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设计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周围存在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这些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
5.激发和发展学生对于物体研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
同学们,我们看看我们的铅笔盒,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转笔刀,谁能来描述一下它们,可以从颜色、形状、用途方面来讲述。
2.教师总结:
每个物体都有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点,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某一个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就是物体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
咱们看看这些文具有哪些特征。
3.还能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呢?
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的科科和美美是怎样来描述物体特征的。
4.看了美美和科科对物体特征的描述,我们大概明白了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光是纸上谈兵,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而且还能把它们更准确地描述出来呢?
这节课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教师:
今天老师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
老师把物体一个一个拿出来给同学们认识。
2.教师:
那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物体好吗?
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
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断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学习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4.观察完毕,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教师总结一些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如:
颜色有:
黄、白等;大小:
大、小;轻重:
轻、重;粗糙程度:
粗糙、光滑。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过渡:
刚才大家发现了一些物体的特征,你们还想发现更多物体的特征吗?
2.我们还能用对比的方法。
比如:
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乒乓球是球形的,而木块方形的。
这样我们就能找出乒乓球的形状特征。
我们来看看一个小视频,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把两个物体进行比较的。
(播放资源:
比较木头尺和塑料尺的性质)
3.提问:
请同学来说一下,视频中的同学是怎么样比较木头尺和塑料尺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4.教师总结:
还是通过眼睛看两个物体的颜色,通过鼻子闻气味的不同。
通过摸一摸比较哪种物体粗糙,哪种物体更光滑,通过掂一掂,比较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5.四个人一组,通过合作,用到上述老师总结的方法,将物体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一个小组可以选择2-3个物体(每个小组要选不同的物体),然后通过和其他物体比较的方法来观察。
比如:
看一看,物体是什么颜色什么,什么形状。
闻一闻这个物体的气味,和橡皮比,这个物体是有气味还是没气味。
摸一摸,和玻璃珠比,这物体是粗糙还是光滑。
掂一掂,和泡沫块比,这个物体是轻还是重?
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例如:
征
物体
木块
兵乓
球
橡皮
颜色
白色
黄色
白色
气味
有
无
有
粗糙程度
粗糙
粗糙
粗糙
轻重
较重
较轻
较重
形状
方形
球形
方形
6.指导学生填写结果记录,强调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比较观
察。
7.交流评价
(1)请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其到展台上展示并介绍“我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
记录要真实、准确。
8.教师总结:
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三、小结
1.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3.同学们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其他同学或爸爸妈妈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教学反思:
2、谁轻谁重
教学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用扌店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3.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以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4.认识到扬量、称量等方法测量物体轻重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用据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
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器材准备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
大橡皮、简易天平、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引发思考
有几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相信小朋友也玩过跷跷板,我们都知道谁重,谁就能把跷跷板压下来,谁轻谁就在跷跷板的上端,现在咱们来一起看看这些小动物们谁轻谁重吧。
提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你有什么好主意?
下面咱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根据上述同学们提到的方法,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比较。
第一种方法:
预测物体的轻量。
第二种方法:
掂一掂。
第三种方法:
称一称。
1.预测物体的轻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5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然后并按照轻重进行排序。
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说出预测的理由。
物体
排序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2)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讨论为什么大家的判断
不一致,为什么有些同学判断塑料块比木块重,而有些同学认为木块比塑料块中,引发学生思考。
做出小结:
预测有可能不准确,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比如,据量和称量。
2.扌店一扌店
(1)掂量。
学生亲自动手扌店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排序2中。
然后贴到黑板上展示比较。
物体
排序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2)然后围绕数据全班一起探讨。
(通过数据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扌店量的方法不完全准确。
)
3.称一称
(1)引导学生称量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呢,直接就像跷跷板那样,把两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两侧就能判断出哪个重哪个轻。
提出问题:
如果要判断5个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呢?
要用天平怎么称量?
可以在天平的左边放入要称量的物体,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直到天平平衡。
数出回形针的数量,根据每个物体的回形针的数量,就能知道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了。
(2)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三、比较数据,得到结论
(1)引导学生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讨论三种方法哪个更准确,然后小组排出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2)教师总结:
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扌店量也不准确,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掂量的也不准,而且掂量的次数多,容易搞混;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科学、准确的方法。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3、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3.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4.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
难点:
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平铺的方式。
器材准备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方形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
还记
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2.出示小布袋。
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
是怎样猜到的?
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
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
3.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呢?
(形状)
4.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过渡: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物体的特征——形状
二、讲授新课
展示图片,说一说下面物体的形状与特点
乒乓球各个面的形状都相同都是圆形
塑料块各个面的形状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有不同形状的面
观察角度发生变化,所观察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吗?
(一)、将物体平铺在盒子里
如果把物体装进同样的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
1.讨论实验
(1)小组合作讨论装物体的方法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2.学一学
平铺
3•做一做像这样平铺在盒子里,哪种物体放得多?
边摆放,边填写表格
物体名称乒乓球螺母橡皮小木块
平铺个数
(二)、再次探究
1•比一比大小凳不多的两种物体,哪种物体放的数量要多?
为什么小木块放入盒子中的数量要比乒乓球的数量多?
乒乓球是球形的,很多空间没有利用上
2.做一做还可以怎样平铺呢?
边摆放,边填写表格
物体名称螺母橡皮
平铺个数(平放)
平铺个数(平放)
2.通过实验你有哪些收获呢?
