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329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第一节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

图片、计数器、含有100个方格正方形纸以及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师: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到底它有多大?

人口有多少?

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为傲的事例呢?

现在老师就想利用几组数据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2、出示图片

a、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b、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1300000000人。

c、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

d、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请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4、请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

(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探究与体验

1、复习:

以前学过的数位有哪些?

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2、说一说:

如果在计数器上从个位到万位每个数位上都拨出一个珠子,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认识“十万”

a、请学生看课本第二页的100个小格。

师:

如果1个小格代表1000,那这100个方格代表的是多少呢?

b、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此刻老师巡回指导。

c、学生汇报。

汇报后老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

d、小结: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

10个一万就是十万。

e、请同学们来阅读课本第三页上的“说一说”。

并谈一谈感受

3、认识“百万”“千万”“亿”(利用学习“十万”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a、学生看课本第4页认一认填一填。

b、指两名学生到讲台演示计数器拨数。

c、让学生观察到满十进一。

4、制定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师:

以往我们读万以内的数时,我们是借助于什么才把数读准确的?

(数位顺序表)那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大数,当然更少不了数位顺序表了。

不过,数位顺序表的学习我想把权力交给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a、请学生看课本第4页的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b、全班读一读。

c、师:

为了读大数方便,科学家们还把我们的数位顺序表里的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的第6题。

(填空题)

2、指名到讲台演示第7题。

四、总结与拓展

师: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关于大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总结部分是先请学生谈收获,再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大数还想知道什么?

) 

 五、作业布置

当堂练第一页第一题

 

 

第二节人口普查

教学内容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3、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的读写法,数中有“零”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读写,复习旧知

1、快速读出下面各数(挂上小黑板)。

2、40059000是()位数,含有()级和()级,由()个万和()个一组成。

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像前面一样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320080,479853000,2007000010。

二、多位数的读法

1、亿以内数的读法

请学生看课本第6页图中的信息。

(1)整万数的读法

学生尝试后汇报。

为什么只读出万以上的数?

为什么要加万字?

中间有两个零怎么读?

(2)读两级数

揭西约有13819000人;惠来约有83290935人;揭东约有7070100人,这些数和刚才的数有什么不同?

你会读吗,试一试。

学生汇报交流后,思考:

像这样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

2、亿以上数的读法

我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全世界人口约6302309700人;学生试读,小结读法。

3、练习读法

试一试第一题;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读出,全班订正。

三、多位数的写法

1、亿以内数的写法

(1)香港六百七十八万人;成都市人口约为一千零二十八万五千人;广东深圳市约为七百万八千四百人.教师引导写香港人数,学生独立尝试其他城市人数。

交流评价,并验证(将写出的数分级读出来)

(2)三百五十万零六百,写作?

过程要求:

学生独立写数。

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让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

反馈交流结果。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呈现题目:

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

过程要求:

①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看看含有几级的数。

②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一写。

③反馈写数结果。

④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呈现结果:

“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写作:

5256000000

(2)呈现题目:

“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写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放弃数位顺序表,直接写数。

②同组交流各自的写法,着重说明“零”的处理。

③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呈现:

“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

20¦0435¦0000

这时板书不出现数位顺序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分级线段来代替数位顺序表。

(3)小结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让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数的规则。

①弄清有几级的数。

②从最高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③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写法练习:

试一试第2题,写数并估计数的大小。

练一练第2题。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3题,先读数,再连线。

最后写右边的数验证。

2、写一写,再读一读

用四个“5”和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

(2)只读出一个零

(3)读出两个零

(4)读出三个零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当课练第三页第1题

 

第三节国土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9-1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能够正确、迅速地将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吗?

想知道的话请看课本第9页

二、探究新知

1、大数的比较

(1)指名读出课本带给同学们的信息

(2)听完这些信息后,你们知道这些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吗?

并说出你们的想法。

生:

位数越多的数越大,位数越少的数越小。

师:

对,还有位数同样多的,从高位比起,比到哪一位大的数就大。

(师板书:

比位数多少。

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

师:

请孩子们把这5个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到草稿本上。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

2、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1题,并指名板演,全班订正。

3、大数的改写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遇到有些数据太大,为了方便,我们需要把整万、整亿的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以9600000为例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试试看?

