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3378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1

  偶然间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篇记录张桂梅事迹的*,在读的过程中我被深深的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

是什么力量支持这位看起来饱经沧桑女士愿意为了山里的女孩们能够上学付出自己的一切。

同时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创建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且让1600多名女孩成功走进了大学,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其中不乏全国顶级的大学,有浙大、武大、川大等。

  事迹的****是央视的《面对面》,在节目中主持人对张桂梅做了采访。

先来看一下张桂梅其人(以下内容来自XX百科),女,满族,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院长,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

这些内容是她众多人生经历中的一小部分,但这是最令我感动的历程。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是全国惟一一家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这里招收的学生全部是华坪县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全校共有118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线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

建校12年以来,有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出了大山,多名毕业生进入名牌大学。

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成绩,但每一个伟大的成绩背后都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张桂梅在华坪中学任教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有女孩在课堂上消失,在家访之后她发现,这些十几岁的女孩都被家里嫁人了。

2001年张桂梅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丢弃在福利院门口。

这些经历让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为帮助一个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

于是从2002开始她四处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四处募捐,然而社会往往是现实的,用了5年时间仅筹到了1万元。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XX年作为党的17大代表参加党代会期间,一名记者在她裤子的破洞上发现了她的愿望,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

从此她想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愿望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出资200万元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

高中创办之后也不是一番风顺,条件艰苦,师资落后,多名老师因无法接受这个工作条件而辞职。

剩下的老师在张桂梅的带领下,凭着作为共产党员的信念才坚持下来,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任何伟大的事业背后的过程都是艰难的,张桂梅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说:

“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

忘了,把生活忘了”。

是什么支撑张桂梅走了下来?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道:

“您觉得您这辈子的价值在哪?

”,张桂梅回答:

“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我在这句话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撑她坚持下来,并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这一切。

  使命是什么,在当代的企业管理中,使命、愿景、价值观是经常被提到的三个词汇,企业的使命就是你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个人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个没有使命的人,能够做到的程度是绝对不一样的。

张桂梅就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不记荣辱,不记得失,真心诚意的为自己的使命去奋斗,进而取得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绩。

  张桂梅的事迹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国际形式波谲云诡,但所有的危机又都是机遇,从此时此刻起认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并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奋斗。

  在疫情之下,我们的党和政府表现出了强大的执政能力,以极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唯一能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珍惜当下的大好环境,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奋斗。

张桂梅在采访中也提到:

“我希望她们出来不需要感谢张桂梅,不需要感谢女子高中,我希望她们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就足够了”。

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心声。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2

  爱托起贫困山区孩子读书梦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群众对我的支持。

”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一腔热血情洒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圆了山区女孩的读书梦,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出新的篇章。

  张桂梅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等荣誉。

  创办女高圆山区女孩读书梦

  初秋的华坪县城凉意沁人。

凌晨5点,天空还一片漆黑,位于华坪县“儿童之家”孤儿院内,张桂梅宿舍的窗子已经发出微弱的灯光。

20余分钟后,灯光熄灭,随着一声关门声响,她匆匆出门,前往相隔几里远的华坪女子高中,开始一天的工作。

十几年来,无论严寒与酷暑,张桂梅的这一习惯始终未曾改变。

  15岁时,张桂梅随支边的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随后在丽江教育学院(现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书,毕业后与丈夫一起到大理任教。

丈夫突然病故后,她孤身一人来到华坪县民族中学,成为一名普通老师。

教书育人过程中,张桂梅渐渐发现,当地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有一次,她去家访的途中,认识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由于家里贫困,女孩想继续求学,但父母却打算让她嫁人。

  听了小女孩的话,张桂梅心如刀绞。

“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承担。

”“不行,彩礼钱我们收了,再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

”张桂梅的努力劝说并没有打动孩子的父母,这件事成了她的心病。

此后,她萌生了创办女子学校的想法。

张桂梅说,她想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让她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要创办学校十分艰难。

