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4707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docx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论文

题目: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作者:

***

Zhuangzi'sthoughtoffreeandunfettered

oncollegestudents'outlookonlife

ABSTRACT

Zhuangzi'sthoughtoffreeisatypicalrepresentativeofTaoistthought,itadvocatesisakindofeasyandharmonious,transcendenceandfreedom,againstpeopleas"material",despisethesocialclimateofsteepprofits,andthishasimportantenlightenmentfortheformationofcollegestudents'outlookonlife.Collegestudentsintheprocessofestablishtheoutlookonlife,areoftenaffectedbyvariousfactorsandappearallsortsofdeviation,isdifficulttoleftthesecularconcept,alsocannotaccordingtotheirtruewillingnesstomakeacorrectchoice.BylearningZhuangzi'sthoughtoffreeandunfettered,canhelpstudentstreatmoneyandrankscorrectly,andhelpthemtooutoftherationalunderstanding,inthesetbacksandadversityremainpositiveandoptimisticattitude,andintherealizationofthevalueoflifebeyondtheself.Basedonthethreeaspectsoftheoutlookonlifeisalifepurpose,lifeattitudeandlifevalueasthebreakthroughpoint,thesystemelaboratedthezhuangzi’sfreethoughtoftheprofoundconnotation,andrevealsthe"peripateticism"uniquevalueintheoutlookonlife,inthescientificanalysisof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outlookonlife,onthebasisofanalysisofzhuangzi'sthoughtoffreeandunfetteredoncollegestudents'outlookonlife,andputforwardsomereasonablesuggestionsoncollegestudents.

Keywords:

Zhuangzifreeandunfetteredcollegestudentsoutlookonlife

1.引言

庄子,原名庄周,又称庄子或南华真人,是先秦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庄子的一生是平淡的一生,也是贫穷的一生,他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垂钓于溪边,行吟于泽畔。

在争名夺利的芸芸众生中,庄子就如一位事不关己的局外人,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平平淡淡地存在着。

然而,也正是这位整日以打草鞋为生的普通人,将他对宇宙的终极哲学思想、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以及对苦难世界的冷峻思考融合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庄子的逍遥思想建立在对人生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上,包括了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是庄子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他的这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对我们当代人有很大的启示。

大学生代表了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力,是一股非常强大的潜力资源。

大学生大多处于人生阶段的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庄子用睿智的眼光提醒我们要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不要被外物蒙蔽双眼,不要沦为物质的奴隶,在世界的千变万化中坚持内心的自我。

因此,庄子的逍遥思想在人生观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庄子的逍遥思想概述

“逍遥”,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庄子生命哲学的最终目标。

王夫之认为,“逍遥”的核心是”无待”,“无待者,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实以立名。

小大一致,休于天钧,则无不逍遥矣。

”这种逍遥游是体道的结果,而所谓体道则是一种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就像庄子在其代表作《逍遥游》中描述的那样,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让自己在天地间任意漂游,与万物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境界。

由此可见,庄子的逍遥思想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自然的人生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1广阔自由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一生,始终在热烈地追求精神的最高境界。

他所追求广阔自由的精神世界,就是指一种精神上完全的超然与纯粹的自由,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始终保证心灵的自由翱翔。

在庄子眼中,外界的一切诱惑都是束缚心灵的枷锁,唯有精神家园的自由,是人生至高无上的信仰。

《庄子·天下》篇中讲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正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生动体现。

“道无始终,物有死生……何为乎?

何不为乎?

夫固将自化”(《秋水》)。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存在于万物之中,因此追求精神自由就是不断修养体道的过程。

“无待”是庄子逍遥思想的灵魂。

所谓“无待”,是相对于“有待”而言的,庄子认为,世人之所以痛苦,是由于生活在各种局限中无法脱身,而“无待”,就是要冲破一切内心的束缚,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奇特巧妙的想象,让自己的思想在辽阔的宇宙中驰骋,他所构想出来的画面都寄寓了他对自由精神世界的无限向往。

他将高贵的大鹏与卑微的小雀进行比较,揭示了它们的共性,即万物皆有所待。

世俗中人如蓬间小雀一样,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终日沉溺于利益得失,困扰于功名利禄,他们永远无法到达心灵旷达、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1]。

那么,如何才能体道而逍遥呢?

