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819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x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810100703

课程名称:

立体构成

学时/学分:

48/3

关联课程:

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后习课程(PHOTOSHOP、摄影基础)

适用专业:

设计学

开课教研室:

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

课程类别与性质: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

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设计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共分为七部分内容,总学时48、学分3。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以及课外指导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提问、作品草图、作品阐述、课堂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堂提问、作品草图、作品阐述、课堂作业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70%,课程结课作业占评价权重的3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

序号

章节

课时数

评价方法及考核权重

1

概论

2

无考核权重

2

立体构成的形式规律

8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本部分内容包括6个主要内容,4个知识点

3.考核权重占15%

3

构成材料及制作技术

8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本部分内容包括3个主要内容,2个知识点

3.考核权重占15%

4

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之一——线材构成

8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本部分内容包括3个主要内容,1个知识点

3.考核权重占20%

5

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之二——面材(或板材)构成

8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本部分内容包括3个主要内容,1个知识点

3.考核权重占20%

6

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之三——构成块材

8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本部分内容包括3个主要内容,1个知识点

3.考核权重占20%

7

立体构成应用实例

6

1.本部分内容以作品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2.本部分内容包括6个主要内容,2个知识点

3.考核权重占10%

二、课程资源库

1.参考书:

[1]曹意强.《艺术史的视野:

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

[2]JamesMcElhinney.《ClassicalLifeDrawingStudio》.Sterling.2010年.

[3]尚辉.《困扰与重返:

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

[4]李鑫.《立体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5]何彤.《空间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版.

2.期刊:

[1]艺术与设计(理论).ISSN:

1008-2832.CN:

3909/J.

[2]包装工程.ISSN:

1001-3563.CN:

50-1094/TB.

[3]装饰.ISSN:

0412-3662.CN:

11-1392/J.

[4]艺术百家.ISSN:

1003-9104.CN:

32-1092/J.

[5]艺术工作.ISSN:

1003-5605.CN:

21-1598/J.

[6]美术研究.ISSN:

0461-6855.CN:

11-1190/J.

[7]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ISSN:

1008-9675.CN:

32-1008/J.

[8]JournalofComputer-AidedDesign&ComputerGraphics.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ISSN:

1003-1553.CN:

62-1022/G4.

[9]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机械工程学报.ISSN:

0577-6686.CN:

11-2187/TH.

[10]ActaElectronicaSinica.电子学报.ISSN:

0372-2112.CN:

11-2087/TN.

3.网络资源:

[1]

[2]http:

//www.cool8.tv/

[3]

[4]

[5]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1—2学时

概论

1.课前准备:

(1)明确课程地位和课程属性,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特征,熟悉课程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对课程讲授进行精细化设计;

(2)充分理解讲义内容,把握和完成知识由一种书本贮存状态到教师传输状态再到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的两次转化;

(3)查询、收集本学科相关的前沿技术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案例;

(4)整理课程教学中需要的静物、教具等用品;

1.1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程是设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所有设计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兼具基础性与应用性特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形式美的构成原则,熟悉材料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与表情,理解材料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掌握立体构成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技法,具备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获得较高的动手能力,为今后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学习对象分析:

(1)在知识基础方面,本课程授课对象为设计学专业大一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基础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表现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阶段更侧重于学生空间立体造型和创作的能力,锻炼学生三维空间的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应加强该方面的强化与训练;

(2)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区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理论讲授应重点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操作主要掌握立体构成各形态的特点和构成规律;掌握空间的构成方法;了解色彩的自然属性;了解不同材料的属性特点和加工方式;

(3)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缺乏设计扩展能力,但易于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要引导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利用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4)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喜爱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有激情,其次要在准确把握课程知识点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适当插入任务模块,引入实际案例,加强动手能力训练,通过课程彰显自身业务素质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1.3教学方案设计:

(1)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作品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2)在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构成设计作品,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品设计、技能展示等方式来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课内教学:

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讲授为基础,通过大量作业练习和评讲,加强学生的主动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

突出作业评讲和课堂讨论的地位,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48学时,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24,课程内容如下:

1—2学时概述,共需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为0%;

3--10学时立体构成的形式规律,共需8课时,理论学时4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考核权重15%;

11--18学时构成材料及制作技术,共需8课时,理论学时4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考核权重15%;

19--26学时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之一——线材构成,共需8课时,理论学时4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考核权重20%;

27--34学时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之二——面材(或板材)构成,共需8课时,理论学时4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考核权重20%;

