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998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

第12课 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列举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1840~1860年西方列强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

2.初步掌握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国际:

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英国更是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国内:

清王朝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3)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①原因:

为扭转贸易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危害。

②概况: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③影响: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图解历史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经过

(1)爆发: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结束: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3.《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8月。

(2)内容

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协商关税,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此外,《南京条约》附件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判断正误

(1)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

答案 ×

解析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落后的中国成为英国侵略目标,爆发战争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故本题说法错误。

(2)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

答案 √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政治上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  )

答案 ×

解析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指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

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

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

(1)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2)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4.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3)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深化理解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归纳总结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要点提纲

史实讲解

政治方面

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由开始到加深,主权被严重破坏

经济方面

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新经济因素的生长

思想方面

开始学习西方

一些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如林则徐等

政局

统治者与侵略者勾结

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变化:

排斥→抵抗→妥协→勾结

对外关系

国门被打开

此时对外开放是被动的,但在客观上有进步意义

革命阶段

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这正是民主革命的特征

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国人的警钟。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永留史册。

(3)要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

(4)要有忧患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知识结构

应用 

(1)两次鸦片战争,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2)据图分析近代通商口岸布局有何特点?

提示 从南方扩展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沿江。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

……至于协定关税,也觉得是省事的办法,一劳永逸,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高一些。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应用 史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五口通商是指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该条约危害最大的是协定关税。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 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个变化的过程……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通中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认为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认为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应用 依据史料,20世纪以来中国教科书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何变化。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说明鸦片战争的影响。

提示 变化:

由“普通事件”到“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历史地位逐步提升。

影响:

政治: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经济: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雨果的愤怒

——国际正义人士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烈谴责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

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

之后又手拉手荣归欧洲。

他们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应用 引起雨果愤怒的是什么事件?

分析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侵华的根本目的?

提示 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洗劫和火烧圆明园。

根本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1.(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是(  )

A.协定关税B.割香港岛

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答案 B

解析 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选B。

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均排除。

2.(2019·德州高一检测)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B.削弱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政府的禁烟法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答案 D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逆差,西方国家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故选D。

3.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

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C.说明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

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答案 B

解析 图中写的是“平等谈判”,但英国人手中握枪是关键信息,说明清政府被迫签订条约,它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故选B。

4.(2019·温州高一检测)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

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

A.关税主权B.司法主权

C.领土主权D.贸易主权

答案 B

5.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B.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答案 D

解析 “海盗式”掠夺反映出来的是野蛮和破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火烧圆明园,故选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

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

材料二 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

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

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

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

答案 

(1)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目的:

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

(2)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商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中“自由贸易”的信息得出英国的经济政策,结合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分析根本目的。

(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其特权,并分别从领土、经济、司法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课时训练

题组1 鸦片战争

1.观察下图,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虎门销烟池旧址

A.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行为

B.虎门销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光辉篇章

C.虎门销烟一定程度上给英国带来了损失

D.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

答案 C

解析 英国将鸦片走私到中国,是违背道德和人类良知的行为。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的正义行为,因此,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2.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答案 A

解析 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希望她制止鸦片贸易,说明他不希望战争发生,故A项正确;B、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明显错误。

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晚清士大夫多称之为(  )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答案 D

解析 晚清之际华夷观念强烈,晚清士大夫受贵华贱夷思想影响,最有可能用夷匪犯境称呼这次战争,故D项正确。

4.(2018·柳州摸底考试)《南京条约》中规定:

“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这一规定(  )

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导致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英国货物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可以在中国畅通无阻,这样便利了其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这一规定的作用,排除;这一规定未涉及司法主权问题,故C项错误;D项“倾销中国内地”说法错误,排除。

 

5.历史学家蒋廷黻指出:

“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国所预谋。

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当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最终转变为战争。

”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B.战争是英国预谋已久的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答案 C

解析 材料“非中、英两国所预料”说明国人没有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更非两国所预谋”认为战争不是英国预谋已久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然当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最终转变为战争”说明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两国社会制度的差异,故D项错误。

6.(2019·北京高一检测)某史学家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514年”“积325年窥探之后”可知,该战争是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题组2 第二次鸦片战争

7.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说明(  )

A.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南京条约》并未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C.这场战争与鸦片战争并无联系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答案 A

解析 该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欧洲人要求扩大贸易,这说明了他们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A项正确;《南京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故C项错误;总理衙门设立于1861年,故D项错误。

 

8.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统治中枢,故B项正确。

9.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表明(  )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 B

解析 题干信息“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下,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也随之受到冲击,促进了外交近代化。

故选B项。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此处的“划时代”的含义主要是(  )

A.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

B.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英国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答案 D

解析 结合时间“1840年”可知这与鸦片战争有关,再结合关键词“划时代”可知陈旭麓此处强调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近代社会,故答案为D项。

11.“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

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军事技术的落后

C.英国的坚船利炮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表明没有革新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一次胜利,经济落后是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

12.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

A.使鸦片走私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目的是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故选C。

13.一位研究中外关系的西方学者认为,“直至1839年为止,使西方国家听从条件方可允许双方关系存在的是中国;自从1860年以后,把和中国共同来往的条件强加于中国的却是西方国家。

”导致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清朝统治者改变了对列强的基本态度

B.列强武力侵略并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C.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已完全受制于列强

D.列强的经济文化渗透取得了初步成效

答案 B

解析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因此,B项符合题意。

14.(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一检测)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

B.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C.标志着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完成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晚清新型官僚体系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有的官僚体系,故A项错误;“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的出现,是列强侵略下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错误;列强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故D项错误。

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角度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选的原因是过于依赖材料而忽视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费正清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拒绝了英国的通商要求,但他忽略了鸦片作为毒品的危害性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16.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

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笺、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历史的转折]

以下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对比:

[历史的反思]

材料二 1843年7月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

1860年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

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一中哪部分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已有何显著不同?

(2)写出A、B、C三处内容。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答案 

(1)礼单一。

不同:

当时英国近代科技水平较高,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军事装备先进;而中国仍是相对落后的农耕经济(或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

(2)A:

割香港岛;B:

开埠通商;C: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问题:

鸦片战争并没有使中国真正惊醒。

警示意义:

如必须了解国情、世界形势,更新思想;必须反思历史,及时醒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