回顾学校成立之初的场景,华坪女子高中老师罗梦华至今难忘。

据罗梦华介绍,一栋孤零零的房子矗立在一块四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这就是最初的华坪女子高中。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曾经身患重病的张桂梅,每到寒暑假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四处募捐。

有一次,她去企业募捐,人家就放狗追她。

筹集资金建学校的过程中,张桂梅常常委屈地哭,但哭完了又继续咬牙坚持。

  20XX年,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子高中终于建了起来,教学楼的墙上贴满了每一笔捐款的****。

学生的课本、住宿、校服都是免费的,张桂梅的愿望得以实现。

  用爱浇灌一腔热血育新苗

  陶行知说: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

”作为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心中有“大家”,唯独没有自己。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疾病,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几次晕倒在讲台上,可从来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

十几年来,她做了两次大手术,但当她额头前的包块需要做手术时,她怕影响记忆无法工作而拒绝了。

  “县长,我想求您一件事可以吗?

”20XX年,生病住院的张桂梅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望她的华坪县县长庞新秀问道,“您能不能先把我的安葬费提前批给我?

我要在活着的时候,看着这些钱都用在孩子们身上。

”张桂梅的请求让庞新秀鼻子直发酸。

  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老来无子,张桂梅孑然一身,笑对自己的一切不幸,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

为了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她毅然将自己获“兴滇人才奖”所得的30万元奖金捐出;她把自己的工资卡交给学校财务,让财务在学校支出方面该怎么花就怎么花。

在她的感染带动下,女高老师们也纷纷效仿,学校放假时,他们自愿护送偏远山区的学生平安回家……

  虽一直疾病缠身,可是张桂梅依然坚持家访。

10年来,她走遍了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行程近10万公里,探访了768名学生的家庭。

常年走在艰险的山路上,张桂梅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还险些掉下悬崖,也有次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

在家访过程中,张桂梅还多次将自己的衣服、钱物送给学生家长,并向山区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为学生安心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一名党员,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对女高的每一名学生负责。

我送出去一个女高学生就是实现了一次教育扶贫。

”张桂梅说。

  张桂梅在教室内向学生了解学习情况

  赤子情怀书写校园新篇章

  在华坪女子高中的校园里,到处充满着红色文化。

“中国共产党,顶天立地代代相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各种口号标语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做主要是让老师和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

”张桂梅解释。

不仅如此,学校每周还组织老师和学生开展一次重温入党和入团誓词。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张桂梅始终把教学生做人和品德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在华坪女子高中的教学中占很大的比例。

张桂梅告诉记者,学校就是要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自从两个女儿当上教师以后,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届女高学生周云丽姐妹,同时考上了大学并圆了教师梦。

周云丽父亲说,孩子如今自立了还可以贴补家里,家里生活也变得好起来。

  尽管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但张桂梅从不允许毕业生回学校看望。

“我不要她们对我和学校感恩,她们要感恩党和政府、社会各界。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的责任,我尽到这个阶段的培养责任就行。

”张桂梅说。

  在张桂梅以及女高所有老师的艰辛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捷报频传。

20XX年6月,首届参加高考的96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综合上线率达100%,在丽江市当年的高考综合成绩中排名第一。

此后,华坪女子高中的教学成绩更是大幅提升。

2019年高考取得了本科上线率99%、综合上线率100%的好成绩,最近3年全市排名始终保持在第1名。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3

  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

  张桂梅同志命运坎坷,但无论身心如何困苦、处境如何艰难,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信仰,饱含着对党、对人民、对贫困山区的无限深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1998年4月,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

  她对党忠诚!

  熟悉张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说党委政府的不好、说共产党的不是。

她反复说:

“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

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样一句话,她讲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

  她对党感恩!

  2000年,在领取劳模的5000元奖金后,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随时可能撒手人寰,把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

20XX年,她将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荣誉证书,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党组织,全部保留在县档案馆里。

别人问她怎么舍得,她说:

“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她对党信赖!

