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443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国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谈中国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谈中国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谈中国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谈中国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中国诗.docx

《谈中国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国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中国诗.docx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

【教学目标】

1.提炼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2.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会比较综合的方法,体会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

4.品读语言,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

5.把握作者对中西文化所持的态度,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诗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了解透视文化的窗口。

说起中国诗,我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我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诗、背诗,大家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中国诗可以说很多了。

高中阶段,我们现在已经学了必修1的中国新诗、必修2的先秦到魏晋南北朝诗歌、必修3的唐诗、必修4的宋词,对中国诗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整个发展概况都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如果现在要你向外国人介绍我们的中国诗,你又会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呢?

是背几首诗?

介绍几个的诗人?

还是阐述几种风格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看一下他是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诗的。

课件展示:

必修1—必修5所学的中国诗有哪些?

必修1:

现代新诗

必修2:

先秦南北朝诗歌

必修3:

唐代诗歌

必修4:

宋词

2.作家作品介绍

(1)钱钟书:

学贯中西,文化昆仑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字默存,著名学者、作家。

出生于教育世家,父亲是我们著名的教育学家、文史专家钱基博,家学渊源深厚。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 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

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

主要作品有: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管锥编》《七缀集》等。

《围城》——现代的《儒林外史》:

以方鸿渐的叙述,刻画了一大批中国30、40年代迷茫在乱世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方面,他们大多是留学归来,受过高等教育与西方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与传统思想斗争的勇气,无法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

如:

主人公方鸿渐、“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苏文纨、庸俗贪财的学术骗子李梅亭、柔顺之下深藏心机的孙柔嘉等……作者以机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剖析了这群人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特定时期人们在爱情、事业、文化等多方面的精神困境。

2.整体感知

(1)找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子,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1段:

“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引出主题,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第2段: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的艺术与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从整体上概括中国诗的发展的一般特点与规律。

第3、4、5段:

“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意尽”中望见“无垠”了。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

“富于暗示”。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

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中国诗篇幅短小、富于暗示的特征。

(形式)

第6段: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

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

并且是谈话。

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沉重诗的比重小、音调单薄、叫嚣与呐喊被视为低品。

(情感表达方式)

第7段: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内容与风格上的相似性。

第8段: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

反过来也是一样。

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总说中国诗与外国诗的相似性,再次强调比较文学立场,反对割裂中西文化。

总结:

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1)引出主题,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2-7):

中国诗的特点。

第三部分(8):

总说中国诗与外国诗的相似性,再次强调比较文学立场。

 

(2)提炼信息要点,补充下列的“演讲笔记”

演讲人:

钱钟书

听众:

美国人

主题:

中国诗

立场:

比较文学

主要内容:

中国诗的特点(总特点——分特点)

结论: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与外国诗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反对中西本位文化的文化观点。

 

(3)中国诗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与外国诗又存在哪些异同呢?

请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异:

中国诗

外国诗

发展

讲求抒情且一蹴而就,后缺乏变化而逐渐腐化

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篇幅

篇幅短小

篇幅较长

意韵

意味无穷

尖刻斩截

风格技巧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激情彭拜

内容

社交诗多,宗教诗少(无甚差异)

\

 

同:

①理论肯定。

外国诗歌理论中对诗歌篇幅短小、富于暗示艺术效果的肯定(爱伦.坡、魏尔兰、济慈)

②疑问句式的运用。

(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

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

③内容、风格。

(外国田园诗的卓然成风)

 

第1课时板书设计

谈中国诗(钱钟书)

立场:

比较文学

特点:

总特点——讲求抒情,缺乏变化

分特点篇幅短小,意味无穷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社交诗多,宗教诗少

结论:

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第2课时

3.问题探究(精读)

(1)第1段中“比较文学的立场”怎么理解?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属于文艺学的分支。

简而言之,就是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强调不同文化、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

作者认为研究中国诗的特点需要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对比综合中全面把握中国诗的特点,不可狭隘地做泛论。

(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一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只读本国诗的人,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2)第2段中,

[抒情诗、戏剧史、史诗]

抒情诗:

诗歌的一种,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抒情诗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戏剧诗一词源于陈舰平的《论戏剧诗》一文,指的是以戏剧手法写的诗。

戏剧诗也在诗中进行一定的叙事,一般以一人一事一个场景为主。

也就是说,戏剧诗是借助于一定的戏剧结构方式和戏剧冲突(对立、对比)来完成诗的抒情主旨的戏剧诗在它的戏剧性情节设置、人物编排上带有诗人较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戏剧色彩。