改写好的同桌交流,抽生板演。

9600000=960万

请同学们把我们刚才比较大细的整万数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交流你们的想法。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改写整万数的方法:

去掉数末尾的4个“0”,在数末尾写上“万”字。

师:

像10000000000这样的整亿数又如何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呢?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改写整亿数的方法:

去掉数末尾的8个“0”,在数末尾写上“亿”字。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9页2、3小题,老师巡视,指名板演,全班订正。

1.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通过了解国土面积学校了哪些知识呢?

生:

大数的比较和改写(师板书副标题)

四、作业布置

当堂练第5页第一题

 

第四节近似数

教学内容

课本11-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数的特征,会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近似数。

  例如:

我们学校有10018人,我们可以说大约有1000人。

二、生活中近似数。

  1.师: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

  

(1)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全国小学生人数约1亿3000万。

  

(2)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约13亿。

  2.学生看书上的另外三个例子,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三、学习“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1.出示数据:

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2.你能说出148264的近似数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师:

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什么叫四舍五入,从这几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2)方法:

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3)师生共同观察书本上的练习。

  四舍五入到十位:

约148260

  四舍五入到百位:

约148300

  师:

请你观察,你发现四舍五入是怎么做的?

  四舍五入到十位,省去的是哪几位?

如果四舍五入到百位,那么省去的是哪几位?

  (4)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两题。

指名回答订正。

(5)指导148264≈15万的读法。

四、试一试。

  1.完成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2.看图填空。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通过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

  3.按要求填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时,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教师鼓励学生说明理由或举出案例的。

五、作业布置

当堂练第7页第二题

  

 

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16、17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

(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板书:

线的认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认识直线

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有学问!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6页插图。

师:

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

(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

直没有端点无限)

2、认识线段

马路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察

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

(师:

不管是几米,他都有一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

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

(1)画一画

(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

直两个端点有限)

3、认识射线

夜景图,学生观察

师:

这是一条什么线?

你什么时候见过?

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自由的说说)

你能画一画吗?

(1)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画射线

(2)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征?

直有一个端点无限)

4、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与直线的关系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5、认一认、说一说

(让学生认一认课本中的直线、线段、射线)

6|、线的读法

(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

如果用一个小写字母l表示直线,它还可以读作:

直线l

(2)线段请你猜一猜,这条线段该怎么读?

线段AB或线段BA

(3)射线谁来试一试,读出这条射线(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思考:

“射线BA”和“射线AB”有什么不同?

(射线AB:

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

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第一题(小结:

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讨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第二题(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线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作业布置

当课练第14页第一题

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

平行线的认识与画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

系,认识平行线。

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渗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2、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看课本第18页插图,哪位学生见过第一个图这东西吗?

这个叫什么呢?

(生:

双杠)

2、现在老师把双杠上面的两根杠子画下来,你们看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线?

(生:

直线)

3、师:

现在你们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宽度一样吗?

(生:

一样)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

现在我还要考考孩子们的想象力,请你们闭上眼睛,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穿过了我们的教学楼,穿出了我们的学校,它们能相交吗?

(不能)

揭示课题:

在同一平面上,有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宽度一样,而且延长后又永远不相交的,像这样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它们是平行线。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行线的认识与画法。

(板书:

平行线的认识与画法)

二、感知体验平行线的特征

师:

那么如何去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呢?

它有什么特点呢?

那就要靠孩子们仔细的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了。

让学生拿出作文簿做铅笔平移活动,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

归纳:

第一条直线既和第二条直线平行,又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像这样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我们就把它们称为一组平行线。

刚才我们移动铅笔画出来的直线是一样长的。

如果我们画出来的直线不一样长又能否平行呢?

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拿出准备好的半截铅笔,移动铅笔时故意弄断。

)向右移动2格后用颜色笔标注出来。

现在我们来看这条线能否和其它的直线平行呢?

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不是直线?

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吗?

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既然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了,说明它也是和它们互相平行的。

换句话说:

两条直线或几条直线是否平行与直线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没有)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第1题

①孩子们会找平行线了吗?

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打开书第18页刊第1题。

请仔细阅读后找出这幅图中有几组平行线,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②展示交流。

2、试一试第2题

①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仔细观察小鱼平移了几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

(学生指出来。

②再请孩子们看小鱼眼睛移动前和移动后是否平行呢?

