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6022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

《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docx

承台桩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

 

承台、桩顶系梁首件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Ø参照《嵩昆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内容;

Ø参照《嵩昆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容;

Ø嵩昆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Ø《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Ø《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Ø《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要求;

Ø嵩昆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质保体系》;

Ø嵩昆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项目管理办法》;

Ø《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

Ø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公路工程工法汇编》(2012);

Ø依据招标文件、合同文件要求的内容;

Ø依据以往施工的相关案例等;

Ø施工现场勘察。

1.2编制原则

Ø根据合同工期,配备所需设备及人员,满足施工需求。

Ø根据工程特点部署施工组织机构和优先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

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确保质量的情况下保证进度。

Ø确保安全资金的投入,保证施工安全。

1.3首件目的

首件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考虑到位置因素,以清水沟2#大桥左幅3#承台、桩系梁为首件。

主要原因如下:

清水沟2#大桥左幅3#承台、桩系梁,现场地质较好,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无高压线影响,适合作为本标段首件工程施工;

以首件为编制对象,对所有的承台、桩系梁进行了实施全盘规划,是指导全局、指导施工工地的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综合性技术文件,为组织施工力量和技术,保证物资资源的供应提供依据。

(1)确定钢模板组合配置拼装是否符合施工质量要求。

(2)钢筋制作、安装、焊接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3)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与理论配合比的差异,以确定最终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配合比。

(4)确定保护层厚度的最佳控制方法和使用何种保护层垫块最为合适。

(5)确定使用何种脱模剂,既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又无大的色差反映。

(6)确定混凝土的养护方式,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反应的养护如何实施。

(7)确定预埋件位置是否合理准确。

(8)通过首件施工判断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操作人员、机长、钢筋工、电焊工、模板工、混凝土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处理问题应变的能力,操作程序是否恰当。

所选设备、机具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1.4工艺总结

通过典型承台、桩系梁的施工,确定全部桥梁承台、桩系梁采用何种合理的施工工艺,以求达到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内部质量和完美外观质量,为后期承台、墩柱混凝土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对不合理的地方予以及时改进。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结构形式

工程结构表

左幅3#承台、桩系梁

承台尺寸

系梁尺寸

长*宽*高(m)

长*宽*高(m)

2.4*2.4*1.5

6.6*1.4*1.5

2.2施工平面布置

2.2.1施工便道

沿桥梁左侧征地线外6米宽范围进行临时占地,修筑左侧现场施工道路,在现场施工道路每隔300米处设置一个加宽段,长20米,宽3米,以免在施工交叉作业时形成通车障碍,加大通行能力。

2.2.2拌合站

嵩昆7标拌和站位于主线K47+300右侧约300米处(隧道出口右侧),占地面积为15亩。

施工便道已全线贯通,方便拌和站为清水沟2#大桥左幅3#承台、桩系梁供应混凝土。

2.2.3钢筋加工厂

钢筋加工场位于主线K47+300右侧300米处,与拌和站相邻,为全线钢筋集中加工场,占地面积约10亩。

钢筋加工场有原有道路通往320国道,距离320国道约5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本标段全线施工便道也已经全线贯通,便于材料进出。

2.3地质情况

左幅3#承台、桩系梁主要地层有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黏土,裂隙网状发育,下伏为下二叠系栖霞、茅口组中中-厚层状灰岩,地表以石芽形态出露,岩体较完整,中风化,碎块状~大块状,局部强风化。

地下无溶洞。

2.4气候水文

本项目地处昆明盆地腹心,四周山脉环绕,四季分明,为昆明少雨中心区,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形成夏秋多雨,冬春干旱的气候特点。

雨季集中在6~10月,为地下水补给的旺盛期,11月~次年5月为旱季,降雨量较少,其中3~5月往往有春旱发生。

主要风向为西南,冬季为干燥的大陆季风,以西南风为主,夏季多受东南向海洋季风影响,但风力极弱。

最大积雪36cm。

平均气温14℃左右,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为9.8℃,极端最低气-7.8℃,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1.5℃,年平均日照时数2131h。

