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522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9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考试说明

(征求意见稿)

Ⅰ.命题指导思想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科(辽宁)试卷内容要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以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确定。

既保持平稳过渡,又有所创新。

命题要反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3月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本要求,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基础性的同时体现多样性。

命题要关注时代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因此,既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试卷总体难度适当,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Ⅱ.考核目标和能力要求

政治学科命题体现对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注重考查考生的政治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探究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Ⅲ.考试范围与内容

辽宁省2009年普通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范围和内容,依据教育部制定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考试大纲》的有关规定,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确定。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和选考两部分。

其中必考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内容,即: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以及时事政治。

选考内容:

根据《辽宁省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开设情况,确定2009年辽宁省普通高中考试命题范围包括选修2(经济学常识)、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三个模块的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

必 考 内 容

经济生活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二)货币的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2、结算与信用工具

3、外汇和汇率:

外汇的含义。

汇率的含义。

汇率的变化。

二、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价值决定价格

2、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3、供给与需求:

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4、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三、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消费的类型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含义;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改善的关系。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2、做理智的消费者:

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3、发展生产的意义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五、企业与劳动者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2、公司的类型

3、公司的组织形式: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4、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公司的经营;公司经营的目的;成功的主要因素。

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二)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

2、劳动光荣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4、维护劳动者权益

六、投资与融资

(一)商业银行

1、利息、利率与本金

2、储蓄存款:

含义。

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

储蓄的类别。

3、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4、商业银行的业务

(二)投资

1、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2、股票:

含义及特点。

3、债券:

含义、不同债券的特点。

4、商业保险:

含义、类别、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三)融资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3、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八、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构成

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

4、财政支出及其构成

5、财政收支平衡

(二)财政的作用

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2、财政与宏观调控

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九、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

3、税收的种类

4、税收的作用

(二)依法纳税

1、纳税人与负税人

2、依法纳税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市场与计划

2、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3、市场配置资源

4、市场秩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宏观调控

十一、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小康社会

2、经济建设的目标

3、发展社会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1、科学发展观

2、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十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2、跨国公司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国际经济组织

2、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积极意义。

3、“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1.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4.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6.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

二、我国的政府

(一)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2.我国政府的作用:

管理和服务。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4.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三)政府的权威

1.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2.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人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人民代表的产生

4.人民代表的职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6.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核心内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5.我国的宗教政策

四、当代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

1.主权国家:

构成的基本要素、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含义、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

2.国际组织:

含义、分类、作用。

3.联合国:

地位、宗旨、原则,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

(二)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发展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3.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四)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3.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4.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文化传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意义

四、发展先进文化

(一)走进文化生活

1.市场文化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5.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4.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5.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意义

生活与哲学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哲学与时代精神

4.哲学的作用

(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理论来源。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四)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五)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七)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九)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

3.真理的条件性

4.真理和谬误

(十)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系统优化方法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概念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七)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八)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种与创新意识

2.创新的社会作用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六)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八)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选考内容

选考一经济学常识

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斯密的理论贡献

2.斯密的政策主张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星期与主要模式

1.罗斯福新政

2.凯恩斯革命

3.新自由主义

4.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探索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的认识

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选考二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1.政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2.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形式

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3.国际组织

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

2.法国的民主共和体制

3.英、法政治体制比较

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

以美国为例

1.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2.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3.“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4.美国的利益集团

四、民主集中制: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区别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

2.中国与联合国

3.世界贸易组织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5.欧洲联盟

选考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1.公民道德建设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2.公民的道德生活

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

二、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1.诚信伦理

2.竞争伦理

3.职业伦理

4.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三、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

1.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

2.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

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网络科技运用的伦理问题

四、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

1.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3.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全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约占45%;第Ⅱ卷为非选择题,主要是根据相关背景材料分析答题,约占55%。

Ⅰ卷全部为必做题,Ⅱ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

选考题部分采取“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方式,凡列入辽宁省2009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命题范围的每个选考模块内容均单独命制1道题目,每道题目的分值均为10分。

考生从中任选1题做答,多做不加分。

3.内容比例

经济生活约占25%;

政治生活约占25%;

文化生活约占20%;

生活与哲学约占20%;

选考部分占10%。

时事政治的内容在相关模块知识内容中体现

Ⅴ..题型示例

【例1】货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之一,它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回答1~3题。

1.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

在这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

2.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

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3.“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

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A存款储蓄行为B投资行为C交换行为D生产行为

【例2】200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立法听证会。

这是我国国家机构

①贯彻依法治国原则的体现

②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

③贯彻依法行政原则的体现

④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例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中,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和而不同”思想。

这表明

A.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一成不变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全盘继承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D.传统文化思想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先进、科学思想

【例4】为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2005年7月10日,《物权法(草案)》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全文公布,收到人民群众的意见11500余件。

同时,全国人大还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辨析: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推进民主立法就是要保证在立法上人人平等。

【例5】近些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之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对钢铁业投资过热的现象。

而我国钢铁工业对海外原材料依赖较大,能源消耗高。

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控钢铁工业的发展。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例6】材料一、2006年3月10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四部委负责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生产的手机价格的20%、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不得不付给国外专利拥有者。

材料二、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工程十分艰巨。

它的成功修建,填补了铁路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

如:

我国自主创新的一系列冻土难题的解决、高效率的机械化铁路铺设等。

在5年的建设过程中,全体参建人员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奋战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上,战胜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从青藏铁路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哲学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