同样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思考
说一说如果把这个物体平铺在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
把最小的面接触盒子底部时,摆放的数量最多。
讨论交流:
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
(乒乓球)和(木块)无论怎样摆放其平放在盒子的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螺母)和(橡皮)以不同的方式平铺,其数量垦异很大
三、练一练
一、判断题
1.乒乓球和小木块形状是相同的。
()
2.形状也是区别物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
3.相同物体的平铺方式不同,平铺的数量有可能不同不同。
()
二、选择题
1•所有物体的形状都是()o
A完全不同的B完全相同的
C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2•思考橡皮要()摆放,才能放得最多。
A立放B平放
课堂小结
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据空间的大小
同一物体的平铺方式不同,平铺的数量有可能不同。
4、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
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老师想去买点水果,你觉得哪张图片里摆放的水果,更方便老师挑选呢?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播放课件)
2.回想一下,你曾经有给自己的东西分过类吗?
说说你是怎么给他们分类的?
(出示课题:
给物体分类)
二、探究
1•描述物体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之前研究过的材料,今天我们也要来给它们分分类。
但在分类前,老师想先请大家来描述一下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板书学生说的特征)
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2.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决定:
选择其中一项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请一个小组向全班示范如何分类。
(3)交流如何更好的进行分类(教师适时引导要对物体进行“编号”)
3.小组活动
(1)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明确实验要求)
(2)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教师适时指导)
三、研讨
1.汇报:
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汇报时可以穿插解密活动:
只说分类结果,不出示分类标准)
2.讨论:
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3.交流:
相关分类标准的细化,如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4.完善:
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填写完善。
四、拓展
1•观察生活中的分类:
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的分类。
(出示课件)
2•看图交流:
是哪些方面的分类?
是如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轻重
轻
重
形状
方形
球形
大小
大
小
颜色
5、观察一瓶水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
但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2•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水和洗发液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
一瓶水,一瓶洗发液,相同的透明小瓶2个,不同形状的容器2个、木块若干块
2.全班演示:
一大瓶水,塑料测速板,油、水和洗发液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导入:
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
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
(板书:
观察一瓶水)
(学生观察矿泉水)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
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学生提议可以用眼晴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教师提问:
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
教师板书:
记录学生的汇报。
(2)闻一闻
教师提问:
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
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
学生提议闻一闻。
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
(闻的标准操作方法:
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
)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
记录学生的汇报。
(3)摸一摸
教师提示:
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
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
再用拇指摸一摸。
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
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
记录学生的汇报。
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
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
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过渡: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
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
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
(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
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
2.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
教师板书:
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
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发表观点:
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
板书设计:
5.观察一瓶水
水:
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洗发液:
乳口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木块:
有颜色、有气味、不透明、不能流动有固定形状
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4.认识到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5.认识到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6.感受到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特征,你们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2.继续引导,我们生活中,水有很多用途。
想一想,我们在喝水时,有时会觉得水不够甜,会加一些糖进去。
还有妈妈在饭时,是不是要加一些盐进去,做出来的饭才会更加鲜美。
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3.这其实是物体溶解在水中了,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吗?
播放资源:
醋、酒精、食用汕在水中的溶解。
二、实践探究
1.观察、实验、记录
(1)为学生准备三种物品:
食盐、红糖和小石子,引导学生认
真仔细观察这三种物体,
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
2-4人为一个小组,仔细观察,并交流汇报。
(2)提出问题:
如果把这些物体放入到水中会怎样呢?
教师指导学生要设计实验方案,用科学的方法做实验。
指导要点:
①使学生明白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进入水之前的状况进行比较。
②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并仔细观察。
③搅拌完成后再次观察和对比物体的变化情况,观察水的颜色以及杯底的情况。
(3)把观察到的结果及时记录在学生手册上,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图画来表示。
要强调没有变化和有变化一样是重要的实验现象,都要记录下来。
教师要巡视并指导。
2.研讨交流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描述,教师加以总结:
食盐和红糖溶解在水中了,而小石子没有溶解。
播放资源:
食盐的溶解,让学生更清楚看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盐和红糖并没有消失,只是看不见了。
盐放入水中后变咸了,糖放在水中后变甜了,这些现象说明盐和糖还在水中。
那么溶解在水中的盐和糖怎样从水中出来呢?
播放资源:
食盐的结晶。
三、课程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盐和糖的溶解,请你思考每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吗?
播放资源: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想看看食盐是怎么从水中出来的吗,大家可以照着活动卡片回去做个有趣的小实验,下节课来给大家展示你的实验成果(发放活动卡片:
食盐的结晶)
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又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3.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4.发展学生对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
5.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到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与其他的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
器材准备
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空气,但是你观察过空气吗?
它是什么样
子的?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
们一起观察和研究空气。
二、讲授新课
(一)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1.教师拿出一个塑料杯,提出问题:
这个塑料杯中有什么?
是空
的吗?
引导学生杯子
里是装满空气的,空气看不到、摸不着。
过渡:
既然空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那我们怎么研究空气呢?
你有什么好办
法?
2.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继续引导:
空气在空气中,我们怎么研究?
3.我们怎么把空气“逮住”呢?
引导学生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
4.我们“逮”住了空气,你将用之前学过的哪些方法观察空气的特征?
(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1.提问:
(1)提出问题:
我们之前学习过用什么办法来观察空气?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
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
(2)引导:
除此之外,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更多的特征,还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用和其他物体比较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3)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水有哪些特征?
水和哪些物体做了比较?
(4)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研究吗?
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
同点。
2.观察空气的特征并记录。
(1)小组比较观察,并得出空气的特征。
(2)小组汇报:
空气有什么特征?
你是怎么知道的?
(3)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来描述这些特征。
三、小结、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认识其他
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具准备:
为学生准备:
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巳经认识的动物
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