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26014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docx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修改版

第一篇: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

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城乡560名3~9岁儿童的调查,对其道德发展的总体水平及各因素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1)儿童道德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具有较为明显年龄特征,但无明显的性别特征。

学龄阶段的城乡差异显著。

(2)儿童道德各因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城乡差异,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

一、问题的提出

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正如美国学者R.M.利伯特等人所言:

“道德发展的研究有一度至多只被放在心理学的边缘,但近来它已处于显著地位,成为值得研究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课题。

”[(1)]在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上,相对而言,国外起步较早。

早在1894年,美国的厄尔·巴因斯和玛格丽特·沙卢伯格就在斯坦福大学开创了道德判断的研究。

后来皮亚杰、柯尔伯格等人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是引人注目。

国内本世纪60年代有一些关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如谢千秋的《青少年的道德评价能力的一些研究》。

[(2)]但真正大规模的协作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

1978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以李伯黍教授为首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组,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立足于我国国情,在皮亚杰框架的基础上,应用科学实证的手段进行了一系列大样本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其研究主要可分为五类:

一是大范围地检验皮亚杰模式,同时对它进行一定的修正和发展;二是结合我国道德教育方针,探索我国儿童青少年以国民公德为核心的道德观念的发展;三是国内各民族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跨文化研究;四是结合我国道德教育实践,进行影响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因素研究;五是道德价值观和品德结构的研究。

[(3)]北京师范大学章志光教授为首的心理学同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进行了教育心理学的持续研究,他们提出为建立我国德育心理学体系而组织的研究大致上沿着三条路线来进行:

一是采用间接故事法测查我国3~12岁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二是运用教育心理实验法探索学生道德行为表现的心理结构及其与教育条件、方式的关系;三是通过教育经验总结法,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方法。

[(4)]辽宁师范大学韩进之教授为首的关于青少年理想形成和发展的系列追踪研究以及西南师范大学曾欣然关于小学生品德认识心理结构发展的追踪模拟调查研究均显示了各自的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的组织和指导下,我国中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研究协作组采用问卷调查、情绪回忆、实验、观察等综合方法,从分析品德心理结构入手,在较大样本的基础上,调查和研究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为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

[(5)]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在积极引进、吸收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幼儿品德心理展开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6)]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然而,国内外有关道德发展的研究更多的是围绕道德发展的认知方面进行的,关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研究并不多见,关于3~9岁这一年龄段儿童道德发展的连续研究更是少见。

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体道德发展过程,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学习过程,是社会道德规范经学习和实践演变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这既是一种接受教育的过程,又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

换言之,个体道德发展的状况,可以通过其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状况加以反映。

依据品德心理能力序列[(7)],笔者从知、情、意三方面着手,结合实际,查阅资料,编制了调查问卷,进行测试。

在道德认知方面,着重考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状况;在道德情感方面,着重考察自我体验能力的发展状况;在道德意志方面,着重考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状况;然后综合三方面的资料,对3~9岁儿童道德发展的总体水平及各因素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作出评价,旨在为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由于道德认知方面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兼及这方面研究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与道德体验的发展。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本研究,将有关概念在此略加说明,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自我评价能力,是指儿童以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思维活动为基础,对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作出价值上的鉴别和判断的能力。

其实质是指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

一般而言,适当性越高,说明自我评价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本研究中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是通过比较儿童对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及其父母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而得出的。

两者间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说明儿童的自我评价越适当,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所谓自我体验能力,是指儿童在对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作价值上的判断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

它与儿童的自我道德认知和评价是分不开的。

所谓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儿童在道德意志行为中善于自觉地掌握和支配其情感与行动的能力。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水平有关,与他们控制自己的需要、兴趣等直接愿望的水平有关。

二、方法

本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

对学前儿童和部分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偏差的学龄儿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帮助其完成答卷,由主试逐题念给他们听,并在问卷上记下他们的回答。

测试是在江苏城乡6所幼儿园和6所小学中进行的。

测试对象按年龄随机取样,分3(指满3周岁不满4周岁儿童,下同)、5、7、9四个年龄组。

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

为便于统计分析,每一年龄组取140份,男女各半。

测试材料及计分方法如下:

本研究共使用4种问卷:

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自测量表,分对行为控制(目的性、坚持性、自控性)、对情绪情感的控制(抗感性和自制力)、以及言行一致状况三个部分,共74个题目。

自我体验能力自测量表共有26个题目。

自我评价能力自测量表及父母问卷(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内容与儿童自评量表相同)各有58个题目。

兹以自我控制能力量表题目举例如下:

1.你总是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吗?

