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836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

《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docx

03k1041+940中桥开工报告桩基

G3012阿克苏至喀什高速公路工程

第AK-1合同段

K1040+894中桥

桩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G3012阿克苏至喀什高速公路第AK-1标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一年八月

第一章施工基本条件……………………………………………………………………………1

第二章施工内容………………………………………………………………………………2

第三章地质情况………………………………………………………………………………2

第四章详细方法和工作程序………………………………………………………………3

第五章施工组织和部署………………………………………………………………………18

第六章桥梁桩基砼施工质量通病及应急措施……………………………………20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22

第八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0

第九章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体系及措施…………………………………36

第十章确保工期的措施………………………………………………………………………37

第十一章与项目办、监理的配合措施…………………………………………………40

第十二章交底记录表及施工工艺图框…………………………………………………41

第1章施工基本条件

目前K1040+894中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具体如下:

1、用于生产、生活的施工场地已平整,施工现场布置妥当,工程所需各种混凝土可从314国道运到施工现场。

2、K1040+894中桥桩位测设已结束,水准导线控制网布设也已完成。

3、投入本工程施工的管理、工程技术、生产工人及其它有关人员,已到位。

4、投入本工程前期施工的机械设备、工程所需的各类材料等已到位,并按规范要求进行了抽样检查和试验。

5、位于项目部预制场地的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已安装,设备已调试完毕、称量仪器已经技术监督局标定合格。

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筹备工作已基本结束,已具备连续作业条件,特此申请开工。

 

第2章施工内容

K1040+894中桥桩基的主要施工内容:

名称

尺寸

数量(根)

钻孔灌注桩

φ1.2米×23米

16

φ1.5米×26米

12

第三章地质情况

K1040+894中桥滩地地表以砾类土为主,砾石粒径较小,地表以下以砂岩为主,含泥岩层,较坚硬。

桥位处地基土主要为两个主层:

第①层圆砾层:

主要覆盖于地表,由东到西逐渐变厚,揭示层厚2.3-3.1m,稍湿,稍密,颗粒呈圆状,母岩主要为砂岩、石英岩,充填物中砂,平均粒径d=4.07-12.53mm,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00kpa,桩侧土摩擦力标准值为qik=140kpa,土石工程分级Ⅲ。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第②-1层泥岩、砂岩层,层厚10.6-13.3m,强风化,以砂岩为主,灰白色。

稍湿,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00kpa,土石工程分级Ⅳ,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第②-2层泥岩、砂岩层,层厚24.4-28m,中等风化,以砂岩为主,局部间隔泥岩,黄灰色-红棕色,稍湿,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700kpa,土石工程分级Ⅳ。

工程地质条件很好,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第4章详细的施工方法和工作程序

1、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和工作程序

为确保工程进度、提高工作效率,本项目采用旋挖钻机成孔。

视实际情况,如地质条件允许,将采取干挖钻孔、普通砼浇筑桩基,本桥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

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必须落实四通一平,即路、水、电和通信通;先平整场地、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夯打密实。

在进行场地整平后,组织有资格的测量放样人员,将所有桩位放出,钉好十字保护桩,做好测量复核,并记录放样数据备案;规划行车路线时,使便道与钻孔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孔壁稳定;施工场地为旱地而且在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在原地面以下时,将场地平整夯实,清除杂物;钻机的安置应考虑钻孔施工中孔口出土清运的方便。

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

测量放线及定桩位---配置泥浆---开挖地面表层土埋设钢护筒---检查桩中心轴线---钻机就位及钻进---成孔、验孔---第一次清孔---吊放钢筋笼---安装混凝土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桩成品检测、验收。

钻孔灌注桩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一)、桩位放样:

按“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桩基的位置放样,进行钻孔的标高放样时,应及时对放样的标高进行复核。

采用全站仪准确放样各桩点的位置,使其误差在规范要求内。

根据业主提供的导线点和我部的导线加密点测设桩位,使用GPS仪器放样,采用坐标放样法直接测设桩位,采用不同人员,不同计算方法,不同控制点进行复核工作,以做到万无一失。

