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222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运用列表的方法,识记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重点掌握土地兼并的原因和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2.从原因、目的、表现、后果等方面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3.结合本单元第3课“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认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知识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1.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井田制

发展历程

性质

形成

夏、商、西周时期,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可世代享用土地,但不得转让与买卖,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瓦解

时间

春秋时期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标志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

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弊端——土地兼并

①出现原因: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②解决方式:

北魏至唐朝前期的政府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但都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预习评价】

1.(判断)井田制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

2.(判断)鲁国的税制改革推动了土地私有化。

(√)

3.(思考)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都非常重视土地问题,采取种种措施来制止土地兼并,均田制是其中的典型举措。

均田制能否根除土地兼并的问题,为什么?

提示 不能。

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实行的,所以不可能真正限制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

知识点二 “重农抑商”

1.含义:

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

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3.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

(1)西汉

①原因:

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措施: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③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

①措施:

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②影响:

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预习评价】

1.(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重农抑商”政策。

(×)

2.(判断)“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起消极作用。

(×)

3.(思考)贾谊《新书》载: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以末,食者甚众,是天下大残。

”其核心观点是什么?

贾谊论述此观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 核心观点:

重农抑商。

根本目的:

维护并巩固封建统治。

知识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

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闭关锁国

(1)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

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预习评价】

1.(判断)“海禁”是停止一切对外贸易。

(×)

2.(判断)“海禁”与“闭关锁国”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3.(思考)怎样正确认识“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提示 从总体上说是闭关自守,但并不是禁绝中国的对外贸易,一概排斥西方事物、封闭边界,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漫画解史】鲁国“初税亩”

【历史纵横】(教材第16页)材料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西晋时,土地兼并相当严重并且十分普遍;二是当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抑制兼并,但是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抑制兼并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知识链接】北魏的均田令

(1)按人口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不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

(2)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3)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兵役。

(4)政府授田分桑田和露田,露田在使用人年满70岁后,收归政府;桑田为世业,可以传承,限制买卖。

【图解历史】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

【图解历史】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资料回放】(教材第17页)这段文字阐述了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汉代的大商人囤积居奇,小商人投机钻营,他们男不耕女不织,没有付出农民的劳苦,却赚得很多的田地;他们因富足而结交王侯,权势大过官吏;他们兼并农民土地,迫使农民失去土地而流亡。

鉴于此,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历史纵横】(教材第18页)这段文字阐述了各朝代抑制中小商人的有关规定。

自汉至明清封建政府从衣、行、用等方面对商人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以此抑制商业的发展。

【图解历史】“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主题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史料探究]

1.井田制

史料 

注:

图片中“公田”和“公田”说明此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围剿公田”实际上指井田制的瓦解,其瓦解主要是生产力发展和各国改革的结果。

思考 史料中“公田”体现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围剿公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 土地制度:

井田制;因素: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

2.封建土地所有制

史料 

注:

图片中“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的举措。

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思考 图片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措施?

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提示 改革:

商鞅变法。

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土地兼并

史料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①。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②……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注:

①说明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可以买卖,这是土地兼并的重要原因。

②说明了土地兼并的危害,造成了贫富不均,社会动荡。

思考 据史料分析造成土地兼并的原因有哪些?

土地兼并有何影响?

提示 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买卖的盛行。

影响:

贫富不均,贫农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

[史论形成]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及演变规律

1.主要形式

(1)封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在封建社会中占有支配地位。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被彻底消灭。

(2)封建土地国有制:

包括均田制和屯田制等形式。

(3)农民土地所有制:

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补充。

2.演变规律:

官僚、地主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甚至国家的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扩大,自耕农和国家所有的土地逐渐减少。

[拓展延伸]对土地兼并现象的认识

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

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名家论史]均田制的影响

观点: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地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

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

——朱绍侯

导读:

均田制开始于北魏,隋唐时期得到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

但由于皇帝无限制的赐田,加上富商、官僚大肆兼并土地,致使后来政府无地可授,均田制无法实行,这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

主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史料探究]

1.重农抑商

史料 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①。

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②。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③。

——《清实录》(雍正)

注:

①中的“农为……本”“工贾皆其末”体现了政策名称;②中“争”“多用”和③中“多”“少”反映了理由。

思考 史料中雍正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实施此经济政策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 政策:

“重农抑商”。

理由:

工商业使人崇尚奢侈;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2.“海禁”

史料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①。

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②。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注:

①说明了明初政权受到威胁。

②体现了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海禁”不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提示 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威胁明朝的统治;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3.“闭关锁国”

史料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①。

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注:

①“唯一”和“限制”说明清初实施“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

思考 依据史料理解“闭关锁国”的内涵。

提示 清初“闭关锁国”,不仅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贸易,而且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只开广州一处,特许“十三行”对外通商。

[史论形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还有如下因素:

(1)市场因素:

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

(2)资本因素: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观念因素:

传统的观念和习俗。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相互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名家论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观点: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中国全史·商贾史》

导读:

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这种做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一、学思之窗(教材P17)

(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 作用:

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提示 看法:

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②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二、本课测评(教材P19)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

这些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2)“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则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的落后。

三、学习延伸(教材P19)

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

为什么?

提示 第一种观点主要归因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第二种观点从统治者实施的经济政策角度着眼,第三种观点全面地从经济结构和封建上层建筑两个方面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分析时可选择任一观点,只要能有理有据、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即可。

                   

1.(2017·汕头高一检测)从图一到图二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劳动力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 图一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图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废井田,实行土地私有制。

故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故选C。

答案 C

2.(2017·长春高一检测)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解析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说明宋代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6·湖南学业水平)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出现在(  )

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解析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首创“重农抑商”,故选B项。

答案 B

4.(2016·新疆学业水平)雍正皇帝认为: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这说明其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闭关锁国B.重农抑商

C.盐铁官营D.工商皆本

解析 材料“工贾皆其末”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故选B项。

答案 B

5.(2017·厦门高一检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B.加强外航海船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解析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为此乾隆时期,清政府特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以限制对外贸易。

答案 C

6.(2016·北京学业水平)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闭关锁国”政策没有使中国避免受侵略的境遇,排除含③的选项;明清时期民族工业还没有诞生,排除含①的选项,故选D项。

答案 D

7.(2016·福建学业水平)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解析 第

(1)问“本”指的是农业,“末”指的是商业。

(2)问材料二中的“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材料三中“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体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第(3)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 

(1)“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商业)。

(2)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3)后果:

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汉书·食货志》载: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承认了土地私有

D.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 从“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政令不信、公田不治”可以看出,分封制、周礼以及井田制均遭到破坏。

答案 D

2.《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

“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

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代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解析 萧何阐述的是置田宅的条件和理由,从中可以体会到,当时因不贤,田宅为势家所夺的现象很多。

本质上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的普遍。

萧何主要是关于治家的论述,并非是“要求官员勤俭持家”,排除D。

A、C也与材料不符。

答案 B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D.小农土地所有制

解析 由材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的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应为均田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C项错误;小农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农民所有,是私有制,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大支柱,D项错误。

答案 A

4.《汉书·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 材料反映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从保护小农经济正常发展的角度去颁布该禁令的,故选D项。

答案 D

5.“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下列对此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B.政府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商人利益

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相当发达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从材料中可知此时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国家也通过立法维护商人的利益,所以A、B、D皆正确,可排除。

而国家直至清末甲午战争后开始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有所动摇。

综上,本题选C。

答案 C

6.明朝末年,徽商家乡——徽州六邑,农地狭小,民不聊生,迫使很多人外出经商。

几年后徽州地价却大幅度上涨,为全国之冠。

主要原因应该是(  )

A.徽商发财后回乡买地B.形成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D.北民南迁致地价飞涨

解析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是中国商人的基本发展轨迹。

徽州商人经商致富后买田置地,导致徽州土地价格上涨,故选A。

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未涉及。

答案 A

7.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漫画,它表明(  )

A.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民间手工业受到严格限制

C.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我国古代一直实行海禁政策

解析 通过画面及对话,可以看出是“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不让造船”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出海,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C

8.黄遵宪有诗云: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解析 材料反映了海禁是“大错”,A、B、C三项的表述均不符合史实,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

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策。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

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可知商鞅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

理由一:

“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理由二: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是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其消极影响。

答案 

(1)政策:

“重农抑商”。

理由:

有利于发展农业,赢得战争;有利于治理人民。

(2)政策: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消极影响:

强化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如答“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