2.你经常忘记该做的事吗?

3.一件该做的事,不论是否有趣,你都能愉快地去做吗?

4.只要对一件事不感兴趣,不管它是什么事,你都不会去做。

单号题为正向题,从“很多”到“很少”依次记3~1分;双号题为反向题,从“很多”到“很少”依次记1~3分,分别按男、女、城、乡、总进行统计。

不同的是,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分值取的是家长和儿童问卷二者差的绝对值。

最后,3~9岁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将由自我控制与自我体验能力的和及与自我评价能力的差这三项总合分数反映。

三、结果与分析

(一)3~9岁儿童自我评价能力(SA)的发展

1.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见表1。

表13~9岁儿童SA的发展水平

(附图{图})

表1表明,学前儿童亦具有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

按理说,人的自我评价能力应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我们的调查结果未能反映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恰恰相反,学前儿童与学龄儿童相比,是前者强,后者弱。

F考验表明,各年龄组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各年龄组间均数考验还表明,除3岁组与7岁组、9岁组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之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Z<1.96,P>0.05)。

一般而言,在对自己的评价方面,学前儿童较学龄儿童更加依赖家长和老师,而成人对儿童的评价较之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应该说更为客观一些。

学龄儿童的自我评价虽然也依赖成人,但与学前儿童相比,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只是这种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幼稚、不够成熟罢了。

由此看来,调查所反映的结果,即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学前阶段高于学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正常的。

2.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见表2。

表23~9岁儿童SA发展的性别差异

(附图{图})

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其余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儿童,其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均无显著差异(Z<1.96,P>0.05),且无论是总体还是各年龄组都是女孩较男孩的自我评价能力强。

这种情况可能与家长对男孩要求较松,而对女孩要求较严有关。

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3.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城乡差异。

见表3。

表33~9岁儿童SA发展的城乡差异

(附图{图})

*P0.05**P0.01

从表3可以看出,除3岁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及总体上均为城市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高于农村儿童,且在总体和5岁组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城市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高于农村儿童,主要原因在于前者更有可能受到较好的早期教育,而人的认识和评价能力是与接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的。

3岁组为何会例外,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值得今后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二)3~9岁儿童自我体验能力(SE)的发展

1.自我体验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见表4。

表43~9岁儿童SE的发展水平

(附图{图})

**P0.01

表4表明,总体上,儿童自我体验能力呈现出随年龄增长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趋势。

但这种发展是曲折的,不平衡的。

F考验表明,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经组间均数差异检验,发现5岁组与7岁组和9岁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学前阶段儿童自我体验能力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

2.自我体验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见表5。

表53~9岁儿童SE发展的性别差异

(附图{图})

表5说明,虽然总体上3~9岁儿童自我体验能力的发展是女性略高于男性,但这种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而且各年龄组儿童自我体验能力的发展亦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3.自我体验能力发展的城乡差异。

见表6。

表63~9岁儿童SE发展的城乡差异(附图{图})

**P0.01

表6表明,城市儿童的自我体验能力高于农村儿童,且这种差异在7岁组和总体上有着极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Z>2.58,P<0.01)。

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与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相一致的。

(三)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SC)的发展

1.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见表7。

表73~9岁儿童SC的发展水平

(附图{图})

**P0.01

表7表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7岁为一转折点,在此之前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在此之后其发展呈现为一种“高原”现象。

说明7岁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阶段。

各年龄组间的差异,经F检验都达到极显著水平(F=49.18,P<0.01)。

各年龄组间均数差异检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2.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见表8。

表83~9岁儿童SC发展的性别差异

(附图{图})

从表8可以看出,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在学前阶段和总体上是女性高于男性,学龄阶段为男性高于女性,但这种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Z<1.96,P>0.05),说明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3.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城乡差异。

见表9。

表93~9岁儿童SC发展的城乡差异

(附图{图})

**P0.01

表9表明,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各年龄组,均为农村儿童高于城市儿童,且这种差异在9岁年龄组和总体上均有极显著差异。