(二)、机械就位、护筒埋设:

钻机就位时,要事先检查钻机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

保证钻机工作正常。

保证桩位附近平整、夯实,避免在钻进过程中钻机产生沉陷,把钻机开到桩位旁,螺旋钻头的尖端正对桩位标注点。

钻机停位回转中心距孔位在3~4.5m之间。

在允许的情况下,变幅油缸尽可能将桅杆缩回,这样可以减小钻机自重和提升下降脉动压力对孔的影响。

检查在回转半径是否有障碍物影响回转。

在准确放样的前提下埋设护筒,应符合埋设护筒的方法和要求,钻孔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一般采用挖坑法,比较简单易行。

钢护筒埋设工作是旋挖钻机施工的开端,钢护筒平面位置与垂直度应准确,钢护筒周围和护筒底脚应紧密。

埋设钢护筒时应通过定位的控制桩放样,把钻机钻孔的位置标于孔底。

再把钢护筒吊放进孔内,找出钢护筒的圆心位置,用十字线在钢护筒顶部或底部,然后移动钢护筒,使钢护筒中心与钻机钻孔中心位置重合。

同时用水平尺或垂球检查,使钢护筒垂直。

此后即在钢护筒周围对称地、均匀地回填最佳土,要分层夯实,达到最佳密实度。

以保证其垂直度及防止泥浆流失及位移、掉落,护筒上口应绑扎木方对称吊紧,防止下窜。

(三)、泥浆制备

与传统的正反循环钻机相比,旋挖钻机具有成孔速度快的特点,其工艺优点为:

(1)孔壁不易产生泥皮。

因为在成孔过程中孔壁一直都受钻斗的刮擦。

(2)在孔壁上形成较明显的螺旋线。

这两点有助于增加桩的摩阻力,提高桩的质量。

因为不易形成泥皮,护壁性相对较差,容易缩径、塌孔。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坍孔,稳定孔内水位及便于挟带钻碴,通常采用澎润土制备成泥浆进行护壁。

泥浆护壁是利用泥浆与地下水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水压力,以确保孔壁的稳定,所以泥浆的比重在起到保持这种压力差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如果钻孔中的泥浆比重过小,泥浆护壁就容易失去了阻挡土体坍塌的作用;如果泥浆的比重过大,则容易使泥浆泵产生堵塞甚至使混凝土的置换产生困难,使成桩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要充分发挥泥浆的作用,其指标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

就要求在实际工程的施工中,根据工程地质具体情况,合理地控制不同土层中泥浆的指标。

稳定液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和稳定性能。

主要指标为密度、粘度、PH值、含砂量等。

其中膨润土的质量标准参见《钻井液材料规范》GB/T5005-2001。

泥浆用粘土应选择粘粒含量大于50%,塑性指标大于20,含砂量小于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比值为3-4倍的粘土为宜。

稳定液的主要材料见表1。

表1稳定液的主要材料表

材料名称

成分

主要使用目的

H2O

稳定液的主体

膨润土或粘土

以蒙特土为主的粘土矿物

稳定液的主要材料

重晶石

硫酸钡

增加稳定液相对密度

CNC

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增加粘性、防止孔壁剥落

腐殖酸族分解剂

硝基腐殖酸钠盐

控制稳定液变质及改善已变质的稳定液

木质素族分解剂

铬铁木质素磺胺酸钠盐(FCL)

碱类

Na2CO3及NaHCO3

渗水防止剂

废纸浆、棉子、锯末等

防止渗水

应按地基土的性状、钻机和工程条件来定。

一般100L的水需加8kg的膨润土,对于粘性土层,膨润土可降低到3~4kg。

由于情况各异,稳定液的性能指标和配合比,必须根据地层特性、造孔方法、泥浆用途而有所变化(表2)。

表2稳定液的主要性能指标

项目

指标

膨润土的最低浓度

8%

泥浆的最小粘度(500/500ml)