35--42学时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之三——构成块材,共需8课时,理论学时4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考核权重20%;

43--48学时立体构成应用实例,共需6课时,理论学时6课时,考核权重10%;

本课程是是设计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设计类学生的积累设计素材的重要基础。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不同点在于,立体构成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作品训练,使学生对立体构成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并通过实训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的组织与营造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在实践技能上主要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空间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是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空间的组织与营造能力。

2.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采用多种方法:

(1)讲授式教学方法:

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案例式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演示,逐步深入到典型的实战案例;

(3)启发性式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

(4)讨论式教学方法:

对设计作业进行现场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及时发现不足,在实践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5)辅助式教学方法:

利于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6)示范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范画示范。

2.3课内小结: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立体构成各形态的特点和构成规律;掌握空间的构成方法;了解色彩的自然属性;了解不同材料的属性特点和加工方式,并能将立体构成设计中的技巧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设计中去。

通过理论讲授与大量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的更加透彻,能够独立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与拓展内容:

熟悉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训练空间转换能力和立体想象力,培养对形体的概括、提炼和联想能力。

参考资料:

[1]李刚《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年

[2]朱辉球《立体构成及应用》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年

[3]辛华泉《立体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2)提前预习学习内容:

立体构成形式规律。

参考资料:

李刚《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明确提出下次课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工具材料;预习的关键知识点,包括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单元为课程概述,是课程讲授的导入部分,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并辅以课堂讨论,尽快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占考核权重比例。

第3—10学时

立体构成的形式规律

1.课前准备:

(1)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完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2)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

(3)收集本次教学活动中拟采用案例的建设背景及过程资料;

(4)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静物以及绘画材料工具;

1.1课外学习评价:

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立体构成形式规律相关键知识点,以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下次上课时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重点:

掌握多样化构成法则,学会艺术形式的多种表现法并结合设计加以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学生对形式美法则在实际应用时的灵活运用。

(2)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示范、优秀作品分析、小组讨论、作业练习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物写生。

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为考核内容。

(3)在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和欣赏优秀作品,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讨论。

并对往届的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介绍。

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教学内容:

通过理论讲授是学生了解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再到实际应用中去探索、验证和推进,从而提高其对立体形态和空间造型的审美判断力及设计表现力。

教学重点是掌握多样化构成法则,学会艺术形式的多种表现法并结合设计加以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是学生对形式美法则在实际应用时的灵活运用。

引导并鼓励学生应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创造出更多美的形式和规律。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3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方法+启发性式教学方法+辅助式教学方法+示范式教学方法

2.4课内小结:

总体回顾本单元的授课内容,要求学生尽可能严谨地遵循一般造型规律,真实地表现个人感受,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有选择地塑造表现对象,绝非简单照抄。

提出本次课的考察重点是形式美法则在实际应用时的灵活运用,明确考核方式为作品设计,同时反思本次课堂的组织管理上有无缺憾的地方。

最后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主要内容。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内容:

寻找形式要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参考资料:

朱辉球《立体构成及应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年

(2)课后拓展学习内容: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的运用。

参考资料:

[1]Awwwards网站

[2]Mockplus网站

提出下次课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工具材料;预习的关键知识点,包括构成的材料及制作技术。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单元内容的考核以作品设计为主,占评价权重为10%,兼顾过程性评价,占5%,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现场绘制测试。

合计评价权重为15%。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考核方式

评价权重

备注

课堂提问

5%

作品设计

10%

要求学生课堂内完成

合计

15%

第11—18学时

构成材料及制作技术

1.课前准备:

(1)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完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2)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

(3)收集本次教学活动中拟采用案例的建设背景及过程资料;

(4)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材料工具;

1.1课外学习评价:

对于要求课外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对于要求复习的内容主要以课程分析报告的方式检查;对于要求课前预习的内容主要以作业讲评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上课时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及成型方法。

教学难点:

材料的运用以及优秀立体构成设计的分析和理解。

(2)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示范、优秀作品分析、小组讨论、作业练习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作业练习。

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为考核内容。

(3)在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和欣赏国内外优秀立体构成作品,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首先对上次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讨论。

并对往届优秀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和介绍。

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教学内容:

通过对立体构成材料及制作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及成型方法。

2.3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方法+启发性式教学方法+辅助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示范式教学方法

2.4课内小结:

总体回顾本单元的授课内容,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学习手段等内容。

提出本次课的考察重点是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及成型方法,明确考核方式为作品设计,同时反思本次课堂的组织管理上有无缺憾的地方。

