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4645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docx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项目名称: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目录

前言1

1项目背景2

1.1规划背景2

1.2建设意义3

2项目概况7

2.1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内涵7

2.2自然环境现状7

2.3社会经济环境8

2.4资源现状9

3规划期限与范围11

3.1规划期限11

3.2规划范围11

4规划依据12

4.1法律法规12

4.2政策文件12

4.3规程标准12

4.4相关规划12

5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13

5.1指导思想13

5.2规划目标13

5.3规划原则13

6总体布局结构15

6.1总体规划布局15

6.2森林公园分区规划17

6.3森林游憩绿道网控制性规划31

7基础设施规划34

7.1服务设施规划34

7.2无障碍设施规划34

7.3交通设施规划34

7.4标识系统规划35

7.5环境保护规划35

8绿化提升改造37

9分期建设规划38

9.1提升整合15个现有景区38

9.2推进12个规划公园建设38

9.3新增5个主题森林公园38

9.4森林游憩绿道的建设38

10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40

10.1投资估算40

10.2资金筹措40

10.3效益分析41

11建设保障措施44

11.1组织保障44

11.2财政资金保障44

11.3政策法规保障45

附图

01区位分析图

02山水格局分析图

03规划范围图

04建设范围图

05规划布局结构图

06“一环”规划图

07“二带”规划图

08“四区”规划图

09“四区”特征图

10“八脉”规划图

11三十二园布局图

12绿道网规划图

13绿道网服务设施规划图

14森林公园分期建设图

15森林公园投资分类图

16绿道分期建设图

17绿道类型断面设计图一

18绿道类型断面设计图二

19游径类型设计图

20游径铺装类型示意图

21滨河森林生态区标识设计图

22山水景观游览区标识设计图

23森林文化展示区标识设计图

24绿化博览观光区标识设计图

25景观活动示意图

前言

备受关注的“中原经济区”日前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和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值此良好的际遇,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5年内,郑州要以‘建设郑州都市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为总体战略,着力改善民生,着力优化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环境保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提效。

“建设郑州都市区,目标是要建设千万级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

”郑州都市区是以交通为纽带,以产业为桥梁,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路径,将郑州周边的县(市)、乡(镇)统一纳入中心城区,按照新的城市功能区的标准,着眼于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区域。

郑州在“十一五”期间已实现森林生态城造林100万亩的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提升目标,建设低碳、生态、宜居城市,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巨型城市”的规模和城市居民的需求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外部大量的森林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亟待保护、整合、挖掘和开发,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能够整合城市外围大量的绿色资源,使绿地先城市建设而建设,在城市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将今日的森林公园变成明天的城市公园,森林游憩绿道转化为城市绿道,保证了未来城市空间中有足够的绿地面积,很大程度上避免城市病的产生,从更大尺度上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健康宜居目标的实现。

1项目背景

1.1规划背景

1.1.1中原经济区发展需求

“中原经济区”日前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

发展规划中对郑州的城市发展做出了定位,提出要完善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半小时经济圈”城市为紧密层,以“一小时交通圈”城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强化郑州先进制造、科技教育、商贸物流和金融服务功能,重点建设郑汴新区,推进郑汴一体化,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构建总体空间发展格局和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规划提出依托黄河标准化堤防和黄河滩区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绿化,推进平原地区和沙化地区的土地治理,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

值此良好的际遇,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5年内,郑州要以‘建设郑州都市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为总体战略,着力改善民生,着力优化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环境保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提效。

1.1.2郑州都市区发展需求

大郑州都市区的范围包括郑州市区、周边县市区、乡镇等,总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

建设郑州都市区,就是以便捷交通为纽带,以产业为桥梁,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路径,将郑州周边的县(市)、乡(镇)统一纳入中心城区,按照新的城市功能区的标准,着眼于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

同时,左右逢源,上下衔接,呼应周边城市发展,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建设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现代化大都市。

到2015年,全市人口规模达到9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郑州都市区总体定位是:

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为了郑州都市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中,其中一个战略重点就是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都市区基础设施。

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交通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走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努力做到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在都市区范围均衡分布,加快形成都市连绵区,打造都市区建设的战略高地。

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能够给都市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1.3巩固森林生态城建设成果需求