  20XX年华坪女子高中创建后,她把党的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教育育人,实行红色教育统领校园文化的教学模式。

建校初期,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加之她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完全适应不了,不到半年,17名教师就有9名辞职离去,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现实虽然让她始料不及,但也意外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

这也启示她,有党员,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从此,张桂梅心中有了底气,脚下有了力量。

她迅速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里泛着泪花,紧握右拳向党旗保证:

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

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学校党支部很快成立起来,从此女子高中就有了“主心骨”,学校建设翻开了崭新一页。

10多年来,她开创并坚持“五个一”党性教育常规活动,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员徽章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党员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

女子高中第一届学生都清晰记得,第一天唱的是《红米饭南瓜汤》。

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女子高中一大办学特色,“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成为了女子高中始终不变的办学宗旨。

对此她说,我们就是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外,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

她却笑着说:

“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

”她用一言一行、心血汗水、无疆大爱,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给了党。

  牢记宗旨,为民奉献一辈子

  20多年来,张桂梅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着铸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1975年12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在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放弃了在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

从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偏、越走越苦。

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没人喜欢艰苦,张桂梅也一样,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她说:

“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要。

  她爱生如子!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面对的是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几乎都来自大山,家庭贫困,因为缺乏营养,普遍体弱多病。

对此,她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她告诉学生:

“你们这个时候正在长身体,想吃什么就告诉我。

”每次学生们都吃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学生们吃完饭,张桂梅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饭钱,学生们才一下子明白过来,每顿饭仅舍得吃两毛钱一份小菜的张老师、其实并不宽裕。

大家无语凝咽,泪眼相望。

  2003年,张桂梅还送走了一个特殊的班。

这个班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对这个班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调离。

随着中考临近,张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求接下这个班,担任班主任。

之后,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的学生还是管不住自己,晚上总想跑出去。

张桂梅横下心来,把行李搬进了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了一起,既当师长又当家长。

早上,她叫学生们起床早操;晚上,她先检查完女生宿舍后,又逐床清点男生人数,才躺下休息。

一段时间下来,男孩子们都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他们住在一起。

可是,只有张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

为更好照顾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而且男生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臭脚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

她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个班在中考时22个学生考到了500分以上。

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不幸总是缠绕着张桂梅。

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已经像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地把检验结果揣进怀里,继续坚持站在讲台上,直到7月份把4个班的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她才住进医院接受手术。

为她手术的医生从她体内取出重达2公斤多的肿瘤时,眼泛泪花,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样一个薄弱身躯熬过这样的疼痛:

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

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静养6个月以上,可仅仅24天之后,张桂梅又站在了她热爱的讲台之上……。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4

  她爱孤如子!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

她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和慈善事业上。

2001年,张桂梅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

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仅有2岁,最大的也才12岁。

“因为孩子太小,一把屎、一把尿是很平常的事,想干净也干净不起来。

”原本最爱漂亮、最爱干净的张桂梅,就这样被这群孤苦伶仃的孩子改变了。

  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

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先是领着孩子们卖鞋、卖花,后来到处筹措资金,在筹措资金过程中,很多人甚至认为她是骗子,还驱赶她,给她吃闭门羹,但她并不气馁,她说:

“求人很丢人,但孩子们如果生活得不好,我这个院长更丢人。

”正是凭着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大爱,她放弃了假期闲适的生活,为筹集资金奔忙。

筹款期间,张桂梅累了就在路边歇一会儿,渴了就讨口水喝,饿了就啃几口干粮,2003年至20XX年的寒暑假,张桂梅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

对此她说,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张桂梅的无私大爱,感动着无数人。

一生无儿无女的她,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

其中《中国好人》颁奖词这样评价张桂梅———他乡的生活提纯着您温暖的善良;人生的苦难从未撼动您执着的坚强;没有孩子,却被几百个孩子称呼为“妈妈”;日子清苦,内心却总能安享另一种阳光……坚韧顽强,执着追求一辈子张桂梅同志始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和执着,创造了贫困山区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担当,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干事品格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她胸怀梦想!

  在张桂梅看来,贫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低素质母亲———低素质下一代”恶性循环。

张桂梅认为,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

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

由此,她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

2002年起,她就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你是不是有神经病?

