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256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

第七集《国情备忘录——民生纵横》

  2009年2月4日,山西太原安塘村村民用红布摆出一个3600平方米的巨大“福”字,来表达他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福”字拆开来看,左边的“示”字,有“祝愿”的意思;右边分别是“一,口,田”。

在农耕时代,人们所有的保障都维系在耕地上,“福”字的原意就是“人人有田做”,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

时至今日,这个“福”字,就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关于美好生活的最高向往。

  《国情备忘录——民生纵横》

  GDP,一个英文缩写,意思是国内生产总值,如今,这几个英文字母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汇。

保持8%以上的GDP年增长率,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很少有人想到,发展的背后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就业群体。

  学者研究证明,在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带来80万个就业机会,GDP保持至少8%的年增长率,就意味着每年可以保证近700万人的就业。

对于我国年增1000万人以上的劳动力就业需求,GDP增长,有了区别于一般经济词汇的含义。

  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2亿人,其中大约1.4亿外出务工,2009年2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700万左右的农民工提前返乡,大约有近2000万人“失业”。

尽管部分人现在已经回城工作,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待业”。

  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以及妇女、残疾人、复转军人等,同样是无法忽视的劳动供给群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绷紧了全社会的神经。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0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

  2008年11月,深圳会展中心,15万毕业生云集于此求职;

  同月,湖北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3万学生挤爆现场;

  12月,郑州,年内最后一场招聘会,数万人竞争7000多个岗位,大门被挤坏,场面一度失控;

  2009年,四川成都特大型人才招聘会,15万人竞聘2.4万个岗位,创下16年来当地招聘会最高记录。

  在浙江,应聘者在雨中等待,12万人面前仅仅是2.6万个岗位;在重庆,这个比例是11:

2,北京更是激烈到8:

1。

  我国的就业形势从来就十分严峻,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

面对这场艰难战争,我们一直就没有懈怠过。

  姚景源:

  “民生”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左传》,《左传》里面讲“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辞海》里面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所谓“民生”,就是说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我们的就业,我们的医疗,我们的养老,我们的住房,这一切它都是民生的重要内容。

  我们中国,应当说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

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超过9亿,9亿的劳动年龄人口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知道,现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是七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七大发达国,他们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比我们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少3个亿。

所以我是讲,就业,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民生之本。

  建国初期,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拉开了新中国社会保障的序幕,企业开始为职工解决医疗、工伤、生育、退休养老等负担。

  采访:

中国一汽集团社会事业部副部长孙妍萍

  “从1953年建厂,职工家属的生老病死,我们全都负责。

仅建学校就是18所,幼儿园是10所,还有一个医院,一个公安局,还有主管绿化、环卫、市政的相关部门,还有职能处室,当时是8个。

那么可以说,政府有的职能,一汽集团都有。

  据统计,当时国有企业总资产的40%用于福利设施和支付离退休冗员职工的养老金与失业保险。

  捧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的集体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人们很快发现,与高就业相伴的是低收入,与高福利相随的是重包袱。

  1986年,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制度,我国“七五”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同时,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强调,外资企业必须缴纳中方职工退休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

国家—单位保障制走到了尽头。

  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随即推出,社保制度也从这一年开始,由被动的配套转为基本的社会制度。

  从政府“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转向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从“企业保障”转向社会保障,对于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来讲,这是一个制度转变的30年。

姚景源:

  “社会保障”这个概念,它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

中国的社会保障是这样,在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一种由国家包办下来的福利制度。

随着我们整个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的问题就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讲,我们现在仅仅也就是20年这样一个时间。

我们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应当说是比最早(建立社保体系)的德国,我们晚了105年,比瑞典晚85年,比印度,它和我们差不多的国情,比它晚了63年。

 17至18世纪,欧洲通过海上新航道和海外殖民地完成了原始积累,手工劳作让位于精确高效的蒸汽机和纺织机,工业时代不可逆转地到来。

  1883年,在工人工资水平居于欧洲最低的德国,宰相俾斯麦力推《疾病保障法》,要求雇主为雇员承担1/3的保险金,雇员生病时可以得到至少13周的免费医疗。

没人料到,铁血宰相这难得的一次温柔,竟然影响了世界此后的一百多年。

  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社会保障法》,让现代保障制度又向前跨出一大步;1942年,英国著名的“福利国家之父”发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贝弗里奇报告》,构架出直到今天还在被一百多个国家采用的保障体系。

  采访: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

  “从1883年到1889年,(德国)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就首创了社会保险制度,创建这个制度以后,德国走向了强盛,因为它迅速化解了劳资矛盾,解决了劳动者的很多后顾之忧,对这个国家的认同增强了,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矛盾又化解了,所以财富增长很快,德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而且是一直强盛到现在。

所以德国创始的社会保险制度,迅速被世界上其它国家所仿效,应该说到现在为止,全世界恐怕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险制度。