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为“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一屏,指黄河绿色生态屏障;二轴,指纵贯和横跨郑州的107国道成南北、东西向分布的两条组织森林生态景观的主轴线;三圈,指依托郑州三条环城公路、结合公园与植物园,由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及各类景观林、防护林等组成,作为大尺度的森林生态景观带,构造环匝郑州森林生态城的三层森林生态保护圈;四带,指以贾鲁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连霍高速、京珠高速四条主要河渠、道路构建的大尺度、辐射状生态防护林带为依托,沿路、河、渠、堤、农田、村镇住宅等建设四条不同尺度的防护林带;五组团,指西北、东北、西南、南部、东南五大森林组团。

郑州森林生态城森林总量的发展目标为:

到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19058公顷,森林总面积72408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达到当前全市水平;到2010年,新增森林面积28963公顷;森林总面积101371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达到35%以上,达到全国城市较高水平;到2013年,新增森林面积14482公顷;森林面积115853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力争达到当时国际平均水平。

完善森林生态网络。

重点加强主要水系防护林和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恢复邙山、贾鲁河上游的丘陵岗地及东南沙丘等生态敏感区的森林植被,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森林生态网络。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加快名特优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林特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产业素质;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弘扬中原生态文化。

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生态文化;结合郑州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加大古树名木、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和林区人文资源保护力度,保护森林文化遗产。

总之,至规划期末,初步建成与郑州城市定位(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良好、具有中原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现代化多功能的国际商埠)相匹配的森林生态郑州。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能够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目标的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目前已经形成的100多万亩森林资源,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林一体化目标。

1.2建设意义

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是郑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1构建大都市生态安全格局

随着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大力推进,都市区城镇空间的快速连绵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密集交织,将会破坏区域自然生态中一些关键性的生态过渡带、斑块和廊道,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将会受到一定威胁。

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未雨绸缪,以森林公园为生态基础,以绿道为线,串联起破碎化的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有助于完善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能够保护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还能够吸收水面、树林和灌木丛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作用。

1.2.2打造人地和谐的宜居现代都市

目前郑州都市区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亟待改善,娱乐游憩、运动健身等设施和场所较为缺乏,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休闲需要。

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将城市外部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绿地与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在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提升森林公园周边乡村人居环境品质,将极大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活休闲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和谐共生,成为推动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1.2.3提升土地价值

随着郑州都市区经济发展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深挖城市周边土地潜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内需促增长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

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除了带来生态效益外,还能直接带动森林旅游、运动健身、宾馆餐饮等休闲产业和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农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进而带动森林公园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做到“让经济快上去,让生活慢下来”。

1.2.4保护文化资源

郑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森林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呈散点分布且缺乏系统整体的保护,保护与利用未能有效结合。

通过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串联起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使历史文化资源及周边的环境既能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有利于强化城市的文化特色,提高居民的地方归属感和自豪感。

1.2.5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郑州市已在森林生态城范围内营造了101.15万亩生态林,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单一渠道,使市财政背上了较为沉重的“包袱”,而且管理效果较差。

通过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实行谁建设、谁投入、谁管理、谁收益的办法,创新管理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发挥市场经济“造血”功能,激发百万亩生态林地的生机活力;同时构建林、苗、果、花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以森林旅游、特色林果、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为主,林农、林禽、林药等多种模式配套的林产业发展体系,拓宽林业富民渠道,促进都市区以林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1.3案例分析

1.3.1郊野森林公园

国外发达国家于上个世纪中叶已开始流行郊野森林公园的建设,如英国拥有350个以上的郊野公园,法国巴黎城市圈周边也有40余个,甚至有的国家还将这些郊野公园连接起来形成一定宽度的环城绿带,为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游憩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内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家战略经济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已将郊野森林公园的建设作为其“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付诸于实施:

深圳市在其绿地系统规划中确立了22个郊野公园的布局;北京市建成八达岭生态郊野公园等42个,并与新城的11个滨河森林公园相连,形成环绕京城的郊野公园环;广州市新建了天麓湖郊野森林公园;上海市已建成的世纪森林生态园、滨江森林公园、顾村公园等郊野森林公园。

如今这种在城市外围构建复合型的大面积的森林游憩空间,已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标志和城市重要游憩地建设的发展新趋势。

