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518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

《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docx

复合地基静载作业指导书1

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试验项目:

1)桩基承受外部荷载时的变形情况;

2)桩基的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

3)实测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对研究性试验);

4)分析判断桩身质量;

5)复合地基承载力。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1调查研究与方案制定

1.1.1通过甲方或设计人员了解试桩和基础的基本情况(如长度、砼强度等级、施工时间、施工方式等),了解试桩处工程地质情况,及桩的预估极限承载力值。

1.1.2在充分征求设计人员及甲方对试桩的试验要求和进度要求后,制定出比较祥细的试桩方案(含锚桩布置、桩头处理、承台制作等)。

1.2试验准备

1.2.1试验前应确保试验所用的千斤顶,油泵调试好,将所用的荷载传感器、应变仪等试验仪器在率定有效期限内。

1.2.2在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其不遭损伤,以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准确无误。

1.2.3现场吊装安置加载设备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设备的安放位置正确和人员设备的安全。

1.2.4反力架的安装和焊接要牢固可靠,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反力装置不能进行正式试验加载工作。

1.3试验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

1.3.1试验现场必须搭起能防雨、遮阳的临时帐篷或设施,

以保护仪器设备。

1.3.2试验用的应变仪、高压油泵等仪器设备应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安放,应变仪等精密仪器必须安放在工作桌(台)上。

1.3.3试验现场所接电源必须符合临时架设电源线路的要求,禁止乱拉乱扯电源、电线、防止漏电,触电等事故发生。

1.3.4百分表(位移表)的安装调试符合静载试验要求,百分表应安装固定在支承于相对不动基础上的基准梁上,百分表(位移表)的安装应使表轴线平行于被测位移的方向,不得倾斜。

1.3.5荷载传感器与电阻应变仪接通后应进行调试,检查其工作状态和性能,调试完毕后应记下所用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及其初始读数值。

二、试验

2.1在前述试验准备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正式试验。

2.2桩基试验的加卸程序和桩顶沉降测读时间间隔严格遵守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相应试验规程。

2.3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现场天气变化情况及其对基准梁的影响,并将其在测量数据中消除。

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试验现场负责人反映,并同甲方和设计人员及时协商处理。

一单桩垂直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和以各种形式成孔的混凝土灌注桩的单桩垂直静载试验。

第1.0.2条单桩静载试验方案的制定,要考虑桩的类型、试验方法、反力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先进、经济、合理,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1.0.3条单桩垂直静载试验加载方法主要有:

1.慢速维持荷载法;

2.多循环加、卸载法;

3.快速维持荷载法。

第1.0.4条根据现行规范(JGJ106-2003J256-2003)规定,混凝土桩基一般应进行桩的垂直静载试验,以确定其垂直承载力,对某些情况还必须进行桩的水平及上拔静载试验。

第二章试验准备

第2.0.1条试验加载装置的选择:

试桩所承受的荷载一般由油压千斤顶加载系统施加。

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试桩的预估极限加载量大小来决定,一般可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堆重平台反力装置及锚桩加堆重反力装置三种形式。

(见图1)

1、锚桩横梁反力装置:

锚桩数、锚桩尺寸、锚筋以及横梁的承载力设计均应满足1.2~1.4倍的试桩预估极限加载量。

锚桩的抗拔承载力由有关规范计算确定,锚桩数量可为2根、4根、6根。

当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应不少于4根,并应在试验过程中对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

锚桩与反力横梁间用锚拉钢筋联结,钢筋焊接搭接长度;单面施焊时不小于10d,采用双面施焊时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

2、堆重平台反力装置:

配置荷载量不得少于试桩预估极限加载量的1.2~1.5倍,配置荷载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放置于平台上。

也可将上述两种反力装置联合使用,形成锚桩堆重平台联合反力装置。

 

 

图1-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图

 

图1-2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图

第2.0.2条试桩制作要求:

1、试桩顶部一般应予以加强:

可在桩顶配置6加密钢筋网2~3层,桩身钢筋应伸入桩头,或以薄钢板圆筒做成加强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注成一体,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

2、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为缩短试桩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提高,或掺入早强剂。

