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6813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

《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docx

口腔综合复习问答题DOC

正畸

1.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ccusion)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科学。

2.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的畸形。

 

3.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 

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彼此之间又有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合。

4. 理想正常合(idea normal occlusion) 

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5. 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应该是个别正常合,而不是正常合。

 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是平衡(harmony)、稳定(stable)、和美观(aesthetic)

6. 前牙部分,3~6岁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称为生长间隙。

7. 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远中出现间隙,称为灵长间隙

8. 替牙间隙(leeway space):

替牙间隙=(IV+V)-(3+4+5)。

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9.暂性错合的表现:

一般可在生长发育中自选调整,不需矫治。

 

(1) 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2) 上颌侧切工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3) 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

(4) 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合关系。

 

(5) 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深覆合。

10.angle错颌分类

I:

中性错,表现为前牙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及后牙颊舌向错位等。

II:

远中错,又分为第一分类,表现为远中错和上颌切牙唇向倾斜;第一分类亚类,表现为一侧为远中错,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第二分类,表现为远中错和上颌切牙舌向倾斜;第二分类亚类,表现为一侧为远中错,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III:

近中错,又分出第三类亚类,表现为一铡为近中错,另一侧为中性错关系。

 优点:

简明,便于临床使用; 

不足:

1、上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恒定  其错位者也可能是上颌或上牙弓,而不是下颌及下牙弓。

 2、此分类法包括错(牙合)畸形机理不全  错(牙合)畸形表现是三维的。

11.毛氏分类

第Ⅰ类——牙量骨量不调 

1.第1分类(Ⅰ1):

牙量相对大,骨量相对小,表现为牙齿拥挤。

 

2.第2分类(Ⅰ2):

骨量相对大,牙量相对小,表现为牙间隙。

 第Ⅱ类——长度不调 

1. 第1分类(Ⅱ1):

后牙近中,前牙反或对刃。

 

2. 第2分类(Ⅱ2):

后牙远中,前牙深覆,深覆盖。

 

3. 第3分类(Ⅱ3):

后牙中性,前牙反。

 

4. 第4分类(Ⅱ4):

后牙中性,前牙深覆盖。

 

5. 第5分类(Ⅱ5):

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第Ⅲ类——宽度不调:

 

1.第1分类(Ⅲ1):

上牙弓宽于下牙弓。

 

2.第2分类(Ⅲ2):

上牙弓窄于下牙弓。

 

3.第3分类(Ⅲ3):

上下牙弓狭窄。

 

第Ⅳ类——高度不调:

 

1.第1分类(Ⅳ1):

前牙深覆。

 

2.第2分类(Ⅳ2):

前牙开。

第Ⅴ类——个别牙齿错位:

 

表现为各种个别牙错位的形式,多因局部变化造成。

不代表、颌、面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不调。

 

第Ⅵ类——特殊类型: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畸形统属此类。

12.牙齿移动类型

1)倾斜移动:

以支点为中心,冠部和牙根朝相反的方向倾斜,呈现2个压力区和2个牵引区,一般牙齿支点的位置被认为是在牙根中1/3与根尖1/3的交界处。

 

2)整体移动:

即牙冠、牙根同时移动,整体移动牙齿所需的力量约大于牙倾斜移动所需力的2~3倍。

 

3)旋转移动:

旋转移动是指牙体沿其称袖(纵袖)作旋转式移动。

矫治时间长且易复发,因而需要保持较长的时间。

 

4)转矩移动:

指在牙移动过程中,使牙体的一部分移动,另一部分限制其移动。

通常需用固定矫治器才能完成。

 

5)垂直移动:

垂直移动是指牙升高或压入的移动。

施力应轻柔,否则易造成牙髓损伤或牙松动脱落。

13.支抗:

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作“支抗”。

正畸治疗过程中,希望矫治牙按需要的方向及距离移动,而作为支抗部分的支抗牙则常要求尽量不移位或仅少量移位,必须设计充分的支抗。

 

14.支抗的种类 

(1)颌内支抗:

支抗设计在与矫治牙的同一牙弓内,利用一些牙作为支抗而使其他一些矫治牙移动。

 

(2)颌间支抗:

颌间支抗是以上颌(上牙弓)或下颌(下牙弓)作支抗来矫正对颌牙齿,如上下颌间的Ⅱ类或Ⅲ类牵引。

 (3)颌外支抗:

颌外支抗是指支抗部位在口外,口外唇弓、颏兜等。

 

