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5487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docx

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十三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

单元过关检测(十三)[学生用书P411(单独成册)]

(建议用时:

6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如皋调研)在希腊神话中,虽然神创造万物,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繁衍出无比优秀的英雄人物。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A.民主思想        B.理性主义思想

C.无神论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解析:

选D。

材料“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说明古希腊的神话中突出人的地位与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

2.(2020·扬州二模)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

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

在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民主制度趋于完善B.人文精神受到重视

C.公民群体日益壮大D.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解析:

选B。

据材料可知当时雅典保障奴隶的权益,已经有意识地将奴隶同其他财物区别对待,透露出古雅典人已初步具有将奴隶视为“人”的进步意识,反映当时雅典重视人的价值,故选B项。

3.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

智者的教育活动 (  )

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解析:

选A。

材料“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与雅典民主政治相适应,注重演讲,阐述政治主张,故A项正确。

4.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这反映了雅典人(  )

A.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B.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解析:

选A。

根据题目中“人是万物的尺度”得出理性,根据题目中“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得出原始蒙昧,故A项正确。

5.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

A.推崇绝对真理B.具有理性精神

C.否定神灵存在D.捍卫思想自由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具有理性精神,故选B项。

6.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

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

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B.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

解析:

选A。

材料体现了古希腊的建筑表现了人体之美,说明当时古希腊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底蕴,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关注人,不是女性政治地位,排除B项;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宗教在古希腊仍有重要地位,排除D项。

7.苏格拉底认为:

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这说明他(  )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认为:

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可知,苏格拉底的研究非常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C项正确。

8.15世纪欧洲思想家关注的焦点是将“思想、形象、感觉或事件”在演讲、书信、诗歌和散文中优雅、雄辩地表达出来。

这一现象有利于推动(  )

A.因信称义的初步形成B.工商业者阶层成长壮大

C.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D.教会权威的进一步提升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将‘思想、形象、感觉或事件’在演讲、书信、诗歌和散文中优雅、雄辩地表达出来”可知,以演讲、书信、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播个人的思想、形象、感觉等,这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故选C项。

9.(2020·淄博模拟)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

“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

两则故事都(  )

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B.提倡男女平等思想

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

解析:

选C。

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只有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故事,故A项错误;提倡男女平等思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这两则故事都强调的是反对压抑人性,故C项正确;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是近代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错误。

10.(2020·海门期末)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揭露和攻击教会的弊端,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

这表明人文主义者(  )

A.主张宗教改革以创立新教派

B.积极倡导基督教原始教义

C.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

D.试图改变物欲横流的社会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可知,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性和宗教原则的结合,故选C项。

11.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

两者(  )

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

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解析:

选B。

哥白尼的革命改变了传统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冲击了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康德宣传人的理性,进一步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也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

12.(2020·苏州模拟)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

这一现象说明(  )

A.新教在意大利取得主导地位

B.教士生活观念受到文艺复兴影响

C.罗马天主教会生活奢侈腐化

D.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

解析:

选B。

题干中提及15世纪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认同世俗生活,再结合文艺复兴的影响可知,文艺复兴让社会更多地关注人及世界,故选B项;新教即宗教改革后的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A项;题干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可知,题干基本上认同教士的行为与观念,排除C项;“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这句话本身错误,排除D项。

13.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

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

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

解析:

选C。

根据题干中耶稣会的主要职责(如“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可知,这些做法体现了其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

14.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解析:

选A。

由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剥夺了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特权,从而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A项正确。

15.有学者认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和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虽在哲学世界观上表现迥异,但在世俗生活中却也有着“共同的信仰”。

这里“共同的信仰”的主要含义是(  )

A.反抗权威B.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D.相信神灵

解析:

选A。

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二者均反抗权威,故选A项;启蒙思想家重视法制,与宗教改革者无关,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与宗教改革者无关,排除C项;宗教改革者相信神灵,与启蒙思想家无关,排除D项。

16.(2020·泰州期末)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地相处。

”伏尔泰的这一思想(  )

A.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专制统治

B.强调平等以维护社会稳定

C.体现了要求分权制衡的主张

D.要求摆脱权威统治的束缚

解析:

选D。

根据“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可知,伏尔泰希望通过增加宗教的数量来打破只有一种宗教时的权威状态,进而摆脱权威统治的束缚,故选D项。

17.(2019·南京调研)“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

A.天赋人权说B.分权制衡说

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说

解析:

选C。

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故C项正确。

18.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

下列主张或者作品无法体现“理性”精神的有(  )

A.《十日谈》B.社会契约和分权制衡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解析:

选A。

《十日谈》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主要体现人性、人文主义精神,与材料问题相符,故选A项;社会契约和分权制衡是启蒙思想,体现理性,与问题不符,排除B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阐述经典力学的著作,体现了理性精神,与问题不符,排除C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体现不受约束和权威限制的理性,与问题不符,排除D项。

19.下表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项目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

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

本)

17世纪

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

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上表可知,这一时期(  )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解析:

选B。

从表格可以看出,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有阅读能力的人的比例和法国妇女的识字率都有极大的提升,年均出版新书和普通人的藏书量大量增加,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结合史实可知,这说明文化教育的进步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

20.(2020·泰州三模)下表反映了(  )

国别

代表

主张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

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

古罗马

盖尤斯

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荷兰

格劳秀斯

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

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英国

霍布斯

国家起源于契约

德国

康德

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

A.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B.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

C.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

D.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解析:

选B。

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欧洲思想家的契约思想,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故选B项;材料中的契约思想并不都是经济领域的,排除A项;从材料中我们判断不出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的契约还有经济方面的,不单是政治领域的,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1.在人类追求自由的道路上,思想家曾对打破束缚与尊重秩序的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

——摘编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

材料二 康德主张,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

……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使“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萌发人文主义的有利条件。

结合古希腊思想家的主张,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的自由与自律”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解析:

回答第

(1)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概括;第二小问,在提炼材料一观点“主张人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回答第

(2)问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要从提问入手,结合两则材料,明确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其次要明确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证;再次要明确论证所需要的观点来自材料和书本,并尽可能多地寻找论据。

答案:

(1)有利条件: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

观点:

西方人文主义关注人的自然性(个体),强调个人的知识与理性。

说明: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等主张,体现了对个体的关注,强调对理性的探索。

(2)

观点

论据

不能自律的自由会危害社会发展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社会道德,导致道德沦丧。

②文艺复兴过于强调人的中心地位,导致私欲泛滥,世风日下

自由的同时应该自律

①苏格拉底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要求重建社会道德。

②康德主张由法律和新的社会制度来保障自由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

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

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

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

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

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

材料二 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

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

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

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

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

解析:

(1)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背景。

(2)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相似之处;第二小问,从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及文明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角度谈启示。

答案:

(1)唐宋文化复兴背景:

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明;科举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西方文艺复兴背景:

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

(2)相似之处:

传统文化的基础;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发展的要求。

启示:

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文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支持;文明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

23.(2020·徐州模拟)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一场重大的思想和文化运动,它的核心特征是相信理性和知识的发展是社会合理化和人类幸福的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五花八门的思想凑成的大杂烩,但人们更应该从某一中心点去考察启蒙哲学内在的精神脉搏,去发现它真正的历史意义。

启蒙思想的基本倾向不在于反映和描绘生活,而在于相信人的思维具有塑造生活本身的力量和使命,从而推动了思想的世俗化进程以及科学的发展。

——卡西尔《启蒙哲学》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启蒙的主导理解形式并非完美无缺,它不仅对理智启蒙和规范启蒙的认识有片面性,而且相信两者是天然统一,并且是相互促进的。

实际上,启蒙的理智层面把自然科学视为一切知识的典范,认为科学不仅必然造福人类,而且为人类知识提供了普遍标准和唯一正确的方法,显然包含着一种片面的科学主义偏见。

在规范层面上,启蒙受资产阶级世界观影响,把从孤立的单个的个体作为理性和自由的唯一主体,把个人的抽象权利和私有财产权作为所有社会秩序的规范基础,显然也带有自由主义偏见。

——汪行福《理智启蒙和政治启蒙的区分与互补性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哲学内在的“精神脉搏”,分析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启蒙运动不足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反思启蒙运动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

解析:

(1)第一小问的精神脉搏,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神脉搏是指理性主义。

第二小问,结合理性主义的影响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对不足的认识,依据材料二可知,存在科学主义偏见;带有自由主义偏见;思想家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工业革命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理想社会与现实存在差距。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思想发展要与时俱进等角度作答。

答案:

(1)“精神脉搏”:

理性。

影响: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推动自然科学发展;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代议制理论基础。

(2)认识:

存在科学主义偏见;带有自由主义偏见;思想家们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

工业革命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理想社会与现实存在差距。

(3)认识:

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思想发展要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