第2.0.3条试桩用千斤顶

1、千斤顶应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千斤顶施加荷载时,宜选择相同型号、相同类型的千斤顶,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线。

2、千斤顶的检查:

千斤顶加载系统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及油路三个部分,试桩前宜对加载系统进行检查。

检查目的在于检查千斤顶、油泵工作是否正常,油路有无漏油。

第2.0.4条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

1、施加于桩顶的荷载宜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压力环,或应变式压力传感直接测定。

也可采用安装在千斤顶油压系统上的压力表测定油压并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值的方法。

2、试桩沉降一般采用百分表测量。

试验时应在桩的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位移表),小直径桩也可安置2个或3个百分表(位移表),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的影响而变形,同时应避免振动、雨水、阳光照射等。

第2.0.5条温度对沉降测量的影响,主要由于温度变化会使基准粱产生变形,为消除这种影响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基准梁宜采用刚度较大的型钢制做,且必须简支在基准桩上;

2、用一百分表支在基准梁跨中附近某一相对不动体上,对基准梁的变形进行监测,以便对桩顶沉降测量值进行修正;

3、利用围护物将试桩场地围护起来,防止基准梁受阳光直射及减小温差。

第2.0.6条试桩、锚桩(堆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要求见下表:

反力系统

试桩与锚桩(或堆重平台支墩边缘)

试桩与基准桩

基准桩与锚桩(堆重平台支墩边缘)

锚桩横梁

反力装置

≥4d且≮2.0m

≥4d且≮2.0m

≥4d且≮2.0m

准重平台

反力装置

≮2.0m

≮2.0m

≮2.0m

注:

d–试桩或锚桩设计直径,取其较大者(如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2位扩大端直径)。

 

第三章试验

第3.0.1条从试桩入土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

预制桩,

砂性土中为14天,对粉土或粘性土,应视土的强度恢复而定,一般不少于28天,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得少于28天;对灌注桩,其桩身砼强度应达到设计等级。

第3.0.2条试验加载方式

1、慢速维持荷载法:

逐渐加载,每级荷载下的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直到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然后逐级卸载至零。

2、多循环加、卸载法:

每级荷载下的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卸荷至零。

然后进行下一循环,直至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

3、快速维持荷载法:

每级荷载维持一小时后,再施加下一荷载,直到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然后分级卸载至零。

第3.0.3条要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加载、卸载和沉降观测。

1、加载分级:

每级加载量为试桩预计最大试验荷载的1/10~1/12,逐渐加载,第一级则可取两倍加载量进行加载。

2、测读桩顶沉降量的间隔时间:

每级加载后,隔5min,10min,15min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

3、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

在每小时内不大于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

4、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3)达到设计要求最大加载量且沉降达到稳定,或已达桩身材料的极限强度,以及试桩桩顶出现明显的破损现象。

(4)试桩桩顶总沉降量超过10cm时,若桩长大于40m,则控制的总沉降量可按桩长每增加10m相应增加1cm。

(5)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时。

5、卸载时桩顶沉降观测规定:

①慢速法—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2倍,每卸一级荷载后隔15分钟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卸载至零后,隔3~4小时再读一次;②快速法—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分钟,观测时间为5,15分钟;卸载至零后测读两小时,测读时间为5,15,30,60,90,120分钟。

第四章试验资料的整理

第4.0.1条在现场进行试验的同时,应对试验资料进行初

步的整理,发现观测仪器中异常现象,以便及时发现试验中所出现的问题。

第4.0.2条将单桩垂直静载试验概况整理成表格形式,并应对成桩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作补充说明。

第4.0.3条作好单桩垂直静载试验的数据记录,试验数据应准确、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第4.0.4条绘制有关试验成果曲线,以确定单桩的极限承载力,一般需绘制Q–S。

S–lgt,S–lgQ曲线,以及其它辅助分析所需的曲线。

第4.0.5条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端阻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和绘制桩身轴力分布图、摩阻力分布图、桩端阻力与荷载关系等曲线。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记录表

试桩号:

表C-1

荷载

(kN)

观测时间

日/月时分

间隔时间(min)