  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开始直面西方工业化进程中从未遭遇过的保障规模和巨大需求。

  2007年,我国政府宣布,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长期被隐性排斥在社保之外的农民,被纳入温暖的羽翼之下。

  2008年,《劳动合同法》与《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和《残疾人就业条例》《失业保险条例》一道,安抚着人们的就业焦虑。

国家每年都能提供1200万个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已经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任务。

  2008年,实施五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铺开,参合率超过90%,2009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其中政府补贴80元;人力和社会保障部承诺,力争2010年实现全覆盖,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50元。

  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我国农民在60岁以后将能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200元。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0%,而且还在逐年增加,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采访:

北京市退休老人刘珩

  “我们这些老同志在一块儿,经常聊这个问题,就是人一生当中最难过的就是老年,少年的时候最幸福,青年的时候精力旺盛,壮年的时候正是事业上升的时候,所以最怕就是晚年的时候,自己一旦不能动弹,生活不能自理,怎么走最后这旅程呢?

我们就担心这个问题。

  这只是中国3700多万空巢老人中的一位。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里平均有49%的老人,要面对子女不在身边的生活。

空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农村,空巢老人比例要远远高于城市。

2005年底,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自掏腰包走遍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1万多名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采访: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

  “从调查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就是说山海关以内的(地区),那恐怕得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老人都是自己过日子,不和子女在一起,也都是些空巢老人,实际上在我们的调查过程当中,感觉到,有时候70岁到80岁的老人,生活都得自理,家务活都得自己干,有的老人真正有点突发的疾病,子女根本就不知道他就死在屋里。

  这里是黑龙江鸡西市麻山村,简单的饭菜过后,一袋烟接着一袋烟,然后,78岁的张忠庆可以在床边一坐就是一天。

  采访:

黑龙江鸡西市麻山村村民张忠庆

  “唉……,都说老了难,老了难,以前光知道说老了难,也不寻思老了这么难。

这老祖宗留下的古话还真不假。

先走的有福,后走的吃苦啊,这真不假,谁先走了谁享福。

你说老伴儿没死吧,就在炕上躺着,也不能这么难。

我一天洗洗,端屎端尿的,端饭吃,我也不能这么难,这么难过。

  就在这个小村庄里,有半数以上的老人,都是这样的独居老人。

  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虽然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但是社保基金的缺口一直是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8年5月,江西海扬纺织有限公司,这个有近5000人的棉纺厂是当地第一家近代企业,九江社保局征稽大队工作人员今天又一次不请自来,目的只有一个——“要钱”。

  “你上一次承诺的当期缴费,50万到80万之间这个额度,我们这次能够带多少钱走?

  “但是现在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现在资金确实是拿不出来,这一点你们应该是理解我们的,说实话,哪怕有一点点钱,我们筹出来10万、20万,实际上我们这一直以来,每个月大概在10万到20万之间,我们也在逐步缴纳,当然我们这个缺口是非常大,这个我也清楚,我们一个月107万嘛。

  “10到20万,那个是退一补一的。

  “对,就是说,我要停保下来,我就要补充一些个人账户过去,所以我现在这个能力,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所以我们绝对不是像你们理解的,我或者有钱在这里,或者我不给你,这个都不是,不是这种概念,我打个电话试试啊,你看,连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了……

  又一次的无功而返,无论是要钱的一方,还是欠钱的一方,似乎都有深深的无奈。

  采访:

江西海扬纺织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王丽华

  “确实就是有困难,有的时候我们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凑齐了5万,或者是10万,这个钱我都会往社保的打,所以刚才我不是拿了我的这个本子嘛,我这个本子上记录得非常清楚,你看三万多的都有,甚至一千多块钱的都有,1933元的,像这样的钱都有,我能够拿得出多少,我就往那边支付多少,所以实在拿不出来,是没办法。

  在王丽华的小本上,真实记录了2001年以来每一笔缴纳的社保费用,少的几百块,多的几十万。

她的无奈和社保局的焦虑似乎是一对解不开的结。

  采访:

江西省九江市社保局征稽大队队长杨昊隽

  “九江市市本级养老保险当月的征收计划是2300万,也就是说我所有的企业,足额地征缴到位以后才有2300万,那么我每个月要支付的养老金是4700万,这个刚性的缺口就是2400万。

  按照社会保险法则,平均四个人缴费才能维持一个人领取养老金,然而在九江,这个比例不到2:

1。

本应积累的养老金账户现在只能是“寅吃卯粮”。

  采访:

江西省九江市社保局征稽大队队长杨昊隽

  “我们现在天天都担心钱发不出去,每个月过了15号以后,我就要着急地考虑,下个月发放的资金在哪儿,千方百计地要把下个月支付的钱要凑足,不是哪一天在担心,是每一天都在担心。

  从2009年1月起,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又增加140元,仅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