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地球仪进行授课的做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答案】B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
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题干中地理教师用地球仪进行授课,体现了该
教师对模像直观的运用。
故选B。
2、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之日起
()日内完成调解。
A、30
B、40
C、50
D、60
【答案】D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
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调解。
故选D。
3、对于有可能引发争议的问题,高老师总是事先进行试验、检验各种假设,并请教相关学者,这突出体现
了高老师具有()。
A、团结协作精神
B、独立自主意识
C、求真务实精神
D、人文关怀意识
【答案】C
【解析】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
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
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故选C。
4、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答案】D
【解析】根据学习的内容,可将学习分成:
①知识学习;②技能学习;③社会规范的学习。
故选D。
5、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被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D
【解析】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它打破了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
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
活动课程以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
故选D。
6、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核心课程
B、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解析】校本课程是由学校(主体为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
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或选用的课
程,自主实施和评价。
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故选B。
7、宋代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提到,方仲永从小聪明伶俐,5岁作诗,然而最后却“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
()。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D
【解析】方仲永最初聪明过人,却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才华尽失,可见,即便一个人拥有优良的先天遗传素
质,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努力,也会变为普通人。
故选D。
8、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体现了()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科学性与思想性
C、直观性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没有听说过不如听说过,而听说过不如见到过,强调学生直观感知知识,故选择直观性。
量力性是
为了调节教学内容高于或低于学生水平而提出的。
科学性与思想性指既要传递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均与题干无关。
故选C。
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答案】A
【解析】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国务院规定的。
故选A。
10、我国的教育家()早就提出“以身作则”的见解,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答案】A
【解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孔子对教师的要求。
故选A。
11、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按照()来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B、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C、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D、课程任务
【答案】C
【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同,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
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同,可以划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以
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课程任务不同,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
课程。
故选C。
12、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人的发展速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是匀速前进的,而是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
人的身
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促
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故选D。
13、教育法规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
这体现
的是教育法规的()。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保障作用
【答案】B
【解析】教育法规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
这
种作用就是评价作用。
故选B。
14、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A、初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
D、全过程
【答案】B
【解析】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
原期。
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中间阶段。
故选B。
15、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答案】D
【解析】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
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
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
故选D。
16、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理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制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答案】D
【解析】A、B、C项属于制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故选D。
17、我国的教育家()早就提出“以身作则”的见解,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答案】A
【解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孔子对教师的要求。
故选A。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活动
【答案】B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则黑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选项中的四种表述均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故选B。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活动
【答案】B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则黑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选项中的四种表述均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故选B。
20、下列不属于20世纪后世界教育特征的是()。
A、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B、教育的世俗化
C、教育的全民化
D、教育的民主化
【答案】B
【解析】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是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
技术的现代化。
故选B。
21、心理学对技能的早期研究主要是()。
A、简单的动作技能
B、复杂的动作技能
C、阅读技能
D、心智技能
【答案】A
【解析】心理学对技能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在相对简单的动作技能方面,如打字、发电报等,而现在则对更复
杂的技能如阅读技能、解题技能等进行研究。
故选A。
22、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
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个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或群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题干表述“致力于促
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强调人才多样化,故选择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故选C。
23、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的知识,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学习属
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
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故选B。
24、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答案】A
【解析】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和义务。
对学生来说,受教育权是其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25、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答案】C
【解析】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
性格可以标志事物的特性,也可以标
志人的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性格。
故选C。
26、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A、科技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
B、个人活动、群众活动、小组活动
C、参观、访问和调查
D、报告、讲座和集会
【答案】B
【解析】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个人活动、群众活动、小组活动。
故选B。
27、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可以把课程分为()。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B、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
【答案】C
【解析】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按课程的设计形式,课程可分为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的呈现方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
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故选C。
28、教学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这一教学原则反应的是个体发展的()特征。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
D、整体性
【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发展整体性特征的教育要求。
故选D。
29、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练习时,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B、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C、尽量增加练习次数和集中练习时间
D、练习方式多样化
【答案】C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练习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第一,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帮助学生掌握正
确的练习方法。
第三,正确掌握练习的次数、时间,保证练习的质量。
第四,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故选C。
30、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为()法律关系。
A、隶属型
B、平权型
C、调整型
D、保护型
【答案】B
【解析】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
故选B。
31、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
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
A、15
B、20
C、30
D、60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如果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构成侵犯,可以在得知行为60日内
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故选D。
32、素质教育强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这说明素质教育()。
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B、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C、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题干中反映的是素质教育不是为了选拔,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故选
B。
33、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善于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来判断自己教学的效果,并据此对教学进行调整,
这种课堂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选拔性评价
【答案】A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活动。
故选A。
34、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A、查名原因后
B、在当日
C、在学校领导同意后
D、及时
【答案】D
【解析】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故选D。
35、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
A、育人的角色
B、研究的角色
C、代理的角色
D、管理的角色
【答案】D
【解析】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学校班集体的组成核心,教师对整个班集体的建设起着引领的作用,
担当着班集体的管理角色,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
故选D。
36、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人的发展起()。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阻碍作用
D、主导作用
【答案】D
【解析】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故选D。
37、学校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教师定了一个节目单,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节目没有乐趣。
如果你是
这个教师,你会怎么做?