(不平行)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不是直线,而平行线的前提是必须是直线,而眼睛是曲线,所以它们不是平行线。

3、折一折

①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也知道了它的特征,你想亲自来折一折平行线吗?

那请动手吧!

折好后请你用水彩笔描出来。

②展示交流。

4、说一说

①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在我们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平行线?

生寻找汇报。

师:

请问为什么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平行线呢?

(主要是使我们的生活更规范)

②我们再来看一看书上19页。

说一说哪些是平行线。

四、画平行线

①虽然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但是想把它画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没有关系,有老师在,你就不用怕了。

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师演示画的过程)归纳出画平行线的要领:

1、定2、靠3、移4画。

②学生动手画,师巡视对学困生作辅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说一说平行线有什么特征?

怎样画平行线?

五、作业布置

当堂练第15页能力提升,1过点A分别画直线的平行线

 

第三课时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情境,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重点难点

1、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

同学们,两条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么样?

(相交)对,它们不单相交,还可以互相垂直呢!

什么是相交与垂直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看一看。

请学生观察课本第21页的插图。

师:

同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图案,可它们却是不同的,那这些图案有什么不同呢?

师:

这些角都是什么角,你能用三角板量一量吗?

引导学生发现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是直角,此时指出它们的交点叫垂足,板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写法。

2.折一折。

(1)让学生取出一张正方形纸。

用这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条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学生折、画、交流折法。

(3)验证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验证的方法。

让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所形成的角,观察是否成直角,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3、说一说。

请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段。

4.画一画

指导画垂线的三种情况:

1.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师出示三角尺:

我们用三角尺的哪一个角来画垂线呢?

(直角)

问:

“应该怎样去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呢?

”让学生动手画。

教师选择画错的同学的作品到前边展示,请学生们找出哪里画错了,应该怎样画?

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画垂线的方法。

2.过直线上的一点向这条直线作垂线。

师:

这次在画垂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3.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

放手让学生独立画。

然后同桌间交流画垂线的方法,全班再交流。

三、实践应用:

1.淘气怎样走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书上的小实验)

引导学生体会到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2.判断对错。

(用手势来表示)

①两条直线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②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四、全课总节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四、作业布置

当堂练第18页“我会画”

 

第四课时节旋转与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学生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各种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知道各种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课题:

生活中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图形,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同学们猜猜看它是谁?

师板书引出课题——旋转与角。

2、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复习锐角、直角、钝角

1、学生完成课本第24页插图填空。

(指名说)

2、你摆我说。

要求:

①用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摆出各种角。

②一人摆,一人说出摆的是什么角。

3、汇报总结。

(三)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

  

(1)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转动另一边,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这种形状是不是角呢?

小组内讨论,重点说理由。

(组内讨论)

(2)派代表汇报。

并演示。

(3)师总结:

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

板书:

平角

  (4)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问:

平角像什么?

总结:

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

(5)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

板演。

(先画一点,再从点分别引出两条射线。

(6)完成课本第24页试一试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有哪些。

  2、认识周角

  

(1)请同学们将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一周,大家发现角的两边会怎样?

  生操作、师总结:

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形成的角叫周角。

  

(2)找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周角。

(3)互相说一说周角的特征。

(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

  (4)指导学生画周角。

板演

(5)完成课本第24页试一试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有哪些。

  (四)练一练

  请同学们说一说P25练一练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指名说。

想一想:

时针和分针能组成周角吗?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当堂练第19页第一题1-6小题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通过观察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结构。

  2、通过尝试、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的需要。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看课本第26页。

  读课题,想想今天我们可能会学习哪些数学知识?

  (角的度量单位、工具,怎么度量等等)

  2、比较大小

  

(1)小组活动:

请同学利用三角板,自由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请小组同学汇报并演示两个角的比较过程。

  二、认识量角器

  1、呈现“原始”状态下的量角器,(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中心”(所有小角共同的顶点)、“刻度线”、“0刻度线”(角的一条边)、“刻度”、“1°”(指出角的两条边)。

  运用这个量角器量一个反方向的角,引出“内外圈刻度”。

  2、介绍量角器的基本结构。

(1)中心点

(2)认识零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零刻度线两头各有两个零。

一个0在内圈,一个在外圈。

  (3)认识内外圈刻度,读一读,引导学生观察内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