最后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主要内容。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内容:

材料的种类与特性及材料构造的属性和加工方法等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

[1]李刚《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

[2]朱辉球《立体构成及应用》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3]辛华泉《立体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

(2)课后拓展学习内容:

找一些优秀立体构成设计作品中获得设计灵感和启发。

参考资料:

酷站欣赏

明确提出下次课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工具材料以及静物;预习的关键知识点,包括立体构成的构成方法。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单元内容的考核以作品设计为主,占评价权重为10%,兼顾过程性评价,占5%,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现场绘制测试。

合计评价权重为15%。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考核方式

评价权重

备注

课堂提问

5%

作品设计

10%

要求学生课堂内完成

合计

15%

第19—26学时

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之一——线材构成

1.课前准备:

(1)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完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2)预定教学流程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3)收集本次教学活动中拟采用的案例的建设背景及过程资料;

(4)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材料工具;

1.1课外学习评价:

对于要求课外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对于要求复习的内容主要以课程分析报告的方式检查;对于要求课前预习的内容主要以作业讲评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上课时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重点:

硬线材构成、软线材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软质线材的构成。

(2)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示范、优秀作品分析、小组讨论、作业练习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作业练习。

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为考核内容。

(3)在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和欣赏优秀国内外立体构成作品,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首先对上次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讨论。

并对往届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介绍。

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掌握线材构成的基本特征及作用,并能熟练应用。

2.3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方法+启发性式教学方法+辅助式教学方法+示范式教学方法

2.4课内小结:

对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学习手段等内容。

提出本次课的考察重点是是线材构成,明确考核方式为作品设计,同时反思本次课堂的组织管理上有无缺憾的地方。

最后要求学生复习下节课的主要内容。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内容:

立体构成构成方法的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

李刚《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2)课后拓展学习内容:

设计中如何使美观与实用达到平衡。

明确提出下次课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工具材料;预习的关键知识点,包括搜集国内优秀构成设计作品。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单元内容的考核以作品设计为主,占评价权重为15%,,兼顾过程性评价,占5%,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现场绘制测试。

合计评价权重为20%。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考核方式

评价权重

备注

课堂提问

5%

作品设计

15%

要求学生课堂内完成

合计

20%

第27—34学时

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之二——面材(或板材)构成

1.课前准备:

(1)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完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2)预定教学流程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3)收集本次教学活动中拟采用的案例的建设背景及过程资料;

(4)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材料工具;

1.1课外学习评价:

对于要求课外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对于要求复习的内容主要以课程分析报告的方式检查;对于要求课前预习的内容主要以作业讲评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上课时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重点:

面材构成的特点及常见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可展开之多面体构型。

(2)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示范、优秀作品分析、小组讨论、作业练习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作业练习。

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为考核内容。

(3)在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和欣赏优秀国内外立体构成作品,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首先对上次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讨论。

并对往届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介绍。

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掌握连续面材的构型、单元面材的构型、可展开之多面体构型,并能熟练应用。

2.3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方法+启发性式教学方法+辅助式教学方法+示范式教学方法

2.4课内小结:

对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学习手段等内容。

提出本次课的考察重点是是线材构成,明确考核方式为作品设计,同时反思本次课堂的组织管理上有无缺憾的地方。

最后要求学生复习下节课的主要内容。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内容:

立体构成构成方法的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

李刚《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2)课后拓展学习内容:

设计中如何使美观与实用达到平衡。

明确提出下次课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工具材料;预习的关键知识点,包括搜集国内优秀构成设计作品。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单元内容的考核以作品设计为主,占评价权重为15%,,兼顾过程性评价,占5%,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现场绘制测试。

合计评价权重为20%。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考核方式

评价权重

备注

课堂提问

5%

作品设计

15%

要求学生课堂内完成

合计

20%

第35—42学时

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之三——块材构成

1.课前准备:

(1)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完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2)预定教学流程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3)收集本次教学活动中拟采用的案例的建设背景及过程资料;

(4)准备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材料工具;

1.1课外学习评价:

对于要求课外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对于要求复习的内容主要以课程分析报告的方式检查;对于要求课前预习的内容主要以作业讲评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上课时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重点:

块材构成的特点及常见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几何形体的变形、自由分割。

(2)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示范、优秀作品分析、小组讨论、作业练习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作业练习。

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为考核内容。

(3)在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和欣赏优秀国内外立体构成作品,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首先对上次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讨论。

并对往届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介绍。

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