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250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变化或技术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液化气的燃烧B.使用火药C.石油分馏D.冶炼金属

2.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3H;②Fe3+;③

;④SO3

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

3.“山东疫苗”事件使医疗安全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已知麻黄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

它的化学式为C10H15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麻黄碱属于氧化物B.麻黄碱中有27个原子

C.麻黄碱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麻黄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

2

4.玉梅同学勤学善思。

下列是她对化学知识的一些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之最

B材料、能源与环保

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①钢筋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③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保护水源

C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D日常生活经验

①区别棉纱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

②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③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酚酞试液

④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OH)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①牛肉中富含蛋白质

②氮气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

③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④室内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A.AB.BC.CD.D

5.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①

C.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

D.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6.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渣是Ag、Cu、Zn

B.滤液中含有Zn2+、Mg2+、NO3﹣

C.滤渣是Ag、Cu、Mg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7.下列对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磷始终不燃烧B.

小气球变瘪

C.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D.

能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D.

镁在氧气中燃烧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t2℃时,20g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

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少量HCl和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

C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KOH溶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KOH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AB.BC.CD.D

二、填空题

11.聊城东昌湖水面辽阔、风景秀丽、江堤乐园环境优越,田园风光独特,空气清晰,风光旖旎,初三、二班的几位同学在一周末实地感受了两个地方的美.

(1)刚进入乐园,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让几位同学兴奋不已,用微粒观点解释闻到花香是因为_____.

(2)在乐园内的一个路口,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主要应该补充的化肥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NH4ClBK2SO4CCa(H2PO4)2

(3)大伙一路谈笑,口渴了,拿出随身带来的塑料瓶装的矿泉水,饮后观察了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

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______(填“原子”、“离子”、“元素”、“物质”);

(4)他们来到了东昌湖边,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如果要测定该湖水的酸碱度,应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

12.澳大利亚工程师研制出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路灯将极大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①如图所示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②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灯柱材料使用的铝合金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

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

消毒液中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同时得到了一种含钠离子的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X的化学式为______。

13.认真分析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1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3)在图2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乙试管内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三、实验题

14.据所给内容回答问题:

(1)工业上若以赤铁矿为原料来炼铁,其反应原理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实验室里可利用如图装置制得铁,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_____、B_____。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

15.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

“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这里的盐指的是氯化钠,碱指纯碱。

如图是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

(提出问题)夏天晒的“盐”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

“盐”中只含NaCl;

假设二:

“盐”中除了NaCl还有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取少量“盐”样品溶于水,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认为假设一成立,小丽查阅资料得知向Na2CO3溶液滴加稀盐酸时,Na2CO3先与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当盐酸加入一定量时,盐酸才与NaHCO3反应,她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足以证明假设一成立,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做改动即可证明假设一不成立,她的做法是______;对应的现象是______。

小明提出还可以向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______,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可以证明假设二成立。

四、科学探究题

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

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酸B碱C盐

(作出猜想)

(1)可能是Na2CO3溶液;

(2)可能是NaCl溶液;

(3)请你再作出一种猜想,猜想的物质与上面类别不同:

可能是________溶液。

(设计并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

理由________。

另取样于另一只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足量的________。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溶质为碳酸钠。

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

理由是:

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开放置,发生变质,能产生与实验Ⅰ和Ⅱ相同现象。

老师提示,不需另取样,只要在实验Ⅰ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溶液,若观察到红色溶液不褪色现象,即可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五、计算题

17.今天是某校实验室开放日,晓明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先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然后将60克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

20

2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试计算:

(1)共制得氢气_____g和共加入_____g锌粒。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液化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使用火药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冶炼金属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A

【解析】

试题分析∶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故A正确。

B.②中数字“3”表示每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C错误。

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三个O原子,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

3.D

【详解】

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麻黄碱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B、由麻黄碱的化学式可知,一个麻黄碱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选项错误;

C、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5+16+14=165,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项错误;

D、麻黄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

16=15:

2,选项正确,故选D。

4.B

【详解】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A不正确;

B、钢筋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保护水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不能滴加酚酞试液,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均与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C不正确;

D、食用加碘盐可以防止大脖子病,室内发生火灾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空气中含有氧气,通入火会燃得更旺,故D不正确。