体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人精神世界自我净化的过程,其真谛在于通过自身修养逐渐脱去任何有形或无形的心灵负累。

庄子认为,自由其实就等同于自然,因而追求自由与回归自然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通过体道获得精神逍遥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是离形,二是去知。

离物而上,超越世俗与生死而去追求精神的宁静,“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

庄子所推崇的“见独”,也是要通过外天下、外物、从而逐步忘怀一切,在无尽的想象中与道为一,超脱于万物之流变,成为不朽之永存。

世人都在名利的道路上前赴后继,庄子却宁做自由之龟曳尾涂中,这就是庄子修养体道、追求自由的真实表现。

从“有待”到“无待”,才能让心灵在各种境遇下逍遥自在。

2.2逍遥豁达的人生态度

庄子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首先表现为他通达的生死观。

他重视生命,充分肯定生命的珍贵,研究出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

在《庄子·刻意》篇中,他说: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谓之真人。

”意思是只有精通养神,才能达到庄子认为的“真人”的境界[2]。

养神需要在精神上纯粹不杂,在行动上要顺应自然,保持纯朴的心性。

而保全形体,则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使精神劳累,排除“营营”杂念,使精神不致散失。

倘若如此三年,便可达到养生养神,益寿延年的效果。

由此可见,庄子十分重生,但是,庄子重生却并不贪生,这便是庄子生死观的最可贵之处。

鼓盆而歌的典故就是最好的例子,庄子认为每个人的生命是由于气息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息之散,死和生只是生命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生为生命的显现状态,死则为生命的隐伏状态,所以无需为死而感到悲伤。

他的这番道理,暂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达观态度来说,已经远在我们常人之上。

他摆脱了古代关于鬼神决定人类生死的观点,只将生死视为一种最普通的自然现象,把生死的过程看作像人间四时的运行一样平凡。

在庄子的处世态度中,最基本的纲领就是安时而处顺,也就是他的安命论的主要观点。

 人生最大的困惑,就在于对命运认识的矛盾中。

人只要在世上生存就会与“命”同在,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

但是,这个“命”却又不是我们每个人能够控制的,而是来自周围环境的赋予。

因此人们才会感觉受到了“命”的限制,会感到不自由的痛苦。

庄子认为: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

”(《齐物论》)这段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现实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每天纠葛不断、勾心斗角,人们沉溺于斗争的旋涡中而无法自拔的状况[3]。

然而社会的斗争是无休止并且无法避免的,处于这种斗争急流中的人身不由己,而斗争之外的人也无可奈何,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追求,但最后往往都在无休止的斗争中荡然无存。

庄子所讲的安命无为一方面是出于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却又是悠然自得的生活心态,庄子认为,逍遥无为便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他的《应帝王》中,他赞扬泰氏“其知情信,其德甚真”,摆脱了外物的羁绊,表现出逍遥自在的处世风格。

他认为,安命无为是人生由痛苦向逍遥过渡的基础,安命方能怡然轻松,无为则悠然自得[4]。

此外,人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全自身,需要保持一个安全距离,不让自己受伤害的距离,所谓“言者不智,智者不言”(《老子·五十六章》),认清现实,避开那些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矛盾,才能悠游于人世间。

因此,庄子的安命说就其内容而言,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对生命之“命”的保养,对命运之“命”的安顺。

在个人修养方面,庄子强调重视个人内在德性的修养。

他认为,“道”创造了宇宙,同时也给了我们的形貌,天赋予我们的形体,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不要因为个人好恶而损害了自己的本性。

人性并非本善,人应该重视内在品质的修养,使美德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这样的人就能够从心所欲地行善,而不是为了恪守某种道德规范或为了物质利益而刻意表现出“善”的行为。

良好德性的培养是可以通过“坐忘”、“心斋”等途径实现的,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心的纯净,在世界万物映入内心的时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一种坦然的状态去面对,去接纳,这就做到了不迎不逆,从而达到庄子那般飘逸、洒脱的心境。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亦是如此,坦诚相待,但绝不过分苛求。

庄子的人生之旅大多在于游世,他能站在宇宙的苍穹中审视不断奔波忙碌的芸芸众生,在高屋建瓴的洒脱中,在心灵的逍遥中,营造了波澜不惊的心境。

   2.3实现独立的人生价值

我们知道,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火与纷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道家一直以一种特有的方式维护着心灵的净土。