2.5施工条件

2.5.1施工现场拌合站和钢筋加工厂,混凝土、钢筋材料运输方便。

2.5.2施工场地植被覆盖茂密,必须减少基坑范围开挖,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2.6施工要求

2.6.1根据此处地质报告情况考虑基坑放坡坡度。

2.6.2模板进场要进行试拼并检查是否严密、接缝平齐,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使用。

2.6.3钢筋加工必须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制作,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运送至现场,并且支垫高度保证30cm以上。

2.6.4人、机、料进场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2.6.5施工场地平整:

做好“三通一平”,保证施工场地应平整、密实,避免在运料过程中车辆产生沉陷。

施工便道排水通畅不积水,路线畅通。

2.7技术保证条件

2.7.1基础资料准备

(1)开工前仔细研究施工图纸,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员对图纸进行会审。

(2)收集首件施工现场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等的调查资料,施工中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编制施工组织和首件施工方案,准备有关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对制定的施工工艺和方案通过技术交底和相应措施落实到位。

并在施工中对施工方案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善。

(4)做好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制定切实可行的奖罚措施,提高全体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质量的重视,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三、施工计划

3.1机械设备配置

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机械设备型号

单位

数量

用途

1

挖掘机

KATO260

1

施工现场

2

发电机

30KW

1

3

吊车

25吨

2

4

水泵

3P

1

6

数控弯曲机

G2W50

1

钢筋加工场

7

数控弯箍机

12D-1

1

8

龙门吊

10吨

1

9

拌和机

HZS90

2

拌合站

10

混凝土运输车

8方、10方

10

11

装载机

ZL50

2

3.2人员配置

技术负责人:

杜卫乾;现场负责人:

翟玉海;

结构工程师:

于子静;质检工程师:

李文京

测量工程师:

于志存;试验工程师:

杜可耕

安全工程师:

王东旭;机械工程师:

李广营

专职安全员:

1人;现场技术员:

2人;

施工人员:

15人。

项目测量队由于志存带领,组员有:

于建波、张兰君、祖小鹏、李航

项目试验室由杜可耕带领,组员有:

田少发、吕新燕、谢安武、张现桥、李兵、王海英等。

积极配合施工现场,对本项目的测量和试验工作负责。

3.3施工进度计划

左幅3#承台、桩系梁施工计划工期:

2015年3月26日~2015年3月30日。

四、施工工艺

4.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施工工艺要点

4.2.1基坑放样

根据左幅3#承台、桩顶系梁平面尺寸及开挖深度、预留工作面宽度、集水沟宽度等确定基坑开挖的尺寸。

开挖前,先放出承台、桩顶系梁四个角点桩位、基础轴线,并按照开挖深度、开挖边坡(1:

0.5)、支模空间(0.8m)计算开挖边线,然后进行基坑开挖。

4.2.2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

采用明挖法施工,即用挖掘机一次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cm,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下至少10cm,不得用虚土回填基底。

开挖过程中随时测量基底标高及平面位置,避免超挖。

地质情况较差或靠便道侧易塌方段采用木桩或钢桩支护。

开挖时注意挖掘机不能碰撞桩头。

基坑开挖图

(2)基坑排水

为防止地下有渗水或遇到雨天时,分别在基坑四侧各开挖一条20~30cm深的排水沟,必要时采用人工配合水泵进行排水。

沿基坑四周人工开挖集水沟、汇水井。

开挖集水沟时,应注意沟底标高的控制,便于水顺利汇于汇水井中。

用水泵把汇水井中的水抽出坑外排出,排水管口应在基坑边缘5m以外,以防水再次渗回基坑,致使边坡坍塌。

根据汇水井的汇水多少,采取相应的抽水频率,直至承台、桩顶系梁施工完毕。

基坑排水图

4.2.3破除桩头

(1)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桩头破除工作,严禁采用以淘代破、软破和爆破破除桩头。