25s

失水率的限度(0.3N/mm2)每30min

20ml

PH值最高限度

11.0

钻斗钻成孔法为了防止孔壁坍塌,所用稳定液的必要粘度参考值如表3。

表3钻斗钻成孔法稳定液的必要粘度参考值

土质

必要粘度(s)(500/500cc)

土质

必要粘度(s)(500/500cc)

砂质淤泥

20-23

砂(N≥20)

23-25

砂(N<10)

>45

混杂粘土的砂砾

25-35

砂(10≤N<20)

25-45

砂砾

>45

如果地质条件允许,采用干挖钻孔工艺时,则此道工序省略。

(四)、钻孔施工:

1、旋挖成孔首先是动力头转动底门镶嵌斗齿的桶式钻斗切削岩土,并将原状岩土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卷扬机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深度。

对粘结性好的岩土层,可采用干式或清水钻进工艺,无需泥浆护壁。

而对于松散易坍塌地层,或有地下水分布,孔壁不稳定,必须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进工艺,向孔内投入护壁泥浆或稳定液进行护壁。

成孔前必须检查钻头保径装置,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施工过程对钻头磨损超标的及时更换。

成孔中,按试施工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种参数,如钻进深度、地质特征、机械设备损坏、障碍物等情况。

记录必须认真、及时、准确、清晰。

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进时的垂直度,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观察两个方面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了成孔的垂直度。

钻孔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

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在易缩径的地层中,应适当增加扫孔次数,防止缩径;对硬塑层采用快转速钻进,以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转速慢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和粘度。

2、控制钻斗钻进、提示速度:

(1)旋挖钻机钻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钻进尺度较大,造成埋钻事故。

(2)钻斗提升时应严格控制其速度,经现场实践得知,钻斗升降速度保持在0.75-0.80m/s.当钻斗粉砂层或亚砂土层时,其升降速度应更加缓慢。

3、施工注意事项:

(1)由于钻机设备较重,施工场地必须平整、宽敞,并有一定硬度,避免钻机发生沉陷。

(2)钻机施工中检查钻斗,发现侧齿磨怀,钻斗封闭不严时必须及时整修。

(3)因粘土层中钻进过深易造成颈缩现象,在钻机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每次钻进深度。

(4)钢筋笼或探孔器向孔内放置时,应由吊车吊起,将其垂直、稳定放入孔内,避免碰坏孔壁,使孔壁坍塌,在砼浇筑时出现废桩事故。

(5)其他施工工艺事项,应严格按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4、成孔检测

钻孔完成后,及时清理孔底沉渣,保证孔底无碎渣。

用检孔器配以吊机对桩孔的垂直度及成孔直径进行检查,并用长钢尺或测绳检测孔深。

当桩孔倾斜度≤0.5%桩长,孔径≮设计桩径,孔底标高≯设计桩底标高下5cm,并且孔底地质符合设计要求时,才可以下放钢筋笼。

检孔器竖筋放在加强箍内,直径不小于设计桩径,长度不小于设计桩径的4~6倍。

桩基成孔质量标准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孔的中心位置(mm)

群桩:

100;单排桩:

50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斜度

≤1%

孔深(mm)

支撑桩:

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50mm

沉淀厚度(mm)

直径≤1.5m的桩,≤300mm;对桩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500mm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

1.03-1.10;粘度:

17-20Pa·s,含砂率:

<2%;胶体率:

>98%

(五)清孔

清孔的目的是抽、换孔内泥浆,清除钻渣和沉淀层,减少孔内沉淀厚度,提高桩的承载力。

其次,清孔还为灌注水下砼创造良好条件,使测深正确,灌注顺利。

本合同清孔方法采用浮渣法,在旋挖钻机终孔后,停止进尺,采用泥浆循环浮渣,要求清除到用手摸泥浆中无2~3MM大的颗粒为止,并使泥浆比重减小到1.03~1.10。

由于在下钢筋骨架及导管后沉淀厚度可能会增大,有可能会影响嵌岩桩的承载力,故在灌注砼开始前,对孔底喷射纯泥浆。

(六)、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

Ⅰ、 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⑴按照工程进度要求,编制材料进场计划。

⑵材料进场:

钢筋笼所需的各种材料进场后,首先要检验进场材料的牌号、等级、规格、生产厂家是否与合同相符,产品外观是否受损;检查无误后再检验其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

无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应不予验收。

⑶进场材料验收后,应按材料的不同种类、型号、规格、等级及生产厂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并设立识别标志,材料宜堆存在仓库(棚)内。

⑷材料入库存放后,应及时对进场材料按规定抽检频率进行验证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填写在材料标识牌上,以告知使用人员此材料的取舍。

⑸材料的发放应由钢筋笼制作班组根据现场技术交底规定的构件部位、品牌、规格、数量填写领料单,经现场技术负责人核签后向料库管理人员领取。

2、钢筋笼制作场地的准备

钢筋笼制作宜选择一块比钢筋笼全长长约2~3m的场地,并根据地基情况对基础进行处理,在硬化处理好的场地上建造钢筋笼台座,各台座间距不宜大于2m,台座上横梁采用合格枕木或钢结构,台位顶面平整度应用水准仪检测,相邻横梁的高差应控制在1cm以内。

在钢筋笼制造过程中应经常检测台位下沉、变形和位移等情况,如发现超出允许值的应及时调整。

Ⅱ、钢筋笼加工

1、钢筋笼的分节及下料

钢筋笼的分节长度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运输道路、起吊能力,确定钢筋笼长度,应尽量减少钢筋笼的分节数量,以加快施工进度。

钢筋笼的下料应根据钢筋笼的分节长度确定,下料前应将钢筋调直并清理污锈,钢筋表面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2、钢筋的连接

钢筋焊接前应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

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电焊工应持证上岗。

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方法、适应范围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

主筋接长时须考虑每节钢筋笼搭接头错开搭接35d。

3、钢筋笼的制作

钢筋笼制作采用长线法整体加工或采用分节段加劲筋成型法制作。

制作时,按照设计尺寸采用做好定位圈钢筋,标出主筋位置,然后将主筋依次点焊在加劲筋上,要确保主筋与加劲筋相互垂直不变形,并在定位圈钢筋上焊接十字钢筋支撑。

同时安装吊装衬套、吊具。

钢筋笼制作过程中须严格控制钢筋笼接头安装质量,且钢筋接头必须错开布置,接头数不超过该断面钢筋总根数的50%。

螺旋筋按照设计间距点焊到主筋上。

钢筋笼分段加工制作完成后,悬挂半成品标志牌,标明墩台号、桩号、节号、质量状况,存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并将钢筋笼垫高以免粘上泥土和杂物。

钢筋笼制作时的验收标准及允许偏差如下表:

钢筋笼制作时的验收标准及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钢筋顶面高程

±20

尺量检查

2

钢筋骨架外径

±10

尺量检查

3

主筋间距

±10

尺量检查

4

箍筋间距

±10

尺量检查

5

钢筋骨架垂直度

±0.5%

吊线检查

6

保护层厚度

±20

尺量检查

7

钢筋底面高程

±50

尺量检查

8

骨架中心平面位置

±20

尺量检查

Ⅲ、钢筋笼骨架的存放及安装

1、钢筋笼骨架存放

(1)钢筋骨架在存放运输过程中,支撑箍处应设置等高垫木,防止钢筋骨架油污及水锈污染。

(2)钢筋骨架起吊时,吊机操作应平稳、缓慢,避免落钩时速度过快,导致钢筋笼冲击变形。

并对吊点处支撑环增“+”字或“△”支撑,防止吊点处骨架变形。

(3)起吊过程中不得造成钢筋笼产生残余变形。

2、钢筋笼的安装

钢筋笼加工完毕,成孔检验合格后,即可开始钢筋笼的吊装施工。

为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每节钢筋笼采用多点起吊。

采用长吊绳小夹角的方法减小水平分力,起吊时顶端吊点采用钢筋笼专用吊具进行吊装,根部吊点采用二根吊绳进行吊装,吊点处设置弦形木吊垫与钢筋捆连。

先起吊顶部吊点,后起吊根部吊点,使平卧变为斜吊,根部离开地面时,顶端吊点迅速起吊到900后,拆除根部吊点及木垫垂直吊其入孔安装。

钢筋笼下放时需严格检查钢筋笼保护层,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在钢筋笼的接长、安放过程中,始终保持骨架垂直;钢筋笼接长时每节接长应保证垂直度满足要求,接头牢固可靠。

钢筋笼起吊后,按照长线法拼接的标记对位,使各钢筋的对准率达到95%以上,对于少数由于起吊钢筋笼变形引起的错位,可以用小型(1~3吨)手动葫芦牵引就位。

钢筋笼对接采用单面焊的焊接方法,要求焊缝平整密实,焊缝长度符合规范规定,确保焊接强度质量与主筋等强度。

钢筋笼安装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孔壁,当下放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下放。

钢筋笼安装到位后应采取适当措施将其固定,防止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3、钢筋笼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钢筋笼起吊单元较长,起重量较大,钢筋笼制造前需做如下设计制造工作:

a)钢筋笼在专用台座上、成型胎模设计制造。

b)钢筋笼骨架节段长度划分。

内容包括:

①根据存放、起吊需要确定支撑环的结构和具体位置;②确定临时支撑的设计和连接方法。

c)钢筋笼起吊吊具设计。

(2)钢筋骨架采用汽车吊机起吊,缓慢地将钢筋笼竖直,拆除上吊点以外各个支撑环和临时支撑,按规范安装钢筋笼保护层钢筋,在工作人员的扶持下缓慢插入孔内待对位后与前一节钢筋笼对接。

(3)钢筋笼入孔前,应认真检查钢筋笼临时加劲角钢和十字撑是否拆除完毕,并注意不得将任何诸如角钢,短钢筋等铁件掉入孔内,以免钢筋笼受阻无法安放至设计标高。

一旦不慎掉入,应打捞出后再下钢筋笼。

当钢筋笼下端接近护筒底口时,应放慢速度,并在操作人员的扶持下,对准孔中心缓慢下放,防止钢筋笼碰撞孔壁,造成塌孔而给二次清孔增加难度。

一旦发生钢筋笼骨架被卡,入孔困难时,应稍稍提起并转动骨架缓慢试探入孔,直到骨架下至设计标高。

(4)吊装时钢筋笼变形可能较大,使个别主筋脱落、错位,故钢筋笼下放时必须进行多次检查补焊,尽量减少在钢筋笼对接时发生主筋位置错位。

(5)钢筋笼对接、绑焊工作量大,除了主筋对接外,声测管需同时进行围焊对接,要确保焊接的质量。

(6)为了克服钢筋笼起吊的变形,宜采用多吊点起吊完成钢筋笼的吊装任务。

4、桩基检测管的安装

桩基钢筋笼加工完后,应该在每根桩基钢筋笼内侧安装超声波检测管。

检测管为外径φ50mm,厚2.5mm的无缝钢管。

当桩基直径≤1.5米时,检测管采用3根,呈等边三角形布置。

检测管上端必须高出桩顶50cm,底部距离桩底50cm,接头采用检测管专用接头连接,下部用钢板封底焊牢,不可漏水。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检测管灌满水,上口用筛子堵死。

超声波检测完毕,应对钢管进行压浆,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30。

(七)、桩基混凝土浇注

Ⅰ、普通混凝土浇筑

如果井孔内渗水上升速度小于6mm/min,则可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8-22cm。

在孔底清理干净无松渣和渗水后,将混凝土通过串筒将混凝土下到孔内,下口离孔底或下层混凝土面不大于2米,避免砼分散落下发生离析,影响桩身强度。

然后派振捣工下到孔内逐层振捣,分层振捣厚度30cm。

振捣时间控制在20S左右,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泛浆为准,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有专人严格控制。