1.3.2美国东海岸绿道

美国东海岸绿道是一个已有25年规划、设计和建设历程的发展中的绿道系统,它跨越了约4828公里,蜿蜒贯通于加拿大与基韦斯特之间,连接了所有的东部沿海城市。

途经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德岛州、康乃狄克州、纽约、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州、马里兰、华盛顿特区、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格鲁吉亚和佛罗里达等16个州,25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总造价约3亿美元,全部建成后可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规划实施从三个层次上相互衔接和控制,分别是宏观的区域层次、组织实施的地方层次和具体场所层次。

经过对美国东海岸绿道这个案例的分析,在四个方面对我们本次森林公园体系的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运用绿道的连接功能在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依据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域特色建立多种类型的绿道,将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的三十二个森林公园串联成网,并通过绿道的建立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进入森林公园体系提供绿色通道;第二,多方筹措资金,完善经营项目。

在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借鉴美国东海岸绿道联合社会一些组织和社团的办法,在森林公园体系中通过自行车赛、马拉松比赛等活动提升森林公园体系的人脉气息,从而带来商业契机,或者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多方社会资金的投入;第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安全性设施的建立,在森林公园体系中为儿童、老人和残障人士提供优先通行权和无障碍通行设施,建立智能化的自行车租赁系统,由电脑系统统一管理,市民只需办理一张磁卡就可以在任一租赁点骑走或归还自行车,实现公共自行车的异地借还服务。

第四,建立网站交流平台,让游客不出家门即可搜索和选择到理想的旅游路线,同时也成为一个宣传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良好媒介窗口。

1.3.3珠三角区域绿道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的建设在我国属于首次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行的绿道建设项目,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珠三角各地积极推进区域绿道的建设工作,目前珠三角区域绿道已基本建成,部分示范段建设已成熟完善。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由六条区域绿道构成,跨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惠州、江门等市,主线总长1690公里,绿化缓冲区总面积4410平方公里,可直接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约占珠三角总人口的60%。

并结合珠三角城乡空间布局、地域景观特色、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的特点,形成了“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总体布局,两环即珠三角外部生态屏障环和内部湾区生态环;两带即东江和西江生态廊道;三核即三个森林生态核;他们共同组成的网状绿道系统串联了多元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开敞空间,打造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珠三角“区域绿网”,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生活游憩空间。

并根据绿道所处区域和资源类型、目标功能的不同,将珠三角区域绿道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中最值得本次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总体规划借鉴的有三点:

第一,总体规划,分级实施的建设模式。

珠三角绿道的建设模式,是由广东省总体规划,各市区、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遵循总体规划纲要和绿道建设《指引》进行详细规划和实施建设;第二,选取绿道线路的程序。

先有省级部门和规划部门通过对总体地形、地貌、生态安全格局以及绿道建设要求的综合考虑,初步划定线路,再经过征求各市区的意见,对绿道线路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6条绿道主干线。

第三,整合现有资源及利用生态环保材料体现地域特色,展现绿色科技。

在整个珠三角区域绿道的开发建设中,通过将废旧集装箱改造设计成各具特色的休息驿站,利用最直接的视觉渠道向人们阐释绿道的深远意义,塑造人性化空间,改造现有环境,维护和开发绿色环境,增加自行车、步行绿色交通导向,提醒和鼓励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自觉地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共建可持续性的和谐社会。

2项目概况

2.1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内涵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涵盖了“都市森林公园”和“绿道”两个概念,并以此为理论指导,以郑州市周边原有的和新造的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底,以为市民创造更好的游憩场所、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生态林业与商品林业的有机融合,形成景观丰富、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效益良好的森林公园群体和森林旅游网络为目标,用线状的绿色通道空间连接点状的都市森林公园,共同形成集生态、娱乐、观赏、健身、科普为一体的环城森林游憩体系,涵盖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多功能使用模块、栖息地网络、野生动植物廊道、景观生态修复、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

2.2自然环境现状

2.2.1地理位置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交通、通讯便利,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通信兼具的重要枢纽;北临万里黄河,西依中岳嵩山,东、南接黄淮大平原,山水相依,资源丰富,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多样,区域交通便利。