15.加强支抗的方法 

(1)增加用作支抗牙齿的数目     

(2)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强支抗作用 

(3)增大活动矫正器的基托面积 

(4)在应用颌内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颌外支抗来增强支抗。

16. 颌面部生长快速期

第一快速期:

3周—7个月,乳牙萌出。

第二快速期:

4—6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

第三快速期:

11—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

第四快速期:

16—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

17.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错畸形。

一、吮指习惯,能引起前牙圆形开、重度开、牙弓狭窄、上牙前突、开唇露齿、单侧后牙反、局部小开等错畸形。

二、舌习惯,能引起局部开、前牙开、下颌前突、出现牙间隙、反、上下颌前牙形成双牙弓或双颌前突等错畸形。

三、唇习惯,咬上唇习惯能引起深覆盖、开唇露牙、上前牙前突、下颌后缩、形成牙间隙;咬下唇习惯能引起前牙反、下颌前突、近中错;覆盖下唇能引起前牙深覆盖、覆盖下唇、远中错等错畸形。

四、偏侧咀嚼习惯,能引起颜面部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

五、咬物习惯,咬物固定在牙弓某一部位,常形成局部小开。

六、睡眠习惯,可影响、颌、面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

18.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是形成错畸形常见的局部原因。

一、乳牙早失,能引起牙列拥挤、前牙深覆盖、关系失调。

二、乳牙滞留,能引起错位萌出、深覆盖、深覆、反、双重牙列。

三、恒牙早失,能引起邻牙向缺隙倾斜、对牙伸长、前牙深覆、颜面两侧不对称。

四、恒牙早萌,这种恒牙附着不牢、牙根发育不良易感染、不能担负咀嚼压力易脱落、引起邻牙移位。

五、恒牙萌出顺序紊乱,能引起远中错、近中倾斜、拥挤错位。

多数乳牙早期缺失,能引起近中错、下颌前突、内倾深覆、覆覆盖加深、对刃或反。

六、乳尖牙磨耗不足,能引起假性下颌前突、偏或反。

七、下沉乳牙,乳牙周围牙槽骨持续增长,形成两侧邻牙升高,乳牙下沉。

19.临床合适矫治力的特征 

a 无明显的自觉疼痛,只有发胀的感觉

b 扣诊无明显反应 

c 松动度不大 

d 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明显 

e X片显示:

矫治牙的根部牙周无异常

20.保持器应具备的条件 

a尽可能不防碍各个牙齿的正常生理活动。

 

b对于正在生长期的牙列,不能防碍牙颌的生长发育。

 

c不防碍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不影响美观。

 

d 便于清洁,不易引起牙齿龋蚀或牙周组织的炎症。

e 结构简单,容易摘戴,不易损坏。

 

f 容易调整。

21.乳牙萌出顺序

乳牙期7-8月至2-3岁 一般萌出顺序为12435:

下Ⅰ→上Ⅰ→下Ⅱ→上Ⅱ→Ⅳ→Ⅲ→下Ⅴ→上Ⅴ

22.头影测量平面 

1)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

蝶鞍点与鼻根点的连线,相对稳定用来研究面部对颅底的相对关系 

眼耳平面( FH,):

耳点与眶点连线,投照定位平面 

Bolton平面:

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头影图的重叠 

2)硬组织角度

骨性测量项目 

SNA角:

蝶鞍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 

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SNB角:

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做点; 

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ANB角:

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         反映上下颌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NP-FH(面角):

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的后下角;         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Y轴角:

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 NA-PA(颌突角):

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NA,与颏前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PA延长

线之角,反映面部的上颌部分相对于整个侧面的关系 

MP-FH(下颌平面角):

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 

        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 ANS-Ptm(上颌长):

翼上颌裂点与前鼻棘点在FH平面垂足间的距离         代表上颌的长度 

S-Ptm(上颌位置):

翼上颌裂点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 

        代表上颌后界与蝶鞍中心点的位置关系,亦反映上颌骨的前后位置关系 Co-Po(下颌长):

髁突后缘切线与颏前点在下颌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         代表下颌骨的综合长度 

S-Co(下颌位置):

髁突后切线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         代表下颌髁突后界与蝶鞍中心点的位置关系。

23..矫治力的分类 

(1)以矫治力强度划分:

重度力:

力强度大于350g、中度力:

为60~350g之间、轻度力:

强度小于60g 

(2)以力的作用时间划分:

间歇力、持续力 

(3)以矫治力产生的方式划分:

机械力、肌能力、磁力  

(4)以矫治力的来源划分:

 

颌内力:

在同一牙弓内的牙齿相互牵引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颌间力:

