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785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x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杨振宁: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叙述方式及句子(细节)在传记中的作用

1.各种叙述方式及其在传记中的作用。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

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2.句子(或细节)在传记中的作用。

一是在内容上,突出传主的某种精神品质,表达主题等;

二是在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奠定某种感情基调、渲染气氛等;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过渡、开启下文等;呼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作用;

三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角度,去阐述效果。

(先分析这个句子有无使用了某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有就讲,无就不讲。

 

顺境人才出,泛海亦英雄

在谈及环境、机遇与成才的关系时,人们常

常会不假思索地联想到“逆境出人才”这一命题。

然而读罢吴学东和梁国钊所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传记《杨振宁: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一文后,我们却又不能不心生另一份感慨,那便是:

顺境人才出,泛海亦英雄。

是的,真正的

英雄,是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困难所击倒和征服的。

相反,他们却往往因为环境的险恶和不顺,更能被激起顽强的斗志和发奋进取的热忱,从而在看似没有条件中硬是创造出条件,并最终取得成功,即所谓“逆境出人才”是也!

关于这方面的事例,古今中外可以说早已比比皆是,自不必赘言。

然而从另外的意义上来说,“顺境出庸才”却由于屡屡应验而往往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是因为顺境往往容易消磨人的斗志,麻痹人的神经从而使人更容易走向平庸、沉沦或失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英雄除了要有一往无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之外,同时还需要具有一种不为一切顺遂和麻痹所浸溺和侵蚀的警醒,以及善借外势、追求卓越的意志和智慧,故曰:

顺境人才出,泛海亦英雄。

并且这后一种情况往往因其现实的普遍性和人们无穷的困惑感而具有更为急迫的改进之必要:

因为现实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而进取精神却下降了;人们的境遇条件顺遂了,而人们借助外势的欲望和智慧却弱化了。

而《杨振宁: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一文,无疑为我们治疗这一时代顽疾提供了一剂良方,为莘莘学子的科学治学提供了绝好的借鉴,为我们成功地做人和做事提供了蓝本和楷模。

是的,杨振宁一生都是非常幸运的。

在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的时代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安全的家,在旧中国贫瘠荒芜的文化沙漠中他却拥有着一般人所难以具备的深厚的家学渊源,在教员云散逃难、学校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时候他家中却有着一位理念先进、留美归来的父亲亲自为他辅导和授课。

在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后又得到了西南联大众多高手名家的熏陶和悉心培养,赴美留学后拜师于当时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大师们,亲自聆听大师们的教诲,接受大师们科学精神的濡养,学业结束后又在美国获得了优越的工作岗位,并找到了得力的合作伙伴……当然除了这种种幸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事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杨振宁始终都以一位智者的聪慧和敏感做出最为明智和正确的抉择,始终让幸运之神眷顾着自己,以一颗奋斗、渴求之心兢兢业业地进行着自己钟

爱的物理学科研工作,并在大师们的指导和培养下不断校正着自己的学术航向,从而最终做出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成就,登上世界物理学研究的辉煌的峰

巅……文章就是这样以传主求学和科研生涯为序,通过截取传主一生数个典型阶段生活和求学、科研方面的奋斗经历,点面结合、叙评结合、详略有致地展现了传主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历程,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我们不是向来就提倡“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然而从杨振宁这里,我们更感受到一种成功者的智慧、成功者的执著和成功者的辉煌;体会到一种“成功是成功之母”的全新的理念;体会到一种跟大师同行,借大师脚力,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创造出大师级辉煌业绩的智慧;体会到一种大胆抉择与勇于变通的统一;体会到中西科学文化合璧

的威力以及传主对于父母之邦的那份热忱。

让我们与大师同行,大师们严谨科学的治学方法和卓越的智慧将使我们在治学和做人上受益终生!

(资料来源:

网校资源中心)

 

一、语基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底蕴(yùn)     胆略(lüè)

负笈(jí)光明磊落(lěi)

B.纨袴(wán)造诣(yì)

散射(sǎn)艰难竭蹶(juě)

C.契机(qì)不啻(chì)

精髓(suǐ)一语中的(dí)

D.隽永(juàn)跻身(jī)

迸射(bèn)真知灼见(zhuó)

解析:

B项,“蹶”应读“jué”;C项,“的”应读“dì”;D项,“迸”应读“bènɡ”。

答案:

A

 

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几年,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区实行“一票制”,将景区内多个景点捆绑搭售。

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置疑和不满,许多游客认为这是变相涨价。

一个知名景区要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赢得游客的口碑,如果过分依赖“门票经济”,做“一锤子买卖”,对游客的意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一旦引起游客的反感乃至抵触,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A.置疑B.一锤子买卖

C.充耳不闻D.乃至

解析:

A项,置疑:

怀疑(用于否定)。

此处应用“质疑”。

B项,一锤子买卖:

不考虑以后怎样,只做一次的交易(多用于比喻)。

C项,充耳不闻: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D项,乃至:

甚至。

在句中表递进。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五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预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

壮的入围者”。

B.广州恒大足球队首次参加“世俱杯”比赛,与非洲、欧洲和南美洲的冠军同场竞技,在收获自信的同时也看到了与世界的差距。

C.班主任这项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举足轻重,它要求承担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胜任。

D.到目前为止,中国珠算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解析:

A项,成分赘余,“可以”与“堪称”语义重复,应删去“可以”。

C项,结构混乱,“它要求……”与“……才能够胜任”句式杂糅,应删去其中一个。

D项,搭配不当,主语“项目”与宾语“国家”不能搭配,应在“中国”后加上“有”。

答案:

B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笔到电脑,汉字的书写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化,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大家现在可以预见的是,不太遥远的未来,起来越多的中国人会表现出一些普遍的共性——________。

________,所以,重点在于,________,让我们的文化生态稳定而绵长地延续下去。

①汉字的书写能力是否真的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候

②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裂缝之中,找到维系文化的纽带

③输入法的时代中,汉字的书写究竟何去何从

④认识汉字,受过汉字书写的训练,但却更多地依赖间接书写

⑤我们又该如何解决汉字书写问题

⑥不管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书写的变化会起来越快

A.②①③⑥④⑤B.②③①④⑥⑤

C.③①⑤④⑥②D.③⑤①⑥④②

解析:

前面三处横线是关于汉字书写问题的设问,按照“何

去何从—是否需要拯救—如何拯救”的逻辑顺序连续发问,对应句子的排列为③①⑤;④句体现的是输入法时代中越来越多的巾国人的“共性”,应填入破折号后的横线处;⑥句摆出书写变化的现实,是后面表述内容的原因,应填入倒数第二处横线②句中的“维系文化的纽带”对应后句的“文化生态……延续”,应填入最后’处横线。

答案:

C

 

二、探索阅读

(一)课内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家学渊源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

幸运的是,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

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在杨振宁10个月大的时候,他考取省官费负笈美国,历时五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于1928年归国。

归国后,先后执教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校。

杨武之先生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感情的人。

他的一生,就是不畏艰苦、努力读书、正直做人的一生。

他9岁丧母,12岁丧父,寄于亲戚篱下,阅尽人间冷暖,从而发奋读书,坚决不与纨袴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

他常以此告诫和教育他的孩子。

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中国

历史,讲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本人颇具中国古典文学造诣,也常让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令他们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中国大地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学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会亲任家庭教师,从一切可能之处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

家里的客厅时常挂着一块黑板,那是父亲和孩子们讨论难题、传授知识的工具。

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他主张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他还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

毫无疑问,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将首先对自己的儿女实施。

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温饱,她日夜操劳,凡事亲力亲为,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

她也颇有见识,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

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杨振宁从小就成为聪颖好学、品行端正、奋发向上、兴趣

广泛的孩子。

尽管由于父亲工作的变换、战乱的影响,杨振宁的中小学转换了好几所学校,但他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小时候的杨振宁就有远大志向。

有一次,父亲给他讲历史、数学、诺贝尔奖,他认真地对爸爸说:

“我长大了也要争取得诺贝尔奖。

”父亲慈祥地笑了,“好好学吧!

”父亲欣喜地看到孩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智慧超群,见识过人,热情而有毅力,他从心底里盼望儿子能成为一块好料,一个有出息的人!

中学时代,杨振宁的数学学得非常好。

父亲是研究数论和群论的数学家,他便从父亲那里接触了群论初阶。

他常常被父亲书架上一本群论书中美丽的插图所迷住,引发了许多遐想。

这一切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不能说没有一种潜在的启蒙作用。

1937年,抗战爆发。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合并办学,称为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南迁,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父亲也随校南迁。

杨振宁跟随父母辗转跋涉,先回合肥三个月,然后又取道汉口、广州、香港、越南的海防和河内、云南的河口,最后到达昆明。

在父亲的鼓励下,只读过高中二年级课程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力参加了大学统一招生考试。

在全国两万名考生中,他以榜上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

5.为什么说从出身来看杨振宁是幸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而杨振宁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

 

6.杨振宁的父母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们对杨振宁的成长和发展各有哪些影

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杨振宁的父亲杨

克纯先生是一位留美数学博士、大学教授。

他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感情的人。

影响:

①经常告诫和教育孩子发奋读书,不与纨袴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②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中国历史知识及重要历史人物,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祖国;③凭着自身的古典文学造诣,引导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④在国家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亲任家庭教师,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⑤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并运用这些思想教育自己的儿女;⑥研究数论群论,尤其是群论研究,引起杨振宁的兴趣和遐想,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具有潜在的启蒙作用。

(2)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位坚强、贤惠、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妇女,并且也颇有见识。

影响:

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

 

7.良好的家庭学养对幼年的杨振宁产生了哪些有益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和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杨振宁从小就成为聪颖好学、品行端正、奋发向上、兴趣广泛的孩子。