(2)破除桩头七步法

①基坑开挖——②高程测量——③无齿锯环切——④剥出钢筋——⑤切断桩头——⑥吊出桩头——⑦桩头清理

桩头破除七步法

(3)环切时不得伤及钢筋,钢筋折弯角度不得超过15°。

桩头破除后桩顶微凸。

(4)在破除桩头过程中,要保护好桩头钢筋和声测管。

(5)桩头破除后,桩顶应无松散的混凝土,测量桩位中心,并用红色油漆标记,以此控制承台、桩顶系梁轴线位置及墩柱中心位置。

(6)桩基检测合格后进行承台、桩顶系梁施工。

4.2.4铺设垫层

(1)基坑开挖后尽快进行垫层浇筑,以防基底暴露时间过长。

垫层采用C20砼,厚度不小于10cm。

砼采用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输,基坑采用溜槽施工,砼振捣密实、平整,垫层养护24小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垫层标高为承台、桩顶系梁底面设计标高。

垫层长、宽比设计承台、桩顶系梁长、宽相应大10cm左右。

垫层支护模板可采用木模支护。

4.2.5钢筋加工、安装

(1)钢筋加工

按照左幅3#承台、桩系梁图纸施工,且根据钢筋原材长度与图纸设计长度并结合规范要求,本着既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钢筋损耗的原则,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

(2)钢筋焊接

①采用电弧焊接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就预先折向一侧,保证两搭接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采用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要求焊缝饱满、密实、无蜂窝,并应敲掉焊渣。

②在同一部位内,同一钢筋不宜有两个接头,同一断面积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总数的50%,两接头断面间距不小于35d或50cm(视钢筋直径而定)。

(3)钢筋安装

钢筋加工完成后运至现场,现场存放必须用方木垫高,下雨天要覆盖。

应注意其方向和先后顺序,保证焊口位置满足规范要求,保证其相邻接头相互错开1米以上。

安装后,钢筋顺直。

同时应注意准确预埋墩柱钢筋。

钢筋加工安装及钢筋允许偏差和检验频率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受力筋间距(mm)

±20

尺量:

每构件检查两个断面

箍筋、螺旋筋间距(mm)

±10

尺量: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钢筋骨架尺寸(mm)

±10

尺量: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宽、高

±5

保护层厚度(mm)

基础

±10

尺量: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4.2.6模板安装

(1)模板及其支撑加固

①左幅3#承台、桩顶系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符合设计要求标准。

②为防止振动混凝土时漏浆,在模板接缝处用双面胶条塞严,确保不漏浆。

③模板在使用前必须将钢模打磨干净并涂刷新机油防锈,不得有锈斑、锈迹,保证在拆模后外观质量。

④拉杆孔的设置:

高度1.5m承台、桩顶系梁设置3层拉杆,第1层拉杆距离底面20cm,第1、2、3层拉杆距离为65cm,第3层拉杆距离顶面10cm,拉杆孔处不得漏浆。

(2)支立模板

安装侧模时固定在垫层的预埋钢筋头上,以保证模板在浇筑砼过程中不致变形和走动。

由于承台、桩顶系梁几何尺寸较大,模板上口采用花篮螺栓配合支撑钢管固定。

模板表面应平整,内侧线型顺直,内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模板高程

±15

水准仪测量

模板尺寸

±30

用尺量长、宽、高各2点

轴线位置

15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2点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差

2

尺量

模板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预埋件中心位置

3

尺量

4.2.7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左幅3#承台、桩顶系梁采用C30混凝土,统一在拌和站集中拌制,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混凝土到达现场后采用吊车及时进行浇筑。

(2)混凝土的浇注

①浇注混凝土前,首先班组带班人员自检,现场技术员自检并与质检工程师互检,合格后联系监理工程师对支撑、模板进行检查,并做好施工原始记录,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接触面先进行湿润,对补偿收缩混凝土下的垫层、桩头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前凿毛洒水湿润。