在庄子看来,社会变革导致社会道德的衰落,从而使人们失去了原本素朴的人性,因此,人们需要返回到自然社会,这样才能与万物和睦相处,人的生活才能自由自在。

虽然在我们看来这种思想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当时也不失为调节人类心理的一剂良药。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建立的是是非标准的正名,而墨子建立了兼利天下的功名,惠子的辩名,都是“逐万物而不反”(《庄子·天下》),都注重从外在开始建立生命价值,因此尽管方式不同,其结果都是劳心伤神,自残生命[5]。

庄子思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主张从内部实现人的价值,从人性本身出发来达到人生的圆满。

既然人性在世俗的影响下无法得到圆满和自足,何不进行心灵的回归以实现人独立的价值呢?

外化而内不化是庄子人生价值观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外化,就是说要顺应外在的社会环境,否则就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内不化,就是指排除外界的诸多诱惑,独立于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只要内心有所坚守,就永远不会迷失自我[6]。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蔑视礼法和权贵,坚持自己内心的追求,是庄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

他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揭示了要成就至人、神人和圣人,并非一定要以利己为原则,以功名为目的,而是要注重内在的修为。

庄子的隐退更多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精神世界,而不单单是对黑暗现实的逃避。

“无用”之用,其实是庄子独立生命价值观的真实表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

看似无用却是最大的用处,庄子就在这种“无用”和“大用”中实现了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

 

3.庄子的逍遥思想在人生观方面的价值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生道路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主要回答了什么是人生、人生存在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及理想等问题,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具体表现为是非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等。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和生存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人们由于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和生活境遇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合理的人生观能够引导一个人走正道,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合理的人生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甚至成为恶贯满盈的罪人。

庄子的逍遥思想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人生观,它包含一套完整的人生价值理论和实现“逍遥”的途径与方法,是庄子理想中的人生状态的描述[7]。

庄子的这种思想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是为了抨击和反对黑暗的社会制度和残酷的统治阶级,为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寻求一种开阔自由的生活状态,在当代仍有一定的价值。

3.1摆脱追名逐利的精神束缚

庄子的逍遥思想反对人为“物”役,反映到人生观方面就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名利观。

他告诉我们在追求正当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摆脱贫穷和落后的生活方式的同时,社会变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并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团结。

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金钱盲目而狂热的追求,不少人甚至为此不择手段,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金钱至上”又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人们的情感越来越趋向于与利益相连,这一切都导致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降低。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庄子这种逍遥无待的人生观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从物欲横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庄子在他的《逍遥游》中告诉我们: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就是指品德至高无上的人,至人无己,就是至高无上的人能够忘记自己,不计生死,不计得失,超越自我的存在,物我两忘;神人无功,指神勇无畏的人不会讲求功名利禄,不屑追求与生存基本需要无关的外物;圣人无名,则是指真正的圣人不会计较个人荣辱得失,更不会在乎旁人的褒贬[8]。

追求物质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超越了应有的限度,将之看作人生唯一的任务,就会变为束缚人生的枷锁。

庄子所描绘的逍遥世界就为我们展现了精神自由化,生活情趣化的美好状态,只要我们时刻保持心灵的纯净,忘记纸醉金迷的诱惑,忘记追名逐利的风气,学习庄子修养体道而来的逍遥,使心灵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

3.2营造宠辱不惊的平和心境

庄子的逍遥思想所包含的生活态度,也是我们当代人迫切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上至花甲老人,下至黄发儿童,都背负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压力,更不用说正在奋斗中的青年人了。

这种无所不在的压力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热情,同时也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

此外,压力导致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处于浮躁敏感的状态,各种矛盾和冲突随之而来,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转变我们的心态,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使我们坦然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庄子用逍遥的一生启示我们,拥有齐是非、齐物我的豁达心境,方能保身全生以尽天年,然后不遣是非,悠游于世[9]。

人们之所以会不堪重负,会心气浮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会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在日积月累中导致生活态度的消极。

庄子所提倡的生活态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淡”,我们应该学会淡化矛盾,淡化生活中的坎坷,淡化复杂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扰,让逍遥自在成为生活的主体,即使在忙碌中也不做压力的奴隶,保持豁达的心境和愉悦的心情。

