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384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7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x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1年7月03706自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说: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人生的(B)

A.权利和义务B.责任和使命C.意义和价值D.理想和信念

2.在现实人生中,当人们遇到特殊困难或重大打击,甚至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撑着自己,人就会垮下来。

这时起着精神支柱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的是(C)

A.人们的丰厚财力B.人们的美好想象C.人们的理想信念D.人们的丰富感情

3.人们希望自己能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并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反映的是(B)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4.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任务,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个新阶段。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D)

A.建设生态文明B.发展循环经济C.促进世界和平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A)

A.民族精神B.风俗习惯C.历史遗产D.道德观念

6.大学生应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和工作,使自己成为新时期(C)

A.积极主动的行动者B.成熟稳健的从政者C.忠诚坚定的爱国者D.敢闯敢干的冒险者

7.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B)

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政治观

8.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下列选项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C)

A.玩世不恭B.怨天尤人C.勇于开拓D.悲观怯世

9.爱因斯坦曾说: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这意味着在人生价值中(C)

A.个人价值就是社会价值B.社会价值就是个人价值

C.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一位的

10.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这种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属于(B)

A.庸俗进化论的观点B.马克思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1.下列格言警句中,反映了“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D)

A.“民生在勤,勤则不匮”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C)

A.社会主义政治观B.社会主义人生观C.社会主义荣辱观D.社会主义实践观

1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及(A)

A.敬业奉献B.遵守纪律C.尊重他人D.文明出行

14.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B)

A.私人生活B.公共生活C.公共秩序D.社会活动

15.“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现代社会生活中(A)

A.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B.以德治国的主要内容C.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D.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6.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这强调的是,完善道德自我、锤炼个人品德、追求理想的道德人生,还必须(D)

A.知行统一B.积善成德C.省察克治D.陶冶情操

17.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A)

A.党的领导B.群众路线C.爱国统一战线D.人民当家作主

1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是(A)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

19.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称为(A)

A.法律思维B.法律解释C.法律制定D.法律适用

20.对一个国家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历史传统B.风俗习惯C.执政党的政策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1.法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其中,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属于法的(A)

A.社会作用B.教育作用C.预测作用D.评价作用

2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若干不同的法律部门构成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所属的法律部门是(D)

A.行政法B.经济法C.民商法D.程序法

23.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C)

A.个人所有制B.混合所有制C.社会主义公有制D.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4.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其核心是(C)

A.坚持爱国统一战线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C.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D.坚持工农联盟的阶级基础

25.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劳动权属于公民宪法权利中的(D)

A.政治权利B.人身自由权C.特定人的权利D.社会经济权利

26.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D)

A.平等原则B.公平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专利权客体的是(B)

A.发明B.发现C.实用新型D.外观设计

2.认定犯罪需要结合主客观方面的要件综合判断。

下列选项中,任何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D)

A.危害.危害结果C.危害对象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9.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在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时,可适用(B)

A.特别程序B.简易程序C.督促程序D.公示催告程序

30.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B)

A.拘传B.拘留C.逮捕D.监视居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ABC)

A.思想性与实践性B.时代性与阶级性C.多样性与共同性D.随意性与虚幻性

32.青年时期是确立理想信念最集中和突出的时期。

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的有(ABD)

A.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B.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C.将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结合起来D.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3.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 ABD )

A.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B.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C.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遇D.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34.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有(BCD)

A.能决定人生的境界B.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C.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D.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35.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每个从业人员都应奉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有(ABC)

A.爱岗敬业B.办事公道C.服务群众D.夫妻和睦

36.下列选项中,属于人们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的有(ABD)

A.学思明理B.择善而从C.闭门造车D.学习榜样

37.下列有关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A.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C.推行以德治国,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

D.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不同范畴)

38.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下列属于正式解释的有(ABC)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

39.民法上根据债的发生原因的不同,将债划分为(ABCD)

A.合同之债B.侵权行为之债C.不当得利之债D.无因管理之债

40.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CD)

A.罪刑法定原则B.上诉不加刑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当代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及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42.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观:

要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了人类以及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43.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1)社会公德:

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文明礼貌;②助人为乐;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⑥文明上网。

44.简述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含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以及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价值取向。

①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45.简述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点。

(1)法律适用:

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

(2)法律适用的特点:

①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③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论述如何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爱国主义:

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①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②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③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3)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提倡的爱国家并不是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而是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国家。

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47.论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现实意义。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诚实守信、说话算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道德责任,一种人格力量,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安身之本,为人之道,成事之基。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是否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关系到一生的前途和发展。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既要靠法律手段,更要靠道德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维护市场秩序。

依靠道德力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能节省成本,符合市场经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诚实守信成为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我们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大大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全国2011年4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5BCCBC6-10ABDAD11-15BDDAC16-20CDDDA21-25ABBAA26-30CACDB

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决定其性质和方向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

态度。

下列关于信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B.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

C.信念是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计和想象D.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

3.马克思主义认为,除了人间社会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灵的世界或天堂地狱,因而人应该在这个唯一的现实世界中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离开社会、离开世界去追求想象中的天堂幻景。

因此,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人类社会之中的一个未来目标,具有()

A.虚幻性B.抽象性C.现实性D.狭隘性

4.“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

”这句话说明,在确立理想信念时,应该()

A.超越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B.把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C.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D.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5.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团结一切爱国同胞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6.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

A.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B.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

C.彻底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统D.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7.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A.人生目的B.人的本质C.人生道路D.人生态度

8.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B.人的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9.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一些价值。

其中,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指的是人生的()

A.自我价值B.群体价值C.外在价值D.社会价值

10.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起源于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C.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D.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1.马克思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这句话说明()

A.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极为有限B.道德因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C.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

D.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并不必然引起道德的发展变化

12.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个人主义B.集体主义C.利他主义D.为人民服务

1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

A.公共道德规范B.职业道德规范C.家庭道德规范D.基本道德规范

14.人类的社会生活可分为三大领域: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

其中,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道德D.个人品德

15.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

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A.精益求精的要求B.奉献社会的要求C.办事公道的要求D.互相服务的要求

16.朱熹说:

“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

’’这句话说明()

A.道德是一种主观想象B.道德是一种客观行为

C.个人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D.个人品德的养成不依赖社会

l7.下列叙述中,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是()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

B.法律的内容应当统一,下位阶的法律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相抵触

C.法律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由人民制定,是否切实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18.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

A.改革创新B.执法为民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

19.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这属于全新国家安全观中的()

A.文化安全B.生态安全C.经济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

20.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其后果的行为准则是()

A.法律规范B.道德规范C.政策规范D.纪律规范

21.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其中指引作用是指()

A.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

B.法可以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发生积极影响

C.法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的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D.法作为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可以评判、衡量他人行为的合法性

22.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这些法律部门又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属于实体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3.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是()

A.法律解释B.法律清理C.法律汇编D.法律编纂

24.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下列法律解释中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

A.中国法学会所作的解释B.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解释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所作的解释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解释

25.下列关于法律适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适用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B.法律适用的过程或结果以社会舆论为后盾

C.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法律适用既是行政机关的一项职权,也是行政机关的一项义务

26.法律制裁主要有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三种形式。

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措施的是()

A.赔偿损失B.劳动教养C.没收财产D.赔礼道歉

27.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

A.程序正当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宏观调控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28.行政行为有效成立后,行政机关依法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完全实现的效力是()

A.确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公信力

29.民事诉讼主体主要包括法院、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其中,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

A.证人B.鉴定人C.翻译人D.第三人

30.某餐饮企业对下列行政行为不服,其中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工商部门为邻近餐馆颁发《营业许可证》

B.城管部门在对其执法检查中损坏了部分物品

C.卫生部门颁布《加强餐饮服务人员健康检查的规定》

D.劳动部门要求所有企业必须依法与雇员签订劳动合同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ABCD32、ABD33、ACD34、BCD35、ABCD36、ACD37、AC38、ABC39、AB40、ABCD

31.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形成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优良传统的有()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2.在我国现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艰苦奋斗、务求实效C.坚守成规、畏葸不前D.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33.与法律有所不同,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

A.是非强制性的B.可以借助国家强制力

C.是一种经常性、深刻性、普遍性和灵活性的调节

D.可以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

34.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

A.与西方主流文明相一致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D.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5.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点有()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D.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6.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的高度文明的体现。

爱情的基本特征有()

A.平等互爱性B.轻率随意性C.专一排他性D.纯洁严肃性

37.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B.“法治”与“法制”的内涵与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文字表述不同

C.“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D.“法治’’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与“法制”相对称

38.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