②左幅3#承台、桩顶系梁混凝土采用吊车吊料斗进行浇注。

分层连续推移方式进行,分层相隔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③平面分条,斜面分层,薄层浇注,循序退打,一次到顶。

每层严格按30cm控制。

④为保证振捣密实,每个浇注带配备3台φ50插入式振捣器,根据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分前、中、后各布置1台振动器。

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

第二道设置在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混凝土的密实。

第三道设置在坡角及底层钢筋处,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密实。

(见下图)

 

⑤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振捣棒在振捣时移动间距不得超过30cm,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振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平坦、泛浆),振捣完毕后应边振捣边徐徐提出振动棒,振捣棒在振捣时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⑥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⑦在浇注过程中或浇注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过多,须在不扰动已浇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注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优良。

⑧砼拌和物运至现场后,应及时进行浇筑,当因故不能及时浇筑引起坍落度损失达不到施工使用要求时,不允许向砼拌和物内加水,可采用与该砼拌和物配合比中的水灰比相同水泥浆拌合以提高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能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

⑨在混凝土浇注期间,现场技术员随时检查支撑、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4.2.8模板、支撑的拆除

(1)定型钢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确保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致受损。

(2)拆除模板、支撑时,不允许用猛烈地敲打和强扭等粗暴的方法进行,模板支撑卸落后,应将表面灰浆,污土清除干净,并应维修整理。

4.2.9混凝土养护

待砼初凝后覆盖土工布等保水材料,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用水采用干净水,在拆模后继续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一般砼养护时间为7天。

4.2.10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1)在桩基超声波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承台、桩顶系梁砼的浇筑。

(2)用于左幅3#承台、桩顶系梁浇筑的砼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已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拌制。

(3)为确保左幅3#承台、桩顶系梁与桩基接缝处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浇注之前且在接桩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时,安排人员进行人工凿除超浇筑部分混凝土,用水或高压气流冲洗干净。

在承台、桩顶系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砼裸露面及时进行修整抹平。

(4)为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和其混凝土外观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在支模过程中采用混凝土垫块,每平米不少于4个。

(5)在定型钢模前安排专人对其预留、预埋件进行检查保证不遗漏预留、预埋钢筋。

(6)在施工完毕后及时用素土(不得用杂填土、腐殖土)进行基坑回填,压实度应达到85%以上。

(7)墩柱钢筋笼在承台、桩顶系梁混凝土浇注前用钢管或方木以及手拉葫芦固定好,保证墩柱钢筋笼中心与墩柱中心一致。

(8)注意接地钢筋预埋,熟悉相关图纸。

4.3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4.3.1基本要求

(1)在承台、桩系梁施工作业中时,支架和模板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模板之间的接缝必须连接紧密,平顺,防止有爆模和空气进入后大面积蜂窝、麻面产生。

(2)承台、桩系梁施工作业中,应尽量避免由于承台体积过大,混凝土量打水化热过高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①承台厚度较大时,可分层浇筑,以增加散热面,延长浇筑时间和散热时间,使混凝土升温值得以减小。

②在混凝土浇筑体内,埋设冷却水循环管道,在输送冷却水时候,不宜和混凝土自身温度相差过大。

③适量在配合比中加入粉煤灰等外加剂,降低水化热

(3)外观要求:

线条顺直,平整,光洁度较好,无蜂窝、麻面。

(4)桩基顶部钢筋应按设计要求伸入承台,桩基主筋和墩柱主筋与承台钢筋有冲突时,可适当移动承台钢筋,以保证桩基,墩柱主筋位置准确。

4.3.2实测项目

承台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规范要求检查

2

尺寸(mm)

±30

尺量:

长、宽、高检查各2点

纵横方向

3

顶面高程(mm)

±20

水准仪:

检查5处

4

轴线偏位(mm)