(戏剧诗从字面上理解,有两种意思。

一是指以戏剧手法写的诗,另一意思是指写戏剧的,以戏剧内容入诗的诗。

我在这里取的意思是前者。

戏剧诗,在西方文艺理论里,有时简称“剧诗”,则另有所指,指诗体戏剧,用诗体写成的喜剧或悲剧戏剧作品。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据所反映的内容,史诗可分为两大类:

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史诗”这个词在现代语文中,多用来指虚构的文艺作品,其特点是背景庞大、人物众多,涉及大量的虚构地理,时间跨度大的叙事作品。

[“早熟”和“早衰”]

[“流毒无穷地聪明”→文化思考]

作者说“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这里的“早熟”和“早衰”分别指什么?

(“早熟”: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最后一句“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有哪些含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文化思考?

这里的“聪明”是反语,指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

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纠正,反而堂而皇之地流传下来,贻害无穷。

既尖锐地指出了中国诗歌整体上的弊端,又指出了这种弊端所带来的危害。

(课件展示)钱钟书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

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3)第3~5段多次引用外国诗人的诗歌主张与诗句,找出这些引用并谈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

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

“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

不再有了。

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

你在何处?

①拉近与听众的距离,选取听众熟悉的的诗人诗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诗的特点。

(美国人)

②贯彻比较文学的分析立场,兼顾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

③旁征博引,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4)第6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点的?

①厚重诗所占比重低

②音调单薄

③平和沉稳,视为叫嚣与呐喊为低品。

(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外国诗情感的直接奔放VS中国诗情感的克制沉稳

举例对比(课件展示)

《一小时的狂热和喜悦》(惠特曼)节选

来一小时的狂热和喜悦吧!

猛烈些,不要限制我呀!

(那在大雷雨中把我解放的是什么呢?

我在狂风闪电中的叫喊意味着什么呢?

我比谁都更深地沉醉在神秘的亢奋中吧!

这些野性的温柔的疼痛啊!

(我把它们遗赠给你们,我的孩子们,

我以某些理由把它们告诉给你们,新郎和新娘啊!

我完全委身于你无论什么人,你也不顾一切地委身于我!

回到天堂去啊,腼腆而娇柔的人哟!

把你拉到我身边来,给你头一次印上一个坚实的男人的吻。

让毁灭来吧,给它以嘲弄,发出邀请!

向那个给我指出了的爱之乐园上升、跳跃!

带着我的酒醉的灵魂向那里飞腾!

如果必要的话,就让给毁掉吧!

飨给生命的余年以一个小时的满足和自由啊!

给以短短一个小时的癫狂和豪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社交诗多,宗教诗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过故人庄》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歌唱和,文人雅兴

(6)第8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4.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与作用(语言风格分析)

(1)问题引入:

《围城》中的精妙比喻

钱钟书曾说过:

“比喻是文学辞藻的特色。

”据有人粗略统计,《围城》全书仅比喻多达七百多条,几乎页页皆喻,段段皆喻,简直到了无所不喻的地步,堪称比喻修辞的百花园。

(课件展示)

①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②他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③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

④赵辛楣眼里仍没有方鸿渐,但却又提防着他,恰像慰问传染病者对细菌的态度。

(2)文中的比喻

完成课后习题2:

课文运用了很多精妙的比喻,显示出作者特有的幽默与睿智。

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学生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1)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①一方面借《百喻经》阐述中国艺术与思想体系的缺失,点明造成这种缺失的根本原因。

即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这必然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②另一方面客观审慎中国艺术与思想体系的弊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思想体系的危害。

“聪明”一词是反语,指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

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而堂而皇之地传下去,贻害无穷。

(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樱桃核”、“象牙方块”,说明中国诗的篇幅短小,中国诗人在短小的篇幅中精雕细琢、匠心独运。

(3)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蜘蛛网”与“钢丝网”对比,写出中国厚重诗留下的痕迹微乎其微,所占比重低于西洋诗。

(4)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

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乐队合奏”与“吹着芦管”对比,突出中国诗音调的单薄。

(5)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叫法不同,但本质相同。

说明“中国诗只是诗”,中国诗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也有中国的成分,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

5.比较文学方法练习——对比与综合

课后习题3: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同:

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响出作者广阔、雄壮的情怀。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异:

①《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但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

②《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

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

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致大海(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

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世界空虚了,大海呀,

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