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主要概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3012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主要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毛概主要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毛概主要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毛概主要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毛概主要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主要概念.docx

《毛概主要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主要概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主要概念.docx

毛概主要概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一)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5、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精髓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这个问题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革”后,对毛和毛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凡是毛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的历史地位与毛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4.毛泽东在晚年特别是在“文革”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保护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1.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主要内容)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3)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经验:

积极引导组织农民、走合作互助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的原则;正确分析农村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三步走: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和高级社(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三个发展阶段。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认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一、《论十大关系》: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1.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2.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特点:

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4.性质:

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5.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6.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7.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

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反之,有些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

8.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9.毛泽东:

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处理不好,可转变为敌我矛盾。

3、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陈云提出了:

“三个主题,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们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初步构想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从经济基础方面:

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地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

从上层建筑方面: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初级阶段”的特定内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在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4、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六章

1、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及其科学内涵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十八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五位一体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要求,包括经济发展方面的两个“翻一番”: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认识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3、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公有制、非公有制地位的新认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共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五、中国的根本经济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七、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十、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十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十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涵义:

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十章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一章

1、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稳定和繁荣。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