到设计桩顶标高上50cm后,高出部分在砼强度达到80%以上后凿除,凿除时防止损毁桩身。

浇筑速度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桩身混凝土浇筑,特别是在有地下水压力水情况时,要求集中足够的混凝土短时间浇入,以便混凝土自身量压住水流的渗入,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

Ⅱ、水下砼灌注

如果施工现场地下水丰富、渗水上升速度不小于6mm/min,则采用水下砼灌注桩身混凝土。

在二次清渣后、灌注前,应先向孔内放水6米以上,确保灌注后期桩身混凝土密实。

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

如厚度超过规定,可用喷射法向孔底喷射3min-5min清水,使沉渣悬浮,然后立即灌注首批水下混凝土。

桩桩基混凝土的浇注应采用浇注设备连续一次性浇注完成,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其发生漏浆、泌水、离析。

混凝土运输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合,二次拌合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1、施工准备

①水下混凝土一般采用刚性导管法进行浇注,导管内径为250~300mm,根据孔径的大小选用。

导管使用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长度测量标码等工作,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下放导管。

导管安装时其底口至桩孔底端的间距控制在0.4m左右,首盘混凝土储料斗设计容积应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大于1.0m。

混凝土初灌量(V0)根据公式计算:

V0=πd2h1/4+πD2HC/4

式中:

V0-初灌量(m3)

D-实际桩孔直径(m)

h2-导管埋深,取值为1.0m

h3-导管底端至钻孔底间隙,取值0.4m

HC-灌注首批砼时所需井孔内砼面至孔底的高度(m)

HC=h2+h3=1.0+0.4=1.4m

d-导管内径(m)取值:

0.3m

h1-井孔砼面高度达到HC时,导管内砼柱需要的高度(m)

即:

h1=γwHw/γc

其中:

Hw-井孔内砼面以上水或泥浆深度(m)

γw-挖孔桩采用水比重,取值1.1

γc-砼料比重,取值2.4

漏斗及储料槽容量不得小于计算的初灌量。

混凝土浇注前应将施工区域进行明确规划,明确混凝土泵送设备和混凝土运输、浇注设备的停靠和摆放区域,并对混凝土拌合设备进行全面检修,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其生产、运输、拌合设备均要有可靠备用设备,防止施工中发生意外。

②混凝土采用的粗、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中粗砂。

混凝土拌制后要保证良好的流动性,砼在灌注现场的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

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不得采用立窑水泥,且水泥强度不应低于42.5,按规范控制每立方米的水泥用量。

为提高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材料,其技术条件及掺用量通过试验确定。

③下导管

(水下砼灌注必须使用导管,防止砼离析)。

下导管时要注意丝扣间的密封圈是否完好,如有破损马上更换。

④二次清孔(清除孔底沉渣);

摩擦桩孔底沉渣按规范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小口径孔一般采用正循环清孔(一般小于1000mm);

大口径桩清孔多采用泵吸反循环或气举反循环。

2、灌注首批砼

暂停向储料槽送料,先打开储料槽阀门,待砼顺利流到料斗,并将料斗装满砼,再将储料槽装满。

拔出导管塞灌入首批砼,检查砼相关灌注情况,无异常情况后拆去储料槽,继续向料斗输送砼,并记录灌注情况和数据。

3、灌注砼和导管拆除

首批砼下灌后,经常用测绳测量孔内砼面,计算导管埋深,当导管埋深到达5~6米时,停止下料,吊掉料斗,拆除顶端一节导管(2米),保证埋管深度不小于4米;第一次拆除完毕后继续下灌砼,过程中依然经常用测绳测量孔内砼面,当导管埋深到达6米时,又拆除顶上两节导管,仍保持导管埋深不小于4米。

依此方法灌注砼和拆除导管,每次拆除导管前仔细核对导管埋深,并做记录。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

在灌注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和料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清水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致使测深不准确。

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