上下颌之间的牙或牙弓相互牵引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为II类、III类颌

间牵引和垂直颌间牵引 

颌外力:

以颈部和额、颏、颅等骨作为抗基,将力作用于牙、牙弓或颌骨,使牙、牙弓

与颌骨发生位移或改建 

(5)以力的作用效果划分 

 正畸力:

力值较小,作用范围小,通过牙齿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错畸形  

 矫形力:

力值较大,作用范围大,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打开

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

口内

1.龋病病因的现代观念 

   四联因素理论 

(1)微生物:

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2)食物:

食糖消耗水平与龋病发病呈正相关关系 

(3)宿主:

与唾液的流速,牙的形态与结构,机体的全身状况有关 

(4)时间:

龋病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2. 窝洞分类

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类洞——为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I类洞—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发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3.抗力形

抗力形:

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是不折裂的形状。

基本结构及要求:

 

1)盒面洞型——最基本的抗力形,底平壁直。

 

2)阶梯结构——双面洞的牙合面洞底与邻面洞的轴壁成阶梯,髓壁与轴壁相交的轴髓线角要圆钝。

 

3)洞深——釉牙本质界下0.2~0.5mm,即牙合面深1.5~2mm,邻面洞1~1.5mm(洞外形成圆缓曲线,去除无基釉,外形超过颊舌间距的一半的薄壁弱尖应减低)

4.固位形

固位形:

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

    基本结构及要求:

 

1)侧壁固位——即盒面洞形,最基本。

  

2)倒凹固位——在洞底侧髓线角点角等处向侧壁牙本质做潜入小凹或固位沟,以0.2mm为宜。

   

3)鸠尾固位(常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峡部起扣锁作用。

多用于双面洞,后牙在牙合面做鸠尾,前牙在舌面做鸠尾。

后牙峡部宽度为颊舌尖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1/3~1/2。

   

4)梯形固位——多与鸠尾固位合用于双面洞,将邻面做成底大顶小的梯形。

5.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①去净龋坏组织——手感或用品红显示剂显示龋坏部分。

 

 ②保护牙髓组织——操作时用水冷却,不向髓腔加压,掌握牙体结构。

  ③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6.深龋的治疗原则

①停止龋病发展,促进牙髓的防御性反应;

②保护牙髓;

③正确判断牙髓状况。

 

7.氟斑牙

1)同时期萌出的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严重时可并发釉质的缺损。

2)多见于恒牙,乳牙少见。

3)不耐摩擦,但抗酸蚀能力强。

4)严重慢性氟中毒患者,可有骨骼的增殖性变化,产生腰、腿和全身关节症状。

处理:

1)磨除、酸蚀涂层法,用于无实质性缺损 2)复合树脂修复,用于实质性缺损

8.牙周探诊时的注意事项。

 

(1) 支点应稳,尽可能靠近牙面探测。

(2) 探测力应适当,一般掌握在20~25g的探诊压力为好,

(3) 探测位置:

每个牙探测6个位点。

探针应与牙长轴方向一致。

(4) 按一定顺序探测,以免遗漏检查。

9.急性坏死性龈炎的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

     青壮年,以男性吸烟者多见。

(2)病程 :

    起病急,病程短。

 

(3)特征性损害:

*以龈乳头和边缘龈的坏死为其特征性损害,尤以下前牙多见。

龈缘呈虫蚀状,坏死区有假膜,易于擦去,下方为出血创面。

(4)患处牙龈极易出血,甚至有自发性出血。

(5)疼痛明显。

(6)典型的腐败性口臭。

(7)全身症状: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重者可有低热,疲乏等全身症状。

10.轻型阿弗它溃疡的临床病损特点。

 

(1) 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程度较差的区域,如唇、颊舌粘膜。

(2) 溃疡不大,直径2~4mm,圆形或椭圆形,周界清晰,孤立散在,数目不多。

(3) 发作时溃疡有“红、黄、凹、痛”特征,即溃疡中央凹陷,基底不硬,周边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感明显。

(4) 整个发作期一般持续1~2周,具有不治自愈的自限性。

间歇期长短不一。

11.青少年牙周炎(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1)年龄与性别:

2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2)口腔卫生状况:

早期患者的菌斑,牙石数量很少牙龈表面炎症轻微但是却已有很深的牙周袋,这不成正比。

3)好发牙位:

局限于第一恒磨牙或切牙,左右对称。

4)X线片见第一恒磨牙的邻面有垂直型骨吸收,弧形吸收。

5)病变进展快

6)早期出现牙松动和牙移位

7)家族聚集性

12.根分叉病变依病变分

(1)Ⅰ度:

 从牙周袋内能探到根分叉的外形,但不能水平探入分叉内,X线片上看不到改变。

 

(2)Ⅱ度:

根分叉区的骨质吸收仅限于颊或舌侧,但未相通,x线片显示此区仅有牙周膜增宽,或骨质密度降低。

(3)Ⅲ度:

病变波及整个根分叉区,根尖牙槽骨全部吸收,探针可通过,但仍有牙龈覆盖。

X线片可见该区骨质消失呈透射区。

(4)Ⅳ度:

根间骨隔完全破坏,且牙龈退缩而使病变的根分叉区完全开放而能直视。

X线片所见与Ⅲ度相似。

13.白塞氏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1) 复发性口腔溃疡  

(2)复发性生殖器溃疡 

(3)眼疾(葡萄膜炎、视网膜炎)

(4)皮肤损害(结节性红斑等)

(5)皮肤针刺反应阳性

14、

鉴别诊断

深龋

可复性牙髓炎

不可复性牙髓炎

牙本质过敏

干槽症

冷测部位

龋洞内敏感

牙面及龋洞均敏感

牙面及龋洞均敏感

全牙敏感

拔牙窝、邻牙

冷测疼痛程度

一般

显著

剧烈

一般

一般

冷测去除后

立即消失

持续一段时间

持续一段时间

立即消失

立即消失

自发痛

穿髓孔

多有

其他

食物嵌塞史

扣(-)

扣(+、±)

机械及化学刺激更敏感

拔牙窝空虚,骨面暴露,腐败性臭味

治疗方法

保存牙髓

安抚

根管治疗

脱敏,封闭牙本质小管

刮去死骨,消炎

15.

急性根尖周炎的排脓途径 

1):

通过骨髓腔突破骨膜,粘膜或皮肤向外排脓——最常见的典型自然发展过程。

其又包括穿通骨壁突破粘膜、穿通骨壁突破皮肤、突破上颌窦壁、突破鼻底粘膜四种排脓途径。

 

2):

通过根尖孔经根管从冠部缺损处排脓——需具备三个条件:

根尖孔粗大,根管通

畅,冠部缺损呈开放状态。

 

3):

通过牙周膜从龈沟或牙周袋排脓——成人患牙经此方式排脓多发生于同时患有牙周病的情况下,通常预后很差。

16.直接盖髓术适应症

用药物覆盖牙髓暴露处以保护牙髓,保存牙髓活力的方法。

 

适应症:

1 )根尖孔尚未发育完全,因机械性或外伤性露髓的年轻恒牙 

        2) 根尖已发育完全,机械性或外伤性露髓,穿孔直径不超过0.5mm的恒牙 

操作步骤:

1 )制备洞形,清除龋坏组织 

对于机械性或外伤性引起的牙髓暴露的患牙,应在局麻下制备洞形。

 

对于深龋近髓的患牙,可以在局麻下以球钻或挖匙依次去除洞壁或洞底的龋坏组织,最后清除近牙髓处的软龋。

 

2 )放置盖髓剂 

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洗窝洞,严密隔湿下用消毒棉球拭干窝洞             

用氢氧化钙或其他盖髓剂覆盖于暴露的牙髓上,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封闭窝洞           

3 )疗效观察 

①1-2周后无任何症状且牙髓活力正常,可去除大部分暂封剂保留约1mm的

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垫底,再用磷酸锌粘固剂或聚羧酸锌粘固剂做第二层垫底,银汞合金或复合树脂永久充填; 

②1-2周后,对温度刺激敏感,继续观察1-2周,待症状消失后在永久充填;            

③如果出现自发痛夜间痛等症状,应去除充填物,改行根管治疗。

17.根管充填

(1)目的:

除牙髓并经预备的空根管用一种密封材料充填起来以隔绝根管和根尖周组织的

交通,防止再感染。

 

(2)作用:

堵塞根管,借助根充材料有缓慢持续的消毒作用,消除根管内残余感染,促进

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3)时机:

根管预备和消毒后,无自觉症状,无明显扣痛,无严重气味,无大量渗出液和

无急性根尖周炎症状,即可充填根管。

 

(4)根充材料性能要求:

 

1)根充后有持续消毒作用 

2)与根管壁能密合  

3)能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               

4)根充后不收缩   

5)易于消毒、使用和去除  

6)不使牙变色    

7)对机体无害   

8)X线阻射,便于检查

18.乳牙牙体形态的特点:

 

