慢,困难企业比较多。
大体有以下几种模式:
——大力打造服饰文化时尚之都。
以服装文化、商贸、时尚为主要特征,成为大城市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
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大都是都市是这种模式。
这类集聚地大多是在老的服装工业基地基础上形成,利用大都市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优势资源,在服饰文化、商贸和设计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产品专业的服装特色地区。
以产业配套齐整为主要特征,市场信息反应敏锐,以生产中高档品牌服饰的企业为主体。
温州、宁波、晋江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这种集聚地一般都有悠久的制衣历史和深厚的服饰文化底蕴,依靠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缘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争得发展先机,以著名服装品牌企业或大企业为核心,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品牌企业集聚。
这些地区以资讯和销售网络发达、产业配套齐全为特征。
——以大型出口企业为中心的服装出口基地。
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在从事出口服装生产的大型企业周围,涌现出一批中小型出口加工企业,形成了多层次服装产业群。
浙江平湖、江苏常州、广东潮州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以服装为轴心的产业链。
以中心企业为依托,以单一产品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色,形成以中小城镇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
浙江嵊州(领带)、湖州织里(童装)、南昌罗家集(文化衫)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因加工一种产品获利,吸引大家模仿跟进而形成的以这类产品为主的产业集聚,这种集聚往往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还有一种情况是围绕专业化市场形成的产业集聚,市场接纳积聚取内生产的大量产品,自然而然形成生产某种产品的特色城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积聚地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甚至是一家一户的加工作坊,量多面广,具有低成本和产业链优势。
(2)国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
其一是世界对各种纤维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全球纺织纤维需求在过去的20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预测:
未来6年的世界纺织纤维,化纤年增长率为4.4%,化纤在纺织纤维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6年棉花消费,年增长1.6%。
其二是全球产业用纤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调查和预测,全球纺织市场贸易额的规模是:
2008年整个纤维产业贸易额6383亿美元,其中产业用纺织产品贸易额3537亿美元。
自97年后的10年间,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的贸易额在整个纤维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将由1997年的1/3上升到2008年的50%以上,将使市场的需求急速扩大,并促使各国的企业加大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开发力度,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产业用纤维未来将成为制造业重要的原材料。
随着工业用材料的轻量化、高性能化、多样化以及美观化的发展趋势,产业用纤维的用途日益广泛,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我国未来6年产业用纤维使用量及市场贸易每年将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3)国内形势
——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保持了每10年翻一番的快速增长。
到201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可能在2000年1200万吨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这个翻一番不是简单地在原有数量基础上的延伸,而是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体制和高效的快速增长,包括原有许多落后产品、落后工艺技术、设备的淘汰,因此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又十分的艰巨。
——纺织产品的全球竞争,将是我国纺织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我国1/3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这一趋势在不断扩大,同时国外名牌产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发展中国家纺织中低档产品低成本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会深刻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和中国纺织工业结构的调整。
具体体现在:
①纺织服装产品及品牌的竞争;②高新技术的竞争,体现在高附加值产品和优质产品的竞争;③成本的竞争。
中国纺织产品和服装,可以简单用三个1/3来划分,即:
1/3出口产品,1/3国内城市中高档产品,1/3农村产品。
在未来几年中,我国衣着类增长速度为3-4%,而家用纺织品增长6-7%,产业用纺织品增长速度将在10%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衣着类、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