3.3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价值

庄子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主张坚持内心的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人生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一个主要方面,大学生在形成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常常陷入迷茫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没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清楚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度过人生。

庄子人生观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他对自由的追求,还在于他人生价值取向的明确和清晰。

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认为人的内心应该有所坚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如此才能避免盲目从众和随大流。

超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是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断付出努力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基本途径。

的确,人在世俗中生存,但完全可以不被世俗同化,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找到平衡,不论在何种境况都能坚持自我,这样的人生才不虚此行。

4.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各种新兴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

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活跃、最为敏感,思想可塑性最强的一个社会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是非观念、价值取向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深刻的影响。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对大学生的人生观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选择与评判标准,他们高度认同当今社会提倡的正确高尚的价值取向,他们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弊病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他们一心追求高尚,却畏惧世俗;他们一方面关注发展,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积极的人生,另一方面又在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面前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人生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

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人生不能把一味追求物质利益作为目标,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他们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斗争转换时期,规范市场运作的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

部分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这给他们的人生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各种价值观互相斗争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中越来越多人的价值观开始朝自我倾斜,以自我为中心,并逐渐产生信仰迷茫、理想模糊、价值取向发生扭曲的现象。

从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来讲,目前我国大学生人生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人生目的物质化和功利化、人生态度消极化和人生价值模糊化。

4.1人生目的功利化

人生目的是指人一生各种行为活动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人为什么而活的问题。

由于人活动的终极目标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实现终极目标的方式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因此人生目的存在着正确性问题和合理性两方面问题。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整体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中出现的功利思想,与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现实主义”关系密切。

一部分大学生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把荣华富贵与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据调查,当被问及“你认为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或者“你的理想是什么”的时候,不少学生的回答是“升官发财”,“挣很多钱”等,在金钱和名誉的诱惑下,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论思想,对学习成绩毫不在意,高呼“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还有一些人把文凭当做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梦寐以求的是谋取更多的金钱,更显赫的地位;有的人甚至以“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为座右铭[10]。

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也大行其道。

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立身行事都是从个人私利出发,一些人甚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的利益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朋友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社会责任感[10]。

当代现实生活中价值取向的实功利,也逐渐在这个特殊群体的信仰心态得到体现,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出现了失衡,于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随波逐流。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学生对入党的看法,一项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或周围同学入党的动机”,有30.3%的大学生认为是“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争取早日成才”,26.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20%的认为要“为他人和社会多作贡献”,10.8%的认为“能捞到政治资本”,8.5%的认为“别人要求,自己也要跟上”,只有3.7%的是“信仰共产主义”[11]。

在目前文化背景的多元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大学生在选择人生目的时候充满了彷徨和偏差,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已经呈现出不合理的甚至歪曲的态势。

4.2人生态度消极化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最直接的反映,是人生观的主要组成内容,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主要包括人们对社会生活所持的总体意向,对人生所具有的持续性信念以及对各种人生境遇所作出的反映方式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它要回答“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

人生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心态和态度,就是把人生看作什么,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人生和价值观。

良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能激发人们释放爱心,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消极的、错误的人生态度则会把人变成斤斤计较,一味追求个人名利,最后身败名裂,被人唾弃。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面临着成长的诸多压力与挑战,如学业问题、人际关系、就业压力、情感困惑等,这些显性的和隐性的因素无一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心态。

一方面,物质条件的改善,家庭的溺爱,加上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同辈群体的不良影响,互相效仿,导致他们意志薄弱,思想不坚定,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差,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小挫折就难以承受,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而大学生退学、辍学以及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你是否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的调查中,只有40%的大学生与人交往没有困难,而不懂如何与人交往的人竟有60%之多;在“如何看待就业压力”的调查中,85.12%的同学认为压力很大,只有14.88%的同学认为压力不是很大,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如何看待失恋”的调查中,70%以上的大学生惧怕失恋,认为失恋将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12]。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不端正还表现为责任意识弱化和诚信意识淡薄。

大学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在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使不少学生放松了自我要求,逐渐忘记学习是其主要任务,也意识不到增长知识、学习技能、积累经验是他们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由于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减弱,部分学生为摆脱生活的空虚和乏味,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