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3046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

《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docx

第二讲实事求事方法论

第二讲

辩证唯物论思维方法论——实事求是方法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是唯物主义是基本的要求。

其哲学依据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

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与邓小平都讲实事求是,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

 

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我们时代的人物是永远值得研究。

有研究不尽的课题,他们的比较研究可能涉及到许多方面。

今天给大家谈下他们成功背后的个人资质的问题,这也是我的一篇文章。

对两者进行一个比较。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出自班固所撰《汉书·河间献王德传》。

河间献王刘德,他一生酷爱藏书,曾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并且整理得整整齐齐。

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一起进行研究。

因此,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后来,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治学方法、态度为历代学者所推崇。

大家知道,司马迁修史应该是非常客观的,为世人所称道。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这一古语作了一番改造,保留了它的思想形式,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涵,指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在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劝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经过毛泽东这样一番改造创新后,“实事求是”一词旧貌换新颜,成了一个包含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命题,体现了科学态度与辩证方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事求是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事求是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论体系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际——实事求是的的了出发点。

实际就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

而不是从理论原则、文件精神、领导意见等出发。

实际与物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了,但比物质的外延更广。

实际是联系着的实际,是发展的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所谓“一切”,主要是指革命的理论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策略,也包括人们看问题的方法。

所谓“实际”,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

具体地说,毛泽东邓小平所说的“实际”通常包括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真实的情况。

另一种是指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指群众的实践活动。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被认识和被改造的客观事物、客观情况出发,从全面的情况和事物的总体出发,从变动着的实际出发。

毛泽东邓小平都特别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1](P797)而邓小平针对某些人脱离实际的错误指出:

“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

”[3](P163)他反复强调,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过去我们所犯的各种错误,究其原因都是由于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提出任务和决定工作方针造成的。

因此,邓小平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内容来概括。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关键。

毛泽东邓小平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指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联系。

毛泽东还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比喻为箭和靶的关系,要求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

毛泽东明确指出,如果有了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没用的。

“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

”[1](P817)同时,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灵魂。

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原理加例子,不是用实例来论证原理,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实际问题给予科学解释和理论说明。

根据毛泽东的论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

(1)必须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多次强调学习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的任务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基础。

没有时间就挤,看不懂就钻。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学习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这是很不容易的。

(2)必须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须认识和掌握中国国情。

毛泽东、邓小平十分强调中国国情了。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是具体的历史的结合

(4)必须与我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民族的特点是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特点。

也就是中国实际。

中国具体环境。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思想前提

调查研究、矛盾分析、群众路线、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

这里只谈总结经验。

一切真知灼见、科学理论都是来自实践经验,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1)总结经验要正确对待成绩与错误

(2)要重视总结错误的经验

(3)要重视反面教员和反面经验

(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基本目的。

实践——检验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来考察实事求是的内涵。

毛泽东指出: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万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1](P663)邓小平对1978年我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多次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他指出:

“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3](P113-114)

二、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

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统一

中国古代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朴素的,缺乏科学手段和方法,还不能真正找出事物的客观规律。

从哲学上来说,实事求是是以科学内容为基础的。

(一)实事求是是唯物论为基础的。

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主观反映。

它要求人们从客观情况出发,以对客观情况的调查为基础性环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反映世界。

人们的思想、观念、理论这些意识性的东西,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人们在实践中才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反之则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

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

离开了实事求是,就离开了唯物主义,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坑。

就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在经典著作中没有明确实事求是的概念,但他们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特别强高将实践观点引入哲学。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

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理解事物。

在《共产党宣言》中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二)实事求是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

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实事求是内含着发挥主观能动性思想,要想“求是”,即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要在“求”上狠下功夫。

之所以“求”是可能的,是因为“实事”中都包含着“是”,任何“是”总是通过“实事”表现出来。

因此,只有在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客观对象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规律,也只有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才能正确地改造世界。

实事求是的“实事”是变化的、发展的充满着矛盾的过程。

因此,要求人们必须用矛盾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解决事物的矛盾。

这样,才能从“实事”中求出事物的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指出物质世界是联系、发展的。

因此,我们认识事物要注意事物的联系、发展,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三)实事求是是科学认识论为基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反映。

这一反映过程会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反映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说,在实事求是过程中,“实事”是认识的基础,“是”是认识的目标,而“求”是帮助我们达到对“是”把握的手段。

实事求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和研究,才能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及规律性。

(四)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思想。

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既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又包括人们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人们的需要、利益、目的等。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以一般的实际出发,而且更要从社会历史发展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出发,从生产力的状况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

要坚持群众路线,因为只有群众路线,才能真正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邓小平不仅一贯倡导实事求是,而且一贯倡导群众路线,在他们的思想理论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三、毛泽东与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运用的比较

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石;既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出发点;既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方法。

对于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毛泽东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的思想上的继承和发展。

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在同错误路线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在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

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文章中指出:

必须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批判了“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的错误思想,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更是明确地以扫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为解决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三篇文章中,从党风、学风、文风三个方面深刻批判了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宗教主义,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科学界说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并将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指出,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心,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风。

”[1](P81)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全党范围内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建国初期,我们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路线,比较实事求是的解决了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1956年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走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一方面,主观主义的错误开始有了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开始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注意到并努力摆脱苏联那种僵化的模式,这主要表现在《论十大关系》、八大决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和文献当中。

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在同“两个凡是”的斗争中恢复和发展的。

“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他深刻指出: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列主义,因为革命导师从来没有说过“凡是”,“两个凡是”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两个凡是”不利于拨乱反正。

针对“两个凡是”,邓小平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根本上捍卫了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批判了靠本本来评判是非的错误思想;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恢复了实践的权威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第二、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是他们哲学思想的精髓

精髓是指在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中的地位。

具体地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根本点。

所谓逻辑起点,就是指实事求是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得以展开的基础性范畴。

因为任何一个理论体系,都需要有一个基础性的范畴或原理作为它的起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1](P291)即体系。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逻辑起点应该是历史起点的反映。

恩格斯说: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2](P12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础性范畴,其他范畴,如“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关于阶级、国家和革命的学说”、“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等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础性范畴,其他范畴,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主义发展动力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一国两制”等等,也都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所谓根本点,就是指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全部理论中。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哲学思想各方面内容之中,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统一。

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认识论中。

毛泽东强调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从物质到精神和从精神到物质的过程,人们要发扬根据和符合于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要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际、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辩证法中。

毛泽东指出辩证法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矛盾本身的具体性质和情况,去具体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正确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必须分析客观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必须分析事物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观中。

毛泽东坚持群众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

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强调实事求是是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总的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邓小平哲学思想科学体系的始终。

例如:

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提出了人民利益标准,把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人民是否拥护、同意、高兴作为衡量改革成败、政策得失的重要标准,这一标准凸显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与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一致性,揭示了民心所向与社会发展趋势的一致性,揭示了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认识事物、反映实际、制定政策、谋求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突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性质。

实事求是当然也包括反映人民愿望和要求之“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原则和方法,而是根本的原则和方法。

因此,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全部理论,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成果。

第三、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有着共同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共同的科学内涵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邓小平是从实际、理论、实践的角度来揭示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的思想也被称之为党的思想路线。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所谓“一切”,主要是指革命的理论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策略,也包括人们看问题的方法。

所谓“实际”,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

具体地说,毛泽东邓小平所说的“实际”通常包括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真实的情况。

另一种是指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指群众的实践活动。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被认识和被改造的客观事物、客观情况出发,从全面的情况和事物的总体出发,从变动着的实际出发。

毛泽东邓小平都特别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1](P797)而邓小平针对某些人脱离实际的错误指出:

“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

”[3](P163)他反复强调,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过去我们所犯的各种错误,究其原因都是由于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提出任务和决定工作方针造成的。

因此,邓小平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内容来概括。

2,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关键。

毛泽东邓小平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指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联系。

毛泽东还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比喻为箭和靶的关系,要求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

毛泽东明确指出,如果有了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没用的。

“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

”[1](P817)同时,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基本目的。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来考察实事求是的内涵。

毛泽东指出: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万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1](P663)邓小平对1978年我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多次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他指出:

“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3](P113-114)

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除具有相同之处之外,也还有不同之点,主要表现在确立和发展上。

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并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肯定了“实事”即客观事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的认识的对象和出发点,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研究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指明了“求是”的根本方法是调查研究;邓小平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程中,批判了“两个凡是”,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坚决支持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恢复了实践应有的权威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这条思想路线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把实践标准引入党的思想路线,充实和完善了这条思想路线的内容和基本点,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并提,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

总之,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的比较研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并贯穿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始终。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新鲜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充满着青春和活力。

(二)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不同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而产生的理论成果,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也就不一样,作为统帅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实事求是思想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1、“实事”的侧重点不同。

“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

”毛泽东认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因此,实事、实际含义是一致的,主要指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

毛泽东指出: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毛泽东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认定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特殊的国情和历史特点。

“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可见,毛泽东的“实事”主要强调的是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只有从这种实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系列问题。

邓小平复出后,明确指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这样,邓小平把毛泽东的革命“实事”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事”上来,把对旧中国国情的认识转移到对新中国国情的认识上来,经历了一段艰苦曲折的探索后,科学地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论。

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又有一个初级阶段,这就是不发达阶段。

一切都要根据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可见,邓小平的“实事”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只有从这个实际出发,才能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求”的方法有所区别。

毛泽东认为: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怎样研究呢?

毛泽东向全党建议,要“系统地研究周围环境”,“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的工作”,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研究,然后再作综合研究;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

可见,毛泽东“求是”的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注重调查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光辉著作。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互,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1941年,毛泽东进一步揭示了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内在一致性。

认为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正如邓小平在1978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

“毛泽东同志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调研的优良传统,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农村各个阶级、城市、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同时,在调查方法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成果。

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对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