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5698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

《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docx

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

  

  

(1)[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标准表述】  [内涵]循环经济是对以“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大量废弃”为特征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式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建立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基础上,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意义]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存在的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认知还不够深入。

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对于环境保护的观念多数居民已经接受,但对于循环经济,无论在社会层面,或是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认知还很欠缺,不少人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很模糊,对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更是不置可否。

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媒体,往往把回收利用再生资源与假冒伪劣、污染环境划等号。

  2、整治环境污染力度亟待加强。

从总体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经营与生产规模较小,废旧物资加工处理工艺落后,一些与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相伴的环境污染未能妥善处理,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差距较远,因而,由于环境污染问题与周边群众产生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3、循环经济发展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就能推动和实施。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特别是对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很明显的事业来说,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呵护。

当前,还没能够很好地做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为准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和园区建设都还没有牢固地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其中,还不能够整合全社会力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政策机制的导向作用还没有完全形成。

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需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目前,在严格实施“谁环保、谁付费”的政策,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关闭污染严重企业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还不很到位;对于扶持资源利用率高、消耗生产低的企业上还没有明确的奖励措施,等等。

这些都不利于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此外,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消耗结构不合理,消耗量和废物产出量偏高,能源的资源种类相对匮乏,资源拥有量严重不足,还有很多废气、废水、废渣等还没有真正开发利用,等等,也都阻碍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步伐。

  [措施]现阶段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  一是要加快立法,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环境执法,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企业、产品采用环境友好技术,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的企业在经济政策上给予优惠和鼓励,建立环境标志、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是建立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

  四是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加强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创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试点和示范单位能够通过持续改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五是加强宣传,广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2)[我们常说的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目录

  基本特征

  起源及发展

  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

  中国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立法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循环经济的立法原则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专家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

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新的经济观。

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

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

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新的生产观。

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

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是新的消费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编辑本段]起源及发展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第一,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第三,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着重与生产量的经济;第四,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

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编辑本段]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

  主要观点1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主要观点2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它们排列是有科学顺序的。

现在学术界提出了“4R”、“5R”、“6R”原则,如除“3R”外加上“再组织”、“再思考”、“再制造”、“再修复”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原则是针对某些不同层次或领域,如管理层面、意识层面或某些行业领域提出的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具有合理性,但不能取代“3R”原则的基本性和普遍性。

  主要观点3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循环经济是一系统工程。

应注意到,实施循环经济是有成本的经济。

实施循环经济需要技术、投资、还有运行成本,是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

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主要观点4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

因而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

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

  主要观点5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

即小循环(企业层面)、中循环(区域层面)、大循环(社会层面)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编辑本段]中国的循环经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

全国上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与实践,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正确理解中央精神,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循环经济”这一术语在中国出现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

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

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循环经济发端于生态经济。

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在1966年发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开创性地提出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增长型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稳定型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就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

围绕这个矛盾来推动现代文明的进程,就必然要走更加理性的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生态经济就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

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的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要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废弃物再生利用只是减少废物最终处理量。

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它们排列是有科学顺序的。

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属于过程,旨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旨在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处理废物的优先顺序是:

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

即首先要在生产源头——输入端就充分考虑节省资源、提高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和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弃物、旧货等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只有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

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要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也就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从理论上讲,“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1)产品的绿色设计中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

绿色设计包含了各种设计工作领域,凡是建立在对地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高度关怀的认识基础上,一切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类乃至生物生存环境健康发展的设计,都属于绿色设计的范畴。

绿色设计具体包含了产品从创意、构思、原材料与工艺的无污染、无毒害选择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回收处理、再生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设计,也就是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

要求设计师在考虑产品基本功能属性的同时,还要预先考虑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物质资源在其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

即在资源开发阶段考虑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多级重复利用;在产品和生产工艺设计阶段考虑面向产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设计思想;在生产工艺体系设计中考虑资源的多级利用、生产工艺的集成化标准化设计思想;生产过程、产品运输及销售阶段考虑过程集成化和废物的再利用;在流通和消费阶段考虑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和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在生命周期末端阶段考虑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废物的再回收、再循环。

  (3)生态环境资源的再开发利用和循环利用。

即环境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产和再利用,空间、环境资源的再修复,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对于再利用和再循环之间的界限,要认识到废弃物的再利用具有以下局限性:

其一是再利用本质上仍然是事后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废弃物再利用虽然可以减少废弃物最终的处理量,但不一定能够减少经济过程中的物质流动速度以及物质使用规模。

其二是以目前方式进行的再利用本身还不能保证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活动。

因为运用再利用技术处理废弃物需要耗费矿物能源、水、电及其他许多物质,并将许多新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

其三是如果再利用资源的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会很高,再利用就没有经济价值。

  循环经济“3R”原则的排序,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思想进步的三个历程第一阶段,认识到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危害,人们的思想从排放废弃物提高到要求通过末端治理净化废弃物;第二阶段,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实质是资源浪费,因此,要求进一步从净化废弃物升华到通过再利用和再循环利用废弃物;第三阶段,认识到利用废弃物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实现从利用废弃物到减少废弃物的质的飞跃。

与此相应,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同的思想认识导致形成三种不同的资源使用方式,一是线性经济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传统方式;二是仅仅让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起作用的资源恢复方式;三是包括整个“3R”原则且强调避免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方式。

  现在学术界提出了“4R”、“5R”、“6R”原则,如除“3R”外加上“再组织”、“再思考”、“再制造”、“再修复”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原则是针对某些不同层次或领域,如管理层面、意识层面或某些行业领域提出的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具有合理性,但不能取代“3R”原则的基本性和普遍性。

  ●循环经济是一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但要着眼于经济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应注意到,实施循环经济是有成本的经济。

实施循环经济需要技术、投资、还有运行成本,是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

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实施循环经济是以“3R”为基本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能量、时间、空间、资金等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在实施、推进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对“循环经济”而言,发展经济仍是主导性的,经济的合理性是物质、能量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边界条件,没有经济效益的循环是难以为继的。

循环经济首先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以及排放、废弃物循环流动基础上,是有时空概念的经济,是有成本概念的经济。

经济效益的大小又是循环经济的目标函数,而物质、能量等的有效、合理循环是手段、途径。

因而推进循环经济必须充分重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不可偏废。

  ●根据国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它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经验

  循环经济始于人类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结果。

  由于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和传统不同,制度、体制、机制不同,所以各国在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方面有较大差异。

如发达国家是在逐步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再循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

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

因而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

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

我们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