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639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ocx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成绩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心理学与人生》

课程论文

 

姓名储钰楹

学号9103115105

班级会计1159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摘要:

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新的交际工具如QQ、人人、MSN、微博、微信等依附于网络逐渐开始引领社会的发展,使信息能够快速地产生和交流传播。

大学生是诸种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最为主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之一。

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使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变得疏离、间接,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产生信任危机。

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角度就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进而促进其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人际关系

一.前言

由QQ、MSN、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IM)和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络服务平台(SNS)组成的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正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时代产物,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市场取向。

随着这些网络社交工具被普遍接受和使用,一种新的社交形态,即“虚拟社交”应运而生。

在虚拟的时间和空间中,人们的日常社交有了新的变化。

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现代网络社交工具使大学生的存在价值获得无限提升,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它对大学生健康情感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冲击等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及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进行研究。

二.现代网络社交工具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一)现代网络社交工具

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是在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交工具,它能让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符号、文字、图像在计算机或数码产品上进行交流。

分析网络社交工具,首先需要了解其涵义、种类及特点。

网络交往即交往主体以网络为载体,与其他主体或者网络中介进行交流与沟通。

而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正是在网络交往基础上基于互联网即时通讯(IM)和社交网络服务(SNS)不断发展、演进、融合过程中兴起的一种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集沟通交流、资讯发布、在线搜索、娱乐休闲、电子商务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工具。

在特定范围内即指各种网络社交工具。

我们熟知的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有:

1.QQ

1999年2月,腾讯基于互联网自主开发的网络社交工具。

QQ是目前国内最为流行、普及面最广的网络社交软件。

它支持在线文字、语音和视频聊天、文件传送、娱乐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实用、便捷、高效的网络社交工具。

2.微信

微信是2011年1月由腾讯推出新型网络社交工具,它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

在4年时间里,微信迅速升级为拥有上亿用户数的重要网络社交工具,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在线通信工具。

3.微博

即微博客(MicroBlog),是用户通过互联网、手机WAP等客户端建立个人社区,发布信息,并即时分享的一种网络社交工具。

它是当前一个时期内国内最早、最有影响力、最受瞩目的一种信息传递和网络社交工具。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作为专有名词提出的。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进行广泛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人际关系是多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社会学从社会关系的基础出发,强调个体社会共性分析,认为是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从人际关系的个性特点出发,以研究人际关系中情绪基础为重点,认为是人与人在交往中直接建立在心理的联系。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通过。

在这份纲领性文件中,“和谐人际关系”被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

以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定义为参照,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互相之间利益与需要协调实现的,彼此尊重、心理相容、感情认同的状态和关系。

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方式和交往模式不断发生着改变,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共性。

多层次性表现为大学生家庭背景的多层次,交际圈子的多层次,以及交往主体的多层次,功利性和倾向性表现为大学生注重大学阶段确立的人际关系对今后事业发展的作用,有选择地对重要人际关系进行投资。

同时,因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不同,大学生在生活、娱乐方式、学习等方面能互相借鉴、互相渗透,体现出一定的互补性。

三.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现状分析

(一)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正面影响

网络社交工具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匿名性和平等性。

大学生群体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各自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不同,在交往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不解和隔阂。

网络社交工具的匿名带来了大学生之间的社会等级差异的消失,使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身份隐瞒,无须暴露自己的身份就可自主选择交往对象。

当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缺乏表述情感的环境时,便转向网络寻求安慰,在那里可以摆脱外在和现实的束缚,不署名、不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世界将情感释放出来,以减轻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压力。

同时,大学生群体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的高速成长阶段,具有自我意识发展不平衡的心理特点。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

但是随着社会阅历的逐步丰富,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尤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使大学生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戒备心越来越强,他们不敢再对别人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心理诉求的实现。

而在网络交往中,交往主体间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因此网络社交工具的交流就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自由和被尊重的良好途径和渠道。

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柄“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以上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将对这一点进行讨论和研究。

(二)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网络交往的自由、平等、随意等特性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使用网络社交工具进行人际交往,寻找交流对象,但是过频的网络交往一方面会导致现实人际交往时间的缩短,减少和妨碍了大学生和他人面对面交往的时间,长此以往,大学生对现实人际沟通便缺乏耐心,另一方面,大学生过于频繁地进行网络社交,使他们忽视了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导致心理的孤僻与压抑,有的甚至表现为忧郁、兴趣丧失、自我评价能力降低等,从而弱化人际沟通能力,疏远亲情,淡化友情,造成现实人际交往关系困难。

而刚刚提到的网络社交工具的匿名性,人们编造自己的身份、经济情况、家庭背景等情况,这种角色的虚拟影响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的表现,导致很多大学生在网上和在现实生活中判若两人。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逐渐养成某种行为习惯之后就会成为其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大学生习惯在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过程中虚言假意,这种习惯容易带到现实人际交往中来。

而现实社会有严格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规范,它不同于网络世界,这样就导致人际交往的诚信危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

同时,网络的匿名性和弱监控性给予了大学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导致他们在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时容易摆脱现实权威的束缚,致使网络上虚假信息传播、物质、情感欺骗事件时有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信任危机,甚至引发报复社会的现象,产生更多矛盾。

四.网络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养成对策

我们应正视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当今大学生发展有利的一面,同时合理审视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给予相关指导和对策,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制定网络社交秩序的相关法律以建立网络人际交往规范

法制化是当今的时代主要特征之一。

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各种网络社交活动,做到网络社交活动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体现法律在网络社交中的权威作用,在我国网络社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促进网络立法,加强舆论引导,才能营造和谐的网络社交环境,维护网络社会的正常人际交往。

而国家推行网络立法和完善法律法规只是一个方面,政府更应当加强管理和支持力度,将立法与施行现结合,找到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推行网络社交实名制作为实现网络社交法制化的抓手,而大学生通过实名进行网络社交,也有助于诚信意识的建立和网络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社交自律意识

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是网络环境下和谐人际交往的前提,针对网络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的道德弱化,必须在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网络文

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结语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放下手机,抬起头,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新的天空”,我们应该正视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不沉迷于互联网交际,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7:

10.

[2]蒋东兴.校园社交网络大有可为[J].中国教育网络,2012,(5):

16.

[3]梁丽.网络人际交往的异化[J].理论与当代,2011.

[4]任倩.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

[5]石周燕,黄朝峰.SNS网站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调查与分析——以“人人网”为

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

123.

[6]王明月.微博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学,2012:

18.

[7]夏先林,陈旭.人人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学理论,2012,(7):

276.

[8]杨宏兰.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1.

[9]TimothyDWilson,RobinMAkert.社会心理学[M].北京:

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0]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

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

[11]PatriciaWanance.互联网心理学[M].谢影,苟建新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