为何农村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与农村儿童的父母对子女要求较严,而城市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较为宽容有关。

4.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的发展

(1)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发展的一般趋势。

见表10。

表10表明,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三因素发展是不同步的。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方面能力的发展有其共同特点,即以7岁为转折点,3至7岁呈上升趋势,7~9岁略有下降,但其水平依然高于学前儿童。

言行一致性则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F考验表明,在上述三方面,各年龄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

各年龄组间均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除三因素在7岁与9岁之间以及言行一致方面3岁与5岁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说明3~9岁儿童在行为自控、情感自控和言行一致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具有较为明显的年龄特征。

表103~9岁儿童SC各因素的发展水平

(附图{图})

**P0.01

(2)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发展的性别差异。

见表11。

从表11可以看出,各年龄组儿童在行为自控、情感自控和言行一致方面的发展均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Z<1.96,P>0.05)。

表113~9岁儿童SC各因素发展的性别差异

(附图{图})

(3)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发展的城乡差异。

见表12。

表12表明,在行为自控方面,无论是总体还是各年龄组均为农村儿童高于城市儿童,且9岁组及总体上城乡儿童得分呈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在情感自控和言行一致方面,除9岁组城乡差异极为显著外,其余各年龄组和总体上均无明显差异;但学阶段是城市高于农村,学龄阶段和总体上则相反的特点却也比较明显。

表123~9岁儿童SC各因素发展的城乡差异

(附图{图})

*P0.05**P0.01

5.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的发展

(1)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发展的一般趋势。

见表13。

表13表明,3~9岁儿童在行为的目的性、坚持性和自控性三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目的性方面,以7岁为转折点,在此之前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此之后略有下降,但其水平依然高于学前儿童。

在坚持性和自控性方面,则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F考验表明,三因素的发展各年龄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

各年龄组间均数差异检验结果发现,除了三因素在7岁与9岁之间以及在自控性方面5岁与7岁、9岁之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之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说明儿童在上述三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表133~9岁儿童SC各因素的发展水平

(附图{图})

**P0.01

(2)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发展的性别差异。

见表14。

从表14看出,除3岁和5岁儿童在行为的目的性方面以及5岁儿童在行为自控性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别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和总体上在行为的目的性、坚持性和自控性三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表143~9岁儿童行为SC各因素发展的性别差异

(附图{图})

()P<0.05()P<0.01

(3)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发展的城乡差异。

见表15。

从表15看出,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发展的城乡差异情况是:

①目的性方面城乡儿童无明显差异,除3岁组外,其余各组及总体上均为农村儿童得分高于城市儿童。

②坚持性方面,5岁组和9岁组城乡儿童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其余各组及总体上均无明显差异,从得分看,学前阶段是城市儿童高,学龄阶段及总体上是农村儿童高。

③自控性方面,除5岁组儿童有显著差异,总体上有极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城乡差异均不明显;但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各年龄组的得分,都是农村儿童高于城市儿童。

表153~9岁儿童行为SC各因素发展的城乡差异

(附图{图})

()P<0.05()P<0.01

6.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的发展

(1)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发展的一般趋势。

见表16。

从表16可以看出,3~9岁儿童在情感自控力的抗感(染)性和自制力方面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以7岁为转折点,在此之前呈上升趋势,之后略有下降,但其水平依然高于学前儿童。

F考验表明,各年龄组在抗感性和自制力方面有极为显著差异。

各年龄组间的均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在抗感性方面3岁与5岁及二因素在7岁与9岁之间无明显差异,其余各年龄组之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1][2]下一页

>表163~9岁儿童情感SC各因素的发展水平

(附图{图})

()P<0.01

(2)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发展的性别差异。

见表17。

表17表明,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的发展,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各个年龄组,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Z<1.96,P>0.05)。

表173~9岁儿童情感SC各因素发展的性别差异

(附图{图})

(3)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城乡差异。

见表18。

从表18可以看出,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城乡差异情况如下:

①在抗感性方面,学前段是城市儿童得分高,无显著差异;学龄段及总体上是农村儿童得分高,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②自制力方面,除5岁儿童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及总体上均无明显差异。

表183~9岁儿童情感SC各因素发展的城乡差异

(附图{图})

