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570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

《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docx

陕西专用版中考物理第二部分中考题型剖析题型三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试题

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

中考解读:

此类题考查的是教材上的常规、经典实验,涉及实验的原理、方法、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考点一般不重复。

复习时要结合课标、中考说明,明确9个探究性实验和4个测定性实验,再结合近几年的陕西中考题确定复习的侧重点,从实验的各个环节逐一落实。

满分训练

1.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第1题图

(1)为完成这个实验,他准备的器材有: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把装有初温为℃(如图乙所示)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

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等冰完全熔化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丙,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则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5)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

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观察如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

(3)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A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另一半纸板B绕ON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实际上

是(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个现象表明: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过程

结论

①如图所示,点燃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再拿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下蜡烛A与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

②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③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竖立一光屏,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方法

用外形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运用了法

问题

讨论

若把上述实验中的玻璃板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蜡烛A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移动光屏,光屏可承接到倒立、的实像

4.(2018·莲湖区模拟)物理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为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

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5.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木板(长120.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0cm)、停表、木块。

(1)本实验原理是,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

6.(2018·陕西联考)小强同学在超市买了一箱猕猴桃汁,他想知道猕猴桃汁的密度是多少。

他在学校的实验室借来了天平、量筒、烧杯等所需要的器材,和小华同学一起进行测量。

第6题图

(1)如图甲所示,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接下来他要进行的操作是移动。

(2)调节天平后,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40g;

②给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猕猴桃汁,测出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g;

③将烧杯中的猕猴桃汁全部倒入量筒中,擦干烧杯。

如图丙所示,猕猴桃汁的体积

为cm3;

④通过计算得出猕猴桃汁密度为kg/m3。

(3)小华同学用了另一种实验方案。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②给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猕猴桃汁测出体积V1;

③将量筒中的猕猴桃汁一部分倒入烧杯中,测出剩余猕猴桃汁的体积为V2;

④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猕猴桃汁和烧杯的总质量m2;

请写出小华同学测量方案的猕猴桃汁密度表达式为。

(4)的测量方法误差较大。

测量的偏小,导致密度(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2018·西工大附中模拟)Ⅰ.如图甲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填“A”或“B”)物质是晶体,在5~10min的过程中,物质的内能(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7题图

Ⅱ.中国80后小伙杨光硕利用电商平台,把家乡的土鸡蛋推向全国市场。

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价值高,那土鸡蛋的密度是不是也比普通鸡蛋大呢?

小梦从网上购买了家乡的土鸡蛋,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测量土鸡蛋的密度。

他们找来一架天平和一盒砝码,但缺少量筒,于是又找来一个烧杯、一个胶头滴管和一些水。

他们利用这些仪器测量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央,表示横梁平衡。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一颗土鸡蛋的质量m0。

(2)如图乙所示,设计测土鸡蛋体积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把土鸡蛋轻轻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烧杯中的水面恰好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水和土鸡蛋的总质量m2。

(3)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是ρ=(用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土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密度值将(填“偏大”或“偏小”)。

8.(2018·渭南模拟)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砝码和木块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第8题图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要想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

(2)分析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请写出其中1条:

(3)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点画出Ff-F压关系图像;依据Ff-F压关系图像,思考当F压=6N时如何确定滑动摩擦力Ff的大小,在图乙中纵坐标轴上用字母A标记Ff大小的位置并留下作图痕迹。

(4)自行车刹车时,捏手刹用的力越大,车子停得越快的原因是。

9.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四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a)所示。

①分析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

与有关。

②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图的装置来进行比较。

③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④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

是kg/m3。

(g取10N/kg)

(2)小明又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密度。

(ρ水=1.0g/cm3,g取10N/kg)

①用细线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甲所示,石块重N。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乙所示,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N。

③石块的密度是kg/m3。

④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收集了下表中的数据。

弹簧测力计示数/N

3.2

2.6

1.9

1.2

液体的密度/(g·cm-3)

0.8

1.1

1.8

a.将表格补充完整。

b.分析上表,小明得出此装置可制作“密度计”的分度值是g/cm3。

10.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第10题图

(1)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按图甲所示,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F2,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刻度尺在杠杆上测出对应的L1和L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序

