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3157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docx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

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强化练习-第一章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属于(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司法解释

  【答案】C

  【解析】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D.《选举法》

  【答案】C

  【解析】

(1)选项AB:

属于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

(2)选项C:

属于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3)选项D:

属于其他附属性宪法性文件,由全国人大依特别程序制定。

  3.下列是甲、乙、丙、丁四人对我国法律渊源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甲认为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乙认为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C.丙认为部门规章由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制定

  D.丁认为司法解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答案】D

  【解析】选项D: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解释的总称。

  4.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属于其他附属性宪法性文件

  B.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只能在本辖区内运用

  D.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是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答案】D

  【解析】选项D:

地方政府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就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本行政区域具体行政管理事项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5.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B.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C.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D.根据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答案】D

  【解析】选项D: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主体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我国某外商投资企业担任董事长并居住在我国的美国人David,不能成为经济法主体

  B.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机关法人,不能成为经济法主体

  C.其他组织即使不具备法人资格也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

  D.为了维护国家的权威性,国家不能成为经济法的主体

  【答案】C

  【解析】

(1)选项A:

公民(自然人)既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选项B:

法人中的机关法人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3)选项D: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7.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关于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C.法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在法人成立时同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同时消灭

  D.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17周岁公民,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C

  【解析】

(1)选项A:

10周岁以上(包括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选项B: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选项D: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8.根据相关规定,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也就谈不上行为能力

  B.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不包括人格利益

  C.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D.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案】B

  【解析】选项B: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人格利益和智力成果。

人格利益如公民和组织的姓名或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尊严,公民的人身、人格和身份等。

  9.根据相关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的行为的是(  )。

  A.刘某死亡

  B.陈某签发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

  C.邓某完成某小说的写作

  D.黄某的侵权行为

  【答案】A

  【解析】选项A:

人的出生与死亡,属于事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关于法律规范种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按照法律规范为主体提供行为模式的方式进行区分,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B.按照法律规范是否允许当事人进行自主调整以及按照自己的意愿设定权利和义务的标准进行区分,法律规范可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C.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进行区分,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D.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具体内容则由有关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范,是委任性规范

  【答案】BCD

  【解析】选项A:

按照法律规范为主体提供行为模式的方式进行区分,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可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2.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渊源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C.地方性法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D.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

  【答案】ABD

  【解析】地方性法规是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就地方性事务以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3.甲、乙均为1997年1月1日出生。

甲于2014年1月1日参加工作,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乙尚读高中,不能独立生活。

下列关于甲、乙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甲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甲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乙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乙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AD

  【解析】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有(  )。

  A.主体

  B.内容

  C.法律事实

  D.客体

  【答案】ABD

  【解析】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构成。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而非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5.根据规定,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有(  )。

  A.居住在法国境内的无国籍人Lay

  B.在我国留学的韩国人朴民昊

  C.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D.甲上市公司

  【答案】ABCD

  【解析】法律关系主体主要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

(1)选项AB:

属于公民,这里的公民既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选项CD:

属于法人和其他组织。

  6.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  )。

  A.公民的尊严

  B.小说《花千骨》

  C.运输行为

  D.毛绒玩具

  【答案】ABCD

  【解析】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物、行为、人格利益以及智力成果。

  7.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人格利益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B.人的行为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C.事件作为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D.创作行为属于法律行为

  【答案】BC

  【解析】

(1)选项A:

人格利益,如公民和组织的姓名或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尊严,公民的人身、人格和身份等,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2)选项D:

创作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

  A.2013年10月7日,强台风“菲特”登陆我国福建

  B.2014年2月11日,刘某死亡

  C.2014年4月5日,王某与宋某发生口角后,将宋某打成轻微伤

  D.2014年2月14日,李某团购了一张电影票

  【答案】ABC

  【解析】

(1)选项AB:

不属于法律行为,而属于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能够导致一定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有:

①人的出生与死亡。

人的出生与死亡能够引起民事主体资格的产生和消灭,也可能导致人格权的产生和继承的开始等。

②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

③时间的经过。

时间的经过可以引起一些请求权的发生或消灭;

(2)选项C:

王某把宋某打成轻微伤构成侵权,属于事实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3)选项D:

李某团购电影票,是法律行为。

  9.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的有(  )。

  A.人的出生

  B.事实行为

  C.自然灾害

  D.时间的经过

  【答案】ACD

  【解析】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人的行为,根据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表意行为,分为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选项B属于人的行为。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的有(  )。

  A.方某于2015年10月20日死亡

  B.甲与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C.小红将小明打成轻伤

  D.肖某主张权利的次日发生地震

  【答案】ABCD

  【解析】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包括:

(1)事件:

人的出生与死亡(选项A);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选项D);时间的经过。

(2)人的行为:

法律行为(选项B);事实行为(选项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