1)乳牙牙冠之色泽呈微青白色或近白色。

2)乳牙牙冠按比例观察,近远中径 较大,牙冠高度较短,牙颈部明显 缩窄,牙冠在近颈部区有带状隆起。

19.乳牙龋的特点

 1)患龋率高、发病早

2)龋齿多发、龋蚀范围广

3)龋蚀发展速度快

4)自觉症状不明显

5)修复乳牙牙髓病和根尖病的治疗目的 

20.乳牙牙髓炎和根尖炎治疗目的

1)去除感染和慢性炎症,消除疼痛; 

2)恢复牙齿功能,保持乳牙列的完整性,利于颌骨和牙弓的发育; 

3)延长患牙的保存时间,发挥乳牙对继承恒牙的引导作用,避免对继承恒牙胚的不良影响; 

4)维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

性牙本质形成活跃

21.牙周检查指数

牙龈指数(GI)(牙龈病变的程度)  

0-正常牙龈; 

1- 牙龈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 

2- 牙龈轻度水肿,探诊出血; 

3- 牙龈自发性出血或溃疡; 

(2)出血指数(BI) 

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 

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  

2=探诊后有点状出血  

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  

4=出血流满并溢出银沟  

5=自动出血  

(3) 龈沟出血指数(SBI):

 

 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 

1=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无水肿及颜色改变 

2=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有颜色改变,无水肿 

3=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有颜色改变,轻度水肿 

4=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有颜色改变,明显水肿 

5=探诊出血,有自发出血和颜色改变及水肿 

(4) 探诊出血(BOP):

 

  钝头探针置于龈下 1毫米,沿龈缘滑动;钝头探针轻探袋底,取出后观察10-15秒;

22.牙周病基础治疗的内容。

 

(1) 教育并指导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如建立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习惯,使用牙线、牙签等辅助工具保持口腔卫生。

(2) 施行洁治术、根面平整术以消除龈上和龈下的菌斑、牙石。

(3) 消除菌斑滞留因素及其它局部刺激因素,如充填龋洞、改正不良修复体等,还应作必要的牙髓治疗、纠正口呼吸习惯等。

(4) 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或预后极差的患牙,对不利于将来修复治疗的患牙也应在适当时机拔除。

(5) 在炎症控制后进行必要的咬合调整,使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必要时可作暂时性的松牙固定。

(6) 药物治疗。

在经上述治疗后,病情仍不能控制或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可辅佐以药物治疗。

(7) 发现和尽可能纠正全身性或环境因素,如吸烟、用药情况、全身病的控制等。

23.雪口病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婴儿最多见,发生率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

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

损害区粘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严重者波及扁桃体、咽部、牙龈。

 

2) 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①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②甲紫(龙胆紫)水溶液  

③氯己定:

氯己定有抗真菌作用  

④西地碘:

是高效、低毒和广谱杀菌活性的分子态碘制剂     

⑤制霉菌素     

⑥咪康唑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①酮康唑  

②氟康唑    

③伊曲康唑 

(3)增强机体免疫力 :

辅以增强免疫力的治疗措施,如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

 

(4)手术治疗 :

若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患者不能耐受药物可手术摘除。

修复

1.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作用有哪些?

 

1)提供人工牙排列附着,传导和分散牙合力;

2)将义齿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整体;

3)可用于修复牙槽嵴的硬组织和软组织,恢复外形和美观;

4)可增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也有间接固位的作用,可抵抗义齿的移位力量。

 

2.简述可摘局部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1)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的颌位关系;

2)利用蜡牙合记录确定上下颌位关系;

3)利用牙合堤记录上下颌位关系。

 

3.简述临时冠的作用。

 

1)保护活髓牙的切磨面不出现过敏现象,避免刺激和污染。

2)恢复部分咀嚼、语音功能。

 

3)维持缺牙间隙的位置,保持牙弓的稳定性

4)维持前牙的美观效果 

5)防止基牙的意外折裂

6)让患者适应固定桥修复后的形态和功能 

4.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息止牙合间隙法:

天然牙列中,上下牙列不接触、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的位置叫作息止颌位。

息止颌位时上下牙列间的间隙为息止牙合间隙。

此间隙平均值为2mm.用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2mm.便可得出全口义齿应有的垂直距离。

2)面部外形法:

正常人的面部下1/3的垂直距离与面部外形基本协调,此时面部表情自然,上下唇能自然闭合,口角无明显下垂或上提,可以此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

3)面部比例法:

两眼平视时,瞳孔连线到口裂的距离等于鼻底到颏底的距离。

4)参考原有义齿:

患者若已戴用义齿,该义齿可以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

 

确定水平距离的方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