2.2.2交通条件

本次规划范围内有三环、四环等城市快速路贯穿其间,乡道、省道及生态景观道密布其中。

规划区域是规划建设中郑州主要城市地铁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同时,也是中原经济区规划中主要城际轻轨的主要换乘站。

郑州市郊各级公路网络完善,交通基础条件好,交通便捷,可达性强,为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2.3地形地貌

郑州市横跨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位于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差异明显。

结构的基本轮廓是西北部、西南部为山地、丘陵沟壑区,北部和东部为黄淮平原。

全市自西向东从中山、低山、丘陵、平原过渡,相互分界明显。

总面积中,山地2377平方公里,占31.9%;丘陵2255平方公里,占30.3%;平原2815平方公里,占37.8%。

2.2.4气候

郑州市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全年气候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制约,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高气爽、日照充足,冬季寒冷、雨雪少。

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17.9℃。

年平均相对湿度67%。

全年≥10℃的积温为4500℃。

年日照时数2181.8小时,无霜期210.5天。

年降雨量632.4毫米,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2.3%,以冬季(12-2月)最少,仅占5.7%。

2.2.5土壤

由于长期的地质运动、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作用,郑州市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土壤类型,有褐土、潮土、风沙土、棕壤和水稻土等五个土类,十三个亚类,二十多个土属,一百多个土种。

规划区内主要有褐土、潮土、风沙土三个土类。

褐土是面积最大的土类,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线以西的新密市、荥阳市等境内。

郑州的褐土主要有褐土、淋溶褐土、石灰性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5个亚类。

褐土分布的大部分地区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多孔,耕作性能良好。

但是,水源比较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潮土是仅次于褐土的第二大土类,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线以东的平原区。

包括市区近郊及中牟县、新郑市。

郑州的潮土有潮土、脱潮土、盐化潮土和湿潮土4个亚类。

其中,潮土亚类(即原黄潮土亚类)面积最大,在平原区广有分布,质地为砂土及砂壤土等,土壤的性能随不同的土属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风砂土是面积较小的一个土类,零散分布在中牟县北部、南部及新郑市和市郊东部的局部地区。

主要有流动风砂土、半固定风砂土、固定风砂土3个亚类。

多属细沙和亚沙土,漏水漏肥,有机质含量偏低。

适宜种植耐旱、耐脊薄、抗风沙的植物。

郑州土壤的酸碱度普遍呈中性,部分偏碱性,PH值多在6.7-8.6之间。

其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含量最高的达2.99%,最低的仅为0.14%,一般在0.4-1.3%之间。

全氮含量平均为0.57%,低于《全国土壤养分分级规定》的五级标准;速效磷为2-15ppM,属重度缺磷;速效钾为60-150ppM,达到《全国土壤养分分级规定》的三级标准以上。

2.2.6水文

规划区内现有黄河、枯河、贾鲁河、贾鲁支河、索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潮河、东风渠、双洎河等十余条天然和人工河渠,另有规划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和南截流沟,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

新郑、中牟全部和市区、新密大部以及荥阳东半部属淮河流域,荥阳西部、北部以及市区、新密一小部分属黄河流域。

除黄河及枯河外,其余内河均属淮河二级支流贾鲁河流域,发源于本市的山区和浅山丘陵区,多为季节性河流,河道缺乏持续稳定的上游来水,不能形成连续的基流。

夏季因降水集中,河水猛涨,水位剧升;冬春两季雨水少,形成枯水期。

规划区内现有西流湖、尖岗水库、常庄水库、后胡水库、古城水库、金海水库、郭家嘴水库、刘湾水库、曹古寺水库、小魏庄水库、唐岗水库、河王水库、楚楼水库、丁店水库、三仙庙水库、曲梁水库等湖库。

2.3社会经济环境

2.3.1人口规模

至2010年底,郑州市总人口862.650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25.3627万人,6县(市)人口437.2878万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67505人,增长29.55%。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8万人,占16.00%;15-64岁人口为662.891万人,占76.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7595人,占7.16%。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范围涉及6区3市1县,总人口715.0056万人,人口密度1379人/平方公里。

2.3.2行政区划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建城区)303平方公里;郑汴新区规划总面积2127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郑州市区(303平方公里)的7倍大。

现辖6区5市1县:

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郑东新区,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

郑州都市区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

2.3.3经济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