尽管时局混乱、环境复杂,但他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少时的杨振宁就有着争获诺贝尔奖的远大志向,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智慧超群、见识过人、热情而有毅力。

 

8.从选文可以看出,杨

振宁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除了深厚的家学渊源外,还有什么有利的外部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加了大学统一招生考试,并以优异

成绩考取了西南联大。

这一高手云集、名教授荟萃的全国高等学府和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无疑为杨振宁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

(二)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钱伟长:

矮个子的“科学巨人”

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力学家、

应用数学家、教育家,2010年7月30日辞世,享年98岁。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

他幼时家境清寒,身体很瘦弱。

18岁那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在就读的第二学年,竟一鸣惊人地入选清华越野代表队,两年后更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对抗赛跨栏季军。

曾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跨栏、越野跑样样拿手,还是清华足球队的球星呢。

历史考满分却要学物理

钱伟长191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

祖父和父叔辈都是乡村教师。

父亲英年早逝,钱伟长受四叔钱穆的影响最大,钱穆仅上过中等师范学校,靠艰苦奋斗自学成材,毕生著述甚丰。

四叔不仅资助钱伟长完成中等教育,而且经常让其陪读,少年钱伟长跟着四叔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

1931年中学毕业后,钱伟长在一个月内,在上海连考了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五个大学的考试。

此时,四叔已到北京大学任教。

他从北平来信,建议侄儿到清华读书。

清华大学根据他的考试成绩——历史与国文成绩最好,历史竟得满分,准备把他分到中文系或历史系去。

然而,当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欺辱的弱势,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他走上弃文学理的道路,他决定读物理系。

由于钱伟长物理分数太低,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允。

而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到处打听这位历史满分的学生为何不来报到。

陈寅恪处由钱穆去商量,吴有训处由顾颉刚出面通融。

吴有训教授被这个学生的诚挚热情打动了,他对钱伟长说:

“那好吧,你先在物理系学习一年,如果到了期末考试,你的物理和高等数学的成绩达不到70分的话,再改学文史不晚。

钱伟长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

他凭着刻苦精神,攻克了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

一个学年下来,他各门功课的成绩均在70分以上。

等到他从清华毕业时,吴有训教授已经非常器重这个有志气的青年人了,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归心似箭为报国

1940年夏,钱伟长从上海启航,开始了公费留学生活。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钱伟长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很快,他们合作共同攻克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这时,钱伟长仅28岁。

由于钱伟长的出色成果,多伦多大学于1942年授予他博士学位。

就在这一年,他离开多伦多,来到了冯·卡门的门下,在喷射推进研究所任研究员。

他研究的主要课题是火箭的起飞、飞行中火箭的翻滚、火箭弹道的控制等。

抗战胜利后,钱伟长以探亲为由回国。

回国后,钱伟长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授。

可是薪水很低,生活的困难令他失望。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已只好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和燕京大学工学院兼课,奔波于北京的三所大学讲课,但仍不得温饱,他不得不向单身同事、老同学借贷度日。

1948年友人捎信给钱伟长,告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进展较快,亟愿他回该所复职,携全家去定居并给予优厚待遇。

于是,他到美国领事馆申办签证,但在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

”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最后以拒绝赴美了事。

噩梦醒来是早晨

解放后,钱伟长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进入了他学术上的第二个丰收期,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三钱”。

正当钱伟长雄心勃勃地攀登新高峰的时候,一场历时20余年的苦难落到了他的头上。

他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极不合理的待遇。

“文革”期间,虽然缺乏起码的工作条件,但钱伟长以非凡的毅力,推导了12000多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

其中不少很有实用价值,也是前人所未知的。

……

1983年,70高龄的钱伟长以年轻人般的活力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我没有休闲生活,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不胡思乱思,所以我身体健康。

工作就是我强身健体的秘诀,脑筋用得越多身体越好。

我睡眠时间不长,但睡眠效率很高。

工作其实就是最好的休息。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0年7月30日,有删改)

9.请简要赏析这篇通讯的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矮个子”指他的身高很矮(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科学巨人”指他在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两项对比形成巨大反差,生动而有意蕴。

确切、精炼地概括了人物特征。

 

10.请分段简述钱伟长的人生历程(不必涉及具体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钱伟长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②少年时代进入清华物理系学习。

③大学毕业后去欧美留学,在国外跟随名师学习。

④抗战胜利后回国工作,生活艰辛却拒不赴美。

⑤解放后,积极工作,成绩斐然。

⑥“文革”期间坚持工作,取得成就。

⑦改革开放后,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11.钱伟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

简要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①在祖国被列强欺辱之时选择弃文从理。

②在生活艰辛时拒绝赴美工作。

③在被错划“右派”时潜心钻研,取得成就。

(2)他是一个意志顽强的人。

①尽管身材矮小,但却通过努力成为运动健将。

②入清华物理系时,分数太低,但却凭着惊人的毅力完成学业,受到老师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