()P<0.05()P<0.01

(四)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

1.3~9岁儿童道德发展的一般趋势。

见表19。

表19表明,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总的趋势是随年龄而增长。

各年龄组间的差异,经F考验都达到极为显著水平(F=15.12,P<0.01)。

各年龄组间均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除5岁与7岁组儿童之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儿童道德发展并非一种线性的发展过程,而是一种跳跃式的发展。

表193~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

(附图{图})

()P<0.01

2.3~9岁儿童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

见表20。

表20表明,不论是总体还是各年龄组,3~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均为女性优于男性。

不过,无论是从各年龄组还是从总体看,其道德发展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表203~9岁儿童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

(附图{图})

3.3~9岁儿童道德发展的城乡差异。

见表21。

从表21可以看出,3~9岁儿童道德发展的得分,除9岁组外,总体及各年龄组均是城市儿童高。

其间差异在学龄阶段是显著或极显著的,但在学前阶段及总体上,其道德的发展均无显著的城乡差异(Z<1.96,P>0.05)。

表213~9岁儿童道德发展的城乡差异

(附图{图})

(l)P<0.05()P<0.01

四、结论

1.3~9岁儿童道德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年龄特征,但无明显的性别特征。

虽然除9岁组外,总体上和各年龄组得分均为城市儿童高于农村儿童,但这种差异只有在学龄阶段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3~9岁儿童道德各因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自我评价能力是学前阶段高于学龄阶段。

自我体验能力虽然是学龄阶段高于学前阶段,但学龄阶段呈现的却是一种高原现象。

其道德各因素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城乡差异,但无明显性别特征。

3.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行为自控、情感自控、言行一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行为自控和情感自控能力的发展,以7岁为转折点。

在此之前呈上升趋势,在此之后略有下降,但其发展水平仍高于学前儿童。

言行一致能力的发展则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三因素的发展均有较为明显的年龄特征,但性别差异特征均不明显。

4.3~9岁儿童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目的性、坚持性、自控性)的发展,除行为的目的性以7岁为转折点,在此之前呈上升趋势,在此之后略有下降,而其发展水平仍高于学前儿童。

在坚持性和自控性方面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三因素虽有显著的年龄发展特征。

但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就城乡差异而言,总体上看,除自控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外,其余二因素的差异均不显著。

5.3~9岁儿童情感自控能力各因素(抗感性、自制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年龄发展特征,但其性别特征均不显著。

从总体看,抗感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但自制力方面的城乡差异并不明显。

上一页[1][2]

第二篇:

3-6岁儿童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总结

万兴幼儿园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帮助我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我园的实际情况,我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活动。

下面就《指南》在我园的开展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指南》的开展和获得的成绩

首先,幼儿园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放下去教师人手一册。

引导教师自学通读,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法规常识,特别是引导教师树立一个理念和意识:

要用《指南》的精神和内涵引领和指导我们的日常保教工作;期间组织教师对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领域中32个目标和87条相应的教育建议进行研讨和反思,寻找教师日常幼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误区。

对照《指南》中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逐条反思衡量日常保教工作是否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否与《指南》的实施原则和内涵相吻合。

通过学习探讨,教师们深刻体会到了《指南》颁布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主动自觉地体现着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学习方式,更加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更多地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关注幼儿活

动中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

其次,《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在后面的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在从前学习《纲要》时,让我们对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有了深刻清楚的认识,现在通过《指南》的阅读,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在不同时期所教授的不同年龄段孩子一般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并且可以较好地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

教学中要求各个环节都应该是有教无痕的,从晨间活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户内外游戏活动、离园活动等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与组织都应该以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为依据,在合理的期望下进行适宜引导,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

还让我们更加清楚了一点: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我们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

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的积极价值:

对儿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有利于早期教育课程的设计,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从而改善儿童的学习效果;建立了可靠的内容体系,并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标准相联系,为有效衔接和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有利于规范机构教育活动,从而保证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我们学习《指南》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

(一)、我们对《指南》有关各年龄阶段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具体目标与教育建议中,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可以在生活中和不同的身体运动中表现出来,例如,上下楼梯反映了幼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的发展状况,一定距离的行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耐力发展情况;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可以在幼儿跑、跳、攀登、钻、爬、拍球等活动中表现还未作明确的记录。

(二)各年龄段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多种身体运动体现出来。

例如,4到5岁幼儿平衡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