()
A、表扬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并接纳建议,修改节目单
B、为维护教师尊严,表面接受,实际不采纳建议
C、听不进去意见,认为学生考虑问题很片面
D、不接受学生建议,并告诉学生别瞎起哄
【答案】A
【解析】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学
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
故选A。
38、地方课程是指()。
A、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的课程
B、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课程
C、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的课程
D、由学校开发的课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三级课程管理的知识。
《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
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其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
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
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
39、某中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
为主要目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看,“民族体育”课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C
【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
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题干中“民族体育”
课的开发设计者是学校,因此是校本课程。
故选C。
40、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
A、生产活动
B、精神活动
C、社会活动
D、宗教活动
【答案】A
【解析】劳动起源说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根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类
本身,劳动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
因此,教育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故选
A。
41、()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答案】B
【解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故选B。
42、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较大的强制性,与此相对,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
A、自愿性
B、灵活性
C、自主性
D、发展性
【答案】A
【解析】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它强调学生可以按自己的
兴趣、爱好、特长自愿选择。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以诱发学生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决
定权在学生。
故选A。
43、—个学生读了10遍刚刚能够背诵,他还需要再读()遍学习效果最佳。
A、5
B、10
C、15
D、20
【答案】A
【解析】过度学习达50%,即学习程度为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因此,学生读10遍刚刚能背诵,再读
5遍学习效果最佳。
故选A。
44、一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还是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
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
标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
故选C。
45、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A
【解析】知识是认知领域的构成部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
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故选A。
46、在学校中,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被称为第二教师队伍的是()。
A、校园环境
B、教学设施
C、校园绿化
D、后勤人员
【答案】A
【解析】校园环境是“第二教师队伍”,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一种“隐性课程”。
故选A。
47、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的重量并没有改变时,儿童的思维已经具备了
()。
A、平衡性
B、同化性
C、顺应性
D、守恒性
【答案】D
【解析】守恒是一种认知格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术语。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
变化,但是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
之后的重量没有改变,这说明儿童思维具备了守恒性。
故选D。
48、讲课中对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用()。
A、讲授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A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
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因而,对于概念性较强的内容用讲授法效果较
好。
故选A。
49、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的作用。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答案】D
【解析】原型启发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
鲁班因为手被锯齿状的丝茅草划破而发明
了锯子,体现的是原型启发。
故选D。
50、对教师追究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
A、扣押教师资格
B、通报批评
C、降职或撤职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
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故选D。
51、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答案】D
【解析】根据学习的内容,可将学习分成:
①知识学习;②技能学习;③社会规范的学习。
故选D。
5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答案】A
【解析】知识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的加工,形成对事物具体的、特
殊的、感性的知识的加工过程。
知识直观的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类。
故选A。
53、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隐私权决定的
D、名誉权决定的
【答案】B
【解析】人身自由权是指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
教师也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故选B。
54、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
A、强制性
B、普适性
C、社会性
D、阶级性
【答案】D
【解析】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
故选
D。
55、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高尔顿
B、加涅
C、华生
D、桑代克
【答案】D
【解析】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此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
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故选D。
56、关于校园文化,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是()。
A、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B、校园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
C、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文化
D、不包括学校教师共同拥有的教育价值观
【答案】D
【解析】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按照不同
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也包括学校教师共同拥有的
教育价值观。
故选D。
57、小明是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为此总是受批评。
有一天,他表现很安静,就没受到批评。
从那以后,他好
像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了。
老师的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答案】B
【解析】负强化是指撤销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表明行为
发生频率增加,属于强化,“没受到批评”说明是撤销厌恶刺激,因此为负强化。
故选B。
58、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对同一函数公式展示了多种题目形式与解题过程,这属于()。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概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