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738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docx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

集团文件版本号:

(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

浅谈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摘要

农产品深加工是指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以体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环节,与“农产品粗加工”概念相对应。

如将稻谷、玉米加工为大米、玉米粉的生产,称为粗加工;在完成粗加工的基础上对半成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价值,以追求更高附加值的生产,称为深加工。

当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甚为丰富,供大于求,出现结构性、地域性、暂时性过剩,而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低,因此,目前在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

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对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大改变,其意义在于初级农业产品的利润附加值很低,深加工可以大幅提高利润率。

它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食品加工的基础,发展食品工业提升农业,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向高效益转变的出路。

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项目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坚持走科技兴企的道路。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精深加工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的应用必将大放异彩,农产品加工前景一片大好。

本文主要阐述了农产品深加工的现状、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对策

 

前言

古语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对满足人们一日三餐基本能量和营养摄入需求的食品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的要求日益迫切,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农产品深加工是在初级加工的基础上,用现代科技和工业手段将农业初级产品及其在加工中产生的副产物转化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优质的增值食物组分、促进健康的营养品、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工业材料等,以体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过程。

第1章农产品概述

农产品是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其中,“初级产品”是指初级产业产出的未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林、牧、渔、矿等产品;“农业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农业活动,也包括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广义的农产品概念,包括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未经加工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粗加工,但未改变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初加工产品。

深加工指已经形成的商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再次制造,使其更具价值的目的。

就是一个产品已经做好了,然后再对其进行加工。

第2章农产品深加工现状

2.1农产品初加工与深加的区别

农产品的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一次性的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初加工一般只是使农产品发生量的变化而不发生质的变化。

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二次以上的加工。

主要是指对蛋白质资源、纤维资源、油脂资源、新营养资源及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

2.2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现状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与市场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商品化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要走向国际大市场,由于长途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条件变化会造成农产品老化、损伤和腐烂,不但不能体现其应有的商品价值,而且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虽然我国是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的农产品如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供应的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工业发展滞后,造成农产品出路少,产品增值低,农副产品缺乏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存在很大差距。

由于加工转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比较落后,也造成了我国农副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综合效益较差,这正是影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1]。

2.3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存在很大差距。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0%;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2―3:

1,而我国仅为0.3―0.4:

1(其中西部省区仅为0.18:

1)。

第3章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采后处理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我国农产品的产地加工潜力也很大。

当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甚为丰富,供大于求,出现结构性、地域性、暂时性过剩,而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低,因此,目前在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

3.1发展背景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成为目前乃至今后一定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则成为产业结构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在今后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严重脱节的局面正在扭转。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战略,转移劳动力,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城镇的发展将是今后推进我国城市化或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完善,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受技术、管理水平的制约程度逐渐增大,效益出现大幅下滑,致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受阻,就业压力急剧增加。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速培育发展新的产业,尤其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乡镇企业的再次创业与辉煌,已经成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任务。

可以预见,农产品加工产业将成为乡镇企业发展新的支撑点和农村城镇化的骨干产业。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善,突出特征就是表现为直接粮食消费减少的同时,对加工产品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需求。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对加工品消费的比例还很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农业发生了相应的阶段性变化,呈现出显着的新特征:

在供求关系上,农产品供给由全面短缺转向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相对过剩;在生产目标上,农业发展由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向效益最大化;在生产方式上,农业生产由自给性转向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在发展动力上,农业发展由以土地、劳动力传统要素投入为主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在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2发展优势

一是中央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重大项目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政策机遇。

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把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列为今后的工作重点,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项目机遇;三是各级政府明确提出坚持以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的方针和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作为支柱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支持力度,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产业机遇;四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的实施,生态项目、环保项目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实现农产品加工与生态环保协调互促发展,成为农产品深加工的历史机遇,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是农产品资源优势。

各地已建成各种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基地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充足的资源优势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

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充足的劳力来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国家各类农业项目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向非农产业转移,富裕的劳动力资源将成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

随着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提出和推进,城市发展规划的建设实施,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再加上交通、通讯设施的改善,水陆交通、客货运输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和市场开发条件。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安全、营养和方便的农产品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随着市区县共建战略的推进,区域性物流中心,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及市场中心建设的加快,将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2]。

第4章发展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同时却也出现了农产品价格低、销售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其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能摆脱农业生产什么,工业就加工什么,市场就销售什么的发展模式,食品工业发展滞后,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所致。

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特别是食品工业,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缓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而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也是实现人民生活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过渡的首要任务。

西部地区农业可食资源丰富,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可较快地提高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发展食品工业对繁荣城乡市场、拉动内需、带动小城镇建设、扩大出口、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1之间,其中西部省区仅为0.18∶1,远低于发达国家2-3∶1的水平。

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豆类、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加工程度很低。

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都在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而我国仅为25%左右。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农产品深加工问题,多次就食品工业发展及农业产业化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及农业产业化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成就显着,在实现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步,新产品、名优产品不断涌现,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食品工业各行业中较先进的企业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先进水平或九十年代中期水平;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生物工程技术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4];许多食品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其中不少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

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多种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与增值,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

我国食品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如食品资源精深加工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加工技术储备不足、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还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第5章发展方向

第一,技术领域不断扩展,生产技术向高新科技化方向发展。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工程科学等为基础的应用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新型灭菌和无菌包装技术、贮运保鲜技术、生物转化技术、功能物质提取分离技术、生理活性物质功能鉴定及保护技术、产品成分检测及食品安全技术等层出不穷,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均得到大幅度提升[5]。