F1/N

L1/cm

F2/N

L2/cm

1

1

8

2

4

2

2

8

1

16

3

2

12

3

8

小明通过观察以上实验装置,并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小华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小华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只将图甲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中改变拉力的,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即可检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

(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乙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填“正确”或“错误”)的。

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则杠杆(填“仍平衡”“向左倾斜”或“向右倾斜”)。

11.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3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5Ω。

完成下列题目:

第11题图

(1)在记录数据时,小明由于粗心,忘记将第三组电压表示数填入表格,同学们帮忙算出这里的电压值应该为V。

I/A

0.1

0.2

0.3

0.4

U/V

0.5

1.0

2.0

(2)接下来,小明利用上述电路原理图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V,然后断开开关,将CD间的电阻R1从5Ω换成10Ω。

再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的示

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V,接下来小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填“A”或“B”)端移动。

(3)最后小明在桌子上发现一个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为了测量电阻阻值的大小,小明用这个定值电阻换掉原电路中的R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路中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V,电流表示数为A,通过计算可得此定值电阻的阻值为Ω。

小明认为这样通过一组数据直接计算的定值电阻阻值不准确,为了使得结果更加准确,他接下来应该。

12.(2018·陕西联考)阿豪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所选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填“闭合”或“断开”)状态。

(2)如图甲所示是他连接的实验电路。

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

为了使电压表能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请你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导线。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4)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5)请你将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在图丙中的电流表中标出来(请标出所使用的接线柱)。

(6)根据图像可判断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7)在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ΔR1,小灯泡的电阻增加了ΔR2,则ΔR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ΔR2。

1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第13题图

(1)闭合开关,能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有磁场的实验现象是。

(2)实验过程中,把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调,这样操作是为了研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与是否有关。

(3)为了研究周围更多点的情况,用铁屑代替小磁针。

给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闭合开关,轻敲玻璃板,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

铁屑在玻璃板上的分布与的磁场分布非常相似。

14.如图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装置。

(1)闭合开关后,当导体ab向左或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当导体ab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2)在此实验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是。

(3)实验中发现,当导体ab向左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如图;当导体ab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4)小明猜想“感应电流大小可能与导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他验证猜想的过程是:

让导体在第一次实验中运动较慢,在第二次实验中运动,观察两次实验中的,然后进行分析与判断。

参考答案

类型二教材重点实验

1.

(1)停表

(2)-4慢(3)温度不变(4)吸收移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5)晶体

【解析】

(1)由于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加热的时间进行记录,所以,除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外,还需要用停表来记录时间。

(2)题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只需移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

(5)由题图丁可知,BC段是冰熔化的过程,此过程中冰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2.

(1)粗糙漫反射

(2)在入射点O处标出角度(3)55°变大

(4)存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

(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

(2)观察如题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在入射点O处标出角度,这样就可以直观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90°-35°=55°;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变大。

(4)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绕轴ON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存在。

3.②相等③不能等效替代缩小

【解析】②在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大小相等。

③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另一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与所成的像去比较、去确定像的位置,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蜡烛位于14cm刻线处,物距u=30cm-14cm=16cm,凸透镜的焦距为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

(1)10.6(10.4~10.8均可得分)

(2)照相机左变小(3)没有(4)发散前方(或前面、前边)

【解析】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40.6cm-30.0cm=10.6cm。

(2)由题图乙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将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要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像变小。

(3)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小泥点在凸透镜的焦距内,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5.

(1)v=

计时方便

(2)大大(3)0.25

【解析】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

=

=0.25m/s。

6.

(1)游码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②62.4③20④1.12×103(3)ρ=

(4)小强体积偏大

【解析】

(1)题图甲中游码未归零,所以应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②题图乙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看左端,读数是2.4g;而砝码质量之和是50g+10g=60g,所以猕猴桃汁和烧杯的总质量是60g+2.4g=62.4g;③题图丙中量筒的量程是0~50mL,分度值是1mL,示数是20mL,所以猕猴桃汁的体积是20mL=20cm3;④因为猕猴桃汁的质量是62.4g-40g=22.4g,体积是20cm3,所以其密度ρ=

=1.12g/cm3=1.12×103kg/m3。

(3)题目中选择的测量对象应该是倒入烧杯中的猕猴桃汁,其质量m=m2-m1;体积V=V1-V2,所以其密度ρ=

(4)小强同学的测量方法误差较大。

这是因为烧杯中的猕猴桃汁不能完全倒入量筒中,导致测量的体积值偏小,由于质量测量准确,根据ρ=mV可知,这样做会导致密度的测量值偏大。

7.Ⅰ.A变大Ⅱ.