故选B。

5.B

【解析】

A.操作①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错误;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溶解,正确;C.甲实验在蒸发时,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错误;D.乙实验在量取液体时,若俯视读数,所量取的液体偏少,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镁比锌活泼,镁离子不会被置换出来,能与盐酸产生泡的只有锌,即锌过量,则下列情况滤渣是Ag、Cu、Mg是不可能的。

故选C。

7.C

【详解】

A、图示中达到了白磷的燃点,同时氧气参加,因此白磷会燃烧;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气压下降,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小气球会膨胀;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气体冷缩,在外界气压作用下,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图示正确;

D、铜和银都不与硫酸亚铁反应,因此无法比较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向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pH升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当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完全反应后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部分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溶质质量减小,同时反应放热,导致氢氧化钙部分析出,冷却至室温过程中,部分氢氧化钙溶于水,溶质质量增大,冷却至室温后,由于原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小于原溶液中溶质质量,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质量关系可知,反应过程中,反应的镁的质量大于反应的氧气质量,即相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反应时,镁质量减小的快,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D。

9.C

【详解】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液的状态没有确定,无法比较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故选项A不正确;

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也就是在t2℃时100g水中溶解30g丙达到饱和状态,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丙达到饱和状态,形成65g饱和溶液;故选项B不正确;

C、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①恒温蒸发溶剂;②加溶质;故选项C正确;

D、将t3℃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根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

,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丙没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甲、乙有晶体析出,但在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

,但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2℃时甲的溶解度,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也就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是乙>甲>丙,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0.B

【详解】

A、分离氯化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滤液后得到纯净的氯化钾,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选项正确;

B、碱石灰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会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钾置于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所以取少量KOH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即可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KOH溶液是否变质,选项正确;

D、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稀盐酸呈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可以紫色石蕊试液来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1.分子在不断运动A元素C

【详解】

(1)刚进入乐园,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是花香分子运动到鼻孔,故用微粒观点解释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2)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则这些小树主要缺乏氮元素,应该补充的化肥是氮肥,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A。

(3)元素组成物质,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

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元素。

(4)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只能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可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选C。

12.塑料灯罩

混合物

C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

【详解】

①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故图中所示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灯罩。

②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灯柱材料使用的铝合金属于混合物。

③消毒液中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同时得到了一种含钠离子的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次氯酸含氢元素,故水参与了反应,反应物中含Na、Cl、O、C、H,生成物中含H、Cl、O,故生成的钠盐是碳酸钠,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后有2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则反应前还需2个碳原子,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X的化学式为C。

【点睛】

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13.相等压强有晶体析出不饱和

【分析】

由图1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为增大,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详解】

(1)根据图1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相等。

(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故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图2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液温度降低,故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温度降低,故乙试管内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

红棕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未反应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

(1)工业上若以赤铁矿为原料来炼铁,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色的,铁是黑色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需要点燃除去,故在实验室里可利用图2装置制得铁,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中红棕色粉末变黑、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未反应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点睛】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毒,需要点燃除去。

15.Na2CO3继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CaCl2溶液

【详解】

假设二:

夏天晒“盐”时会有一部分碳酸钠析出,故填:

Na2CO3;

[实验探究]由于向Na2CO3溶液滴加稀盐酸时,Na2CO3先与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当盐酸加入一定量时,盐酸才与NaHCO3反应”所以,取少量“盐”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假设二成立;由于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取待测样品,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则该白色粉末含有碳酸钠,证明假设二成立。

16.ANaOH滴酚酞溶液变红,则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稀盐酸CaCl2

【分析】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含有钠元素,可能是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属于碱,可能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可能是酸,这是因为酸的第一个元素符号应该是H,故选A。

[作出猜想]

(3)Na2CO3和NaCl均属于盐,则可能是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钠,故可能是NaOH溶液。

[设计并实验]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

理由滴酚酞溶液变红,则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另取样于另一只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溶质为碳酸钠。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不需另取样,只要在实验Ⅰ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观察到红色溶液不褪色现象,即可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点睛】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17.

(1)0.2;6.5;

(2)设: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根据题意可知,20g稀硫酸对应0.08g氢气生成;

y=19.6%。

【详解】

(1)根据前两次都是生成0.08g氢气,而第三次只生成0.04g氢气,说明金属已经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08g+0.08g+0.04g=0.2g

设:

锌的质量为x。

x=6.5g

(2)设: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根据题意可知,20g稀硫酸对应0.08g氢气生成;

y=19.6%。

答:

(1)共制得氢气0.2g和共加入6.5g锌粒;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