比如,超临界萃取、色谱分离等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使普通食物中含量较少的天然多糖、类黄酮、多种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得到有效富集和提取,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食疗保健功能不断增强;采用纳米技术排列、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核糖、核酸等,可以制成生物仿生药品和保健品等新产品;采用微胶囊技术对产品进行微型包装,可保护目的物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达到缓释作用;真空渗透技术应用于传统酱菜生产,人工加速陈酿技术应用于葡萄酒生产,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第二,加工原料向专用化方向发展。

随着市场和加工用途的细分化,加工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专用的原料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即在农业生产中采用适合的育种技术、栽培技术、养殖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等,确保向加工环节提供品种种类适合、品质良好、无病虫害、无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的优质原料。

这一要求已经成为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业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的一大趋势。

目前,几乎所有的名优产品都有专用的原料品种和相对稳定的原料供应。

比如,国外玉米品种已经实现高度专用化,细分为饲用高蛋白玉米、工业用高油玉米、食用甜玉米、蔬菜用玉米等不相同的品种;法国着名的葡萄酒品牌均有自己专用的葡萄品种和种植基地;我国新疆优质番茄酱享誉国内外,使用的番茄原料是种植于特定地区的专用品种等等。

农产品深加工还兼有副产物综合利用的作用,比如,葡萄酒生产中的副产物葡萄籽可以用来提取葡萄籽油,葡萄皮可以用来提取葡萄皮色素等。

其中,葡萄籽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脂溶性维生素,有抗氧化、防衰老的保健作用,是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高级营养食用油,既充分利用了副产物,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6]。

第三,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从食用、饲用、药用和简单工业原料扩展到功能性高附加值保健品,再扩展到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基工业材料等更广阔的领域。

比如,从某些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成分可用于抗氧化、防衰老和防肿瘤等;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深加工获得的天然香料、色素取代人工合成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趋势;用现代生物技术设计制造的生物反应器,可以将淀粉等简单的原料定向转化成免疫蛋白、各种酶制剂等,成为无毒副作用的生物医药产品。

生物质能源是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工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资源转化而成的电能、液体燃料等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能源产品。

  第四,生产过程和产品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和“产品质量”问题,说到底是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问题。

这就要求,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种植养殖过程管理到加工原料选择、加工生产设施、工艺技术到添加剂、包装物,再到仓贮、运输等环节都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标准,不但要符合国家标准,还应努力用国际通用的ISO(国际质量标准)、HACCP(国际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标准体系进行自我约束。

这也是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业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7]。

第五,加工生产和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集中,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清洁生产技术及工艺路线广泛引入农产品加工过程,科学合理地组合、搭配生产项目,使原料、副料、废料综合利用、逐级利用、多向利用,变成不同形式和用途的商品,实现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和废弃物的“零排放”。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和市场营销也将呈现跨国化、国际化的趋势,原料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主要环节的生产部门间的结合程度日益紧密,各环节形成紧密相扣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形成符合产品特点的流通体系,形成供求价格传递和质量标准检索的信息系统。

各环节之间由合同、契约联系到合作协作,到互相参股,统一经营的集团化、一体化关系,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以实现持久发展。

第6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是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的农产品如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供应的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工业发展滞后,造成农产品出路少,产品增值低,农副产品缺乏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存在很大差距。

并存在一下问题。

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偏见。

许多人认为农产品加工业似乎没有多大的科技含量,因此也不需要多大规模的投入。

在生产方面,长期以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以满足鲜食为首位需求,存在优质鲜食、劣质加工的传统观念,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造成农业收益的低下。

  不能认为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对普通农产品的加工。

普通果蔬、粮食销不出去,就拿去加工,如果这样,是加工不出好产品来的,这种大陆货缺乏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是直接销售的还是专供深加工的,需要分类种植。

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企业一定要下功夫从前头做起,指导农民生产专为加工的农产品原料,而不仅仅是靠买便宜的剩余的农产。

  适宜的加工品种缺乏,专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加工要求有专门的品种和稳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基地,才能保证加工品的质量。

国外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且建立固定的原料基地。

为保证产品质量,在基地的选择上,不仅考虑加工品种的专业化、规模化,还认真选择基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和化肥种类等因素。

国内长期的直接消费需求,使得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并且没有稳定的专用基地,造成加工企业成本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低劣。

  先进的加工工艺,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产中领域,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一直忽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业严重缺乏,使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靠技术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发展只能依赖硬件进口,拼设备。

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8]。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产品的行业标准,普遍标准陈旧、有失规范、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

同时,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参与国际竞争。

在国外要求食品加工业在管理上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09000体系。

而国内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应用很薄弱,成为制约加工业发展的关键。

6.2对策

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是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其次是按照自己的经济实力确定起步水平;然后再做出具体计划,付诸实施。

  在产地建立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当地的农户按其要求进行生产,并由企业统一收购、加工,形成公司加农户的模式。

  在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产业的同时,不但要从国情出发,力争好的效益,而且要注意环境保护,不损害生态效益,使农业链既得以延长,又能够健康发展。

农产品加工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科学,其产品覆盖面很大,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广阔的市场和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因地制宜,选准农产品加工突破口,这样才能使农产品加工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并充分发挥其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松等.农产品深加工技术[M].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12-13.

[2]邱丽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J].经济纵横,2006,(6):

33-37.

[3]崔建伟.农产品深加工技术2000例[M].北京:

金盾出版社,2008,100-101

[4]李延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丛书[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6-83.

[5]李振.粮食加工技术-服务三农.农产品深加工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6-30.

[6]李延云.各种农产品深加工设计加工生产工艺技术汇编[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15-18.

[7]孙笑丹.农产品贸易[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65-72.

[8]刘志宏等.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66-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