”张桂梅的“宏伟蓝图”招来的是许多人的质疑和辱骂。

但张桂梅并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

一次,张桂梅到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该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很多工人还出来看笑话。

”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至极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XX年1月7号,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

”“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9号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

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

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了个企业家和她对话,争取帮她解决点女子高中的困难。

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

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50至100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

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筹建学校的日子,张桂梅异常艰难、身心疲惫,但她始终义无反顾,矢志不渝,在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她的办学梦想最终实现了。

20XX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4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

  她坚韧顽强!

  学校是建起来了,但如何留住孩子却成了难题。

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

有些学生的家,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行。

一个假期甚至两个假期,即便马不停蹄,张桂梅也只能走完一届学生的家。

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访,到山下,师傅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

但学生的家在山顶上,仅有一条不超过半米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

如果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

“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

”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

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

你怎么还想老回这儿啊?

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

”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

”张桂梅无言以对。

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1年,覆盖学生1345名,行程近11万公里,哪怕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

正是这一次次的家访,更加坚定张桂梅将女子高中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念。

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为没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岁的年纪就结婚生子,然后将缺失文化带来的无知和贫困又一代代传下去……

  她孜孜以求!

  作为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总是孜孜以求,每件事都亲力亲为。

20XX年,女子高中建校时只有3个班94名学生,张桂梅喊孩子们起床上课都比较方便。

第二年扩招了5个班,班级数由此增加到8个,日常工作量增加不少。

尤其是每天早上打扫学校卫生,逐间宿舍喊学生起床,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张桂梅就有了她的小喇叭。

每天早上,小喇叭就会准时响起:

“姑娘们,起床读书啦。

”从起床到出操,再到课间休息,以及晚上睡觉前,小喇叭一直回响在校园里。

学生们说,听到小喇叭的声音,心里特别踏实,如果张桂梅出差或出去开会了,一天听不到小喇叭声音就觉得像缺少一种什么东西,甚至心里都会有不安的感觉。

张桂梅说:

“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学生的身边守护着她们,一直和她们在一起。

  作为教师,张桂梅总是把提高教学质量当做自己的本份。

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基本是降分录取,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有的竟连汉语拼音都不会,普通话也说不清,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张桂梅心急如焚,决定从激发内生动力入手,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精神。

她坚持补短板与讲新课两手抓,一份工作操两份心,延长了个人备课时间,增加了批改作业量,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

每堂课,她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的开场白,有时朗诵一首美丽的小诗,有时唱支学生爱听的歌谣,有时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调动了起来,慢慢地成绩也上来了。

天道酬勤,张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报。

11年来,女子高中已经毕业1645名学生,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2019年,毕业学生118名,109人上了本科线,9人上了专科线。

但与此同时,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肺纤维化、肺气肿等疾病日益严重,医生说她的生命可能不会超过2年了,但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张桂梅总是笑着说:

“感谢每天清晨能够醒来,又能看到新的阳光!

  无私无我,于己克俭一辈子

  张桂梅同志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弃小而崇大,舍己而为人,对自己的苛刻与对别人的慷慨鲜明强烈,她用爱滋养着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托举起山区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

  于己,她异常严苛!

  在华坪,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是出了名的。

张桂梅吃的异常简单,用的、穿的也极为简朴。

有时一个馒头就是她的一餐早饭,一碗面条就是她的午餐和晚餐。

她使用的手机,是一部历史悠久的老式诺基亚,这也是她最重要的宝贝之一。

别人问她,为什么不换个智能手机?

她说,一来还能用,没有必要花钱,二来手机里存有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她怕换手机后这些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号码会丢失。

对她来说,跟学生保持联系,经常听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加加油、鼓鼓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而这些幸福,都与老式诺基亚联在一起。

  她穿的衣服,也很老土,多年都是一个样。

张桂梅说:

“我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一些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我身上套的。

”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华坪县委给张桂梅7000元钱制装费,让她买一套像样的西服,穿着上北京。

但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一台电脑,供教师办公,给学生学习。

  对人,她异常慷慨!

  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出了名,对别人的慷慨更出名!

有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