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575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

(一)

【期末考试题型与要点简析】

基础知识:

包括字音、字形、词义、修辞方法、文学常识、语病等。

阅读分析:

课内文言文、课内现代文(游记、小说)、课外现代文(议论文、说明文)。

写作:

小作文(消息、改写文言文)、大作文(记叙文)。

【知识点归类】

一.基础知识归类:

1.掌握字音字形:

袅( )崆( )秭( )壑( )瞿( )夔( )赴( )褐( )狭隘()

拈轻怕重()晋察冀()热忱()殉职()鄙薄()漠不关心()纯粹()黑黝黝( )斑斓( )谛听( )深湛( )娴熟( ) 

脍炙人口( )喧嚣( )摇曳( ) 潸然泪下( )眩目( )璀璨( )( )

安谧( )魅力( )时髦()圩堤()斟酌()勉强()逻辑()

恩惠()缠着()契约()悲天悯人()弄巧成拙()讹诈()斟酌()

娓娓动听()河堤()摞好( )倦容( )疲惫( )恶劣( )诞生( )

机械( )亲躬( )阀门(  )活塞(  )螺栓(  )统筹(  )招徕( )

贿赂( )( )忌讳( )陌生( )发酵( )推荐( )倚墙( )双肘( )

忌讳( )舆论( )内疚( )噪音( )洋溢( )尴gà()piē()见

zŭ()咒倔jiàng()乳lào()huàn()养滑jī()阿yú()充沛()

柑橘()灼伤()分泌()典xíng()yuán()故tuì()色蜜xiàn()

粉ruĭ()花bàn()并dì()花huì()濒临()栖息()癌症()

疟疾()摄取()泛滥()白垩()脆弱()tuŏ()善海zăo()

危言sŏng()听不言而yù()芯片()蓬勃()()

聘用()趋势()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整个词语。

(1)不远万里:

(2)拈轻怕重:

(3)精益求精:

(4)漠不关心:

(5)见异思迁:

(6)微不足道:

(7)浣妆:

梳洗打扮。

(8)得天独厚:

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9)风风火火:

形容天气炎热风很大。

(10)浣妆:

      。

浣,     。

(11)斑斓:

                。

(12)漾动:

       。

(13)眩目:

      。

(14)相看两不厌:

      。

语出      诗《      》

(15)万般:

      。

(16)张灯结彩:

                         。

(17)瞬息万变:

               。

(18)难以捉摸:

容易猜测、预料。

(19)弄巧成拙:

(20)适得其反:

(21)以讹传讹:

(22)约定俗成:

(23)一劳永逸:

(24)契约:

(25)达观:

(26)心安理得:

(27)悲天悯人:

(28)“如释重负”

(29)“任重而道远”

(30)“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1)“无人而不自得”

(32)体面:

(33)循规蹈矩:

(34)眉飞色舞:

(35)富丽堂皇:

(36)滚瓜烂熟:

(37)首当其冲:

(38)无精打采:

(39)耿耿于怀:

(40)泰然处之:

(41)不言而喻:

(42)老态龙钟:

(43)了如指掌:

(44)精疲力竭:

(45)漫不经心:

(46)鬼使神差:

(47)咄咄逼人:

(48)充沛:

(49)万紫千红:

(50)效应:

(51)分泌:

(52)杰作:

(53)与日俱增:

(54)按部就班:

(55)胆怯:

(56)权威:

3.古代诗词默写

*结合诗句分析理解填空

(答案请同学们自己参看教材)

二.阅读指导:

(一)关于文言文

重点篇目为要求背诵的《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四篇。

考点主要为:

(1)书下注释

(2)重点语句的理解

(3)古今词义的变化

(4)通假字辨析

(5)默写

示例: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旨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补全横线上的句子

2.A、B两个语段比较:

体裁都是;都采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A语段第2段在写作上的两个特点:

,。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B语段描绘的景致:

A段写出了作者被贬官后抑郁忧伤的心情,从文中找出含有这样意思的两个词语或句子;。

B段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通过一词可以表达这种感慨。

3.解释加点的词语:

清洌隶而从者念无与为乐者佁然不动

4.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请同学们自己参看教材)

(二)关于现代文

1.阅读语段解题步骤

(1)读懂读通材料,仔细审查题意。

读懂,理解所给材料总体上的内容和形式,找出文段中反映作者写作目的的关键词句、段落中的主句等;读通,搞清段与段间的关系,把握文段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特点,初步确定文段体裁。

进一步的工作就是仔细审察题意,这是关键,要一字不漏地读题,主要是找出问题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字面表达的意思和作者隐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

(2)运用有关的知识,认真思考求解。

当确定了考点,明辨了题意、题型后,就应当把平日所积累的有关知识运用起来,并通过筛选、梳理及比较、辨析的思维过程后,找到知识和试题间的连接点,然后答题,最后还需检查验证、复校、尽量做到合情合理。

2.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

如何理解词的语境含义?

一是搞清楚这些词的本义;二是分析这些词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联系全段内容理解这些词的内涵。

如“如今,我并无须特意去鉴赏那村上华岳或富冈铁斋的名作,单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画,上面画得有露出圆木缺口杂草丛生的桥,便不由得潸然泪下”。

这句中的“潸然泪下”的本义是什么?