倾斜度

15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2点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测方法和频率

1

受力钢筋间距(mm)

±20

尺量: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10

尺量: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3

钢筋骨架尺寸(mm)

±10

尺量: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宽、高、直径

±5

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尺量:

每骨架抽查30%

5

保护层厚度(mm)

±10

尺量

五、质量保证措施

5.1承台、地系梁施工质量目标

5.1.1钢筋工程质量目标,分项工程评分98分以上。

钢筋工程质量目标

项次

检查项目

质量目标合格率

权值

得分

1

受力钢筋间距

98%

3

Σ[合格率×100×权值]/权值=98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98%

2

3

钢筋骨架尺寸

98%

1

4

弯起钢筋位置

98%

2

5

保护层厚度

100%

3

5.2.2承台、地系梁工程质量目标,分项工程评分98分以上。

承台、地系梁工程质量目标

项次

检查项目

质量目标合格率

权值

得分

1

混凝土强度

100%

3

Σ[合格率×100×权值]/权值=98

2

平面尺寸

98%

2

3

基础底面高程

98%

2

4

基础顶面高程

98%

1

5

轴线偏位

100%

2

5.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牵头,形成内外贯通、纵横到位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项目质检负责人由公司法人代表直接委派,全面负责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直接对法人代表负责,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一票否决权。

5.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5.3.1钢筋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对新采购的钢筋原材料,必须按有关技术规范的频率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3.2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应立牌以资识别。

钢筋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应堆放在仓库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和遮盖。

5.3.3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杂物等清理干净。

5.3.4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盘圆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5.3.5确保模板的加工质量,模板的设计和成品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批准后方可使用。

5.3.6为保证砼的表观质量,立模前对钢模表面进行彻底清理,并对接后进行处理,以保证接缝平齐、严密不漏浆,脱模剂应涂抹均匀。

5.3.7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分层厚度,加强振捣工作,施工时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并进行工艺指导。

混凝土浇筑用有经验的老师傅振捣,保证无蜂窝、麻面等。

5.3.8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5.3.9严格工艺流程,认真执行施工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及有关操作规程。

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在项目开工前依据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设计要求编织工程施工管理细则(包括施工方案、质量控制部位及应达到的标准),在每项作业、每道工序施工前发到各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作为施工中学习和对照的依据,做到人人遵守、互相监督。

5.3.10在施工过程中严把“三关”。

①严把图纸关:

对图纸进行认真复核,彻底了解设计意图,严格按图纸和验收标准要求组织实施,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②严把测量关:

严格按测量程序及规范执行。

对各测点采取坐标与相对几何尺寸双向控制,建立高程控制网,坚持测量复核,采用全站仪等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确保位置准确;

③严把试验关:

项目试验室完善试验检测程序,明确了职责,按试验检测频率检测,精心选用配合比,确保试验数据真实可靠。

凡经试验检测不合格项目,一定要及时处理,保证每道工序的成品合格。

5.3.11认真执行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检验,保证原材料质量。

对无合格证及试验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不予使用,并立即隔离、清除出场。

5.3.12精心编制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一经批准则严格遵照执行。

5.3.13结合工程实际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开展技术攻关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对新工艺、重点、难点或关键工序,进行典型施工。

5.3.14做好拌和场材料堆放场地和进场便道的硬化处理,使原材料不受污染,确保施工质量。

5.3.15工地试验室派专人从事施工现场的试验检验工作,保证试验的及时准确,便于加强现场的质量管理。

5.3.16加强现场的计量管理,对计量器具及检验仪器坚持按规定进行校验,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及过期未经校验的器具不得用于施工计量。

5.4承台、桩系梁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5.4.1支架模板

5.4.1.1模板刚度及稳定性不足

(1)表现及典型特征:

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2)主要产生原因:

①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

②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

(3)防治及应对措施:

①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

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②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

③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

5.4.1.2模板翘曲、变形

(1)表现及典型特征:

模板翘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