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472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和特点。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一、地震灾害

1.我国是世界①大陆地震多发区,地震范围广、频度②高、强度③大、危害大。

地震规模西部地区④大于东部地区,但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2.我国地震⑤西多⑥东少,主要有⑦青藏、新疆、华北和⑧台湾四个多发区。

3.地震灾情⑨东重⑩西轻。

原因是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东部严重,特别是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⑪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严重。

4.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

5.在因震死亡人数减少的同时,由于⑫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⑬加大,故灾害经济损失有⑭上升趋势。

思维活动

1.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⑮重力或⑯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从时间变化看,具有与⑰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3.从空间分布看,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⑱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思维活动

2.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

答案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四周的山区、云贵高原。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1.⑲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⑳藏、滇是最为严重的省区。

2.多发原因

(1)自然原因:

构造活跃,

地形复杂、地表不稳,水源充足、多暴雨。

(2)人为原因:

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

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

探究点一 我国的地震灾害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新社乌鲁木齐2012年1月6日电:

位于地震带上的新疆2011年发生近4500次地震,其中5.0级以上的地震8次,最大的一次地震是2011年11月初伊宁巩留6.0级地震。

材料二 教材P30图2.7“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与教材P31图2.8“中国地震灾害死亡人口(1949~2000年)”。

(1)结合材料及图,分析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2)我国地震多发区有哪些?

(3)为什么新疆多地震?

(4)为什么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答案 

(1)我国地震的分布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震少,西部地震多。

(2)我国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

(3)新疆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断裂发育,构造运动强烈,所以多地震。

(4)虽然我国地震灾害西多东少,但是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而西部人口稀少,所以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反思归纳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上。

迁移应用1

 2011年1月1日,3天内云南盈江县共发生小地震92次。

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受灾3.72万户,受灾人口14.8万人,紧急避险群众8.59万人,其中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4万人;房屋受损间数7836户,受损23645间,其中房屋倒塌37间;严重受损1700户、5378间;轻度受损6136户、18267间。

据此完成

(1)~

(2)题。

(1)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

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

(2)地震对当地农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

答案 

(1)C 

(2)B

解析 云南盈江县正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即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形成地震。

地震造成农村人员的伤亡较大,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低及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地震与洪水没有直接关系,1月份也不是洪水暴发的季节。

探究点二 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灾害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在线2013年7月16日:

四川都江堰五里坡今日发生泥石流,记者获悉,前往开展搜救行动的成都消防官兵第一批作战力量已到达现场。

据了解,大约30至40人因山洪泥石流被埋压。

材料二 教材P34图2.12“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1)我国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国家,为什么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

(2)我国的哪些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

(3)我国滑坡的分布有何特点?

(4)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为什么这些地区是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区?

答案 

(1)我国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土地面积的66%,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到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

(2)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黄土高原。

(3)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

两线之间为滑坡分布密集区。

(4)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原因是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物质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反思归纳

 我国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分布区域、分布特点

[知识拓展]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同时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地壳活动强烈,导致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若逢降雨集中的时候,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壳活动强烈,也可能导致地震频发,造成地裂、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上述各种灾害又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疫病蔓延等。

其关联性可以用下图表示:

迁移应用2

 下面是“三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面三种地质灾害中属于泥石流的是________。

(2)这三种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是什么?

(3)分析三种地质灾害的共同成因。

答案 

(1)B 

(2)暴雨或地震。

 (3)山坡较陡;缺乏植被保护。

解析 第

(1)题,利用图所展示的地质灾害的特点,即可判断出A为滑坡,B为泥石流,C为崩塌。

(2)题,这三种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都与暴雨或地震有关。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灾害的发生都与地形较陡、植被较少等因素有关。

1.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B.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烈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C.地震、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当,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

答案 D

解析 台风属于气象灾害,洪涝属于水文灾害。

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用震级来表示。

地震和火山喷发一般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或地壳薄弱的地带。

2.我国地震和地震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  )

A.东多西少;东重西轻

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

C.东多西少;东轻西重

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

答案 B

解析 我国地震虽东少西多,但由于东部人口、城市密集,因此灾情东重西轻。

2010年9月1日22时,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发生山体滑坡。

截至2日9时统计,灾害造成20户71人被埋,其中23人获救、4人死亡、44人失踪。

川滇山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据此完成3~5题。

3.材料中的滑坡、泥石流发生在我国的川滇山地,其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冰川泥石

