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310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docx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

高三地理知识提纲

1、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

低纬小(年内太阳高度变化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或太阳辐射:

低纬区大于高纬区(低纬地区比高纬地区白天太阳高度大,夜间太阳高度都为0)

(2)季节变化:

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

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3、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

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

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②锋面:

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

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

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云比较多。

4、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1)海拔高度: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海陆分布:

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

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

(3)气温:

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反之气温低则气压高。

(4)空气垂直运动:

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

5、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

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

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

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

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6、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1)深度:

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2)温度带:

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3)洋流:

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

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

(4)河流:

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例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

7、盐场区位选择:

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

8、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

(1)雨水:

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

(2)冰雪融水:

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

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

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

②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3)地下水:

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

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4)湖泊(水库):

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

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

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

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9、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

(1)流域广,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3)中下游多为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B.水文特征:

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C.气候特征:

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此外,人类活动占用及破坏河道。

10、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

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

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11、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2、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冰期(时间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二是低纬流向较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13、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

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14、陆地自然带

(一)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低纬较高);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积雪多,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

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二)、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15、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16、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

自然因素的改造:

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3)政策(例如中央一号文件,材料中的惠民政策)4.劳动力(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5.科技(提供良种、农药、化肥和机械)6.工业基础(提供农用设备)

17、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

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18、农业区位分析

(一)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自然区位因素:

有利:

①热量充足,温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不利:

①水资源短缺;②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③土壤的盐碱化等

(二)商品谷物农业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松嫩及三江平原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多人少,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3)不利因素:

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经营方式

专业化水平

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

粮食单产

美国

家庭农场

中国

国营农场

(三)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劳动力充足;②市场广阔;③历史悠久;④喜食偏好(3)不利:

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②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③酸雨危害

(四)畜牧业

典型地区:

内蒙古草原(四大牧场:

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

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草(3)不利: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害、蝗灾严重。

(五)乳畜业

典型地区:

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尤其是温海气候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谷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草场面积广阔;③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

(六)大牧场放牧业

典型地区: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③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七)混合农业

典型地区: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比较珠三角基塘农业与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异同

农产品

经营方式

科技水平

机械化水平

澳大利亚

羊肉、小麦

家庭农场

基塘农业

鱼、桑蚕、甘蔗等

家庭

(八)城市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

上海市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

(1)自然因素: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

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19、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

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

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

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

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注:

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20、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③要有血有肉,适当地阐释,切忌简单地罗列几个关键词。

(二)举例例l:

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

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

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

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

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2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

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资源(攀枝花因铁矿开采而兴起);2.交通(湖南株洲因铁路线而兴起,是火车拉来的城市);3.政治、军事、宗教(伊斯兰堡、巴西利亚因建成政治中心而兴起;拉萨、麦加作为宗教中心而形成);4.科技和旅游(日本的筑波是一座科学城;张家界为一座旅游城市)。

举例: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1)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有水运和供水条件;中国大陆的中部—九省通衢。

(2)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3)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2、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A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

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

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

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

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

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B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冶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

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粱、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入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青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23、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应用:

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

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

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4、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

A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

(1)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

(2)突出共同点:

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

(3)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

(4)不同的自然条件:

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铁路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

B“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

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3)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C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

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25、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A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B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①气温:

冬夏(或全年)气温高低;年温差状况

②降水:

年降水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

如: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暖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昼夜(冬夏)温差大。

C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

有无、长短

(4)水位:

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

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D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26、赤潮的成因和危害

(1)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光照充足;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河湖,汇入大海,海洋

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地污染了养殖水域。

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2)易发生赤潮的区域:

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3)易发生赤潮的时间:

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一10月。

(4)带来危害:

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海洋旅游业。

27、常见的人口问题

(1)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

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

(措施: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28、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A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入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影响

(1)有利影响:

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青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不利影响:

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建设后,向外流动人口减少,其建设方向是:

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②控制入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29、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2)对迁出地影响:

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0、环境污染成因

(1)自然条件

①污染源位置:

接近污染源、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易受污染

②大气、水体的流动性:

流速慢易受污染,如地形闭塞或逆温空气不易扩散,闭塞海湾、池塘易造成水体富营养;洋流起净化和扩散作用

③河流的流量:

流量大——稀释;流量小——浓缩

④各种水体相互影响:

如湖泊与河流、地下水与河水的互补

(地下水受河水补给易受污染;湿地对河水有降解作用)

⑤自然灾害引发环境污染

(2)人为因素

①工农业、交通与生活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染物

②工厂、工程、油轮等发生事故:

如核泄露、油泄露

③不合理开矿造成有害物质出露地表;④战争引起的污染

举例:

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1)城市、工业区(如有色金属冶炼)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2)气候湿润,水汽含量多

(3)土壤呈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