读数

沉降(mm)

备注

表1

表2

表3

表4

平均

本次

累计

试验:

记录:

复核: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汇总表

试桩号:

表C-2

序号

荷载

(kN)

历时(min)

沉降(mm)

备注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试验:

记录:

复核:

第4.0.6条划分桩侧总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极限值,并由此求出桩侧平均极限摩阻力(当进行分层试验时,应求出各层土的极限摩阻力,然后再取平均值确定桩侧平均摩阻力)。

第五章单桩垂直抗压承载力的判定

第5.0.1条可根据下列方法确定极限承载力:

1、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曲折的前一级荷载值为极限承载力。

2、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第二拐点)所对应的荷载值为极限承载力。

3、取S–lgQ曲线出现陡降直线段的起始点所对应的荷载值为极限承载力。

4、根据沉降控制确定极限承载力。

5、根据其它方法确定极限承载力

 

 

图3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装置图

三原状土及用各种方法加固后的地基土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试验试验项目:

1)原状岩土地基在外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2)复合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3)整个试验场地地基土的允许承载能力评价

4)各种地基处理后的场地土综合评价

试验试验方法:

1)多桩大荷载板方式

2)单桩复合地基的中荷载板方式

3)单桩、单土试验的小荷载板方式

4)0.25~0.5m2荷载板方式(适用于原状土及经强夯等手段加固处理后的地基土)

1.静载试验应依据上海市标准(DBJ08-40-94)、国家标准(GBJ7-89)及建筑物地基处理技术规程进行;

2.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2.1试验对象的调查了解

2.1.1了解试验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加固后要求达到的承载力值,加固施工时间、施工方式和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并将地质报告存档一份。

2.1.2与甲方、设计人员协商试验点位置布局和确定试验点数量,了解设计人员对试验提出的要求、意见。

2.2试验准备

(同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略)

2.3试验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

(同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略)

3.试验

(同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略)

高压油泵及液压千斤顶使用操作规程

1.将千斤顶在试验位置点正确对正放置;并使千斤顶位于下压和上顶的传力设备合力中心轴线上。

2.用高压油管将千斤顶与液压控制阀连通好,液压控制阀通过高压油管与高压油泵连通。

3.对电动油泵应先接好外接电源线,检查线路正确无误后再通电试机,将止通阀搬向“止”位置,打开电动机开关,检查油泵是否能正常运转。

4.当油泵运转正常,且贮油箱内有充足的备用油后,将止通阀搬向“通”位置,打开电动机开关,使油管内充满液压油,并在预留油管接口处见到有油漏出后,拧紧该油管接口。

5.正式实施加载工作,加载量可由油压表读数控制;或用荷重传器控制。

6.当试验过程中出现突然停电,应检查止通阀是否锁紧,以使荷载维持稳定,然后将高压油泵打向卸压档,使高压油管卸压。

最后将电动高压油泵更换成备用的手动高压油泵,继续试验。

7.卸载:

当荷载加到预定值并决定开始卸荷时,应扳动止通阀手向“止”方向慢慢移动,使千斤顶内高压油向油泵的贮油箱内流动,当荷载至要求值时,将油泵止通阀手柄向“通”方向搬动。

8.需将千斤顶卸荷至零时,完全打开止通阀手柄。

这时可以切断电源,折除油泵的外接电源线路,并将电源线盘好。

9.当千斤顶活塞完全进入工作油缸内后,折除高压油管,并将油管盘好存放,将千斤顶、油泵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百分表(位移表)操作要求

1.将百分表装在磁性表架上,用劲箍夹住表的轴顶,使百分表的测杆顶住试件测点。

2.百分表测杆应与所测量的位移方向完全一致。

测点表面需经一定处理(如在构件测点处粘贴玻璃片),以避免结构变形后,由于测点垂直于百分表测杆方向的位移,而使百分表产生误差。

3.百分表使用前后要仔细检查测杆上下活动是否灵活。

4.百分表的量程一般为10~50mm,在量测过程中要经常注意即将发生的位移是否会很大,以致可能造成测杆与测点脱离接触或测杆被顶死,所以要及时观察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