B.降雨泥石流

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4.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

5.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 ③季风区夏季降雨集中

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3.B 4.B 5.C

解析 第3题,我国川滇山地的泥石流类型主要是降雨泥石流。

第4题,滑坡、泥石流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的重灾区。

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第5题,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它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甚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①②③④都可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加重。

6.2013年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492起,其中滑坡316起,崩塌134起,泥石流20起,地面塌陷15起,地裂缝4起,造成13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0.7亿元。

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________地区,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该省区灾害点数约为

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

(4)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答案 

(1)西南 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破坏也较严重,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加上暴雨或冰雪融水的影响,就会产生特大或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

(2)四川 102 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3)华东 (4)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解析 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其成因。

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地形,地形上坡度陡险、山谷深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二是植被覆盖情况,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泥石流,而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因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三是岩石状况,岩石比较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四是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的地方易引发泥石流。

[基础过关]

下面为2011年9月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

A.滑坡和泥石流B.地震和滑坡

C.火山和泥石流D.地震和火山

2.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C.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丘陵地形,坡度大,地势起伏大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图中地质灾害等级最高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处和台湾山脉处,因此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第2题,甲、乙、丙分别为武夷山、雪峰山、南岭,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为山区,坡度大,地势起伏大。

3.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 D

解析 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4~5题。

4.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5.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气温日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

第5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2010年3月10日凌晨1时30分左右,位于陕西省北部的子洲县双湖峪镇双湖峪村石沟发生山体滑塌,滑塌土方约9万立方米,崩塌山体将依山而建的15户住户房屋掩埋,共有44人被埋。

截至12日凌晨3时,营救人员已挖出41名被埋人员,其中有25人死亡,根据当地民政部门走访得出的数据,还有3人被掩埋。

据此完成第6题。

6.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

C.该滑坡的形成是因为岩体或土地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答案 C

解析 A项表述的是泥石流的概念;B项中说滑坡没有先兆信息不正确,因为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经过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D项中提到滑坡的形成,自然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7.下列有关我国泥石流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②地势平坦,有利于洪水流动 ③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多山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我国多山地,重力作用明显;地壳活动频繁(板块交界处),岩体破碎,提供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人为破坏植被严重。

8.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答案 

(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解析 

(1)泥石流发生条件主要从地形坡度、植被状况、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等方面思考;图形显示,甲处河谷等高线密集,位于太行山东侧,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2)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有:

掩埋农田村镇,摧毁桥梁道路,阻塞河道等,结合图示信息作答即可。

[能力提升]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9~11题。

9.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甲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A地B.B地C.C地D.D地

10.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

A.①B.②C.③D.④

11.若救护直升机位于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何点,才能被救护人员直接观测到(  )

A.A点B.B点C.C点D.D点

答案 9.B 10.B 11.B

解析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是在山谷中流动的。

由甲图中等高线可知,B地地形起伏大,最易发生泥石流。

乙图中路线①④恰好位于泥石流运动的路径上;路线③位于谷中较低缓的位置,也在泥石流影响范围内;路线②与泥石流方向大致垂直,可迅速爬上高坡,脱离危险。

可通过地形剖面图上H处与其他各点有没有障碍(遮挡)来确定。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

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答案 C

解析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抵御能力无关,而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13.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

A.暴雨和泥石流B.火山和地震

C.洪涝和台风D.滑坡和沙尘暴

答案 A

解析 暴雨可以冲刷山体和地面,很可能引起泥石流。

火山会引起地震,但是很少。

14.读“我国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之一,分析其成因。

(2)该地区还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叠加区,试分析其原因。

(3)判断图中的水利工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成因。

答案 

(1)多断层分布,地壳不稳定。

(2)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黄土土质疏松;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高,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形成条件。

(3)淤积严重。

原因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库区水流慢,导致泥沙淤积。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成因及危害。

(1)题,该区的渭河谷地、汾河平原都是断层活动形成的,地壳极不稳定。

(2)题,可从地理位置、气候、黄土特性、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因素。

第(3)题,该区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淤积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