偏大

【解析】Ⅰ.由题图甲知道,A物质熔化时,在5~10min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A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在5~10min的过程中,A物质不断吸热,所以它的内能变大。

Ⅱ.(3)根据题意知道,鸡蛋的体积等于倒出烧杯中水的体积,所以V=V排=

;鸡蛋的密度ρ=

;因为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一颗土鸡蛋的质量m0,故质量测量准确,但在测量土鸡蛋的体积时,因为土鸡蛋有一定吸水性,会使水面下降,导致测出的体积偏小,所以所测密度偏大。

8.

(1)匀速直线2.2

(2)很难完全做到匀速直线运动(或弹簧测力计是在运动中读数)(3)1.8N;见第8题答图(4)见解析

【解析】

(1)只有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由题图甲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1N,示数为2.2N,即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2N。

(2)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很难完全做到匀速直线运动(或弹簧测力计是在运动中读数)。

(3)根据题图乙给出的数据点画出Ff-F压关系图像,将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直线两边的点分布大致均匀,如答图所示,可知,当F压=6N时,对应的滑动摩擦力Ff的大小为1.8N。

(4)捏手刹用的力越大,压力越大,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越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车子停得越快。

9.

(1)①排开液体的体积②丙、丁③4④1.1×103

(2)①4.8②2③2.4×103④a.1.45b.0.05

【解析】

(1)①由题图甲、乙、丙所示实验可知,烧杯内液体的密度相同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②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由题图所示实验可知,选用题图丙、丁所示实验可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

③由题图甲、丙所示实验可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5N-1N=4N。

④浮力F浮=ρ水gV排,圆柱体的体积V=V排=

=4×10-4m3。

由题图甲、戊所示实验可知,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浮力F浮盐水=G-F′=5N-0.6N=4.4N,浮力F浮盐水=ρ盐水gV排,盐水的密度ρ盐水=

=1.1×103kg/m3。

(2)①用细线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石块重,G′=4.8N。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8N,所以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4.8N-2.8N=2N。

③F浮=ρ水gV排,所以石块的体积V′=V排′=

=2×10-4m3=200cm3。

因为G=mg,所以石块的质量m=

=0.48kg,石块的密度ρ石块=

=2.4g/cm3=2.4×103kg/m3;④a.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9N,所以F浮″=G′-F示=4.8N-1.9N=2.9N;因为F浮=ρ液gV排,所以ρ液=

=1.45×103kg/m3=1.45g/cm3;b.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密度计”的分度值为Δρ=

=0.05×103kg/m3=0.05g/cm3。

10.

(1)方向大小

(2)错误向左倾斜

【解析】

(1)如题图甲,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竖直作用在杠杆上,力臂在杠杆上,力臂是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将图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改变拉力方向,观察拉力大小,计算“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否成立,即可检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

(2)硬币放在杠杆上,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硬币作用在杠杆上的力通过硬币平面圆心,力臂是从最下面硬币平面圆心到支点的距离,因此他测量力臂的方法是错误的;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右端的硬币先到达支点,左端的硬币在支点的左侧,杠杆会向左倾斜。

11.

(1)1.5

(2)大于B(3)20.5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重复以上操作,多算几组定值电阻的阻值,再求平均值

【解析】

(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当电压变为原来的几倍时,电流就会变为原来的几倍,故表格中的数据应填1.5V。

(2)用5Ω的电阻完成实验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则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大于2V;接下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从而减小电压表的示数,故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

(3)如题图乙所示,电压表采用了0~3V量程,分度值为0.1V,因此示数为2V;电流表采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因此示数为0.5A;电阻R=

=4Ω。

通过一组数据直接计算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准确,实验中应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多次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并取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误差。

12.

(1)断开

(2)见第12题答图甲(3)小灯泡断路(4)0.625(5)见第12题答图乙(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