可以断定,与“泪’有关,这是一个渲泄感情的词。

“潸然”是何意?

这表明流泪多还是少呢?

从作者的感动程度上看,我们可以判定是流泪多,这一词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词义通了,句意也明白了。

3.各种体裁的阅读要点

记叙文

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有些记叙文,所写的事情较复杂,时间、地点都有变化。

如果不考虑时间、地点的变化和有关的人物,就很难弄清文章的脉络。

弄清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顺叙:

即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插叙:

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顺叙、倒叙、插叙三者之间,无高下之分,阅读文章要注意分析作者安排顺序的意图。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也有的文章用第二人称代词“你”或“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一般多是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2)记叙的线索和结构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

抓住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为线索;

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为线索;

⑤以时间为线索;

⑥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阅读一篇文章,怎样迅速地找出其线索呢?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认真阅读全文;其次注意文章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还有,应注意文章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它就是线索;除上述以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有时除了明线外,还有暗线。

记叙文的结构指什么呢?

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

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这些“零部件”,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

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

其方法如下:

①按时间、空间的变化划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文中的时间、地点的语言标志,就可以作为划分文章结构的主要依据。

②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分。

③按选材角度的变化来划分。

④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划分。

当然划分记叙文的结构依据还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上四种。

在划分时要综合考虑,把握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对语气的连贯、布局的严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分析文章的过渡呢?

首先分析过渡的方法,了解过渡的规律。

一般来说,过渡可以用词语、用句子。

用段过渡。

其次要了解过渡的作用。

在记叙文中,过渡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说明有关的记叙要素时,也需过渡。

至于“连贯”是指一段文字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紧密的联系,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语意贯通,形成有机整体。

3.记叙的中心、材料及详略

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逐渐形成对生活一定的看法。

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章的中心意思。

怎样提炼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呢?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意思联系起来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对文章做到全面充分的理解。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人物形象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

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

有些记叙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谈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谈论,作出评价。

不论哪种情况,记叙文中的议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间接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并非截然分开,互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当然主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得把握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由此才能准确理解人物思想行动的客观基础,从而体会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常用的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性。

语言描写指人物“对话”或“独白”的描写。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最能表示人物的身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特点。

如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登门祝贺,称范进为“世先生”,说“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见范进家中贫寒,他又送钱,又赠房,范进再三推辞,他急了,说道:

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

”这一句话生动地表现了张乡绅拉拢新贵、老谋深算的特点。

古人说:

“听其言、观其行”。

人物的动作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很重要,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缺不了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5.记叙文的词、句辨析

关于关键性词语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动词。

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

这些也要会加以辨析。

6.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散文作品中的这个特点呢?

一般分三步:

首先是从三方面去理解“形散”,一是从内容看,散文中涉及的材料面广且多,时间与地域的跨度又较大。

二是从表达方式看,散文往往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于一体。

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达的功能。

三是从语言风格看,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具有鲜明、准确、生动的共性,同时就具体作品而言,则风格各异,或活泼生动,或沉郁凝重,或隽永优美,或恢宏壮阔,并无一定之规。

其次是真正认识文中“不散”的“神”,也就是每篇散文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

认识、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诸多材料、方式、词语都只能是零乱的碎片,无法在脑中形成为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第三,也是最重要,是把握“形”与“神”间的结合点,因为正是这结合点充分体现出“形”“神”的巧妙融合,“形”“神”确实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勉强的凑合。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30分钟)

(-)

①7点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

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②当然,最为世人嘱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③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1.第①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3.找出选文介绍背景的句子,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在原文上画出过渡的句子,并说说它所起的作用。

5.选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二)

船过了姊归和巴东,便进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

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

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

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

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

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

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此峡最短,不过十五六里。

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滟滪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

过瞿塘峡,北岸有一峰突起,树木青葱,玲珑可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

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山顶上有一古刹,为孙夫人庙。

颜色为瓦白色的墙,隐约地从树林中呈现出来。

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苍冷。

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的遗迹。

庙里的钟声,同黎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

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1.选文中作者的游踪如下,请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地名。

姊归→巴东→   →巫山→   →白帝城。

2.选文中第1段和第2段写的是巫峡,原文开头引用来突出三峡中的巫峡的民谚是什么?

由此,结合选文可以看出巫峡的景物特征是什么?

3.请指出选文所用的修辞手法(至少两种),并各举出一个例句。

(1)

(2)

4.选文中写瞿塘峡时,提到刘皇叔托孤的故事,写这一点对全文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试题答案】

(一)1.表明英国在香港的管治行将结束,这一时刻令人刻骨铭心,值得铭记。

2.①降旗仪式②中英香港交接仪式③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

”表明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历史已经结束,揭示英国对香港的管治当初就是强占。

4.“当然,最为世人嘱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揭示这一时刻的历史意义。

5.记叙、描写

(二)1.巫峡、瞿塘峡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奇险、美丽

3.略

4.揭示三峡不仅有着美丽奇险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